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在台湾大学开设《正是时候读庄子》备受追捧,蔡依林把她的课当韩剧来追。
1965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曾开设有历代抒情诗选读及其习作、先秦两汉散文选等课程,近些年开课讲《庄子》,在台大开放式课程网上推出《正是时候读庄子》,成为热门课程。著有《穴道导引》《庄子,从心开始》等。近日,其著作《正是时候读庄子》简体版出版。
不论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蔡璧名的站姿都有些奇特,脚步一虚一实。这是她研究庄子并长年打太极拳养成的习惯,“刚开始会累,久了力量够就不酸了。我坐着也一定‘缘督以为经’,不让自己驼背”。“缘督以为经”出自《庄子·养生主》,意为人只需将背部沿着脊椎上行的督脉,作为行、住、坐、卧的准绳,随时保持笔直,必能安养天年。
她最近刚刚收到一封学生来信,讲述自己被一家大牌公司录取的经历。“当时很多人竞争,他是唯一的录取者。后来他分析说‘可能因为所有的应征者中只有我站得堂堂正正、顶天立地’。”蔡璧名告诉《环球人物》记者,那个学生认为,这都源于她独特的庄子课——她曾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个“缘督以为经”的作业:每个学生每天顶铜板,从5分钟到一刻钟,慢慢增加。整个学期坚持下来,班里的学生精神状态、面貌都发生变化,很多人离开学校后仍保留这一习惯。
从2006年开始,蔡璧名在台湾大学中文系开设关于《庄子》的“专书课”(在台湾,大学中文系大都设有诸如《诗经》《周易》之类的古籍专书课程)。除去生病休假的3年,若含括之前诗歌课中的《庄子》专题,她已讲了19年《庄子》。因为出身医药和武术世家,她的课程颇具特色——不仅逐字逐句讲述《庄子》原文,也将庄子理论中的身体观与身体功夫提炼,并进行具体化实践。
经过多年研究,她提炼出庄子的姿势、意识与情感法则,最终成书《正是时候读庄子》,其简体中文版近日在大陆出版,“庄子的学问,正是一条回家的路,让人获得安顿身心的力量”。
之前教授《庄子》,蔡璧名常常觉得愧赧。“因为此生过得太顺遂,总不知大好天气里的逍遥喜乐,果真同庄子逆境人生里的逍遥喜乐?好像得要有更重大、无常的巨石落下,挡住我顺行千里的去路。假使还能乘御得了,那逍遥才真。”
就在42岁那年,蔡璧名人生中的“巨石”落下。
2007年11月,她去医院检查身体。看诊的医师扶着冒汗的额头,用英语对身边的助理说:“我从来没有碰见过,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啊!”后来再换一家医院检查,同样的结果:罹患子宫癌第三期,恶性肿瘤长达9厘米,5年内死亡率75%。
病情确诊后,医生给她两周时间处理事务。她回学校交接工作,和学生告别——就在那个熟悉的教室里,她参加了一场自己的“追悼会”。
那天,整个教室聚满了人,修课的、没修课的、毕业的都赶了过来。下课铃响起,有人发歌单,有人拿出吉他弹了起来,大家一起唱《城里的月光》。歌声中,同学们一个接一个走上前送花和卡片。“后来我才知道,有人在台大BBS上发了一个帖子:如果你要上蔡璧名的最后一堂课。”
回到医院,她开始艰难的抗癌之路。在病房中,书法家好友托人送来一幅墨宝,浅褐色宣纸上,斜斜草草地题着一段文字: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文字出自《庄子·逍遥游》,描述的是庄子笔下的神人,外物伤不了他,漫天洪水淹不死他,即使旱灾严重到金属、石头都熔化了,焦灼了土地和丘陵,他也不觉得烦热。卷轴外包装上,好友题写的仿佛是:大难当前,庄子说,可以不死。
“他用庄子的话鼓励我,好好活着。”蔡璧名说。当时因肿瘤太大,已不能开刀,化疗的剂量大到吓人。她躺在床上,能清晰听见化疗点滴泵传出的“哔哔”声,“伤痛的心、混乱的气血、衰败的身体,加乘着、搅扰着,就要一起下地狱了”。
