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宝四川名片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camea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曾先后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等荣誉。其大熊猫摄影作品多次应邀赴美、日、德、俄、英、法、瑞、比利时等国巡展,受到普遍欢迎。
  迄今已在国内外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摄影作品、文章共5000多幅(篇),并先后出版多部个人摄影集与邮品。400多幅作品入选省、全国和国际影展;大熊猫作品《哥俩》获迎C20全球摄影大赛金奖;大熊猫专题系列作品被《中国国家地理》《中国科学探险》《世界遗产地理》《人与生物圈》《现代艺术》等多种刊物登载;个人摄影集《中国大熊猫》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获全国美术图书金奖并以多语种在五国出版;《我是大熊猫》获世界华文科普佳作奖。
  2018年8月,在“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上被授予首批“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
  2019年4月22日下午,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现代艺术》杂志社主办,福宝美术馆协办的“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2019年第5期(总第17期)在成都市成华区福宝美术馆举行,讲坛特别邀请到著名大熊猫摄影家,国礼《中国大熊猫》画册作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周孟棋先生为大家分享主题为“中国双宝 四川名片——我深爱的黑白精灵”的精彩故事。
  讲坛中,周孟棋谈了许多创作的技巧,如何拍好动物题材?众所周知,拍动物难,拍野生动物更难,因为这些动物都是自由的生灵,从不会静止不动或者主动配合你的镜头之下,因而,这是对摄影者的技能与毅力的双重考验。
  谈到对本次讲坛的感受,周孟棋对于熊猫的爱让著名书法家黎光成特别感动,他表示很感慨,孜孜不倦就是为了一个镜头,一个能将自己对熊猫的直观感受传达到国内外的镜头!给熊猫一张彩色的照片,近三十多年来他(周孟棋)从没有停止过!
  讲坛最后由全国著名微血管医学专家,西部战区总医院高级专家、教授,博导曾祥元进行了精彩的现场互动,曾祥元老师从数十年来从事大熊猫医疗工作、结合各个典型的抢救大熊猫事迹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观感。
  总之,熊猫的种种美丽,种种神秘,种种自然选择,依时间跨度之长、习性的坚韧度,都完美诠释了地球自然和谐的最佳生物样本。大熊猫,友谊与和平的化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更是全世界的宝贵资源。
  保护好大自然,实际上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愿迷人的大熊猫与人类共存!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在地球上,有800万年历史的一个神秘物种,自从人类科学发现的那一刻起,它就成了世界的宠儿,一直“高烧”不退,这个神秘的物种就是大熊猫;大熊猫走向世界的第一个阶段要追溯到唐朝了。
  日本在历史上是第一个接受中国赠送熊猫的国家,1300多年前,公元685年,武则天曾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大熊猫和70张熊猫皮,被饲养于天皇的御花园内,当时据说就很受日本贵族们的欢迎。首开大熊猫走向世界之旅。然而让大熊猫名扬全球,要归功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是他科学发现大熊猫并将之介绍到西方,进入人类的视野,被世界正式命名。
  大熊猫在国外受到礼遇,来回专机接送,住豪华兽舍。因为大熊猫,中国被称为“熊猫王国”,因为大熊猫,四川被称为“熊猫故乡”,仅以旅游业为例,国内外凡是有大熊猫饲养和展出的地方,莫不是人流如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2018年的参观人次达到746万。而在国外展出时,为一睹大熊猫的“芳容”,游客们在烈日严寒下排队数小时,只为了满足几分钟的“眼福”。
