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对应的教学策略,围绕让学生 “动”起来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思路和相关的实施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拓展了自身的思维能力,获得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理念 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 “动“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师创建学习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将学习的掌控权给了学生,给“学生动起来”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的保障。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学生不擅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这两点直接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浅谈如何借助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一、制作视频、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发学生思考
1.视频的制作要有趣、有实效
制作视频时,要通过新技术手段,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视频尽可能做的有趣,可借助动画、录像等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用微视频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把思维过程用板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学生能很好地体会老师的思维过程,让学到的知识更具立体性。并且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到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问题中去,理解最需要理解的东西。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内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和产生强烈的兴趣,学生才能产生问题。
2.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要有启发性
在给学生看视频时,同时设计一份配套的“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有效降低台阶,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要把传统的知识点灌输转化为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把教学重难点或其它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提出来。
二、借助QQ群等聊天平台,激励学生提问
教师可以建立一个QQ学习群,鼓励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借助QQ群等聊天平台及时提出问题,这种方式优于课堂上直接提问。首先在QQ群上提问,学生会更大胆。其次,学生在家通过QQ群等聊天平台与同学进行互动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彼此之间的收获与疑问,同学之间能够进行互动解答。在解答他人问题时能引发新的思考,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每次看完视频,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上百个,这时需要老师进行选择和整合。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在QQ群内直接在线回答,这样可以减轻课堂上的任务,同时简单的问题解决后学生才能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一些具有共性的、有深度的且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问题可以选来进行课堂的再设计,通过课堂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架构整个知识体系。
三、课前精心备课,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如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将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课前,教师要根据选定的问题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并思考课上学生还会提出哪些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1.再现物理情景,为学生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教育学研究表明:“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就能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就能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提高他们呢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容易地领会和接受知识。”而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动画教学正是这一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前准备好课上用的视频、动画、实验等,来帮助学生在课上更好地理解、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清除学生讨论问题的拦路虎。例如,上《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提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真的可以不受力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两个补充视频片段:(1)宇航员在太空中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2)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上,竖直向上抛出小球,结果小球落在原处。通过观看这些直观视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新知的热情。
2.精心准备器材,给学生提供思路验证的平台
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后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简单的通过师生在QQ群内互动已解决,有些问题需要在课堂上交流讨论。那么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需要哪些实验器材用来验证他的思路、可能又会迸发出哪些新的问题,这些教师都要提前设想好并预先想好对策、准备好器材。例如在上《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个试验中,如果不是同一辆小车、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斜面的倾斜程度不同或不在同一高度释放等,实验现象会怎样?教师就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可能需要的器材:不同的小车、斜面、不同粗糙程度的平面、相同的木板、钩码、弹簧等。课上,教师可以放手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讨论,依次解决问题,最后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样的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忙起来。由于准备的器材充分,学生的很多思路得以当堂验证,学习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四、课堂耐心倾听有效引导,促成师生、生生良性互动
基于翻转课堂的特点,学生在家完成了知识的学习,所以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做好有效的课堂引导将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
课堂上,教师依次展示所选定的学生问题,鼓励他们一起讨论、实验、交流、甚至用辩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引导者。教师要耐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发表意见时,不以教师的权威压人,而是以理服人,并且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彼此倾听。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拨,适时调控,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使讨论得以有效进行。例如在上《牛顿第一定律》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学生1:斜面的作用就是为了给小车提供一个初速度,那么我觉得可以不用斜面,直接用手推。
学生2:用手推,没法保证初速度相同。 学生3:可以用弹簧,每次都压到底,球的初速度就会相同。
教师:这个设想非常好,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验试一下,组内讨论一下,看看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同学们开始边试验边讨论。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设想好,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提前准备好试验器材)
学生4:通过试验,我发现这个方法不对,球被弹簧弹出时,一次在棉布上滚动,一次在木板上滚动,初速度是不同的,因为球受到弹力和阻力,阻力不同。(引起全体学生思考,大家讨论后觉得确实不准确)
教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一下?
