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高中信息课程教学中开展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导,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是高中教学未来改革的必然趋向。信息技术学科有着自身的诸多特征,鉴于信息技术发展,这门学科总会有很多新东西的出现,而这对于处于青春思维的高中学生,是非常乐意与容易接受的。在信息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价,利用评价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学生信息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素养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果说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则教学评价就是这个过程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教学评价这样信息反馈系统,才能更好的认识教学活动的进展情况,以调节和改善这一过程的整体功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评价必须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评价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一、概述
1.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评价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课堂中师生活动过程的观察与信息的搜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导向、激励、反思、改进的作用,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由于新课程的推行,课程评价也要求尊重被评价者的思维,并提高被评价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参与性。高中学生是一个敏感的群体,课程评价应以加强对被评价者的理解、信任的角度来观察,应表现出对中学生的人性关怀、渴望理解的心态。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评价要以高中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信息意识的积累,以有利于学生知识评价能力的提升。
二、信息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
1.信息技能的评价。信息技能评价是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能力的评价,通过一个测评以反映学生信息操作技能的水平,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的目的。如网络技能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必须懂得网络运用,并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搜索,这既能消除学生对网络的障碍感,虽然并非每个学生都能严格按照评价要求来展开,但提高信息运用的基本技能以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益于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同时应选用某一方面,以确定学生技能的水平。增强网络运用,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见自身的学习轨迹。在教学过程中,可每周进行一次技能评价,记录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并通过最终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某种形式的嘉奖,以增强学生对自身信息运用技能的信心。
2.创新能力的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是一门新学科,是评估学生对所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基础积累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培养的目标,也是信息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后,可要求:上机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电子板报,要求内容健康向上,版面设计可自主决定,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要从环境出发。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大的主题比如:人口问题、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
对学生的创作,评价结果应是客观的,对于能独立完成基本要求的作品给予良好以上的成绩,说明信息技术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锻炼。
3.思维能力的评价。评价思维能力是激励学生自觉把积累的知识进行多向联想,以增强技术与思维结合的可能性。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只有落实到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才真正达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才能为课程整合打好基础。如学习了演示文稿软件后,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专题的讲演稿,题目可自拟,如“我的思想”等,要求学生在制作时结合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等软件以完成作品,并要求学生对讲演进行评定,教师给出评定标准,由全体师生做评委,大家互评自评,成绩现场打出,学生既是受测试者,也是测试者,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扩展了自身的思维空间。
三、信息课程教学评价的形式
信息能力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生存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从更广阔的时空中获取信息、传递思想、运用信息,以教育学生关注网络环境下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将其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成长的基石。在信息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常采取的评价方式应有所区别。
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等进行的预测,也称“教学前评价”。通过这种预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技能储备,以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实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比如在给高一年级学生上课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评价与预测,了解学生初中阶段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具有了怎样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为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确立提供先决条件。
2.过程性评价。在实际的信息教学实践中,过程性评价是通过学生自评以考察其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对学习任务的意向、学习的习惯,以及渗透于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等,以给学生信息反馈,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和总结,使其对自身信息运用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这样,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矫正的过程,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积极心态,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激发学习的乐趣,这在实践中可称为“教学中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以过程性评价作为学生交流的平台,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与比较,可以促进他们不断自我反思,激发其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对计算机操作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大量的动手实践操作,通过手脑结合的动手实践,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善其知识结构,并激励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成就感,为其提供了持续学习的动力。
3.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通常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出于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又称为“教学后评价”。在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就属于这种评价。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是否最终达到了信息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信息课程的期末考核,通常是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动手操作,或者完成某种形式的作品,从中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相较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比较强的。高中学生善于动手实践,乐于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某种成果。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学生做出全面鉴定,按评价结果区分等级,以对整个教学、学习活动的成效做出评定。如我校开展的OFFICE软件排版竞赛、PHOTOSHOP图片处理竞赛等,面对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对信息软件操作水平进行科学评价,通过软件作品的形式,让不同的观众来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出评价,这也体现总结性评价的公平性,全方位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既要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也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进行创新,要充分利用软件,展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避免传统的纸质考核评价的缺点。时下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已经有着更多样化、更全方位的认识与了解,在教学评价中结合全新的,科学的评价理念与方法,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开展,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的实践,融合师生的交流,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意识与情感、及丰富其信息素养,提升其信息技能.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科学的教学评价内容,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旭,王淑敏.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评价策略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3.
[2]农夫.实施新课程中的问题及对策[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2).
[3]刘玉娟.张维新.发展性教师评价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2(5).
