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汉语言在语法上的差异在新闻英语的翻译中有所表现,而且较之其它文体的翻译表现尤为明显。本文对比了英汉语言的语法在新闻语言上的差异,并总结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新闻英语;树形结构; 语义重心; 拆分长句;双提分述法; 转换
一、引言
新闻英语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组织发表的新闻、特写、评论、公告等英语文章。新闻英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已逐渐从普通英语中独立出来。因此,新闻英语的翻译方法虽然和普通英语的翻译方法相似,但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翻译策略。
二、英汉新闻语法的差异
英汉语言语法的差异在新闻语言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树形与流水形结构的差异
英语句子结构象一棵大树,主语和谓语象树干一样,其它的从句和短语象树枝一样,由各种连接成份依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连接到树干上,形成了树形的句式结构。有人形容英语的句子结构犹如“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这种句式结构是由英美人的分析型思维方式决定的。英美国家的人习惯于“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注重分析方法,采用形合的方式。
汉语句子结构象流水一样,通常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顺序为逻辑语序,横向铺叙,层层推进,归纳总结,形成了“流水型”的句式结构。有人形容汉语句子的结构犹如“大江流水,后浪推前浪”。这种句式结构是由中国人的综合型思维方式决定的。中国人注重整体和谐,强调“从多归一”的思维方式,逐点交待,把问题层层展开,采用意合的方式。
(二)句子语义重心位置不同
在含有表示条件、假设、原因、让步或分析推理的复合句中,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的语义重心的位置不同。英语句子一般采用前重心位置,即表示结果、结论或事实的主句在前,表示条件、原因的从句在后。而汉语句子一般采用后重心位置,即先说原因、条件等,再说结果、结论等。这种差异仍然是由东西方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的,英美国家人“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倾向于先交代句子的主要内容,再加以解释。而中国人“从众归一”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往往将句子的次要语义部分放在句首,而将重心放在句子的末尾。
(三)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差异
英语新闻中,被动句使用的频率远高于汉语新闻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这是因为英美国家人习惯于客体思维方式,常把观察或叙述的视点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上,因此英语新闻常以动作的承受者作为句子的主语,产生了大量的被动句。而中国人习惯于本体思维方式,在描述事件或描述演变的过程时,观察或叙述的视点往往落在动作的发出者上,因而汉语新闻常以动作的发出者作为句子的主语,形成了很多的主动语态句子。
(四)抽象与具体的区别
英语中抽象名词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汉语。英美国家的人多用表示抽象概念的词语描述事物,阐述事理;中国人常用表示具体概念的词语描写事物、述情道理。在表示某个动作时,英美国家的人多用抽象名词,而中国人多用动词。
(五)否定句与肯定句的区别
英语常用双重否定的形式来增强语气,表达肯定的含义。而汉语多通过在动词前面加上“很”、“非常”等程度副词来直接强调某个事物。因为英美国家的人常进行反向思维,而中国人比较习惯正向思维。
三、新闻语言翻译策略
(一) 拆分长句
新闻英语中长句较多,在翻译成汉语时,英语的一个长句往往需转译为汉语的几个短句,因此要对长句进行拆分。例如:
Hijackers rammed jetliners into each of New York’s World Trade Center towers yesterday, toppling both in a hellish storm of ash, glass, smoke and leaping victims, while a third jetliner crashed into the Pentagon in Virginia.
几名劫机分子昨日劫持两架喷气式飞机撞向纽约世贸中心,致使双塔轰然倒塌,顿时尘土飞扬,玻璃飞溅,浓烟滚滚,人们四处逃生。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地狱般的场景。紧接着,第三架飞机又撞向了位于弗吉尼亚州的五角大楼。
以上译例在译成中文时被拆分成多个短句,读起来更加流畅,更加符合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表达习惯,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获取信息并获得直观的感受。
(二)双提分述法
英汉新闻句子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句子的外部长度上,还体现在句子内部组词造句的规律上。英语句子内部连接依靠关联词语和短语,一个中心词可以有多个短语或从句进行修饰说明,句子可以长达百字而依然清晰。但汉语组词成句主要依靠词序和虚词,而词序手段大大限制了中心词语的负载量,如果句子太长会造成语义不清晰之感。因此在翻译新闻英语的复合句时,可以采用“双提分述”的叙述方法,即开头用一个总述的句子概括下文中的两个内容,再用两个短句分别叙述。这样可以使句子的汉语翻译层次更加分明、条理更加清晰。如: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a lively debate was already raging between those who support American engagement in world institutions and those who believe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use its strength to work unilaterally.
在国际舞台上,早就存在着两派之间的激烈争论。一方支持美国参与国际机构,另一方认为美国应凭借实力单独行动。
译文的首句先将下文的两个内容用一句话“存在着两派之间的激烈争论”概括,然后以两个分句分别叙述“一方支持……”和“另一方认为……”的具体内容,体现了“双提分述”的句法结构,这样可以使读者先对要表达的内容有一个全局观,再进一步获取细节,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三)句子重心后移:
1.简单句前后位置互换
It's hard to love someone who we see as an enemy, someone who kills children for profit.
