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社团活动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要创造性地开展社团活动,切实助力高职学生的素质提高。
关键词: 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取决于从业者的素质。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适合市场适应社会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养成支撑点正是素质教育。因此,在高职教育中,面对21世纪的要求,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全面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长久关注的课题。
现在的高校里,学生班级的功能在弱化,而学生社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自由宽松的舞台,在培养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成为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一个颇有成效的途径。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文件)中提到“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近年来,在全国各高校校园里,学生社团的发展呈迅猛的势头,以强大的生命力逐步成为高校校园的主力军,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
素质教育内涵极其丰富,目前高等教育界已明确了大学生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在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教育是主干,身心素质教育是保障,而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1]。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的主要体现
(一)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起有效的提高作用。学生社团从成立起,章程制度、组织程序等都是由社团成员共同制定的,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规范,这样就培养了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在开展活动中,社团成员要思考策划、主动实施,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对不断涌现的各种问题,需要社团成员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也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特长服务同学服务社会,大大增强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可以说,有目的性、针对性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改造思想、净化心灵,进而促进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二)对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起到健康的促进作用。如今的青年学生大多喜欢表现自我、放肆张扬自己的青春个性,而学生社团正好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优质平台。他们能够结交众多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迅速融入崭新的大学生活。社团宽松和谐的氛围,使成员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融洽接触,为养成健康人格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而社团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到每一个人,易形成团结、奋进、向上的精神。同时,展开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和锻炼,使得他们易形成坚持、积极、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挫折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可以说社团活动是青年学生化解精神压力、心理负担的精神乐园,这是传统课堂教育途径所无法达到的。
(三)有利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巩固。在任何一个社团里,成员不受系别、专业、年级等条件的限制,有利于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仅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还能交流掌握到各种信息。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会给学生带来冲击,进而思考、触动、改变,最终使他们不断拓展知识面,知识积累与知识更新“与时俱进”。在社团活动中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学以致用时,会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强化,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为大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要重点培养出懂技能、有特长,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这是和普通高等院校所不同的。因此,就要充分提供学生在教学教育活动各个方面的主体参与的机会。除了常规的课堂教育和专业实训外,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由学生自发,以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为基础而结合的群众性团体,在平时就起到了对课堂专业学习有益的强有力补充作用,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很好的载体。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来说,他们在入学时文化基础较差,但有着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适应性比较强的特点。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去获取知识就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就是高职学生最适宜、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因为在不增加特别负担的情况下他们能学到感兴趣的知识。
优秀的社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组织,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如:学术型社团,对于培养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钻研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兴趣型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明修养水平;文化型社团和新闻型社团,更是由于其专业性强,能对学生进行有关专业训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往往能造就一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有服务型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和群众观念”[2]。一般在高职院校里都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的学生社团,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学校鼓励新兴社团,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找到一个途径来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2]。
各种类型社团活动的展开,满足了学生不同的需要,丰富着校园的生活,呈现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笔者一直担任着学院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认真花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切切实实提高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我院为例,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我院在学生社团活动上狠下工夫,社团活动欣欣向荣,逐步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一个平台。截至目前我院学生会社团部注册登记的社团共有31个,如“红烛爱心社”、“实践社”、“青年志愿者协会”、“写作协会”、“书香协会”、“乒乓球协会”等。这些社团的建立不仅是学生兴趣爱好的体现,更是对专业以外知识的拓展。各社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给校园增添了无限魅力。 二、素质培养模式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形成以下学生素质培养模式。