  大熊猫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的动物园,都会成为最受当地民众追捧的明星。这张图是大熊猫的进化史,最左边的模样是大熊猫800万年前的样子。如果把地球进化史浓缩在一天的话,有人类的历史不过短短几分钟,而有800万年生存历史的熊猫,是早得多的“泰斗”级见证者,被誉为动物界的“活化石”。更是大自然给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中国古时候有貔貅(食铁兽),有貘,有驺虞(舟于),我以前都不知道这些个生物是什么,后来知道其实都是熊猫。
  熊猫是古时炎黄战争时黄帝的坐骑。他们先于人类出现几百万年,他们在地球上卖萌好多年了。
  拍熊猫越久,就越会对这种神秘的生物着迷。大熊猫既是世界独有的,也是世界最能接受的。因为一部电影《功夫熊猫》,更让熊猫的魅力风靡全球,使更多人爱上了这神奇的生物,也爱上了孕育它成长的这片土地:中国,四川。作为“熊猫故乡”成都人,喜爱大熊猫,我对熊猫的爱,都凝聚在我的“照片”中。在长达20多年的大熊猫摄影历程中,我持续关注着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以耐心、爱心和真心,去捕捉大熊猫原生态珍贵瞬间。
  用相机记录大熊猫的生存状态,用镜头感受大熊猫的神奇魅力,用艺术诠释大熊猫的黑白大美,是我生命中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一页。
  我想全世界都可以画熊猫,全世界都可以做熊猫雕塑,全世界都可以做熊猫IP,而唯有四川,有熊猫摄影独一无二的条件。
  我也喜欢摄影,在拍熊猫之前,我已经拍了20年了,回到四川,我对这片土地热爱的表达,都化作了对熊猫摄影的热忱。
  我从未想过我会拍他们20多年,现在我对熊猫的感情就像对我的孩子一样,我跟熊猫们就像亲人,看到他们我就开心,有人戏称我是熊猫人,可能我就是吧。
  是什么初衷让我想要拍大熊猫呢?对这个问题不止一次有人问我,拍摄题材众多,为什么选熊猫?小时候母亲带我到成都最老的动物园一成都百花潭游玩,第一次为这个黑白的动物着迷,小學时,我的第一幅绘画作品是大熊猫吃竹图。
  而让我萌发拍摄大熊猫专题的念头是在1992年。当时国家有关部门和四川、成都市政府为办好首届93国际熊猫节,策划了系列前期活动,将我抽调到熊猫节组委会负责组织中国大熊猫故乡行拍摄采访活动,有幸去了享誉中外的大熊猫之乡一卧龙自然保护区和栖息地,能亲临体验野外圈养的大熊猫和它的生活环境,真的让人激动不已。   在这期间我接触到一些外国友人将大熊猫视为珍宝,追寻大熊猫的野外踪迹,仔细观察研究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大熊猫是神秘物种,他所生活的地方——熊猫故乡四川,也是神秘的。由此,我想到若能将可爱的大熊猫及其生活的环境拍摄下来,介绍给更多的人,那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从那以后,我有心利用各种时机,只要是节假白,我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将身心投入到大熊猫和栖息地的拍摄之中,尤其在深入拍摄后,我感到这个动物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我将一生为此坚持并为之努力,这也成为我生命中的另一番追求。勤勉坚持、追求自然。
  一生做好一件事。有人问时间那么紧、工作那么忙,那有时间去拍照?有人说工作那么忙,时间那么紧,去哪儿找闲情逸致?其实还是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 工作之外,我最大的愛好就是摄影。用镜头捕捉人生美好的东西,发现世上的真善美,丑恶邪,让生活更加有意义,更加丰富多彩!
  在拍摄大熊猫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被感动。熊猫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动物,它高深莫测而又孩子气的脸庞,浑圆的体态,稚拙却又不无灵巧的功作,使得所有人在见到它的第一眼都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它。
  有一次我在成都大熊猫基地拍摄。当时我只是想拍些观看熊猫的中外游客,所以用的广角镜头。然而这时,一只原本在地上玩耍的熊猫爬上了树杈,我只好就着广角镜头准备抓拍,可它坐在树上就不动了,只是眼睛不时的往观众方向看。我就这么一直盯着他,直到四目相对。他像是对我的相机产生了兴趣似得,身子前倾,目不转睛盯着我,越靠越近,我的镜头迎接着他,记录下了这个奇妙的瞬间。我觉得这是一种神奇的缘分。你不知道他们怎么能做出这样的动作,能展现这样的神态,从他们身上也能领悟到一些智慧。他们身上的毛皮正是中国“太极”的颜色,他们非黑即白,熊猫真的是一种很纯粹的生物。
  如何拍好动物题材?