就在那一刻,蔡璧名意识到必须终结负面情绪和消弭杂念。遵照庄子的用心处方,“将感官的注意力向内观照自身、精神凝聚于内,不放任情绪搅扰”。在身体上,她研发出一套融合《庄子》、经络、太极拳、印度瑜伽的“穴道导引”。候诊时,她竖起脊梁,脚步一虚一实;病床上,她亦未停止身体锻炼,强化与放松并济;治疗再痛苦,她也从不呻吟或哀嚎,病房里反倒常常传出笑声。
5个月后,尚未进入医生预期的第二个放疗后的开刀疗程,肿瘤自己消失。死里逃生,蔡璧名觉得“命是多得的”,“是《庄子》救了我。而且它还给了我一个反观自身、反观时代的入口”。
当时在病房中,蔡璧名就常常反思:我们这个时代之伤,不正是庄子所谓的“凶器”吗?在台湾,每3.5人中,有1人患癌;每3个青少年中,有1人有抑郁倾向;每4对夫妻中,有1对离婚……工作压力、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各种在相对“不文明”的时代不曾出现的问题,正在大肆攻击自以为优渥富足的现代人。“而《庄子》一书,就是要教会人们如何转危为安,如何驾驭人生遭遇的任何处境——尤其是逆境。”蔡璧名说。
蔡璧名和《庄子》相遇于大学时,当时她在台湾中兴大学读中文。“初读《庄子》,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觉得庄子是中国思想史上最瀟洒的男人。他影响了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等,连金圣叹都称之为‘天下六大才子书’之首。”她说,自己那时只觉得《庄子》是“成为才子、才女必读之书”,但并未有深入研究的打算。
上世纪90年代,蔡璧名到台大中文系读博士。受家庭影响——曾祖父、祖父都是名中医,外祖父是名西医,父母承袭家训,都念了医科,她选择研究传统医家思想,钻研《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典籍。毕业后,她进入台大任教,一边讲历代抒情诗选读及其习作,一边继续自己的医学项目研究——透过研究汉代至民国的本草书籍,对每一味药的历史做一个纵深的了解。 在研读那些传统医书的过程中,蔡璧名发现了庄子与医学的关联。比如《庄子·逍遥游》里讲到“乘天地之正气,而御六气之辩”,意为安然随遇于正常的节候,且能驾驭失常的气象,这与《黄帝内经》中讲的“五运六气”相通。“慢慢地我对庄子越来越好奇,就从传统医学转到了庄子。”
1997年,在台大执教的第二年,蔡璧名在自己讲授的诗歌课中加入《庄子》单元,主讲情感。通过《庄子·至乐篇》,她讲述庄子的爱情观。
庄子的妻子死后,好友惠子去吊唁,发现庄子正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不解,质疑他为何不悲伤反而唱歌,庄子答道:当她刚去世时,我何尝不难过?后来仔细一想,她最初就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也没有气息……
“庄子面对生死,远在常人之上,摆脱了鬼神对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他的态度、思想,都可以给学生们从根本上带来影响。”因为善于将《庄子》的故事转化为智慧,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情感问题,蔡璧名渐渐成了学生们的心灵导师,一遇到问题就向她求助。有一次深夜一点,一位有情感问题的学生打来电话,她一直陪着聊到5点……
到了2006年,蔡璧名在夜间部开设《庄子》的“专书课”,专讲庄子。课堂上,她先让学生一字一句读《庄子》原文,然后逐句講解,以简驭繁,并常常穿插现实事例。
开篇《逍遥游》,她从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分手讲起——当年徐林两人情感发生变故,林徽因曾说“听任神秘的手将生命之线拉扯”,引出人生目标的设定:当可以自己主宰命运时,你是选择当一只不断外逐的飞鸟,还是选择做一棵持庄子之道,将核心目标设定在自身,扎根渐深的大树?
