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实现课堂对话的有效性,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潜能,构建有灵性的语文课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对话
不少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比较枯燥,因此导致他们缺乏参与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和文本展开心灵对话,让学生深入体会汉语的独特魅力,挖掘其中的文化底蕴,促使学生感受情感的力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构建有灵性的语文课堂,避免程式化、机械化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研磨词句,学习语言
传统的语文课堂过分讲究规矩,而有灵性的语文课堂则活泼得多。在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展开自由对话,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探讨。在研磨词句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的好词好句,然后探究它们好在哪里,最后用仿写的方式内化知识点。
例如,学习《海上日出》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好词好句交流会”的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文,寻找好词好句,并说一说它们好在哪里。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好词好句加工站”活动,让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探讨,并展开对比。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造好词好句,让学生自主撰写词句,并展开交流,看看谁写的句子最好。在对作品的词句进行品析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的说教,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鼓励学生以辩论的方式对词句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体会文字深度的同时,感受作品的温度,从而在自由的对话中构建有灵性的语文教学课堂。
二、补白文本,体验情感
为了构建有灵性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材的文本中有不少留白之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先补充故事的内容,再说说故事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故事,并鼓励学生尝试将文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的结尾处留下了一个空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补充,思考故事会如何发展,并说说自己能否感受到蜘蛛的情感。有学生提出:“从前面的故事看,这只蜘蛛是个没有恒心的家伙,它很容易放弃,所以当它看到蜈蚣有那么多条腿之后,必然会灰心,放弃继续开店。”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在多次失败后,蜘蛛可能得到了启迪,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在这些学生的故事中,蜘蛛最后坚持了下去,给蜈蚣编完了袜子,而且将自己的店开了下去。不同的学生补白的内容有所不同,他们体会到的蜘蛛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思考:“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吗?你能体会到蜘蛛的心情吗?”有学生提出:“我有时候也会像蜘蛛一样,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但我还是会调整好心情,继续努力,不会轻易放弃。”如此一来,学生与作品中的蜘蛛产生了共鸣,更好地体会到了蜘蛛的情感。
在有灵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促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结合文本进行内容的延伸,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隐藏在文本中的情感,促使他们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从而让自己得到成长。
三、敢于质疑,张扬个性
在有灵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思考,遇到问题就大胆举手,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過程中,学生可以大胆提出想法,积极展开小组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文时,教师可以尝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向名著发起挑战:“虽然《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但并不是说它就是完美的。大家一起来找找看,文中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从人物的塑造及情节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探究作品中的不合理之处。有学生提出:“在文中,猴子们追溯水流的源头,看到瀑布便得出‘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的结论。猴子们只看到了瀑布,并没有看到瀑布是直通大海的,又如何能如此武断地得出结论呢?”还有学生提出:“猴子在水帘洞中发现了石碣,写的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可是,猴子又怎么会认识人类的文字呢?”这番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还有学生顺着这个方向思考下去,认为石猴能引用人的名言,也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在大胆质疑后,学生发现了不少值得探究之处,阅读的积极性更高了。
在有灵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文本。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
四、引导对话,唤醒思维
教师在课堂对话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将有效的课堂对话作为主线,针对语文知识积极展开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促使学生围绕文本内容展开探讨活动,品味文中的巧妙用语,并借助文本分析,对课文传达的思想感情形成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何仅描写‘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一身乌黑的羽毛’,却并未对燕子的肚子及头部加以描写?”有学生提出,文章对燕子的描写存在一定的缺失,我们可以增加对燕子的肚子及头部的描写,添上“一个雪白的肚子”“一个精致小巧的头”等。此时,有学生指出,如果全部描写出来,虽然看上去十分完整,但文章会显得太啰唆。听到此观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那么,你认为怎样的描写方式是最恰当的呢?”对此,有学生认为,原文中的描写方式最为妥帖,因为它不仅将燕子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而且突出了燕子的特点。其他学生听到这样的观点后,立刻意识到,这就是“详略得当、紧抓特点”的描写方式。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学会举一反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和文本进行对话,营造自由、开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表达,从而构建有灵性的小学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华润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对话
