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情是指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学情分析是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情分析内涵的理解
(一)“学情分析”的理解
学情是学生学习客观存在的事实和规律的体现,具有动态性、多样性、情境性、可预测性等特点。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学习基础的分析、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控、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学生学习的社会性特征,比较其他学科体育课堂教学更具实践性、互动性、社会交往性,因此体育教学设计中的动态分析更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的方法
学情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经验分析法(根据教学经验、教育基础理论等)、观察法(对教学对象、教育现象、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等)、资料分析法(作业、测试成绩、档案袋等)、问卷调查、访谈法等方法。目前,体育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比较多采用经验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其中运用最多的是经验分析法,也有教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但其连续性、系统性不够,对于学情分析的研究深度不够。因此,教学研究人员以及一线体育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学情进行科学和有深度的研究,为真正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从学生学习的视角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为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策略和方法。
(三)体育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
1.“备学生”以“知识为本”
体育教学备课过程中强调的“备学生”是从学生学科知识、技能、兴趣、态度、学习能力等角度分析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测他们在学习新教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在“备学生”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分析,对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关注和分析不够,应引起教师的思考。
2.学情分析的“静态描述”
在体育教学指导、教学督导、教学检查中发现,教师描述的学情分析中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环境、学习成绩等,更多的是静态的描述,而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角度,對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及动态分析不够。如何从学习者的角度、教学设计的角度、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计划的角度进行“学情分析”,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体验、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分享,为下一次课的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学生学习分析、学生情绪情感调控等提供参考,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研究。
通过观摩、调研、查阅资料发现,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多以经验分析、主观判断为主,学情分析以表浅的描述为主,对教学设计指导的针对性不强,如问题描述笼统(描述学生的静态现状)、缺乏连续性(对学生学习的动态监控和研究不够)。另外,学情分析出现描述不细致、模式化的现象,对教学突发问题的解决及预见不能起到作用。从下列案例能发现一些问题:
案例一:
教学内容:快速跑。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班级人数51人,其中男生28、女生23人。
事件过程:教学比赛迎面接力环节,两位学生出现相撞现象,其中一名学生的牙齿被撞掉2颗;另一名学生脑门被撞破出血(这两位男生身体素质均非常好,并争强好胜)。
教师处理方式:通知医务室,并且教师自己快速带2名学生到最近的医院在30min内将牙齿接种,将伤口缝合。处理过程中通知家长,随后学校领导和家长赶到医院。
教师反思:教师知道平时两位学生都非常好胜,都爱表现、出风头。如果两位学生不在一组比赛可能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此次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备课不够细致,没有考虑个别学生的情况,教学组织也有不妥之处。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反映出教师对“个别”学生分析不到位,在某环节备课时考虑不够细致,如比赛、竞争、接力等内容中应特别“关照”个别学生,教师课前分析了学情,但教学设计没有针对内容在分组、教学组织等方面采用具体的改进措施,造成安全隐患,发生不该发生的事件。
案例二:
教学内容:支撑跳跃(以山羊分腿腾越为例)。
教学对象:初中九年级男生,学生基本熟练掌握此动作。
事件过程:练习过程中,有位学生(身高较高,体胖,比较胆小;曾经完成过此动作,但不够熟练)。本节课在这位学生比较犹豫的情况下,全体学生鼓励其一定要自信和勇敢……在学生的鼓励下,这位学生很勇敢。结果这位学生落地不稳,手撑地,肘关节骨折。
教师处理方式:迅速通知校医、班主任,并带学生到最近的医院就医,然后通知家长。
教师反思:“这件事后我已经茫然了,不知以后是否还要继续教授这个内容。我平时备课对学生的分层不够细致……”
案例分析:这位教师是一个非常优秀,并且很负责任的教师,他希望每位学生都能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达到理想的目标。但对于“特殊”的学生,如体重偏重、身体不够灵巧、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在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中动态关注不够或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造成在动态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能针对教学情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控,避免事故发生(如果教师采用策略制止或进一步指导可能会避免事件发生)。另外,体操教学比较忌讳在做动作前或动作过程中犹豫,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特点、动作内容特点(支撑跳跃)和学生的特点以及上一次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效、动态地进行学情分析,会制止这个学生继续练习,或指导其进行辅助练习。
(四)体育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概念的界定