  众所周知,拍动物难,拍野生动物更难,因为这些动物都是自由的生灵,从不会静止不动或者主动配合你的镜头之下,因而,这是对摄影者的技能和与毅力的双重考验。这里所说的技能,就是必须要掌握拍摄的一些基本素质和技巧;毅力就是在拍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我认为技能与毅力应该是一个摄影者的基本素质我认为拍摄大熊猫,并不仅仅是为了拍摄它们的体态、样貌、动作,更要展现出它们的生活习性,表达出它们独特的神秘感和文化符号,从憨态可鞠的太极图形到拟人化的熊猫肖像,将大熊猫自然生动,充满灵性的神态定格下来。
  另外,熊猫是一种非常具有灵性的生物,要想拍好它,首先就要爱上它,不仅要用技巧拍摄,更要用心灵去拍摄。景深不如情深、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已, 情感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
  在拍摄的同时仔细观察研究其习性,只有在摄影者的眼里、心中感受到了动物的灵和美,才能将这种感受传递给观看照片的人。
  动物摄影题材丰富,且拍摄对象本身就很有吸引力。但同时,动物摄影也是不好拍的。拍摄大熊猫与拍摄其他静物或人物不一样,不可能摆拍。特别是大熊猫属于保护动物,拍摄时还要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影响,你必须熟悉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要仔细观察它的行为习惯。再是,要拍好它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守候。平静、耐心、快速,这是我拍大熊猫过程的体会。
  拍好熊猫有哪些技巧?
  拍摄大熊猫,即使是拍摄那些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尽管它们从一出生就被人类圈养,但并非长期关闭在狭小的笼舍之中,也各自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所以依旧保持了一些活泼好动的习性。那么,只要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和技巧,也能拍出很不错的照片。但需要注意的是,大熊猫不是模特,它不可能面对镜头摆出各种姿态,所以要想拍出精彩生动的动物照片,主要还是要运用一些抓拍的技巧。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人类如此,对动物而言同样如此。拍摄时,注意对动物眼神的捕捉和刻画,无疑能为照片增加灵动感。要表现好眼神,通常注意以下三点:
  (1)对焦清晰。通过清晰的焦点来显示动物眼睛的色彩质感。
  (2)眼睛上要有光斑。无论是拍鸟类还是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如眼睛没有光斑,便缺乏神气。
  (3)眼睛内涵。抓注眼神能将动物的贪婪、警惕、凶猛等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技巧之一:抓特点和动作
  不少摄影者对大熊猫的感觉,认为其憨态、懒惰,不善于运动,很难拍出生动的姿态。其实不然,我的体会是保持心态的平静,用心观察,需要有十足的耐心。大熊猫有时比较静,不好动,有时又很活泼调皮。此外,它还不惧严寒、从不冬眠,被称为“冰雪勇士”又有水上漂的“凌波微步”,涉水、渡水、游泳;熊猫有醉水之说,特别喜欢饮清泉之水,有时在野外他会饱饮清泉,就像人醉酒一样。
  技巧之二:运用拟人手法
  人们常说要去捕捉动物的精彩瞬间,但对我来说,是大熊猫捕捉了我的心,所以我常采取拟人化方法去拍摄大熊猫。我想这样才能真正拍摄到大熊猫“最真实的美感”。大熊猫和人类一样,情感也是非常丰富的。我认为拍大熊猫的方式就是拟人化处理,这种手法更容易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共鸣。这种拍摄变化是我在观察大熊猫时,发现自然界中的大熊猫和人类一样,情感也是非常丰富的。
