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利用合作学习,营造高效的数学课堂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营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42-01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得数学教学课堂由教师“教的课堂”逐渐转变为学生“学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从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能力。下面,根据笔者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高中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总结出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仅供参考:
1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生活中、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达到解决问题从而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探究性学习注重还课堂于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学习,而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用极少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点拨式的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加大数学知识的探究力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记忆知识。
例如,笔者在教授《集合》这节课的时候,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集合的相关知识点一一进行讲解,学生知识带着耳朵听。而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伊始,我读了一条消息: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 日8 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呢?由此,我引出了“集合”这个概念。然后针对教学的内容,我提出来一系列的问题:集合的概念是什么?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关于集合的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呢?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有哪些呢?我们怎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呢?集合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呢?这些问题,层层递进,步步紧逼,让同学们在课堂中根据我提出的问题,自己去探寻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模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种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枯燥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得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摆脱课本的束缚和对课本的依赖。因此,运用好现代教学技术将图、文、声、像结合为一体,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这节课时,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放映了关于,澳大利亚兔子数“爆炸”的小短片,同学们觉得数学课如同看电影一样轻松。这样,课堂开始我便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根据短片中的内容,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理想条件(食物或养料充足,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下,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大致符合“J”型曲线;在有限环境(空间有限,食物有限,有捕食者存在等)中,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不增长,曲线呈“S”型。我们可用指数函数描述一个种群的前期增长,用对数函数描述后期增长的。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出了今天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点,使得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了。我又借助于多媒体,利用函数图象及数据表格,对几种常见增长类型的函数的增长状况进行比较,让同学初步体会它们的增长差异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边的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 利用合作学习,营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以小组间学生的相互学习为其基本形式,集大家的智慧,共同努力,沟通交流来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既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也是现代教学所要求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尽量利用好合作学习这种教学形式,在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到一起,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组内优势互补,合作小组间达到公平竞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笔者在教授《函数的表示法》这节课时,就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每一组的小组成员要分析归纳以下的知识点:(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2)明确三种函数表示方法各自的优点;(3)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4)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小组成员分别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对本小组归纳总结的内容进行讲解。最后由我集中对每个小组归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小组提出表扬,对表现相对较差的小组指出其不足。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营造了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总之,营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数学教师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积累经验,才能最终提高有限时间内,高中数学课堂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 毛永聪,中学数学创新教法学生心理诱导[J].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2] 汪德胜.新课改形势下数学教师的转变[J].现代阅读,2011年,第3期.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42-01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得数学教学课堂由教师“教的课堂”逐渐转变为学生“学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从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能力。下面,根据笔者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高中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总结出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仅供参考:
1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生活中、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达到解决问题从而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探究性学习注重还课堂于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学习,而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用极少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点拨式的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加大数学知识的探究力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记忆知识。
例如,笔者在教授《集合》这节课的时候,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集合的相关知识点一一进行讲解,学生知识带着耳朵听。而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伊始,我读了一条消息: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 日8 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呢?由此,我引出了“集合”这个概念。然后针对教学的内容,我提出来一系列的问题:集合的概念是什么?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关于集合的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呢?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有哪些呢?我们怎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呢?集合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呢?这些问题,层层递进,步步紧逼,让同学们在课堂中根据我提出的问题,自己去探寻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模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种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枯燥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得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摆脱课本的束缚和对课本的依赖。因此,运用好现代教学技术将图、文、声、像结合为一体,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这节课时,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放映了关于,澳大利亚兔子数“爆炸”的小短片,同学们觉得数学课如同看电影一样轻松。这样,课堂开始我便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根据短片中的内容,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理想条件(食物或养料充足,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下,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大致符合“J”型曲线;在有限环境(空间有限,食物有限,有捕食者存在等)中,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不增长,曲线呈“S”型。我们可用指数函数描述一个种群的前期增长,用对数函数描述后期增长的。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出了今天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点,使得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了。我又借助于多媒体,利用函数图象及数据表格,对几种常见增长类型的函数的增长状况进行比较,让同学初步体会它们的增长差异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边的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 利用合作学习,营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以小组间学生的相互学习为其基本形式,集大家的智慧,共同努力,沟通交流来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既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也是现代教学所要求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尽量利用好合作学习这种教学形式,在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到一起,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组内优势互补,合作小组间达到公平竞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笔者在教授《函数的表示法》这节课时,就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每一组的小组成员要分析归纳以下的知识点:(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2)明确三种函数表示方法各自的优点;(3)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4)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小组成员分别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对本小组归纳总结的内容进行讲解。最后由我集中对每个小组归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小组提出表扬,对表现相对较差的小组指出其不足。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营造了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总之,营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数学教师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积累经验,才能最终提高有限时间内,高中数学课堂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 毛永聪,中学数学创新教法学生心理诱导[J].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2] 汪德胜.新课改形势下数学教师的转变[J].现代阅读,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