为了解释“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她仍举恋爱为例:“每次牵手和放手,都不该让悲伤碾过心灵。庄子理想的爱情,不是鞋子坏掉换一只,而是如何让对方更开心健康。有人分手,我会安慰:只有独立苍茫,才可以看到无限。”
因为简单易懂,幽默轻松,蔡璧名的课在台大很受欢迎,常常座无虚席。前两年,她遇到一个女生,患了重度忧郁症,医生说只能读一门课,女生选了《庄子》。她好奇问女生为什么,对方说“因为听庄子的感觉,就像是出来晒太阳,吹吹风,很自然没有压力。”一年后,这位女生全面复课。
“《庄子》是有疗愈功能的,但它不仅仅是疗愈。它会让你更加观照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让你变得更加强大,不仅照拂自己,也照拂身边的人。”
2012年,罹癌病愈后,蔡璧名刚一回校,就继续自己的庄子课。有学生提议记录她讲课的风采,便拍下课程,并剪辑成视频,后来在台大开放式课程网上推出,取名《正是时候读庄子》。3年后,她出版《正是时候读庄子》,以漫画重现经典,配合浅白解说,一上市便热销上万本。
今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歌手蔡依林在网上看到开放式课程《正是时候读庄子》,开篇《逍遥游》就把她感动到哭。“我在大鹏孤独却不断往前飞的身影里,看到了自己。”蔡依林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她把《庄子》课程当作韩剧来追。
线上课程看到一半,她还跑去书店买来蔡璧名的《正是时候读庄子》和《庄子,从心开始》等一系列书。她开始找时间练习《庄子》提到的“神凝”,也在清醒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看看有没有做到“心如死灰”。“我以前可能更焦虑下一步、下一张专辑要做什么,而现在我更在乎的是:蔡依林走在一条什么样的路上。”
“庄子就是要告诉我们,让心灵成为百骸、九窍、感官真正的主宰,要习惯时刻关注一己的心灵,是否和冷却的灰烬一样安定祥和。如此一来,无论与外界互动、用心还是用情,便可日渐免除负面情绪的搅扰。”
研究《庄子》近20年,蔡璧名觉得自己最像书中的列子。《庄子·内篇·应帝王》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郑国有个神巫叫季咸,预卜能力神准,可论断人的生死祸福。列子在心里嫌弃老师壶子不如季咸,于是就带着季咸去找壶子。接连4次,季咸都没能捉摸出壶子真正的底细,列子总算明白老师平日里传授的功夫看似平常,其实很珍贵。
反观自己,蔡璧名觉得过去没能好好珍惜父辈传承的文化,“却不断地向外追寻,如同王阳明说的那样: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原来最珍贵的东西,就藏在自己家中”。
父亲蔡肇祺,除精通医学,还是当代太极拳宗师郑曼青的嫡传弟子。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她也练过几年太极拳,但一直没太当回事。“以前总觉得要做学术研究,就没时间打拳,大病后,开始重视身心修炼,反而把《庄子》讲得更到位。”
如今,蔡璧名每年都会买一本新行事历,上面只有自己练拳的记录。如果没什么意外状况,她每天至少会打1个半小时的拳。“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打到意识不到身体的存在,就像《庄子·天地》里所说: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也就是无论为物、为天、为己,均付之一忘,只剩下精神的所在。”
身体力行,让蔡璧名觉得自己离庄子越来越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心灵和心身的修炼是最重要的,心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家。回家的路不远,但必须在生活中实践《庄子》,即便身处不幸,也能克服。”蔡璧名说。