  尽管与人类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对于爱情、家庭、孩子等方面,却有着一致的行为准则。影友们不妨从这方面下手,寻找和捕捉这一类温馨画面的瞬间。比如大熊猫喂食、哺育、亲热相吻,教小熊猫基本生存技能等细节,这些都是我常用的拟人化的拍摄手法。
  大熊猫模样好看且温顺,永远一幅呆萌了的样子,尤其是幼仔熊猫,活泼灵动的姿态,粉红的毛色也与人们想像中的大熊猫差异很大,如果能抓拍到这些小精灵动态的精彩瞬间,一定会令摄影者激动上好一阵子。
  我有一组熊猫表情图片,大家从中可见一斑。动物面部表情:大熊猫同人类一样,也有它的内心世界,有它的喜怒哀乐。认真细致地关注它的面部表情,就会发现有许多可以拍摄的素材。例如当大熊猫高兴时,它的动作就会呈现出笑脸;打斗时,它的动作就会呈现出凶相;遇到有危险时,会呈现惊恐;抱着幼仔时,会呈现慈爱等。悠然自得,稳重又透着那么一股灵气的大熊猫,浑圆的形态,胖胖的身体,又粗又短的四肢,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观察它,无论大熊猫在做什么——或坐或立、或攀或卧,哪怕是取食、翻跟斗,甚至四脚朝天,它都是那么活泼调皮,富有情趣,惹人怜爱,让人忍不住想抱一抱它。大熊猫的“憨”与“趣”在熊猫身上得到了一种即矛盾又和谐的统一,因而也成为熊猫影像中最能吸人眼球的特征。看似体态圆胖、憨态可鞠的大熊猫,却有矫健的身手,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充满灵性与机智。   因此,我认为要深入拍摄大熊猫,不能掬于常态的拍摄,必须从新的理念和角度去把握它。即除了反映熊猫的一般生活习性,更要关注熊猫拥有很多人类难解的神秘特质:他们为什么喜吃竹子?为什么喜欢独居?为什么对伴侣的选择如此高要求与忠诚?为什么像诗人醉酒一般醉水?又为什么身形圆润却如此灵敏,爬树、游泳、翻滚,奔跑都很有一套,俨然是“中国功夫”的高手。
  2017年夏天,200多位世界级科幻作家云集大熊猫家乡成都,期间,好莱坞导演尼尔·盖曼看到这张图片惊呼:“这就是我的功夫熊猫 !”熊猫,它既拥有“上树轻功”,攀树嬉戏、抱树打滚、倒挂树枝、倒立树梢,它低调内敛,却是真正的“武林高手”。因而,这些人们意想不到的神奇属性,正是大熊猫的唯一性与独特性,使我的影像在这些独特而多变的肢体语言中,更富有个性与光彩。
  1992年6月初的一天,为了对率先在大熊猫圈养繁育上所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的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进行宣传,我和我的同事在基地专家陪同下进入到成年大熊猫的圈养地拍摄。尽管要拍摄的这只大熊猫与饲养人员多有亲密接触,但大熊猫毕竟是野生动物,有一定危险性,为防止意外,我们一行三人到了室外圈养地站在距大熊猫二十多米处的地方选择角度、等待拍摄时机。开初大熊猫还很温顺地坐在草丛中吃着竹子,不时用树枝掏掏耳朵。我抓拍了几张大熊猫专注啃竹子神情的画面,正当我正准备拍第四张时,忽然间,镜头中的大熊猫停止了进食,两眼紧紧盯住我们,猛地起身奔袭而来!原以为大熊猫笨拙,但它跑起来动作相当利索,眨眼功夫离我们只有四五米远,从熊猫室内兽舍到院外圈养地,要经过三道隔离门,我与同行几人迅速转身,猫腰跑过第一道护栏门,饲养人员还未来得及关门,熊猫已紧跟他们跑入第二道门,当一行人慌不择路地跑出第三道门时,熊猫的前爪已碰着了我的脚后跟,裤脚还被它狠狠地抓了一把,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拍摄熊猫而与之“亲密接触”,这个看似温顺憨厚的动物,让我见识到野兽的“英雄本色”,大熊猫的温顺与野性、憨厚与灵敏的强烈反差给我留下深刻记忆。
  有一次和朋友驱车从成都出发,行经卧龙原始森林,翻越海拔4532米的巴郎山,沿着当年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再到蜂桶寨一带的大熊猫栖息地拍摄。沿途目力所及之处,高山险峻,峡谷深幽,河流纵横,野花怒放,一派天高云淡,生机盎然的景色。可是,高原的气候瞬息万变,当我们到达山顶,架好脚架正准备拍摄时,刚刚还是艳阳天,转瞬间黑云压顶,狂风夹杂着豆大的冰雹向我们狠狠砸来。看看脚下是悬崖陡壁,身后毫无可攀附之物,不免让人心惊胆颤。大家只好用身上穿的防寒服将相机紧紧包裹,手脚并用,相互攙扶,顶着狂风暴雨,继续坚守,最终拍到了一组极为满意的大熊猫栖息地生存环境的照片。