学生5:我觉得实验可以改进一下,每一次都先让球受到弹簧弹力后先滚在木板上,然后再滚到其他材质上去,这样,一开始球受力情况相同,初速度也就相同了(大家自发鼓掌表示赞同,老师表扬加以肯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好强的心理特点,采取课堂竞赛法,通过竞赛激发其竞争意识、赶超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当然也要注意课堂既应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更需有学生凝神思索的宁静。
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课堂对话,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争鸣探讨,让学生学会对话与倾听,促进思想交流,心灵对接,达到“一桥飞架师生,对话变通途”的境界,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学有所得,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
五、激励评价,促发学生“动”起来
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个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多一些鼓励、表扬和支持,就会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在QQ群上提问后,不管多简单的问题,教师都应给与正面及时的回答,这种鼓励与支持将促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当学生对于同学提出的疑惑主动进行解答或对于他人的意见进行质疑时,教师对于他的表现应给予表扬,另外如果学生答对了,应通过即时性激励评价,使其逐步养成质疑、敢问的习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耐心引导,通过延时评价,纠正学生思维的偏差,为学生提供一次极好的思考、改正机会,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在课堂上展示学生问题时,如果学生是在QQ群上提问的,可以采用截屏的方式,截下提问的时间、提问者的QQ名、提问的内容等,通过这样的激励评价,调动起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翻转课堂将学习的时空、权利、机会、舞台还给了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构建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传统的单向接受型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求知型,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优的发展。
参考文献:
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破解“翻转课堂”教学难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理念 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 “动“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师创建学习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将学习的掌控权给了学生,给“学生动起来”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的保障。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学生不擅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这两点直接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浅谈如何借助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一、制作视频、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发学生思考
1.视频的制作要有趣、有实效
制作视频时,要通过新技术手段,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视频尽可能做的有趣,可借助动画、录像等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用微视频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把思维过程用板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学生能很好地体会老师的思维过程,让学到的知识更具立体性。并且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到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问题中去,理解最需要理解的东西。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内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和产生强烈的兴趣,学生才能产生问题。
2.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要有启发性
在给学生看视频时,同时设计一份配套的“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有效降低台阶,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要把传统的知识点灌输转化为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把教学重难点或其它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提出来。
二、借助QQ群等聊天平台,激励学生提问
教师可以建立一个QQ学习群,鼓励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借助QQ群等聊天平台及时提出问题,这种方式优于课堂上直接提问。首先在QQ群上提问,学生会更大胆。其次,学生在家通过QQ群等聊天平台与同学进行互动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彼此之间的收获与疑问,同学之间能够进行互动解答。在解答他人问题时能引发新的思考,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每次看完视频,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上百个,这时需要老师进行选择和整合。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在QQ群内直接在线回答,这样可以减轻课堂上的任务,同时简单的问题解决后学生才能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一些具有共性的、有深度的且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问题可以选来进行课堂的再设计,通过课堂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架构整个知识体系。
三、课前精心备课,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如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将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课前,教师要根据选定的问题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并思考课上学生还会提出哪些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1.再现物理情景,为学生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教育学研究表明:“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就能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就能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提高他们呢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容易地领会和接受知识。”而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动画教学正是这一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前准备好课上用的视频、动画、实验等,来帮助学生在课上更好地理解、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清除学生讨论问题的拦路虎。例如,上《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提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真的可以不受力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两个补充视频片段:(1)宇航员在太空中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2)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上,竖直向上抛出小球,结果小球落在原处。通过观看这些直观视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新知的热情。
2.精心准备器材,给学生提供思路验证的平台
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后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简单的通过师生在QQ群内互动已解决,有些问题需要在课堂上交流讨论。那么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需要哪些实验器材用来验证他的思路、可能又会迸发出哪些新的问题,这些教师都要提前设想好并预先想好对策、准备好器材。例如在上《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个试验中,如果不是同一辆小车、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斜面的倾斜程度不同或不在同一高度释放等,实验现象会怎样?教师就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可能需要的器材:不同的小车、斜面、不同粗糙程度的平面、相同的木板、钩码、弹簧等。课上,教师可以放手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讨论,依次解决问题,最后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样的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忙起来。由于准备的器材充分,学生的很多思路得以当堂验证,学习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四、课堂耐心倾听有效引导,促成师生、生生良性互动
基于翻转课堂的特点,学生在家完成了知识的学习,所以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做好有效的课堂引导将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
课堂上,教师依次展示所选定的学生问题,鼓励他们一起讨论、实验、交流、甚至用辩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引导者。教师要耐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发表意见时,不以教师的权威压人,而是以理服人,并且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彼此倾听。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拨,适时调控,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使讨论得以有效进行。例如在上《牛顿第一定律》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学生1:斜面的作用就是为了给小车提供一个初速度,那么我觉得可以不用斜面,直接用手推。
学生2:用手推,没法保证初速度相同。 学生3:可以用弹簧,每次都压到底,球的初速度就会相同。
教师:这个设想非常好,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验试一下,组内讨论一下,看看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同学们开始边试验边讨论。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设想好,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提前准备好试验器材)
学生4:通过试验,我发现这个方法不对,球被弹簧弹出时,一次在棉布上滚动,一次在木板上滚动,初速度是不同的,因为球受到弹力和阻力,阻力不同。(引起全体学生思考,大家讨论后觉得确实不准确)
教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一下?
学生5:我觉得实验可以改进一下,每一次都先让球受到弹簧弹力后先滚在木板上,然后再滚到其他材质上去,这样,一开始球受力情况相同,初速度也就相同了(大家自发鼓掌表示赞同,老师表扬加以肯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好强的心理特点,采取课堂竞赛法,通过竞赛激发其竞争意识、赶超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当然也要注意课堂既应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更需有学生凝神思索的宁静。
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课堂对话,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争鸣探讨,让学生学会对话与倾听,促进思想交流,心灵对接,达到“一桥飞架师生,对话变通途”的境界,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学有所得,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
五、激励评价,促发学生“动”起来
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个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多一些鼓励、表扬和支持,就会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在QQ群上提问后,不管多简单的问题,教师都应给与正面及时的回答,这种鼓励与支持将促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当学生对于同学提出的疑惑主动进行解答或对于他人的意见进行质疑时,教师对于他的表现应给予表扬,另外如果学生答对了,应通过即时性激励评价,使其逐步养成质疑、敢问的习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耐心引导,通过延时评价,纠正学生思维的偏差,为学生提供一次极好的思考、改正机会,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在课堂上展示学生问题时,如果学生是在QQ群上提问的,可以采用截屏的方式,截下提问的时间、提问者的QQ名、提问的内容等,通过这样的激励评价,调动起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翻转课堂将学习的时空、权利、机会、舞台还给了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构建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传统的单向接受型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求知型,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优的发展。
参考文献:
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破解“翻转课堂”教学难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