“《庄子·逍遥游》中区分了四个层次的逍遥:知效一官者的逍遥、宋荣子的逍遥、列子的逍遥、圣人的逍遥。第一个层次,眼界小而不自知;第二个层次,知内外,辨荣辱,不汲汲营营于世俗之人追求的事物;第三个是列子,乘风而行。”蔡璧名说,现在的她就像列子一样,还需积蓄力量,等待风来,然后御风而行。但她深信只要努力,人人都可能达到庄子那种“圣人的逍遥”——能安然随遇于人生顺境,也能驾驭人生逆境,即使无所凭借,仍能悠游自然、无处不逍遥。
1965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曾开设有历代抒情诗选读及其习作、先秦两汉散文选等课程,近些年开课讲《庄子》,在台大开放式课程网上推出《正是时候读庄子》,成为热门课程。著有《穴道导引》《庄子,从心开始》等。近日,其著作《正是时候读庄子》简体版出版。
不论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蔡璧名的站姿都有些奇特,脚步一虚一实。这是她研究庄子并长年打太极拳养成的习惯,“刚开始会累,久了力量够就不酸了。我坐着也一定‘缘督以为经’,不让自己驼背”。“缘督以为经”出自《庄子·养生主》,意为人只需将背部沿着脊椎上行的督脉,作为行、住、坐、卧的准绳,随时保持笔直,必能安养天年。
她最近刚刚收到一封学生来信,讲述自己被一家大牌公司录取的经历。“当时很多人竞争,他是唯一的录取者。后来他分析说‘可能因为所有的应征者中只有我站得堂堂正正、顶天立地’。”蔡璧名告诉《环球人物》记者,那个学生认为,这都源于她独特的庄子课——她曾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个“缘督以为经”的作业:每个学生每天顶铜板,从5分钟到一刻钟,慢慢增加。整个学期坚持下来,班里的学生精神状态、面貌都发生变化,很多人离开学校后仍保留这一习惯。
从2006年开始,蔡璧名在台湾大学中文系开设关于《庄子》的“专书课”(在台湾,大学中文系大都设有诸如《诗经》《周易》之类的古籍专书课程)。除去生病休假的3年,若含括之前诗歌课中的《庄子》专题,她已讲了19年《庄子》。因为出身医药和武术世家,她的课程颇具特色——不仅逐字逐句讲述《庄子》原文,也将庄子理论中的身体观与身体功夫提炼,并进行具体化实践。
经过多年研究,她提炼出庄子的姿势、意识与情感法则,最终成书《正是时候读庄子》,其简体中文版近日在大陆出版,“庄子的学问,正是一条回家的路,让人获得安顿身心的力量”。
“是庄子救了我”
之前教授《庄子》,蔡璧名常常觉得愧赧。“因为此生过得太顺遂,总不知大好天气里的逍遥喜乐,果真同庄子逆境人生里的逍遥喜乐?好像得要有更重大、无常的巨石落下,挡住我顺行千里的去路。假使还能乘御得了,那逍遥才真。”
就在42岁那年,蔡璧名人生中的“巨石”落下。
2007年11月,她去医院检查身体。看诊的医师扶着冒汗的额头,用英语对身边的助理说:“我从来没有碰见过,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啊!”后来再换一家医院检查,同样的结果:罹患子宫癌第三期,恶性肿瘤长达9厘米,5年内死亡率75%。
病情确诊后,医生给她两周时间处理事务。她回学校交接工作,和学生告别——就在那个熟悉的教室里,她参加了一场自己的“追悼会”。
那天,整个教室聚满了人,修课的、没修课的、毕业的都赶了过来。下课铃响起,有人发歌单,有人拿出吉他弹了起来,大家一起唱《城里的月光》。歌声中,同学们一个接一个走上前送花和卡片。“后来我才知道,有人在台大BBS上发了一个帖子:如果你要上蔡璧名的最后一堂课。”
回到医院,她开始艰难的抗癌之路。在病房中,书法家好友托人送来一幅墨宝,浅褐色宣纸上,斜斜草草地题着一段文字: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文字出自《庄子·逍遥游》,描述的是庄子笔下的神人,外物伤不了他,漫天洪水淹不死他,即使旱灾严重到金属、石头都熔化了,焦灼了土地和丘陵,他也不觉得烦热。卷轴外包装上,好友题写的仿佛是:大难当前,庄子说,可以不死。
“他用庄子的话鼓励我,好好活着。”蔡璧名说。当时因肿瘤太大,已不能开刀,化疗的剂量大到吓人。她躺在床上,能清晰听见化疗点滴泵传出的“哔哔”声,“伤痛的心、混乱的气血、衰败的身体,加乘着、搅扰着,就要一起下地狱了”。