[4]莫景祺,朱德全,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范畴[J].课程?教材?教法.20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龙川县田家炳中学信息技术科组)
编辑/杨俊飞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素养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果说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则教学评价就是这个过程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教学评价这样信息反馈系统,才能更好的认识教学活动的进展情况,以调节和改善这一过程的整体功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评价必须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评价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一、概述
1.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评价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课堂中师生活动过程的观察与信息的搜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导向、激励、反思、改进的作用,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由于新课程的推行,课程评价也要求尊重被评价者的思维,并提高被评价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参与性。高中学生是一个敏感的群体,课程评价应以加强对被评价者的理解、信任的角度来观察,应表现出对中学生的人性关怀、渴望理解的心态。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评价要以高中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信息意识的积累,以有利于学生知识评价能力的提升。
二、信息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
1.信息技能的评价。信息技能评价是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能力的评价,通过一个测评以反映学生信息操作技能的水平,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的目的。如网络技能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必须懂得网络运用,并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搜索,这既能消除学生对网络的障碍感,虽然并非每个学生都能严格按照评价要求来展开,但提高信息运用的基本技能以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益于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同时应选用某一方面,以确定学生技能的水平。增强网络运用,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见自身的学习轨迹。在教学过程中,可每周进行一次技能评价,记录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并通过最终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某种形式的嘉奖,以增强学生对自身信息运用技能的信心。
2.创新能力的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是一门新学科,是评估学生对所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基础积累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培养的目标,也是信息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后,可要求:上机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电子板报,要求内容健康向上,版面设计可自主决定,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要从环境出发。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大的主题比如:人口问题、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
对学生的创作,评价结果应是客观的,对于能独立完成基本要求的作品给予良好以上的成绩,说明信息技术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锻炼。
3.思维能力的评价。评价思维能力是激励学生自觉把积累的知识进行多向联想,以增强技术与思维结合的可能性。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只有落实到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才真正达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才能为课程整合打好基础。如学习了演示文稿软件后,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专题的讲演稿,题目可自拟,如“我的思想”等,要求学生在制作时结合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等软件以完成作品,并要求学生对讲演进行评定,教师给出评定标准,由全体师生做评委,大家互评自评,成绩现场打出,学生既是受测试者,也是测试者,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扩展了自身的思维空间。
三、信息课程教学评价的形式
信息能力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生存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促使学生从更广阔的时空中获取信息、传递思想、运用信息,以教育学生关注网络环境下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将其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成长的基石。在信息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常采取的评价方式应有所区别。
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等进行的预测,也称“教学前评价”。通过这种预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技能储备,以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实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比如在给高一年级学生上课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评价与预测,了解学生初中阶段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具有了怎样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为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确立提供先决条件。
2.过程性评价。在实际的信息教学实践中,过程性评价是通过学生自评以考察其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对学习任务的意向、学习的习惯,以及渗透于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等,以给学生信息反馈,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和总结,使其对自身信息运用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这样,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矫正的过程,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积极心态,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激发学习的乐趣,这在实践中可称为“教学中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以过程性评价作为学生交流的平台,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与比较,可以促进他们不断自我反思,激发其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对计算机操作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大量的动手实践操作,通过手脑结合的动手实践,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善其知识结构,并激励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成就感,为其提供了持续学习的动力。
3.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通常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出于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又称为“教学后评价”。在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就属于这种评价。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是否最终达到了信息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信息课程的期末考核,通常是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动手操作,或者完成某种形式的作品,从中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相较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比较强的。高中学生善于动手实践,乐于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某种成果。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学生做出全面鉴定,按评价结果区分等级,以对整个教学、学习活动的成效做出评定。如我校开展的OFFICE软件排版竞赛、PHOTOSHOP图片处理竞赛等,面对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对信息软件操作水平进行科学评价,通过软件作品的形式,让不同的观众来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出评价,这也体现总结性评价的公平性,全方位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既要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也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进行创新,要充分利用软件,展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避免传统的纸质考核评价的缺点。时下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已经有着更多样化、更全方位的认识与了解,在教学评价中结合全新的,科学的评价理念与方法,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开展,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的实践,融合师生的交流,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意识与情感、及丰富其信息素养,提升其信息技能.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科学的教学评价内容,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旭,王淑敏.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评价策略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3.
[2]农夫.实施新课程中的问题及对策[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2).
[3]刘玉娟.张维新.发展性教师评价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2(5).
[4]莫景祺,朱德全,美国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范畴[J].课程?教材?教法.20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龙川县田家炳中学信息技术科组)
编辑/杨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