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高职护理专业也快速的发展起来。高职护理专业的职能就是为了培养高水平和高素质的护理型专业人才,为我国的护理队伍增加新的血液。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职护理专业都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为高职护理专业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 护理专业 培育
【基金项目】2017年度永州市本级科技创新指导项目“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永州市科技局【2017】38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019-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职护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我国高职护理专业不能只是简单的把培养护理技能人才当作唯一的发展目标,这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是应该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国高校的改革创新发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1]。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对自己制造出来的产品进行精雕细琢,坚持严谨、专注的信念。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围,属于对职业型人才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我们应该把握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拒绝片面化、庸俗化的理念。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护理专业重视技能轻视人才
我国的很多高职护理专业都重视护理技能的培养,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重视技能,轻视人才的倾向[2]。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高职护理专业会更多的重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和护理技能的培养,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培育。
(二)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追求
现在的高职护理教师在学生时代都缺乏对护理专业的实际经验和对护理能力的训练,还有的教师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敬畏心态。这些教师满足于现状,对职业缺乏创新,这样就很难做好教育工作,无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重视工匠精神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护理专业教师的浮躁,导致很多高校护理专业的学生都以经济利益为主,不重视对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不重视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对于自己的未来工作缺乏合理的发展规划,得过且过,只是沉迷于吃喝玩乐,或者是应付工作,这就降低了高校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的培育[3]。
四、高职护理专业培育工匠精神的措施
(一)将工匠精神融合到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中
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育工作的目标与其他高等教育不同,主要培养的是各行业的应用实践型人才,以人为本。所以,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高职护理专业应该培养高级的应用型、操作型人才,為护理行业培养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所以,高职应该将人才的发展目标融合工匠精神,培养优秀人才。
(二)在校园文化中建设弘扬工匠精神
为了培养高职护理专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性人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在校园文化中加强建设工匠精神的培育,职业院校应该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职业化的改造和建设,培育工匠精神[4]。在学校里,弘扬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如厨师庖丁、木匠鲁班等等。高职护理专业也可以举办一些重要的活动来讨论工匠精神的意义。
(三)将工匠精神纳入到就业教育中
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认真、细致、专心的职业精神,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意义非常重大[5]。尤其在我国,高职护理专业肩负着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的任务,对于加强我国护理专业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护理专业人才的创业和就业的发展。所以,在我国实施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的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五、结语
在我国,高职护理专业的培育目标就是为了培养优秀的护理型人才,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社会、高校、学生三方的努力,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思想之中。高职护理专业的各位教师也要坚持培育自己的工匠精神,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除了重视学生的护理技能的磨练,也要重视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坚持培育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努力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27).
[2]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
[3]刘文韬.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4]刘志彪,CFP.要“工匠精神”更要“工匠文化”[J].企业观察家.2016(08).
[5]陈润.德国工业两百年:工匠精神永不磨灭[J].中国工人.2016(08).
作者简介:
陈颖超(1979.12-),女,汉族,湖南永州人,本科,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学。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 护理专业 培育
【基金项目】2017年度永州市本级科技创新指导项目“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永州市科技局【2017】38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019-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职护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我国高职护理专业不能只是简单的把培养护理技能人才当作唯一的发展目标,这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是应该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国高校的改革创新发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1]。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对自己制造出来的产品进行精雕细琢,坚持严谨、专注的信念。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围,属于对职业型人才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我们应该把握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拒绝片面化、庸俗化的理念。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护理专业重视技能轻视人才
我国的很多高职护理专业都重视护理技能的培养,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重视技能,轻视人才的倾向[2]。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高职护理专业会更多的重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和护理技能的培养,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培育。
(二)高职护理专业教师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追求
现在的高职护理教师在学生时代都缺乏对护理专业的实际经验和对护理能力的训练,还有的教师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敬畏心态。这些教师满足于现状,对职业缺乏创新,这样就很难做好教育工作,无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重视工匠精神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护理专业教师的浮躁,导致很多高校护理专业的学生都以经济利益为主,不重视对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不重视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对于自己的未来工作缺乏合理的发展规划,得过且过,只是沉迷于吃喝玩乐,或者是应付工作,这就降低了高校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的培育[3]。
四、高职护理专业培育工匠精神的措施
(一)将工匠精神融合到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中
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育工作的目标与其他高等教育不同,主要培养的是各行业的应用实践型人才,以人为本。所以,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高职护理专业应该培养高级的应用型、操作型人才,為护理行业培养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所以,高职应该将人才的发展目标融合工匠精神,培养优秀人才。
(二)在校园文化中建设弘扬工匠精神
为了培养高职护理专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性人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在校园文化中加强建设工匠精神的培育,职业院校应该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职业化的改造和建设,培育工匠精神[4]。在学校里,弘扬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如厨师庖丁、木匠鲁班等等。高职护理专业也可以举办一些重要的活动来讨论工匠精神的意义。
(三)将工匠精神纳入到就业教育中
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认真、细致、专心的职业精神,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意义非常重大[5]。尤其在我国,高职护理专业肩负着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的任务,对于加强我国护理专业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护理专业人才的创业和就业的发展。所以,在我国实施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的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五、结语
在我国,高职护理专业的培育目标就是为了培养优秀的护理型人才,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社会、高校、学生三方的努力,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思想之中。高职护理专业的各位教师也要坚持培育自己的工匠精神,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除了重视学生的护理技能的磨练,也要重视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坚持培育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努力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27).
[2]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
[3]刘文韬.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4]刘志彪,CFP.要“工匠精神”更要“工匠文化”[J].企业观察家.2016(08).
[5]陈润.德国工业两百年:工匠精神永不磨灭[J].中国工人.2016(08).
作者简介:
陈颖超(1979.12-),女,汉族,湖南永州人,本科,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