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 西坝在成都南门外一公里的地方,相传为蜀汉都城的“中园”旧址。当年,刘备常常在此地游历。五代蜀王孟昶更是将这里打造成了自己的后花园,陆游《故蜀别苑》有诗为证:“蜀王故苑犁已遍,散落尚有千堆雪。”
20世纪初,封建社会即将寿终正寝,曾经的“皇家园林”早已不复往日繁华,华西坝成了一片水田和坟地。1904年,经基督教四个差会确定筹建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校后,1907年首先购地150亩,到1950年占地1200余亩。抗战爆发后,中央大学医学院、齐鲁大学、金陵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女大等大学内迁至华西坝,此地一时人文荟萃,有人称这是成都的“西南联大”。
华西坝的那段岁月,史称“五大学时期”,英文叫“Big Five”。燕京大学新闻系是整个亚洲最好的新闻系;华西协合大学的人类学研究形成了影响至今的华西人类学派;金陵女大的女子教育培养了一批女科学家、女将军、女教育家。
1941年春末,海明威访问中国,在华西坝五校演讲,一时成为了当时的文化热点。据听过他演讲的人回忆,这位美国作家完全不像中国文人那般斯文,他身体壮实,吼叫一般地讲演时,长满汗毛的手臂不断挥舞,倒像个“杀猪的黑汉”,不时获得暴风雨般的掌声。
香港的《大公报》报道,海明威的激情演讲鼓舞了成都的学生。“上前线,则吾国士兵英勇,抗战的伟大,当可扬名海外,长垂不朽”,成都许多大学生报名从军,开赴前线杀敌报国。
知名作家谭楷在华西坝长大,他回忆:“那时候,徐悲鸿曾在女生院门外徘徊,等着读金陵女大的廖静文;经济学巨擘吴敬琏还在华西后坝上初中;著名作家韩素音还在小天竺街的进益助产士学校学护理……”创办华西协合大学的先驱们给中国西部的绝非是“滴水之恩”,他们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童年时的华西坝,其风光之秀丽,不比我后来在加拿大、美国见识过的名校逊色。一位加拿大教师曾观察和研究过华西坝20多种奇异的鸟类,它们与坝上纵横交错的小溪、浓荫如盖的树林组成了华西坝田园牧歌般的诗意境界。”谭楷虽然后来移居国外,但是对家乡的真挚感情,却从因物理距离而减弱,反而随着时间的流失,愈加强烈。于是,他将华西坝的记忆和故事以及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倾注到了《枫落华西坝》这本书中。
在谭楷的记忆里,人民南路尚未将华西坝一剖两半之前,在赫斐楼西北方向,是一大片黑压压的柏树林。当年,华西坝的孩子们比谁胆子大有三个项目,一是敢不敢独自一人半夜12点到钟楼下听钟声;二是敢不敢天黑之后钻进二广场的“野猪林”;三是敢不敢偷偷溜进一教学楼的解剖室去看尸体。
后来,谭楷听父亲说,赫斐楼前曾发生过一起凶杀案。被害者是华西的副校长、化学系系主任苏道璞博士。
苏道璞是英格兰人,出生于1888年,于1913年到成都华西协合大学任教,此后在华西坝工作生活了17年。在中国期间,他出行从不坐轿子,他说:“坐轿子很不人道。我不愿把中国人当作牛、马一样使唤。除非有病走不动,否则我永不会坐轿子。”
由于不愿坐轿子,所以苏道璞常骑自行车,成都人把自行车叫做“洋马儿”,当时极少。1930年5月30日晚,四个氓流为了抢自行车,刺伤了苏道璞。6月1日,他因肺与肾伤势太严重而逝世,年仅42岁。他让妻子玛格里特·莱斯转告中国政府:“凶手已使我家破人亡,成了一位不幸的寡妇,如果杀了他,他的妻子也将成为寡妇,恳请你们从轻发落吧。”这一消息令无数人动容。
在华西坝与苏道璞有师生之谊,又同是公谊会成员的杨振华回忆:“自从我转学到成都念青龙街广益小学后,每星期日在公谊会礼拜堂里都看见苏道璞博士。他穿着西服,对中国的男女老幼都很亲切,毫无有些洋人的傲慢态度。”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华西坝还有许多像苏道璞这样的洋学者洋医生,用一次次治病救人诠释人性的仁慈与宽厚。
因为华西坝与那些仁人志士,成都市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使用牙刷;第一次种牛痘;第一次吞下西药片剂;第一次接受外科手术;第一次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活动的細菌;第一次晓得心脏与血液循环……如今,华西坝的文化意义仍在延伸。