就在那一刻,蔡璧名意识到必须终结负面情绪和消弭杂念。遵照庄子的用心处方,“将感官的注意力向内观照自身、精神凝聚于内,不放任情绪搅扰”。在身体上,她研发出一套融合《庄子》、经络、太极拳、印度瑜伽的“穴道导引”。候诊时,她竖起脊梁,脚步一虚一实;病床上,她亦未停止身体锻炼,强化与放松并济;治疗再痛苦,她也从不呻吟或哀嚎,病房里反倒常常传出笑声。
5个月后,尚未进入医生预期的第二个放疗后的开刀疗程,肿瘤自己消失。死里逃生,蔡璧名觉得“命是多得的”,“是《庄子》救了我。而且它还给了我一个反观自身、反观时代的入口”。
当时在病房中,蔡璧名就常常反思:我们这个时代之伤,不正是庄子所谓的“凶器”吗?在台湾,每3.5人中,有1人患癌;每3个青少年中,有1人有抑郁倾向;每4对夫妻中,有1对离婚……工作压力、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各种在相对“不文明”的时代不曾出现的问题,正在大肆攻击自以为优渥富足的现代人。“而《庄子》一书,就是要教会人们如何转危为安,如何驾驭人生遭遇的任何处境——尤其是逆境。”蔡璧名说。
学生们的心灵导师
蔡璧名和《庄子》相遇于大学时,当时她在台湾中兴大学读中文。“初读《庄子》,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觉得庄子是中国思想史上最瀟洒的男人。他影响了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等,连金圣叹都称之为‘天下六大才子书’之首。”她说,自己那时只觉得《庄子》是“成为才子、才女必读之书”,但并未有深入研究的打算。
上世纪90年代,蔡璧名到台大中文系读博士。受家庭影响——曾祖父、祖父都是名中医,外祖父是名西医,父母承袭家训,都念了医科,她选择研究传统医家思想,钻研《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典籍。毕业后,她进入台大任教,一边讲历代抒情诗选读及其习作,一边继续自己的医学项目研究——透过研究汉代至民国的本草书籍,对每一味药的历史做一个纵深的了解。 在研读那些传统医书的过程中,蔡璧名发现了庄子与医学的关联。比如《庄子·逍遥游》里讲到“乘天地之正气,而御六气之辩”,意为安然随遇于正常的节候,且能驾驭失常的气象,这与《黄帝内经》中讲的“五运六气”相通。“慢慢地我对庄子越来越好奇,就从传统医学转到了庄子。”
1997年,在台大执教的第二年,蔡璧名在自己讲授的诗歌课中加入《庄子》单元,主讲情感。通过《庄子·至乐篇》,她讲述庄子的爱情观。
庄子的妻子死后,好友惠子去吊唁,发现庄子正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不解,质疑他为何不悲伤反而唱歌,庄子答道:当她刚去世时,我何尝不难过?后来仔细一想,她最初就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也没有气息……
“庄子面对生死,远在常人之上,摆脱了鬼神对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他的态度、思想,都可以给学生们从根本上带来影响。”因为善于将《庄子》的故事转化为智慧,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情感问题,蔡璧名渐渐成了学生们的心灵导师,一遇到问题就向她求助。有一次深夜一点,一位有情感问题的学生打来电话,她一直陪着聊到5点……
到了2006年,蔡璧名在夜间部开设《庄子》的“专书课”,专讲庄子。课堂上,她先让学生一字一句读《庄子》原文,然后逐句講解,以简驭繁,并常常穿插现实事例。
开篇《逍遥游》,她从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分手讲起——当年徐林两人情感发生变故,林徽因曾说“听任神秘的手将生命之线拉扯”,引出人生目标的设定:当可以自己主宰命运时,你是选择当一只不断外逐的飞鸟,还是选择做一棵持庄子之道,将核心目标设定在自身,扎根渐深的大树?
