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生繁花(上)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江西60年电视文学以1980年——江西首部电视剧《豆蔻花开》诞生的年份为起点,创作历程分为起步(1980年代)、发展(1990年代)和成熟(新世纪)三个阶段:80年代起步期艰难前行,却勇于探索、孜孜以求;90年代发展期兢兢业业、步步为营,却少有长篇大作与走在全国前列的上等佳作;新世纪成熟期奋进努力、捷报频传,则需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关键词] 60年 起步 发展 成熟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4.016
  一、背景——迟来的花儿,迟来的爱
  当我们将回眸的目光深情地投射于江西这片红色热土的电视文学创作历程时,我们有太多感慨,思绪如海:我们因其姗姗来迟由衷地体验了静默的等待,却又为赣鄱大地终于在等了又等、捱了又捱之后,于改革开放的明媚春天迎来那第一朵羞涩绽放的《豆蔻花开》而欣慰开怀;我们为其在上世纪80年代起步期的艰难前行而心生怜爱,却又为其即便艰难却依然勇于探索、孜孜以求的精神而大声喝彩;我们为其在上世纪90年代发展期的兢兢业业、步步为营而激情澎湃,却又为其少有长篇大作与走在全国前列的上等佳作而喟然伤怀;今天,我们为其在新世纪成熟期的奋进努力、捷报频传而笑逐颜开,于是抚今追昔、放眼未来,我们深深祝福、默默记载,只为它能永远与你我同在!
  是在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电子电视系统公开广播试验,世界电视史遂将这个日子视作了世界电视事业的发端日。而在此前的1930年,英国BBC公司已运用贝尔德的机械电视设备,播出了意大利剧作家皮兰德罗创作的多幕剧《花言巧语的人》(亦称《嘴里叼花的人》),这部声画俱备的电视剧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第一部电视剧。
  在中国,国内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彼时主要播出一些新闻性节目、纪录影片和歌舞等文艺节目。同年6月15日,仍处于试播期的北京电视台,在演播室内播出了根据《新观察》杂志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时长20分钟),于此中国电视剧的巨大帷幕终得以拉开。
  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高鑫及其博士研究生吴秋雅合著的《20世纪中国电视剧史论》(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将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了以下几个阶段——1958-1966,中国电视剧的起步;1966-1976,文革时期的中国电视剧;1976-1980,复苏中的中国电视剧;1980-1985,奏响在新时代的乐章;1985-1990,电视剧审美范式的突破;1990-2000,中国电视剧走向多元化。著述大体依时为界,将中国电视剧半个世纪的不朽传说分章辟节,铭刻于时光河床上那星星点点、永不褪色的光影青春,便在一种线性的连缀之中向读者昭示了半个世纪的中国电视剧绚烂多彩的历史画卷。
  而当我们将回眸的视域由国际、国内进而缩小至江西时会发现,在1958-1966中国电视剧发展的第一阶段和1966-1976中国电视剧发展的第二阶段,江西在电视剧创作领域是一片空白;而在1976-1979中国电视剧发展的第三阶段——复苏时期,江西的电视剧创作仍然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江西的首部电视剧——《豆蔻花开》诞生于1980年,羞涩的花儿选择在这一时间悄然绽放,与彼时国内特殊的时代语境密切相关。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提出了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施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运动随即推行,这一举动大大促进了国内文艺界的解放。我国的电视剧创作也终于在长期的消沉之后,萌发出勃勃生机。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这一年央视一举播出了《三家亲》、《窗口》、《教授和他的女儿》等8部电视剧。紧接着,由于全国电视观众剧增和影视冲突——电视失去了电影这个丰富的节目源泉,电视节目来源产生危机。
  于此,1979年8月18日至8月2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了首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号召全国有条件的电视台都大办电视剧,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举办全国电视节目大联播做好准备;并决定寻求外援,立即进口国外的电影电视片。在这一政策鼓励下,这一年上海、湖南、山东、河北等省市电视台都开始生产电视剧,江西的电视剧创作亦由此应运而生;同时,进口的电影电视片亦为国内荧屏增添了异国情趣。
  1979年央视共播出电视剧19部;1980年是电视剧复苏以来的第一个丰收年,这一年央视共播出电视剧131部,仅在国庆期间举办的全国电视节目联播中,就播出了全国各电视剧录制单位创作的电视剧47部。有鉴于此次成功,此后每逢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中央电视台皆集中播放一批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即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一年电视剧创作的题材范围与剧作风格皆相当广泛——工业、农村、商业、军旅、青年、儿童等题材均有涉猎,悲剧、喜剧、正剧、讽刺剧等风格均有尝试。1980年央视播放的进口电影电视片有《红与黑》、《安娜
其他文献