  多年来拍摄大熊猫的生活以及栖息地的过程,遇到的不仅是气候的极端变化,道路塌方、滑坡和飞石翻车等时有发生,还要克服高山缺氧的身体反应。尽管经历了艰难困苦、惊险曲折,但每当拍到一张张大熊猫的精彩瞬间,心里的那份喜悦之情就别提多高兴了。
  2015年4月29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镇天台山放归3月救助的野生大熊猫“卧龙二号”。为庆祝野生大熊猫重获新生,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特地举办隆重的放归仪式。
  因为当时通往卧龙耿达的高速路还没开通,虽我们一早7时就从成都出发赶往放归现场,由于道路崎岖,加上堵塞,赶到山下时,已是9点40分,离放归时间还有二十分钟。我和陕西专程赶来的另位记者下了车就飞奔上山,从山脚到山上,还有2公里多的路程,本就是高山海拔且道路崎岖,扛着相机和器材,累得我真的要命,快接近山顶时,听见放归仪式己开始,心想总不能前功尽弃、错失良机啊,于是我们向山顶冲刺,大气吁吁,内衣被汗水湿透,总算赶上最后一位发言者,抢拍下了放归的过程。
  同行的记者差点丢了命,下山后足足过了三个月才恢复正常。他说:“虽然我比你年轻二十岁,但是我这才第一次体会到拍熊猫是如此的艰辛。”拍摄过程中除了有危险,还需要克服孤独。
  2015年7月5日,我参加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活动,到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凌晨6时,我和同伴去拍摄熊猫丝路行相关的照片,为了更好的拍摄角度,我爬上了一座先山,刚转过一道山弯,前方不远处出现三只野狗,大约半人高,尤其凶猛,几乎相持不过一分钟,三只狗边叫边向我猛冲而来!毫无防备间,一只狗直扑我的左手,一口便咬了下去,一只狗咬住我的右腿,另一只狗则扑上我手持相机的右膀……
  我拼命想挣脱三只狗的撕咬,却无济于事。求生的欲望徒然升起,战胜了胆怯与惊恐。我看看地势,一咬牙沿山坡翻滚而下,手持的相机和镜头遮光罩也随急速的翻滚飞了出去……
  一块平坦地让我停了下来,我还暗自庆幸。然而一回头三只狗依然穷追不舍,直奔我跟前。就在我完全绝望之时,侧眼一看,身傍正好是一处约三米高的公路护坎,几乎不加思索我纵身跳了下去。
  2016年11月我相约几位影友去卧龙镇保护在拍摄放归野外生存的熊猫,拍了一阵后感到天气特别好,我们又驱车到耿达山上的放归区拍雪地中的熊猫,中午一点到达放归区外围后以为再走过半小时就会到达拍摄点,兴致勃勃地一路前行,哪知在雪地里爬行近一个小时还见不到熊猫放归点,加之路况并不熟悉又见原晴朗的天气转阴还飘起了小雪,连想到在土耳其的遭遇心里越发紧张,心想如突遇野兽黑熊、野猪一类如何是好。摄影实际上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
  中国符号 世界宠儿
  这些年,我应德国、法国、日本和四川、山东、台湾等出版机构之约,出版了《我是你的朋友大熊猫》、《可爱的大熊猫》《我是大熊猫》《我爱熊猫》等有关大熊猫图书。2009年,我将多年拍摄的大熊猫图片用了一年多时间进行整理、选择,并参考了国内外大部分已出版的熊猫画册,以大熊猫的历史、发现、生存、习性、繁育、保护等方面为主线,进行编辑。2010年4月这本《中国大熊猫》画册出版后,引起广泛关注,中国日报、《中国国家地理》《中国科学探险》、央视国际频道、《中国铁道地理》等二十多家报刊杂志都做了专题报道和介绍。
  同年,《中国大熊猫》从全国36家专业出版社选送的400余种参选图书中荣获金奖。到现在,已分别被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以该国文字出版,今年初又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签订版权输出协议。
  中国大熊猫画册受到各国机构和友好人士喜爱。
  2011年,这本画册又作为中国驻外使馆对外宣传中国的重要展示书籍之一,被世界多家图书馆收藏,中国驻英使馆在中秋节前夕,还要求中国图书贸易总公司空运100册到英国。
  在我多次带着自己的作品和书籍走出中国,参与国际交流的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不论国家、人种、年龄、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看到熊猫的艺术形象,都无比的开心动容,熊猫的呆萌让人毫无抵抗力。“熊猫是世界的宠儿”这句话毫不夸张。