不少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比较枯燥,因此导致他们缺乏参与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和文本展开心灵对话,让学生深入体会汉语的独特魅力,挖掘其中的文化底蕴,促使学生感受情感的力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构建有灵性的语文课堂,避免程式化、机械化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研磨词句,学习语言
传统的语文课堂过分讲究规矩,而有灵性的语文课堂则活泼得多。在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展开自由对话,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探讨。在研磨词句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的好词好句,然后探究它们好在哪里,最后用仿写的方式内化知识点。
例如,学习《海上日出》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好词好句交流会”的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文,寻找好词好句,并说一说它们好在哪里。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好词好句加工站”活动,让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探讨,并展开对比。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造好词好句,让学生自主撰写词句,并展开交流,看看谁写的句子最好。在对作品的词句进行品析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的说教,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鼓励学生以辩论的方式对词句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体会文字深度的同时,感受作品的温度,从而在自由的对话中构建有灵性的语文教学课堂。
二、补白文本,体验情感
为了构建有灵性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材的文本中有不少留白之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先补充故事的内容,再说说故事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故事,并鼓励学生尝试将文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的结尾处留下了一个空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补充,思考故事会如何发展,并说说自己能否感受到蜘蛛的情感。有学生提出:“从前面的故事看,这只蜘蛛是个没有恒心的家伙,它很容易放弃,所以当它看到蜈蚣有那么多条腿之后,必然会灰心,放弃继续开店。”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在多次失败后,蜘蛛可能得到了启迪,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在这些学生的故事中,蜘蛛最后坚持了下去,给蜈蚣编完了袜子,而且将自己的店开了下去。不同的学生补白的内容有所不同,他们体会到的蜘蛛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思考:“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吗?你能体会到蜘蛛的心情吗?”有学生提出:“我有时候也会像蜘蛛一样,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但我还是会调整好心情,继续努力,不会轻易放弃。”如此一来,学生与作品中的蜘蛛产生了共鸣,更好地体会到了蜘蛛的情感。
在有灵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促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结合文本进行内容的延伸,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隐藏在文本中的情感,促使他们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从而让自己得到成长。
三、敢于质疑,张扬个性
在有灵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思考,遇到问题就大胆举手,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過程中,学生可以大胆提出想法,积极展开小组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文时,教师可以尝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向名著发起挑战:“虽然《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但并不是说它就是完美的。大家一起来找找看,文中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从人物的塑造及情节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探究作品中的不合理之处。有学生提出:“在文中,猴子们追溯水流的源头,看到瀑布便得出‘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的结论。猴子们只看到了瀑布,并没有看到瀑布是直通大海的,又如何能如此武断地得出结论呢?”还有学生提出:“猴子在水帘洞中发现了石碣,写的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可是,猴子又怎么会认识人类的文字呢?”这番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还有学生顺着这个方向思考下去,认为石猴能引用人的名言,也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在大胆质疑后,学生发现了不少值得探究之处,阅读的积极性更高了。
在有灵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文本。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
四、引导对话,唤醒思维
教师在课堂对话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将有效的课堂对话作为主线,针对语文知识积极展开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促使学生围绕文本内容展开探讨活动,品味文中的巧妙用语,并借助文本分析,对课文传达的思想感情形成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何仅描写‘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一身乌黑的羽毛’,却并未对燕子的肚子及头部加以描写?”有学生提出,文章对燕子的描写存在一定的缺失,我们可以增加对燕子的肚子及头部的描写,添上“一个雪白的肚子”“一个精致小巧的头”等。此时,有学生指出,如果全部描写出来,虽然看上去十分完整,但文章会显得太啰唆。听到此观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那么,你认为怎样的描写方式是最恰当的呢?”对此,有学生认为,原文中的描写方式最为妥帖,因为它不仅将燕子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而且突出了燕子的特点。其他学生听到这样的观点后,立刻意识到,这就是“详略得当、紧抓特点”的描写方式。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学会举一反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和文本进行对话,营造自由、开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表达,从而构建有灵性的小学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华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