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的两面:一半是艺术,一半是科学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h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工作室里,张小夫教授和他的学生们正在为当下的艺术项目忙碌着。电脑屏幕上是他们正在撰写的项目报告,其中有一张像是传感器的设计图纸,旁边注释着代表声光电的各种符号。张老师介绍说:“这是学生最新的设计——电子排箫,一种全新的交互式乐器,正在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一專多能地工作 如饥似渴地学习
  1977年,23岁的张小夫收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当时名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此时的他已经在长春市歌舞团工作多年。
  放弃了即将提干的机会去学习,张小夫告诉《留学》记者,他并不后悔。“对于我来说,终于可以深入、系统地学习作曲技术,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同年入校的同学还有谭盾、陈其钢、叶小刚、郭文景、刘索拉等,而当时的张小夫或许没有想到,日后他与这些同学们都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乐坛中璀璨的明星。
  张小夫1954年出生于长春的音乐世家,父亲是作曲家,也是东北地方戏剧吉剧的创始人,母亲是舞蹈家。张小夫从小就很喜欢音乐,虽然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代里,喜欢并学习音乐是一件近乎奢侈的事情,但他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坚持,学习二胡和作 曲。
  插队结束后,张小夫进入长春市歌舞团工作,剧团里大量的演出和排练让张小夫很快地熟悉和掌握各种乐器,并参与了演奏、作曲和指挥等多项工作。张小夫回忆说:“歌舞团的工作最需要的就是一专多能,自己写的曲子亲自指挥排练,演出的时候要去吹巴松,人手不够了还要去吹唢呐。”而正是那几年的工作实践,成为了张小夫非常重要的财富,因为这让他真正了解到了城市和农村的老百姓们到底喜欢和需要什么样子音乐,什么形式的艺术可以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
  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后,张小夫师从于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回顾当年的学习,张小夫说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每天从教室出来,就是琴房、食堂、宿舍,周日一天的休息全用来写作业……”张小夫这样告诉《留学》记者。
  毕业后,张小夫留校担任作曲系教师,不久后,他被一股新的音乐潮流所吸引,那就是刚刚进入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在北京国际声像艺术公司,现在的西单大木仓31号,这个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史上重要的地方,张小夫参与制作了当时红极一时的西北风、东北风、印巴风等类型的音乐。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并掌握了很多电声乐器和录音技术,为日后专业电子音乐学习和创作奠定了基础。
  留学法国 从老师做回学生
  1988年底,张小夫获得了文化部派往法国学习深造的名额,仅仅学习了一个月法语的张小夫匆匆出发了。“学了一个月的法语是什么程度?26个字母都会念了,背了一篇课文,能用的词只有四个:对不起、谢谢、请、再见。”张小夫告诉《留学》记者。
  经老同学陈其钢的推荐,张小夫选择在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学习现代音乐。而困扰他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语言,特别是在学电子音乐的时候,设备的技术术语是英文,上课交流要用法语,他常常左右开弓,左手一个英语词典,右手一个法语词典啃来啃 去。
  除此之外,设备的使用,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学习电子音乐不仅要会作曲,更要掌握全部的技术。虽然有在国内制作流行音乐的基础,但是法国工作室中的设备和国内很不相同,更重要的是音乐观念上的大相径庭,张小夫需要从头学习设备的线路、接法,以及声音的奥秘。“那时候,在法国我没有自己的工作室,而每个学生每周只能争取半天时间在学校工作室使用设备。我当时最高兴的,就是可以抢到一个下午的工作室时间,这样晚上就可以偷偷躲在工作室里熬夜练习。”
  在法国的学习是很困难的,刚去不久,他就因为胃出血住进了医院。张小夫告诉《留学》记者说:“我觉得当时生病主要是急的、累的,想着自己在中国已经做老师了,来法国做回学生还做不好?”