  沿途所到之处,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只要见到大熊猫,那怕是大熊猫影像、玩偶,莫不对此惊喜无比,表现出了亲和友善,万分喜爱之情。
  比如2015年,我应邀参加“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活动从欧洲出发,历时两个月,驾驶“成都造”汽车行程近2万多公里,穿越欧亚大陆13个国家,我作为组委会应邀嘉宾,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的主要过程,见证了大熊猫在世畀人民心中的地位,见证了沿途各国人民对四川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的向往,更对这次活动产生的影响力有切身的感受。真实体验了国宝大熊猫在各国人民心中的神奇魅力。
  在最后,我想向大家展示这幅作品。我将之取名为《百态归一》。这是我拍摄积累的众多熊猫照片中精选出四百幅大熊猫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不同形态的照片,组合成的这幅熊猫图。
  有关大熊猫的摄影创作与故事,我就与大家分享到这里,让我们更加珍爱大熊猫。保护大熊猫,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最近,我开始思考,既然熊猫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可讲,为什么不讲?既然熊猫是我们的国宝,为什么外国人比中国人更重视?我也在寻求跨界合作,我想可能年轻人的传播力和想象力都要优于我。再有十年,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把熊猫与各种艺术表达结合,通过多样的艺术媒介,传播到世界,表达四川、传播中国,用世界语言说熊猫的文化。
其他文献
在四川书画界,说到福宝印社,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提到福宝印社,就不得不提两位创始人一一向运华、向运成。向氏两兄弟从泸州福宝古镇的穆村一路走来,在画册出版、展览服务里面出现异峰突起的景观,和小时候那个喜欢读书、看报的“向运华”有着血型吻合一脉相承的流动,这就像瀑布之于小溪与大海,其粉身碎骨的大断裂,却又无缝连接得那么平滑、天然和绝美。2020年,仲夏六月,与“大向总一一向运华”交谈之后不难发现,连接小
尉艺   1994年生于重庆,四川大学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学习生活于成都。   2016年5月,参加中国巴蜀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7年5月,《果实》获“岩彩的从容与担当——四川首届岩彩画壁画展暨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岩彩画壁画专业艺术委员会成立展”优秀奖;2017年9月,参加“与君微醺川黔画家茅台写生展”;   2017年12月,参加“本色敦煌丝路华章——佛教壁画艺术展”;   2018年4月
放暑假了,我和景晟睿约好一起去西塘古镇游玩。  西塘是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走进西塘古镇,里面古迹建筑随处可见。远远望去,白色的墙布,青色的瓦,灰色的门,棕色的长廊,红色的灯笼,这古色古香的景色让我感觉穿越到了千年之前。  白天西塘里的游客很多,就像赶集似的来到这个美丽的小镇。近看,那一座座房子依水而建,倒映在水里。静静流淌的小河在阳光下引来了木船,摇船的大妈戴着蓝印花布的头巾,摇着橹唱着歌,带领游
问冷暖,听民声,谋发展,看变化。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曾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等地,深入村镇、企业、社区,考察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了党中央的浓浓祝福。万水千山,记录着总书记的春节脚步。欢声笑语,奔涌着人民对总书记的爱戴之情。  又是一年新春,春寒料峭的巴蜀大地上,蕴含着勃勃生机。总书记深一脚浅一脚踩过的三河村山间小路,改造