为了解释“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她仍举恋爱为例:“每次牵手和放手,都不该让悲伤碾过心灵。庄子理想的爱情,不是鞋子坏掉换一只,而是如何让对方更开心健康。有人分手,我会安慰:只有独立苍茫,才可以看到无限。”
因为简单易懂,幽默轻松,蔡璧名的课在台大很受欢迎,常常座无虚席。前两年,她遇到一个女生,患了重度忧郁症,医生说只能读一门课,女生选了《庄子》。她好奇问女生为什么,对方说“因为听庄子的感觉,就像是出来晒太阳,吹吹风,很自然没有压力。”一年后,这位女生全面复课。
“《庄子》是有疗愈功能的,但它不仅仅是疗愈。它会让你更加观照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让你变得更加强大,不仅照拂自己,也照拂身边的人。”
2012年,罹癌病愈后,蔡璧名刚一回校,就继续自己的庄子课。有学生提议记录她讲课的风采,便拍下课程,并剪辑成视频,后来在台大开放式课程网上推出,取名《正是时候读庄子》。3年后,她出版《正是时候读庄子》,以漫画重现经典,配合浅白解说,一上市便热销上万本。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
今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歌手蔡依林在网上看到开放式课程《正是时候读庄子》,开篇《逍遥游》就把她感动到哭。“我在大鹏孤独却不断往前飞的身影里,看到了自己。”蔡依林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她把《庄子》课程当作韩剧来追。
线上课程看到一半,她还跑去书店买来蔡璧名的《正是时候读庄子》和《庄子,从心开始》等一系列书。她开始找时间练习《庄子》提到的“神凝”,也在清醒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看看有没有做到“心如死灰”。“我以前可能更焦虑下一步、下一张专辑要做什么,而现在我更在乎的是:蔡依林走在一条什么样的路上。”
“庄子就是要告诉我们,让心灵成为百骸、九窍、感官真正的主宰,要习惯时刻关注一己的心灵,是否和冷却的灰烬一样安定祥和。如此一来,无论与外界互动、用心还是用情,便可日渐免除负面情绪的搅扰。”
研究《庄子》近20年,蔡璧名觉得自己最像书中的列子。《庄子·内篇·应帝王》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郑国有个神巫叫季咸,预卜能力神准,可论断人的生死祸福。列子在心里嫌弃老师壶子不如季咸,于是就带着季咸去找壶子。接连4次,季咸都没能捉摸出壶子真正的底细,列子总算明白老师平日里传授的功夫看似平常,其实很珍贵。
反观自己,蔡璧名觉得过去没能好好珍惜父辈传承的文化,“却不断地向外追寻,如同王阳明说的那样: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原来最珍贵的东西,就藏在自己家中”。
父亲蔡肇祺,除精通医学,还是当代太极拳宗师郑曼青的嫡传弟子。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她也练过几年太极拳,但一直没太当回事。“以前总觉得要做学术研究,就没时间打拳,大病后,开始重视身心修炼,反而把《庄子》讲得更到位。”
如今,蔡璧名每年都会买一本新行事历,上面只有自己练拳的记录。如果没什么意外状况,她每天至少会打1个半小时的拳。“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打到意识不到身体的存在,就像《庄子·天地》里所说: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也就是无论为物、为天、为己,均付之一忘,只剩下精神的所在。”
身体力行,让蔡璧名觉得自己离庄子越来越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心灵和心身的修炼是最重要的,心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家。回家的路不远,但必须在生活中实践《庄子》,即便身处不幸,也能克服。”蔡璧名说。
“《庄子·逍遥游》中区分了四个层次的逍遥:知效一官者的逍遥、宋荣子的逍遥、列子的逍遥、圣人的逍遥。第一个层次,眼界小而不自知;第二个层次,知内外,辨荣辱,不汲汲营营于世俗之人追求的事物;第三个是列子,乘风而行。”蔡璧名说,现在的她就像列子一样,还需积蓄力量,等待风来,然后御风而行。但她深信只要努力,人人都可能达到庄子那种“圣人的逍遥”——能安然随遇于人生顺境,也能驾驭人生逆境,即使无所凭借,仍能悠游自然、无处不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