  在法国留学期间,张小夫几乎走遍了巴黎所有的图书馆,收集可以借到的现代音乐和电子音乐唱片。他用自己当初在国内做流行音乐的积蓄购买了一套音响设备,把收集到的唱片转录成卡带,一共录了500多盘之多。他为每一盘卡带悉心设计制作纸质封皮,用打字机整齐地打印上作曲家的名字和所处时代。
  除了收集音乐资料,张小夫几乎不错过法国任何一场音乐会。“当时在法国,很多现代音乐的音乐会都是免费的,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听,巴黎附近的音乐会我就坐火车过去。”张小夫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张小夫获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高级作曲家学位(博士),次年获得了法国瓦列兹音乐学院(Edgar Varese)现代电子音乐作曲大师班学位。
  回国创业 筚路蓝缕
  上世纪,国内专业的电子音乐教学领域还是一片空白,1993年,张小夫决心回国创业,希望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回报给祖国,回报给母校。就这样,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建了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设立了电子音乐作曲和电子音乐技术理论研究两个专 业。
  虽然学校支持张小夫的想法,但由于当时学校资金条件有限,能够给予的支持也仅仅只有一间教室而已,为此,张小夫不惜自费买了各种音乐设备和教学用具。“当时工作室没有可以打国际长途的电话,为了能和法国联络,我自费7500元买了电话,而当时的工资也不过几百元而已。”
  就这样一步步,张小夫的教学从硕士点开始、逐渐发展到本科、博士和附中共四个层级的体系,从当时的一间空屋子到现在7间工作室。张老师告诉《留学》记者,他当时回来,是做着要当一辈子穷教授的思想准备,没想到回来十几年以后,教授工资待遇逐渐有所改善,学校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可以给予更多地支持。
  1994年,张小夫发起北京电子音乐周,即现在的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国际性音乐活动。同时,他还创办了中国音乐家学会电子音乐学会,他希望有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电子音乐学术机构,可以打破院校之间的壁垒,把电子音乐的理念传递给大家。
  回顾起这二十几年的奋斗张小夫的自豪感溢于言表,他对记者说:“尽管那么苦,但是我自己回想起来这个成果确实还是挺高兴的,现在全国各大音乐院校里面教授电子音乐的,基本都是我的学生。”
  硬币的两面 一半是艺术 一半是科学
  从张小夫回国创业至今,中国的电子音乐从无到有已经发展了20多年。虽然还有很多人并不太了解电子音乐的真面目,但它已经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是每天接触的手机铃声、电影电视中的配乐,还是专业的作曲领域,都少不了电子音乐的参与。
  张小夫认为,电子音乐的诞生,是二十世纪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从人类的文明进程来看,农耕文明的音乐是以声乐为主要标志的。大工业时代产生了交响乐、歌剧、舞剧,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高峰。到了当下的科技时代,电子音乐就是最鲜明的音乐符号和艺术标志。它已经从学术的最尖端,一直延伸到社会普及层面最广阔的领域里面。”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个统一体。”而电子音乐恰恰体现了这一点。艺术是需要科学来做支撑,科学又通过艺术得到了一种真正的弘扬,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当下,张小夫的很多学生都选择去美国学习深造,因为美国已经在计算机音乐发展上走在了国际前列。“和法国经典的电子音乐相比,美国计算机音乐是基于程序设计和交互技术的,需要作曲家自己来设计程序,完善过程。”
  回顾这些年的学习与工作历程,张小夫告诉《留学》记者说:“我们这代人是有使命感的,我在内心永远有个信念,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想往前赶紧快跑,老牛自知征途远,不需扬鞭已奋蹄。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我想在生命最好的这些年里能够多做点事情。”
  而对于广大喜欢音乐的学生们,张小夫希望大家可以多了解电子音乐,也鼓励大家出国留学。“在这个科技加速的时代,不知道20年后的音乐将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学生们要了解这个时代的潮流,努力学习最前沿的艺术和科技,这样才能结合个人的才华、性格找到事业的方向和人生的志趣。”
其他文献