(一)社团开展“素质拓展”计划。我院尝试将社团活动与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在全院社团里开展“素质拓展”计划。“素质拓展”计划是以社团为组织单位,挑选部分社团开设素质训练班,而学生必须参加一个设有素质训练班的社团。社团课程在晚上或周末周日进行,有一套课程大纲、目标体系等,有严格的考核标准、考勤制度。考核由出勤分和考核分两部分组成,考核成绩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这和公选课所设置的要求一样,从而实现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社团活动课程化后,打破了传统社团管理模式的限制,学生以学分的形式取得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分,作为评优、推优和获得奖学金的重要依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的积极性。
(二)积极开展迎新工作。每年的新生报到之时,迎新工作异常繁重。我院的习惯做法是以社团为单位组织一台迎新晚会,力争让新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体会到大学生活的精彩纷呈。而每个社团则在迎新晚会上充分展现自己。这不只是一个迎新的舞台,也是一个展现自我、释放才艺、增进友谊的舞台。很多学生通过这个展演,团体协助、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社团招新工作。各个社团都要有新鲜的血液加入,才有利于社团组织的充实及新学期社团活动的开展。每年社团都在新生进校之时招兵买马,吸收新会员。为了吸引新生的眼球,每个社团都会挖空心思,结合自己社团的特点举办一些活动。每一次的招新工作,我们都很欣喜地看到某几个社团的新点子。招新工作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次又一次给逼发出来。
(四)举行“社团巡礼月”、“社团艺术节”等活动。要使新干部尽快适应工作,就得让老社团干部对新干部传授管理经验。我院采用在实践活动中达到“传、帮、带”目的的方法。在每年新生加入社团后的11月,我们都要搞“社团巡礼月”活动。这个活动主要以新生为主,让新生参与活动的策划、拉赞助、活动实施、活动成果展示、总结等,激发他们的热情,集中展示各类社团新成员的风采。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这样的活动对新生来说,是一个迅速成长的机会。而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后,我院举办“社团艺术节”,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呈现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这让全体师生更进一步地了解社团、走进社团、融进社团,提高各社团开展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更好地推进学院社团文化的发展,营造活跃的校园生活氛围,为建设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素质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单单是几次活动就可以完成。要紧紧依靠学生社团这个平台,使素质提高落实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之中。“任何一个社团背后,都是学生对某种希望的追求,他们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也给大家带来了拓宽知识面、了解新生事物的机会”[4]。总而言之,校园有了社团,学生生活就有了丰富的色彩;社团活动有了蓬勃发展,学生素质就有切实的提高。只要我们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不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能培养一批批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高素质的高等人才。实践证明,魅力社团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优质平台。
参考文献:
[1]谭属春.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2]王承新,郑泽俊,胡长贵.论高校社团活动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04).
[3]艾丹青,杨琳.大学校园“另类”社团爱玩的人都抱成了团!.杭州日报2006-09-25.
[4]艾丹青,杨琳.大学校园“另类”社团爱玩的人都抱成了团!.杭州日报2006-09-25.
[5]杨小燕,关琦,张晓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和谐社会.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6]张淑兰.浅谈高校学生社团概况及今后发展趋势——兼谈素质教育.辽宁财专学报,2001(06).
关键词: 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取决于从业者的素质。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适合市场适应社会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养成支撑点正是素质教育。因此,在高职教育中,面对21世纪的要求,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全面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长久关注的课题。
现在的高校里,学生班级的功能在弱化,而学生社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自由宽松的舞台,在培养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成为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一个颇有成效的途径。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文件)中提到“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近年来,在全国各高校校园里,学生社团的发展呈迅猛的势头,以强大的生命力逐步成为高校校园的主力军,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
素质教育内涵极其丰富,目前高等教育界已明确了大学生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在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教育是主干,身心素质教育是保障,而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1]。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的主要体现
(一)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起有效的提高作用。学生社团从成立起,章程制度、组织程序等都是由社团成员共同制定的,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规范,这样就培养了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在开展活动中,社团成员要思考策划、主动实施,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对不断涌现的各种问题,需要社团成员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也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特长服务同学服务社会,大大增强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可以说,有目的性、针对性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改造思想、净化心灵,进而促进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二)对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起到健康的促进作用。如今的青年学生大多喜欢表现自我、放肆张扬自己的青春个性,而学生社团正好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优质平台。他们能够结交众多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迅速融入崭新的大学生活。社团宽松和谐的氛围,使成员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融洽接触,为养成健康人格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而社团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到每一个人,易形成团结、奋进、向上的精神。同时,展开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和锻炼,使得他们易形成坚持、积极、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挫折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可以说社团活动是青年学生化解精神压力、心理负担的精神乐园,这是传统课堂教育途径所无法达到的。
