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相对于预设性的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教学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能力生成与开发的过程。然而,当前诸多教师在“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上仍受制于“活动单”、束缚于教案。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表演式教学。部分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以最理想进程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根据“活动单”按照自己的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充满激情,学生配合默契,教学程序流畅,但实际上课堂成了“活动单剧”演出的舞台。
2.“圈养式”教学。“活动单导学”课堂强调预设,“活动单”就是教师课前预设生成的产物,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去活动。而一些教师只是单一地根据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按部就班地教学,严格地执行课前预设的“静待教案”。这样的教学就会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将教学变得僵化呆板,完成违背了“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的初衷。
3.“游牧式”教学。很多教师一味追求语文学科的相互交流,在课堂上追求生成,从而忽视了预设,将教学变为“游牧”,信马由缰,漫无边际,能“放”不能“收”,心中无底。教学中没有重点,缺乏知识体系。其实,生成并不都是摆脱“活动单”预设的即兴表演和临场发挥,“活动单”的预设对生成也并非消极限制和毫无作为。
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一、在教案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作为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同样需要周密的筹划设计。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应该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过程。
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钻研教参、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教学思路,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这种框架就是我们课前必须要完成的给学生的“活动单”和自己使用的教案。特别是教案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预设,包括“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互动后,可能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和质量、有个性的见解甚至是“异端邪说”、提出的问题乃至错误的回答等。二是生成,生成部分则是空白的,这部分包括师生、生生互动再生成的情况,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再生性资源。
二、不拘泥于预设,让生成大胆起航
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然而课前预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教学必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例如,笔者在进行《桃花源记》教学时,“活动单”上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陶渊明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按照教材要求,同学们只要能分析到陶渊明生活的社会背景,就会找到《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诞生的原因。学生讨论交流到这里,我就准备结束这篇课文了。这时候,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样分析还不够全面,我平时喜欢读陶渊明的诗歌与散文,我觉得陶渊明构建这样一个理想社会,除了有社会原因外,还有陶渊明本身的思想根源。”我立刻感觉到让学生们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基础能够对这篇文章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于是就组织学生联系我们之前所学习的《归园田居》以及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五柳先生传》等文章,探寻陶渊明的思想基础,学生们探究的兴趣浓厚了,展开了激烈的交流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了。
三、教师要做课堂动态生成的“组织者”
“活动单导学”的课堂强调学生主体性,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创造条件,组织好课堂,为学生创造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使课堂有效地“动态生成”。
例如,我在组织《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时,就对原有导学“活动单”进行了修改,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齐声朗诵课文,进一步走近文本。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对美的资源进行感悟和再创造,我在此环节中,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概括景区的总写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然后要求用“富春江的____美,美就_______”的句式说一句话。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富春江的水清、急,山峻峭、富有生机等特点。在学生找到某些美景时,适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还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并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笔形成文字在课堂上交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做好教学反思,总结课堂生成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中国古代就素有“三耕”之说——“目耕(读书)”、“舍耕(教书)”、“笔耕(写作)”。作为教师,如果只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充其量只能当一辈子的教书匠而已。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动态生成”是“活动单导学”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
让我们的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版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最终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活动单导学”课堂成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世界,让语文课堂充满个性和活力。■
1.表演式教学。部分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以最理想进程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根据“活动单”按照自己的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充满激情,学生配合默契,教学程序流畅,但实际上课堂成了“活动单剧”演出的舞台。
2.“圈养式”教学。“活动单导学”课堂强调预设,“活动单”就是教师课前预设生成的产物,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去活动。而一些教师只是单一地根据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按部就班地教学,严格地执行课前预设的“静待教案”。这样的教学就会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将教学变得僵化呆板,完成违背了“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的初衷。
3.“游牧式”教学。很多教师一味追求语文学科的相互交流,在课堂上追求生成,从而忽视了预设,将教学变为“游牧”,信马由缰,漫无边际,能“放”不能“收”,心中无底。教学中没有重点,缺乏知识体系。其实,生成并不都是摆脱“活动单”预设的即兴表演和临场发挥,“活动单”的预设对生成也并非消极限制和毫无作为。
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一、在教案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作为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同样需要周密的筹划设计。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应该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过程。
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钻研教参、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教学思路,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这种框架就是我们课前必须要完成的给学生的“活动单”和自己使用的教案。特别是教案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预设,包括“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互动后,可能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和质量、有个性的见解甚至是“异端邪说”、提出的问题乃至错误的回答等。二是生成,生成部分则是空白的,这部分包括师生、生生互动再生成的情况,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再生性资源。
二、不拘泥于预设,让生成大胆起航
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然而课前预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教学必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例如,笔者在进行《桃花源记》教学时,“活动单”上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陶渊明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按照教材要求,同学们只要能分析到陶渊明生活的社会背景,就会找到《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诞生的原因。学生讨论交流到这里,我就准备结束这篇课文了。这时候,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样分析还不够全面,我平时喜欢读陶渊明的诗歌与散文,我觉得陶渊明构建这样一个理想社会,除了有社会原因外,还有陶渊明本身的思想根源。”我立刻感觉到让学生们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基础能够对这篇文章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于是就组织学生联系我们之前所学习的《归园田居》以及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五柳先生传》等文章,探寻陶渊明的思想基础,学生们探究的兴趣浓厚了,展开了激烈的交流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了。
三、教师要做课堂动态生成的“组织者”
“活动单导学”的课堂强调学生主体性,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创造条件,组织好课堂,为学生创造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使课堂有效地“动态生成”。
例如,我在组织《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时,就对原有导学“活动单”进行了修改,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齐声朗诵课文,进一步走近文本。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对美的资源进行感悟和再创造,我在此环节中,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概括景区的总写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然后要求用“富春江的____美,美就_______”的句式说一句话。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富春江的水清、急,山峻峭、富有生机等特点。在学生找到某些美景时,适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还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并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笔形成文字在课堂上交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做好教学反思,总结课堂生成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中国古代就素有“三耕”之说——“目耕(读书)”、“舍耕(教书)”、“笔耕(写作)”。作为教师,如果只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充其量只能当一辈子的教书匠而已。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动态生成”是“活动单导学”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
让我们的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版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最终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活动单导学”课堂成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世界,让语文课堂充满个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