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音乐欣赏的感性方式与理性目标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生活水平的追求也不断提高,笔者针对音乐欣赏的感性方式和理性目标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以备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音乐欣赏;感性方式;理性目标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人们想要通过音乐欣赏而获得完整的体验首先就要增强自身的音乐感悟能力并提升音乐认知水平,这样才能从音乐审美的感知阶段进行情感积累,随即进入理解阶段进行深入理解,最后通过综合体验来完成作品的整体赏析。
  一、音乐欣赏的感性方式
  音乐欣赏是人们进行音乐审美的基本形式, 也是音乐人士理解和认识音乐的基本方法。音乐欣赏根据听众、音乐作品以及欣赏目的差异性可以分为三种感性方式。
  (一) 感知方式
  人们在欣赏不同的音乐时往往都会因为受到音乐的深深感染而产生情绪的变化,或喜、或悲、或愤怒、或紧张,发生这种情感的变化就是由于受到内心的感知作用影响。音乐感知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人们进行音乐赏析时只要全神贯注于音乐的效果以及感性意义即可,进而满足人们对于音乐在情感上给予的体验,无需对音乐本身所包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进行理解。人们在赏析音乐的时候通过自身的感知而被音乐的旋律所吸引,随即自然而然地随着旋律的牵引而将自身置于情境之中。获得这种体会的欣赏者基本都是直接进行音乐的体验,体会音乐中所流露出来的各种情绪,但他们并没有针对音乐真正的意义以及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感知的欣赏方式是人们进行音乐欣赏的最直观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更适用于一些情感鲜明并且结构并没有太过复杂的音乐赏析上,而当遇到那些情感内涵较为复杂、思想较为深刻的音乐时,效果就很难体现出来了[1]。但是不管是完整的音乐作品,例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夜莺》,还是无伴奏合唱,例如拉索的《回声》,我们在进行赏析的时候往往都是先针对其乐感和旋律等因素进行感知,在足够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情况下才能牵引着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二)理解方式
  当人们对于音乐赏析所获得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方向发展,这种理解的音乐赏析形式首先要以直观的情感共鸣为基础,然后针对音乐旋律的发展规律以及具体形态进行简要分析,随着跃动的旋律而进行深入的想象,同时再加之以欣赏者所实实在在的经历,进而对作品的表演者以及著作者所要表达的最终情感和目的进行准确的理解。部分音乐欣赏者在掌握了作品的直观情感之后出于对作品的赞赏,总是想要利用概念以及逻辑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作品的深入性思考和理解,根据这种主动而积极的音乐赏析形式,他们往往都会针对自身所获得的音乐情感范畴予以拓展,并且在此基础上将自身的理解程度深化发展,进而完成其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对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这一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伴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人们情感就会变得悲伤起来,这种情感变化就是发展于感觉基础之上的。人们针对一个作品进行赏析的时候,如果在感觉的初始阶段就无法吸引其听觉和注意力,那么相信也就无法打破情感欣赏这一层次的赏析。情感体验的发挥对于这一欣赏方式,实际上与那些思想内涵丰富、结构较为复杂以及哲理性比较强的音乐作品相比而言更加适用,例如在对贝多芬的交响乐和奏鸣曲进行欣赏的时候,针对这种感性理解形式,人们就只能通过自身所掌握的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对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意义进行解读。所以人们在进行赏析的过程中会在音乐作品的深度感情体验上受到限制,基于此我们就要充分利用理性思维进行深入性的思考,从而完整的解读音乐之美。
  (三)综合体验
  音乐欣赏的综合体验就是对感知方式与理解方式的全面结合。这种音乐赏析方式实际上就是人们在进行音乐赏析的过程中针对音乐作品的各种因素予以综合性的考虑和体验。换言之就是人们感性认识转变为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人们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感性的感知、体验以及理解后获得一定的经验以及情感积累,以此为落脚点对音乐本身所要表达的意义进行深入性的探索和体验,这种欣赏方式常常都需要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情感等因素进行紧密的联系,只有人们针对作品本身所体现出的情感以及艺术情操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最终才可以取得完整而理性的音乐体验,从而达到理性目的。例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只有首先对作品的所有关联因素进行全面了解,我们才能够准确把握其情感方向,给人们大概的限定,让听众以此为中心展开丰富的联想,使其获得综合的情感体验。针对这种综合体验的音乐审美,我们进行具体应用時要充分结合各种相关文化艺术,并且将其与音乐艺术进行互译互阐,同时这种审美方式还结合了赏析者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审美过程。因此,人们通过综合体验的音乐赏析形式可以对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而全面性的体验和理解,而且适用于不同层次的音乐欣赏者以及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赏析。
  二、音乐欣赏的理性目的