(三)有利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巩固。在任何一个社团里,成员不受系别、专业、年级等条件的限制,有利于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仅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还能交流掌握到各种信息。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会给学生带来冲击,进而思考、触动、改变,最终使他们不断拓展知识面,知识积累与知识更新“与时俱进”。在社团活动中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学以致用时,会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强化,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为大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要重点培养出懂技能、有特长,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这是和普通高等院校所不同的。因此,就要充分提供学生在教学教育活动各个方面的主体参与的机会。除了常规的课堂教育和专业实训外,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由学生自发,以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为基础而结合的群众性团体,在平时就起到了对课堂专业学习有益的强有力补充作用,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很好的载体。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来说,他们在入学时文化基础较差,但有着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适应性比较强的特点。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去获取知识就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就是高职学生最适宜、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因为在不增加特别负担的情况下他们能学到感兴趣的知识。
优秀的社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组织,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如:学术型社团,对于培养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钻研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兴趣型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明修养水平;文化型社团和新闻型社团,更是由于其专业性强,能对学生进行有关专业训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往往能造就一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有服务型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和群众观念”[2]。一般在高职院校里都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的学生社团,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学校鼓励新兴社团,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找到一个途径来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2]。
各种类型社团活动的展开,满足了学生不同的需要,丰富着校园的生活,呈现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笔者一直担任着学院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认真花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切切实实提高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我院为例,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我院在学生社团活动上狠下工夫,社团活动欣欣向荣,逐步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一个平台。截至目前我院学生会社团部注册登记的社团共有31个,如“红烛爱心社”、“实践社”、“青年志愿者协会”、“写作协会”、“书香协会”、“乒乓球协会”等。这些社团的建立不仅是学生兴趣爱好的体现,更是对专业以外知识的拓展。各社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给校园增添了无限魅力。 二、素质培养模式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形成以下学生素质培养模式。
(一)社团开展“素质拓展”计划。我院尝试将社团活动与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在全院社团里开展“素质拓展”计划。“素质拓展”计划是以社团为组织单位,挑选部分社团开设素质训练班,而学生必须参加一个设有素质训练班的社团。社团课程在晚上或周末周日进行,有一套课程大纲、目标体系等,有严格的考核标准、考勤制度。考核由出勤分和考核分两部分组成,考核成绩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这和公选课所设置的要求一样,从而实现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社团活动课程化后,打破了传统社团管理模式的限制,学生以学分的形式取得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分,作为评优、推优和获得奖学金的重要依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的积极性。
(二)积极开展迎新工作。每年的新生报到之时,迎新工作异常繁重。我院的习惯做法是以社团为单位组织一台迎新晚会,力争让新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体会到大学生活的精彩纷呈。而每个社团则在迎新晚会上充分展现自己。这不只是一个迎新的舞台,也是一个展现自我、释放才艺、增进友谊的舞台。很多学生通过这个展演,团体协助、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社团招新工作。各个社团都要有新鲜的血液加入,才有利于社团组织的充实及新学期社团活动的开展。每年社团都在新生进校之时招兵买马,吸收新会员。为了吸引新生的眼球,每个社团都会挖空心思,结合自己社团的特点举办一些活动。每一次的招新工作,我们都很欣喜地看到某几个社团的新点子。招新工作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次又一次给逼发出来。
(四)举行“社团巡礼月”、“社团艺术节”等活动。要使新干部尽快适应工作,就得让老社团干部对新干部传授管理经验。我院采用在实践活动中达到“传、帮、带”目的的方法。在每年新生加入社团后的11月,我们都要搞“社团巡礼月”活动。这个活动主要以新生为主,让新生参与活动的策划、拉赞助、活动实施、活动成果展示、总结等,激发他们的热情,集中展示各类社团新成员的风采。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这样的活动对新生来说,是一个迅速成长的机会。而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后,我院举办“社团艺术节”,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呈现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这让全体师生更进一步地了解社团、走进社团、融进社团,提高各社团开展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更好地推进学院社团文化的发展,营造活跃的校园生活氛围,为建设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素质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单单是几次活动就可以完成。要紧紧依靠学生社团这个平台,使素质提高落实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之中。“任何一个社团背后,都是学生对某种希望的追求,他们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也给大家带来了拓宽知识面、了解新生事物的机会”[4]。总而言之,校园有了社团,学生生活就有了丰富的色彩;社团活动有了蓬勃发展,学生素质就有切实的提高。只要我们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不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能培养一批批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高素质的高等人才。实践证明,魅力社团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优质平台。
参考文献:
[1]谭属春.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
[2]王承新,郑泽俊,胡长贵.论高校社团活动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04).
[3]艾丹青,杨琳.大学校园“另类”社团爱玩的人都抱成了团!.杭州日报2006-09-25.
[4]艾丹青,杨琳.大学校园“另类”社团爱玩的人都抱成了团!.杭州日报2006-09-25.
[5]杨小燕,关琦,张晓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和谐社会.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6]张淑兰.浅谈高校学生社团概况及今后发展趋势——兼谈素质教育.辽宁财专学报,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