课堂上的“学情分析”是教师为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而开展的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评估与分析,其作用是为教师的有效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证据,便于“改进学习”。目前,存在“学情分析”的方法单一、研究深度不够、过程简单等问题,因此,研究和改进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有实践价值。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观察,笔者认为学情分析是稳定中有动态变化的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它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动态过程,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描述。因此,体育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体育学习结果的预分析以及班级管理风格的体系,对课前教学设计进行指导、课中教学实施进行调控、课后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的统一体。动态的“学情分析”对教学进程的把控和学生学习研究有重要的、可持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學情分析动态内容框架的构建
(一)构建“学情分析”动态内容框架的必要性
无论是学情分析、学习情况分析均应该贯穿学生学习过程、发展历程的始终。笔者希望从学生发展及教学设计的角度思考和研究,基于学生发展的、基于学生学习的规律、基于体育学科学习特点的分析,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构建“学情分析”内容体系。因此,学情分析的内涵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必须清晰、具体;从学生的体育学习基础、体育学习状态、体育学习结果以及班级管理风格,构建基于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的动态框架,使一节课的“学情分析”与下节课及整個单元的“学情分析”形成一个动态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实现通过“学情分析”能真正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实时调节方案,为预防和快速解决突发事件提供预案,为深入研究学生学习提供实证、鲜活的素材,以丰富体育教学理论的内涵。
(二)“学情分析”动态内容框架的构建
教学设计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体,学情不仅是静态的描述,还应该有动态的监控,针对“学情分析”的简单化、经验化、模式化、没有连续性现象,建立学情分析的动态框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体育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学情分析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关注、不断反馈,并为下一阶段教学或下一次课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它应该是连续性的、多向性的,既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研究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是基于四个维度的基本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体育学习结果的预分析、班级管理风格)以及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连续进程的统一体。此处的班级管理风格根据李波特(R.Lipptt)和怀特(R.K>White)的教师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氛围影响分类,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类型而定。以课时教学设计为例,学情动态分析的框架构建如下(见表1)。
参考文献:
[1]马文杰,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9):52-57.
[2]庞玉崑.常见的“学情分析”错误与解决方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2,3.
[3]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2):60-63.
[4]李健,俞伟顺,丁玉山,陈建勤,尤军,周建民,海汶,孙泽民,程驰,王荣民.基于“课例研究”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观察[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集团,2015,10.
一、学情分析内涵的理解
(一)“学情分析”的理解
学情是学生学习客观存在的事实和规律的体现,具有动态性、多样性、情境性、可预测性等特点。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学习基础的分析、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控、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学生学习的社会性特征,比较其他学科体育课堂教学更具实践性、互动性、社会交往性,因此体育教学设计中的动态分析更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的方法
学情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经验分析法(根据教学经验、教育基础理论等)、观察法(对教学对象、教育现象、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等)、资料分析法(作业、测试成绩、档案袋等)、问卷调查、访谈法等方法。目前,体育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比较多采用经验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其中运用最多的是经验分析法,也有教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但其连续性、系统性不够,对于学情分析的研究深度不够。因此,教学研究人员以及一线体育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学情进行科学和有深度的研究,为真正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从学生学习的视角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为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策略和方法。
(三)体育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
1.“备学生”以“知识为本”
体育教学备课过程中强调的“备学生”是从学生学科知识、技能、兴趣、态度、学习能力等角度分析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测他们在学习新教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在“备学生”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分析,对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关注和分析不够,应引起教师的思考。
2.学情分析的“静态描述”
在体育教学指导、教学督导、教学检查中发现,教师描述的学情分析中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环境、学习成绩等,更多的是静态的描述,而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角度,對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及动态分析不够。如何从学习者的角度、教学设计的角度、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计划的角度进行“学情分析”,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体验、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分享,为下一次课的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学生学习分析、学生情绪情感调控等提供参考,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研究。
通过观摩、调研、查阅资料发现,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多以经验分析、主观判断为主,学情分析以表浅的描述为主,对教学设计指导的针对性不强,如问题描述笼统(描述学生的静态现状)、缺乏连续性(对学生学习的动态监控和研究不够)。另外,学情分析出现描述不细致、模式化的现象,对教学突发问题的解决及预见不能起到作用。从下列案例能发现一些问题:
案例一:
教学内容:快速跑。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班级人数51人,其中男生28、女生23人。
事件过程:教学比赛迎面接力环节,两位学生出现相撞现象,其中一名学生的牙齿被撞掉2颗;另一名学生脑门被撞破出血(这两位男生身体素质均非常好,并争强好胜)。
教师处理方式:通知医务室,并且教师自己快速带2名学生到最近的医院在30min内将牙齿接种,将伤口缝合。处理过程中通知家长,随后学校领导和家长赶到医院。
教师反思:教师知道平时两位学生都非常好胜,都爱表现、出风头。如果两位学生不在一组比赛可能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此次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备课不够细致,没有考虑个别学生的情况,教学组织也有不妥之处。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反映出教师对“个别”学生分析不到位,在某环节备课时考虑不够细致,如比赛、竞争、接力等内容中应特别“关照”个别学生,教师课前分析了学情,但教学设计没有针对内容在分组、教学组织等方面采用具体的改进措施,造成安全隐患,发生不该发生的事件。
案例二:
教学内容:支撑跳跃(以山羊分腿腾越为例)。
教学对象:初中九年级男生,学生基本熟练掌握此动作。
事件过程:练习过程中,有位学生(身高较高,体胖,比较胆小;曾经完成过此动作,但不够熟练)。本节课在这位学生比较犹豫的情况下,全体学生鼓励其一定要自信和勇敢……在学生的鼓励下,这位学生很勇敢。结果这位学生落地不稳,手撑地,肘关节骨折。
教师处理方式:迅速通知校医、班主任,并带学生到最近的医院就医,然后通知家长。
教师反思:“这件事后我已经茫然了,不知以后是否还要继续教授这个内容。我平时备课对学生的分层不够细致……”
案例分析:这位教师是一个非常优秀,并且很负责任的教师,他希望每位学生都能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达到理想的目标。但对于“特殊”的学生,如体重偏重、身体不够灵巧、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在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中动态关注不够或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造成在动态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能针对教学情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控,避免事故发生(如果教师采用策略制止或进一步指导可能会避免事件发生)。另外,体操教学比较忌讳在做动作前或动作过程中犹豫,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特点、动作内容特点(支撑跳跃)和学生的特点以及上一次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效、动态地进行学情分析,会制止这个学生继续练习,或指导其进行辅助练习。
(四)体育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概念的界定
课堂上的“学情分析”是教师为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而开展的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评估与分析,其作用是为教师的有效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证据,便于“改进学习”。目前,存在“学情分析”的方法单一、研究深度不够、过程简单等问题,因此,研究和改进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有实践价值。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观察,笔者认为学情分析是稳定中有动态变化的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它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动态过程,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描述。因此,体育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体育学习结果的预分析以及班级管理风格的体系,对课前教学设计进行指导、课中教学实施进行调控、课后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的统一体。动态的“学情分析”对教学进程的把控和学生学习研究有重要的、可持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學情分析动态内容框架的构建
(一)构建“学情分析”动态内容框架的必要性
无论是学情分析、学习情况分析均应该贯穿学生学习过程、发展历程的始终。笔者希望从学生发展及教学设计的角度思考和研究,基于学生发展的、基于学生学习的规律、基于体育学科学习特点的分析,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构建“学情分析”内容体系。因此,学情分析的内涵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必须清晰、具体;从学生的体育学习基础、体育学习状态、体育学习结果以及班级管理风格,构建基于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的动态框架,使一节课的“学情分析”与下节课及整個单元的“学情分析”形成一个动态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实现通过“学情分析”能真正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实时调节方案,为预防和快速解决突发事件提供预案,为深入研究学生学习提供实证、鲜活的素材,以丰富体育教学理论的内涵。
(二)“学情分析”动态内容框架的构建
教学设计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体,学情不仅是静态的描述,还应该有动态的监控,针对“学情分析”的简单化、经验化、模式化、没有连续性现象,建立学情分析的动态框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体育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学情分析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关注、不断反馈,并为下一阶段教学或下一次课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它应该是连续性的、多向性的,既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研究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是基于四个维度的基本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体育学习结果的预分析、班级管理风格)以及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连续进程的统一体。此处的班级管理风格根据李波特(R.Lipptt)和怀特(R.K>White)的教师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氛围影响分类,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类型而定。以课时教学设计为例,学情动态分析的框架构建如下(见表1)。
参考文献:
[1]马文杰,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9):52-57.
[2]庞玉崑.常见的“学情分析”错误与解决方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2,3.
[3]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2):60-63.
[4]李健,俞伟顺,丁玉山,陈建勤,尤军,周建民,海汶,孙泽民,程驰,王荣民.基于“课例研究”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观察[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集团,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