要我们为眼中的敌人,以及为利而杀死孩童的人付出爱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原句的语义中心是“一件很难的事”,英语原句中这个中心位于句首,而汉译时将句子重心移到了句尾,以示强调,这样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复合句分句提前
英语主从复合句中,表示条件、让步、假设等内容的从句位置比较灵活,可位于主句前,也可位于主句后,而汉语一般的语序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因此汉译时通常将英语“主前从后”的语序调整为汉语“偏前正后”的常位语序句。
The government is determined to keep up the pressure whatever the cost it will pay in the end.
不论最终将付出什么代价,政府决心继续施加压力。
(四)被动句变为主动句
在翻译英语新闻中的被动句时,一般将其变成汉语的主动句。在转换时要根据语义逻辑改换或增添句子主语,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ondition of laid-off workers.
人们越来越关心下岗工人的生活状况。
(五)虚词转换为实词
翻译包含抽象名词的英语句子时,通常将该抽象名词转换成汉语的表示具体概念的名词,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转化的过程中,往往通过释义、补偿等手段,使词义具体、明确或清晰。
The cruel come and go like cities and thrones and powers, leaving their ruins behind them. They had no permanence.
凶残之徒,一个个都像达官显贵、君主王公、政客寡头一般,来去匆匆,更迭频繁,哪一个身后不是一堆黄土,谁都没有做到万古长命。
(六)名词转换为动词
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某个动作,在翻译成汉语时,应该转换为相应的动词。
The act of mass murder were intended to frighten the US into chaos and retreat.
他们杀害众多民众的目的是要使美国因为恐惧而陷入混乱,并且退缩不前。
译文将原句的名词“mass murder”转换为汉语的动词词组“杀害众多民众”,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七)否定转换为肯定
英语有些否定句表达的含义并不是否定某个事物,而是为了强调,因此在翻译成汉语时可以转换为肯定句,通过增加一些表示程度的词来加强语气。
Diana instantly clicked with the public, who couldn’t get enough of her.
戴安娜很快赢得了公众的喜爱,人们想知道她的一切。
译文使用肯定句的形式,增加了“一切”来进行强调,符合其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时增强了表达效果。
四、结语
由于新闻英语有其特有的语法特点,如长句的树形结构、句子重心前置、被动句和抽象名词的使用,以及通过否定句来增强语气等,使得新闻英语有相应的翻译策略。采用这些翻译策略可以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习惯和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好地起到传播消息、传递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张健,《报刊英语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Tim Ferry著,吴宜铮,罗慕谦译,《新闻英语突破阅读》,2008
关键词:新闻英语;树形结构; 语义重心; 拆分长句;双提分述法; 转换
一、引言
新闻英语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组织发表的新闻、特写、评论、公告等英语文章。新闻英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已逐渐从普通英语中独立出来。因此,新闻英语的翻译方法虽然和普通英语的翻译方法相似,但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翻译策略。
二、英汉新闻语法的差异
英汉语言语法的差异在新闻语言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树形与流水形结构的差异
英语句子结构象一棵大树,主语和谓语象树干一样,其它的从句和短语象树枝一样,由各种连接成份依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连接到树干上,形成了树形的句式结构。有人形容英语的句子结构犹如“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这种句式结构是由英美人的分析型思维方式决定的。英美国家的人习惯于“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注重分析方法,采用形合的方式。
汉语句子结构象流水一样,通常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顺序为逻辑语序,横向铺叙,层层推进,归纳总结,形成了“流水型”的句式结构。有人形容汉语句子的结构犹如“大江流水,后浪推前浪”。这种句式结构是由中国人的综合型思维方式决定的。中国人注重整体和谐,强调“从多归一”的思维方式,逐点交待,把问题层层展开,采用意合的方式。
(二)句子语义重心位置不同
在含有表示条件、假设、原因、让步或分析推理的复合句中,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的语义重心的位置不同。英语句子一般采用前重心位置,即表示结果、结论或事实的主句在前,表示条件、原因的从句在后。而汉语句子一般采用后重心位置,即先说原因、条件等,再说结果、结论等。这种差异仍然是由东西方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的,英美国家人“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倾向于先交代句子的主要内容,再加以解释。而中国人“从众归一”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往往将句子的次要语义部分放在句首,而将重心放在句子的末尾。
(三)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差异
英语新闻中,被动句使用的频率远高于汉语新闻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这是因为英美国家人习惯于客体思维方式,常把观察或叙述的视点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上,因此英语新闻常以动作的承受者作为句子的主语,产生了大量的被动句。而中国人习惯于本体思维方式,在描述事件或描述演变的过程时,观察或叙述的视点往往落在动作的发出者上,因而汉语新闻常以动作的发出者作为句子的主语,形成了很多的主动语态句子。
(四)抽象与具体的区别
英语中抽象名词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汉语。英美国家的人多用表示抽象概念的词语描述事物,阐述事理;中国人常用表示具体概念的词语描写事物、述情道理。在表示某个动作时,英美国家的人多用抽象名词,而中国人多用动词。
(五)否定句与肯定句的区别
英语常用双重否定的形式来增强语气,表达肯定的含义。而汉语多通过在动词前面加上“很”、“非常”等程度副词来直接强调某个事物。因为英美国家的人常进行反向思维,而中国人比较习惯正向思维。
三、新闻语言翻译策略
(一) 拆分长句
新闻英语中长句较多,在翻译成汉语时,英语的一个长句往往需转译为汉语的几个短句,因此要对长句进行拆分。例如:
Hijackers rammed jetliners into each of New York’s World Trade Center towers yesterday, toppling both in a hellish storm of ash, glass, smoke and leaping victims, while a third jetliner crashed into the Pentagon in Virginia.