20世纪初,封建社会即将寿终正寝,曾经的“皇家园林”早已不复往日繁华,华西坝成了一片水田和坟地。1904年,经基督教四个差会确定筹建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校后,1907年首先购地150亩,到1950年占地1200余亩。抗战爆发后,中央大学医学院、齐鲁大学、金陵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女大等大学内迁至华西坝,此地一时人文荟萃,有人称这是成都的“西南联大”。
华西坝的那段岁月,史称“五大学时期”,英文叫“Big Five”。燕京大学新闻系是整个亚洲最好的新闻系;华西协合大学的人类学研究形成了影响至今的华西人类学派;金陵女大的女子教育培养了一批女科学家、女将军、女教育家。
1941年春末,海明威访问中国,在华西坝五校演讲,一时成为了当时的文化热点。据听过他演讲的人回忆,这位美国作家完全不像中国文人那般斯文,他身体壮实,吼叫一般地讲演时,长满汗毛的手臂不断挥舞,倒像个“杀猪的黑汉”,不时获得暴风雨般的掌声。
香港的《大公报》报道,海明威的激情演讲鼓舞了成都的学生。“上前线,则吾国士兵英勇,抗战的伟大,当可扬名海外,长垂不朽”,成都许多大学生报名从军,开赴前线杀敌报国。
知名作家谭楷在华西坝长大,他回忆:“那时候,徐悲鸿曾在女生院门外徘徊,等着读金陵女大的廖静文;经济学巨擘吴敬琏还在华西后坝上初中;著名作家韩素音还在小天竺街的进益助产士学校学护理……”创办华西协合大学的先驱们给中国西部的绝非是“滴水之恩”,他们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童年时的华西坝,其风光之秀丽,不比我后来在加拿大、美国见识过的名校逊色。一位加拿大教师曾观察和研究过华西坝20多种奇异的鸟类,它们与坝上纵横交错的小溪、浓荫如盖的树林组成了华西坝田园牧歌般的诗意境界。”谭楷虽然后来移居国外,但是对家乡的真挚感情,却从因物理距离而减弱,反而随着时间的流失,愈加强烈。于是,他将华西坝的记忆和故事以及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倾注到了《枫落华西坝》这本书中。
在谭楷的记忆里,人民南路尚未将华西坝一剖两半之前,在赫斐楼西北方向,是一大片黑压压的柏树林。当年,华西坝的孩子们比谁胆子大有三个项目,一是敢不敢独自一人半夜12点到钟楼下听钟声;二是敢不敢天黑之后钻进二广场的“野猪林”;三是敢不敢偷偷溜进一教学楼的解剖室去看尸体。
后来,谭楷听父亲说,赫斐楼前曾发生过一起凶杀案。被害者是华西的副校长、化学系系主任苏道璞博士。
苏道璞是英格兰人,出生于1888年,于1913年到成都华西协合大学任教,此后在华西坝工作生活了17年。在中国期间,他出行从不坐轿子,他说:“坐轿子很不人道。我不愿把中国人当作牛、马一样使唤。除非有病走不动,否则我永不会坐轿子。”
由于不愿坐轿子,所以苏道璞常骑自行车,成都人把自行车叫做“洋马儿”,当时极少。1930年5月30日晚,四个氓流为了抢自行车,刺伤了苏道璞。6月1日,他因肺与肾伤势太严重而逝世,年仅42岁。他让妻子玛格里特·莱斯转告中国政府:“凶手已使我家破人亡,成了一位不幸的寡妇,如果杀了他,他的妻子也将成为寡妇,恳请你们从轻发落吧。”这一消息令无数人动容。
在华西坝与苏道璞有师生之谊,又同是公谊会成员的杨振华回忆:“自从我转学到成都念青龙街广益小学后,每星期日在公谊会礼拜堂里都看见苏道璞博士。他穿着西服,对中国的男女老幼都很亲切,毫无有些洋人的傲慢态度。”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华西坝还有许多像苏道璞这样的洋学者洋医生,用一次次治病救人诠释人性的仁慈与宽厚。
因为华西坝与那些仁人志士,成都市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使用牙刷;第一次种牛痘;第一次吞下西药片剂;第一次接受外科手术;第一次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活动的細菌;第一次晓得心脏与血液循环……如今,华西坝的文化意义仍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