  音乐欣赏包括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者两种层面的认识。感性认识又分为感知、理解以及综合体验这三个阶段和方式,而这三种方式的最终目标都是完成理性的目的。当人们音乐赏析的感性体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变成理性目的,需要投入以更丰富的理性思维。人们对音乐进行赏析的目的就是完成针对音乐的理性认识,也就是通过欣赏的过程来掌握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对民族器乐作品《江河水》进行赏析时,通过表层感知是很难理解其真正含义的,只有完成理性才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悲伤,进而联想起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处境。所以,音乐的欣赏一定要结合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基调从整体出发来进行理解和体验[2]。而欣赏器乐作品时不但要通过反复的欣赏过程来深化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感情体验,同时还要求欣赏者多学习和借鉴相关知识,全面掌握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生活、思想以及创作意图。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想要通过音乐欣赏而获得完整的体验首先就要增强自身的音乐感悟能力,并提升音乐认知水平,这样才能从音乐审美的感知阶段进行情感积累,随即进入理解阶段进行深入理解,最后通过综合体验来完成对作品的整体赏析。
  参考文献
  [1]徐米莎.论音乐欣赏的感性方式与理性目标[J].文学教育(下),2011(06):58-59.
  [2]孙佳宾.论音乐欣赏的感性方式与理性目标[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4(01):1-5.
  作者简介:罗丽娟(1976—),女,汉,山西榆次,山西传媒学院,副高,硕士,研究方向:音乐。
其他文献
<正> 分配制度改革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存在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倾向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分配不公
自20世紀60年代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教授等人提出之后,概念图就开始成为盛行于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一种教学形式。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现概念图可以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    一、学习支架    1.学习支架概述  “支架”一词来自于建筑行业的术语,由伍德最先将这一术语借用到教学领域中。学习支架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支架的帮助,管理学习的任务
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效率性和稳定性,是我国卫生改革的三大政策目标。依据这三大政策目标,分析我国卫生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提出今后我国在卫生改革政策制定上新的关
【摘要】本文通过对歌剧《弄臣》的介绍,从吉尔达人物形象特征着手,探究歌剧《弄臣》中吉尔达的演唱风格,使演唱更加生动,同时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与理论水平。  【关键词】歌剧《弄臣》;吉尔达;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弄臣》  《弄臣》是威尔第创作中期的第一部作品,这部歌剧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艺术性和戏剧性,它的出现标志着威尔第歌剧创作的成熟。歌剧的脚本选自法国大文豪
广数传媒硬盘录像监播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成熟、安全、专业化、稳定性强的视音频监播监录设备,实现对多路节目的不间断收录监管;实现节目长期的数字化保存、查询调用、审
[目的]掌握云南省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卫生现状,为政府制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选择项目县,随机抽样确定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入户调查问卷,通过面对
以公立医院和公益性的含义为出发点,浅析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并就加强公立医院公益性提出几点建议。
阐述有线电视网络接地的作用,地线埋设的标准、依据和计算公式,介绍有线电视接地的几种方法,举例说明机房接地的设计与施工。
医疗服务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要充分发挥竞争机制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中的基础作用,运用价格杠杆合理调节病人流向,促进医院提高质量和降低服务成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医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遭遇“瓶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教育部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用3~5年培训全国所有中小学教师。也就是说,全国现有的1千万中小学教师都将参与此次培训,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如何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策略,使这次培训成为受广大教师欢迎的、对教师有价值、有意义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