几名劫机分子昨日劫持两架喷气式飞机撞向纽约世贸中心,致使双塔轰然倒塌,顿时尘土飞扬,玻璃飞溅,浓烟滚滚,人们四处逃生。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地狱般的场景。紧接着,第三架飞机又撞向了位于弗吉尼亚州的五角大楼。
以上译例在译成中文时被拆分成多个短句,读起来更加流畅,更加符合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表达习惯,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获取信息并获得直观的感受。
(二)双提分述法
英汉新闻句子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句子的外部长度上,还体现在句子内部组词造句的规律上。英语句子内部连接依靠关联词语和短语,一个中心词可以有多个短语或从句进行修饰说明,句子可以长达百字而依然清晰。但汉语组词成句主要依靠词序和虚词,而词序手段大大限制了中心词语的负载量,如果句子太长会造成语义不清晰之感。因此在翻译新闻英语的复合句时,可以采用“双提分述”的叙述方法,即开头用一个总述的句子概括下文中的两个内容,再用两个短句分别叙述。这样可以使句子的汉语翻译层次更加分明、条理更加清晰。如: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a lively debate was already raging between those who support American engagement in world institutions and those who believe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use its strength to work unilaterally.
在国际舞台上,早就存在着两派之间的激烈争论。一方支持美国参与国际机构,另一方认为美国应凭借实力单独行动。
译文的首句先将下文的两个内容用一句话“存在着两派之间的激烈争论”概括,然后以两个分句分别叙述“一方支持……”和“另一方认为……”的具体内容,体现了“双提分述”的句法结构,这样可以使读者先对要表达的内容有一个全局观,再进一步获取细节,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三)句子重心后移:
1.简单句前后位置互换
It's hard to love someone who we see as an enemy, someone who kills children for profit.
要我们为眼中的敌人,以及为利而杀死孩童的人付出爱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原句的语义中心是“一件很难的事”,英语原句中这个中心位于句首,而汉译时将句子重心移到了句尾,以示强调,这样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复合句分句提前
英语主从复合句中,表示条件、让步、假设等内容的从句位置比较灵活,可位于主句前,也可位于主句后,而汉语一般的语序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因此汉译时通常将英语“主前从后”的语序调整为汉语“偏前正后”的常位语序句。
The government is determined to keep up the pressure whatever the cost it will pay in the end.
不论最终将付出什么代价,政府决心继续施加压力。
(四)被动句变为主动句
在翻译英语新闻中的被动句时,一般将其变成汉语的主动句。在转换时要根据语义逻辑改换或增添句子主语,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ondition of laid-off workers.
人们越来越关心下岗工人的生活状况。
(五)虚词转换为实词
翻译包含抽象名词的英语句子时,通常将该抽象名词转换成汉语的表示具体概念的名词,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转化的过程中,往往通过释义、补偿等手段,使词义具体、明确或清晰。
The cruel come and go like cities and thrones and powers, leaving their ruins behind them. They had no permanence.
凶残之徒,一个个都像达官显贵、君主王公、政客寡头一般,来去匆匆,更迭频繁,哪一个身后不是一堆黄土,谁都没有做到万古长命。
(六)名词转换为动词
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某个动作,在翻译成汉语时,应该转换为相应的动词。
The act of mass murder were intended to frighten the US into chaos and retreat.
他们杀害众多民众的目的是要使美国因为恐惧而陷入混乱,并且退缩不前。
译文将原句的名词“mass murder”转换为汉语的动词词组“杀害众多民众”,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七)否定转换为肯定
英语有些否定句表达的含义并不是否定某个事物,而是为了强调,因此在翻译成汉语时可以转换为肯定句,通过增加一些表示程度的词来加强语气。
Diana instantly clicked with the public, who couldn’t get enough of her.
戴安娜很快赢得了公众的喜爱,人们想知道她的一切。
译文使用肯定句的形式,增加了“一切”来进行强调,符合其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时增强了表达效果。
四、结语
由于新闻英语有其特有的语法特点,如长句的树形结构、句子重心前置、被动句和抽象名词的使用,以及通过否定句来增强语气等,使得新闻英语有相应的翻译策略。采用这些翻译策略可以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习惯和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好地起到传播消息、传递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张健,《报刊英语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Tim Ferry著,吴宜铮,罗慕谦译,《新闻英语突破阅读》,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