编者按:数字电影《小等》,是根据贵州青年女作家肖勤创作的小说《暖》改编,由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朱一民、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贺祝平联合导演,正在全国城市影院和农村院线上映。《小等》是贵州省第一部反映农村留守儿童题材的电影,由贵州省文联、湄潭县委宣传部、秦皇岛汇中承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贵州省电影家协会、北京雨墨春秋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目前,《小等》已入围第十届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  【作者
[摘要] 材料在平面设计中的广泛运用由来已久,它运用材料所包含的属性来调动人们的经验认识,有时又打破人们对经验的认识,从而表现作者意图。这类作品以它奇妙的创意方式和独特的艺术效果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因此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去审视它、认识它、研究它,可以让它更好地为设计服务。  [关键词] 招贴设计 材料 经验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1.041  在平面设
[摘要] 新世纪以来,中国法制题材电影运用元电影的创作手法,引导观众、创作人员、被观赏者之间交流互动,使影片充满亲和力、感染力,增进了观众对影片主题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 电影 法制题材 元电影  新世纪以来,法制题材电影运用元电影的创作手法,强调影片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互动,缩短了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距离,使影片充满亲和力、感染力,增进了观众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元”,是
镜框式舞台美术营造的现实主义美学,长久以来在舞美设计范畴中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3D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及参与意识的增强,为了提升舞台美学效果,满足观众对艺术效果的追求,人们开始打破镜框式舞台空间和审美观念的限制,大胆运用3D等现代多维的影像进行舞台美学设计和实践,并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效果。在全球最大的广州长隆国际马戏大剧院,打造的世界最大的森林实景式舞台布置,堪称有史以来的舞美奇迹,刷新舞台
[摘要] 相对于文学,电影在反应社会问题时往往具有滞后性,但“左翼电影”却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及时性,当然这种及时性也是相对而言。三十年代初,随着国家灾难步步深重,电影才基本上摆脱娱乐消遣的倾向,紧跟时代的脚步,群众的社会拯救呼声和无产者的政治诉求,使得“左翼电影”注入了大量社会灾难和革命激情的元素,时代主题的演变必然导致叙事策略的变更,尤其是关于“爱情”的叙事。  [关键词] 左翼电影 爱
[摘要] 黑泽明的《罗生门》为日本电影登上世界影坛和进入国际市场,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它是日本电影史上非常值得纪念的作品。基于格式塔心理学,运用格式塔理论的简化原则、表现性、形基原理、异质同构原理、整体性以及阿恩海姆的“知觉概念”和“局部幻象论”,可以探析《罗生门》的构成以及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  [关键词] 格式塔心理学 阿恩海姆 《罗生门》  doi:10.3969/j.issn.1002-6
[摘要]第六代在寻父与现代性反思的背负中秉持着民间立场的话语实践,试图以隐形的话语结构下的公共知识分子立场,在民间所对应指涉的在权力意识形态之外开辟一个独立的空间,怀有满腹的道德纬度与人文悲悯的终极关怀,试图维系民间的自在形态、价值拷问。第六代借助于民间话语和影像文本表达了他们对已经因意识形态化而形成话语霸权的五四式启蒙理性知识所裹挟的现代性原则的默默的温情和激烈的暴力的解构。  [关键词]民间话
[摘要] 在2009年底一部名为《十月围城》的电影备受关注,该片上映后好评不断,针对这部电影的相关评论很多,这些评论已经对于该片的制作班底,对于该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都有很多讨论,但是对于影片的暴力元素的关注却为大多数人所忽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效果呢?  [关键词] 类型 暴力 影像表达 《十月围城》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5.013
【摘 要】《无人驾驶》延续了张扬导演对爱情主题的关注与讨论,采用多线平行叙事的手法演绎了都市男女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融速度、力量、时尚于一体的《无人驾驶》借助在大街小巷飞奔疾驰的汽车意象,暗示出都市人失控错位的精神状态,引导观众对当代系列社会问题作出深度反思。导演尝试电影实验的同时,亦保持了观照普通大众人生、人性、人情的作风,《无人驾驶》值得被尊重。  【关键词】《无人驾驶》 欲望 救赎    张
【作者简介】  电影《等郎妹》海报 电影《等郎妹》(2007/郑华导演)由同名山歌剧改编而成,为央视电影频道出品、珠江电影制片公司摄制。影片从女性视角出发,反映封建社会宗法、男权制度,真实地记录了梅州客家大围屋生活、走南洋、等郎妹等特殊风俗现象,发出了“等郎妹”这一特殊的女性群体在历史语境、文化语境中应有的声音,展示了一个民族的习俗、生存状态和文化心理。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