公平应该是给愿意付出的人足够的机会,而不是把大家拽到同一个水平线上,阻止人们改变命运,更何况,并非所有孩子都厌憎练习与考试。  有的人很早就知道,走哪条路才能改变命运;有的人甚至从小就能从解决问题中获得快乐。他们都不把应试视为负担。  这是一批最强的人,是未来的希望,他们将为一个民族提供最优质的人力资源,阻挠他们的结果是让公共利益受损。  网上有吐槽当代日本年轻人的梗,叫“平成养豚”。“平成”是日
“我很喜欢‘潇’在新华字典里的含义,这是我爷爷给我的名字,他希望我可以做到,像一泓潭水,虽然深却依然清澈见底。”  眼睛里藏着“小星星”的时尚达人  2010年,左岸潇因在微博上晒出一张“爱马仕浮云图”而在網络上迅速走红,在那个微博刚刚开始形成风潮的时候,她是最早开始玩微博并一朝走红的“网红鼻祖”,圈粉无数的同时却也受到各种非议,承受了最“原始”的网络暴力。对此,她笑称:“我只是做着在现在人看来再
我是波士顿大学新闻和社会学专业的准大三学生,众所周知,文科生在美国是不太好找实习工作的,但是在大二到大三的暑假,我很幸运地在波士顿获得了一份电视台的实习工作,为期两个月。此次,我想通过《留学》,分享我的个人经历,和大家说一说准备面试的过程、技巧,以及我的感悟。  我实习的电视台是Hearst旗下,附属于ABC公司的波士顿本地电视台WCVB第五频道。希望本文会对大家有帮助。  作为波士顿大学的在读大
日本作为中国邻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中国留学生的青睐,已成为中国学生在亚洲地区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据了解,目前日本共有11万余名中国留学生持有学生签证,在日本学习。  政策支持下  日本留学数量越来越多  日本留学愈发受到中国留学生的追捧,与日本政府加大对留学生的政策吸引力度密切相关。为了提升日本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培养更多国际型人才,日本政府在2008年推出了30万人留学生计划:要在2020年前使
为了提高申请到名校的几率,把握好时间点尤为重要,最全最新的英国硕士留学安排,都在这里了。  英国院校大部分是滚动录取的,一般先到先得,即使留学生赶在Deadline之前申请,拿到Offer的可能性也不那么大……所以说,申请英国学校那绝对是赶早不赶晚,为了接下来想去英国留学的同学不要重蹈覆辙,也为了提高学生申请名校的可能性,《留学》杂志为大家整理了一份2019年英国硕士留学时间规划表,仅供参考。  
一、SPP(Student Partners  Program)—学生合作计划  这是一项为前往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成员院校的学生在北京和上海的签证办公室设立的特别申请渠道,旨在保证计划完整性且管控风险的同时提高申请通过率。  合作计划要点如下:  无银行历史要求;  在信息披露表上签字、允许校方将申请人在加拿大的注册情况及协助申请人入校的学生中介情况提供给签证办公室;  雅思平均成绩不低于5.5分
“现在的工作,需要极强的学习能力,需要我从很多不一样的信息里面整合出对于我们最适用的信息,举一反三。在这个过程中,我以前所受的科学训练,以及我在科研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素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我们期望十年、二十年之后,在浙江杭州,有一所在世界上备受尊崇的、立足中国大地且极富中国特色的高等学府:西湖大学。这里将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最尖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探
進入IAP项目的国际学生,都会分配到一个advisor,在这个项目里,学生不光会得到专业的英语语言及学术课程培训,也将收获到advisor团队的“贴心”帮助。  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位于哥伦比亚市的主校区,毗邻阿帕拉契山脉与大西洋沿岸沙滩,副热带气候特征致使这里的夏季漫长而潮湿。顾问团抵达南卡校园当天,便见到一个太阳高挂的晴天。时逢校园内举行“
当代中国有着诸多不确定性,挑战也意味着机遇,新一代中国青年肩负怎样的责任?又该如何在时代议题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当今时代,潮流相替,万物更迭,一大批新事物以不可抗拒的力量登上世界舞台,并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角,新媒体就是其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在这个信息呈井喷之势狂轰乱炸的时代,新媒体靠新技术的坚强支撑成为极其重要的信息载体。在继承传统媒体经验的同时,新媒体以其高速度、低成本、超强互动性等特点,
近日,马云在澳大利亚宣布,向纽卡斯尔大学捐赠2000万美元,用以设立Ma-Morley奖学金。这是马云公益基金首次在海外大学设立奖学金。马云为何豪掷上亿人民币,捐赠给一所澳洲的大学?背后的故事值得深究。  2017年2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宣布Ma-Morley奖学金计划。根据该计划,马云公益基金将拿出2000万美元(约合2600万澳元,1.37亿元人民币)给纽卡斯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