入围作品  作者简介  作 词:何 伟  南部县桐坪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音乐高级教师,南部县音乐家协会会员,南部县合唱协会会员。热爱民间音乐,长期深入民间采风,收集整理了南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店垭花灯”和南部地方特色民歌“吼拐”及其他民歌一百余首,盐亭、剑阁、梓潼等县民歌若干首,喜欢音乐文学和诗歌创作。  作 曲:张 亮  著名音乐人,作曲家。长期活跃于流行音乐、影视音乐、民族音乐及电子音乐领域并得
民间年画有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遍布中华广袤土地上的民间年画数不胜数,其中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山东杨家埠最為有名。民间年画在中华大地上曾有过无比辉煌的过去,近现代却逐渐没落。建国以后,虽然党和中央从不同角度恢复和振兴民间年画,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代变迁,民间年画单一的传播途径以及内容形式不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需求,民间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省,古今人才辈出,星光灿烂,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佳作更是汗牛充栋,文坛风生水起,艺界峰峦起伏,万千文人试比高。然而,千百年来四川却没有一部完整的文艺史或艺术人物类的典籍。令人欣喜的是,四川省社科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艺术史研究专家唐林先生历经八年艰辛编著的史籍经典《四川美术史》(上中下三卷本)已由巴蜀书社正式出版发行,弥补了四川美术界的一大遗憾,受到社会各界的
《唐卡艺术——传承与创新》是由著名青年画家、唐卡研究学者刘忠俊先生倾力编著、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唐卡精品画册。  该书由郑晓幸、李兵、刘建刚、阿鸽、梁时民、马晓峰、杨梁相等担任顾问;由“十世班禅画师”洛松向秋、著名学者康·格桑益西、以及颜登泽仁、陈百忠(台北)、布根、于小冬、乔国金等唐卡专家担任本书学术指导,以及由韩书力、梁时民、余友心三位著名画家为本书作序。该书观点新颖,既有理论分析、又有
《法华经》说:“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出世的大事因缘是什么?经中说是为了让一切众生“开、示、悟、人”佛之“知见”。佛的“知见”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那就是“觉悟”。不仅自己要觉悟,更要觉悟他人,最终实现觉悟圆满。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最初并没有特定的佛造像,因为佛教是以启迪智慧和践行慈悲为宗旨的人文型宗教。佛教主张开启个体生命“无我”智慧的觉性,并在“无我”智慧的同时,以“无缘大慈,同体大
201 8年5月,5·12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受“写生新汶川”活动主办方的邀请,蒋悦先生从广东来到了汶川,与十几位广州和汶川的艺术家一起,开始了为期两周的“新汶川”写生之旅。因为展期的原因,这批作品没有随广东的艺术家一同回家。今天,整理打包这些作品时再次细细品味,欣赏蒋悦先生的纸本水墨写生作品,睹画思人,颇有感触。  当笔墨成为一种生活,“写意性”的图像记录如日记般呈现心跳的脉动,带给我们的,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