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顽固性嗳气;气功;丹田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4岁,高中英语教师。进行性渐进性嗳气两年余。患者于两年前无诱因出现嗳气,并进行性加重,除睡眠中以外,经常是嗳气不断,10米之内都能听到不断的呼噜、呼噜之声,其声比牛反刍嗳气大多了。患者无反酸感觉和宿食味;在多人环境中有碍于面子,患者非常痛苦。发病期间,患者精神状态良好,饮食如常。
发病期间,在多家大医院就诊,多次胃镜检查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均无明显异常。各家医院给予各类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抗酸药物和胃动力药、胃粘膜保护剂、助消化药物治疗无效;异丙嗪、氯丙嗪治疗无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和中药汤药治疗均无效。患者对治疗失去了信心,放弃了治疗。但是嗳气的症状还是进行性加重,嗳气频率和嗳气气量均不断增加,痛苦非常。
2012年5月26日,我到患者家中做客,闲谈中发现:患者注意力分散时嗳气较少;既往有练习气功的历史;近15年来在当地基督教会从事讲师工作,每日要做约15分钟功课(向耶稣祷告),时时念想“神在我心中”。我分析病情后嘱咐患者:“以后做功课时意念的守意部位放在下丹田,观察有无疗效。”次日起床后还是嗳气不停,上午7时做功课15分钟,按照我的嘱咐守意下丹田。功课后到上午11时一直没有发生嗳气。患者高兴地告诉我“效果很好啊,一上午没有嗳气。”于是我嘱咐患者以后做功课时长期意守下丹田。从此以后到现在两年多了,患者再没有发生过嗳气症。
2.讨论
发病机理分析:患者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多年来,每日都要向耶稣祷告,时时念想“神在我心中”,意守的部位是膻中穴。由于患者有气功基础(练习过气功),无意中长期意念引导气机,由于守意部位过高,引起元气上行,客于胃中,致胃气过多,胃气过多则上逆,故嗳气不断,嗳气低沉,无酸腐气味。故有注意力分散时嗳气较少。由于患者长期的不正确地意念引导,气机不断地上逆,嗳气不断,病理机制就在于此,病因不除,故药石无效。
在传统气功学中,丹田在人体中有三处。两眉之间的印堂穴稱为“上丹田”;在两乳之间的膻中穴称为“中丹田”;在脐下三寸的关元穴称为“下丹田”。练气功时所为的气沉丹田,是指人体的下丹田而言。
气沉丹田的作用:人体的下丹田,不但是元气和肾精的藏匿之所,下丹田所藏之元气为人体诸气之源,肾脏所处下丹田,肾又被称为先天之本。因此,称下丹田为“生气之源”,下丹田也称之为气海,海纳百川而不溢,气沉丹田就不会有气机上逆。
在中医学上,“意者,气也”。因为意为气之帅,意能生气。如果意混乱,那么混乱的意会领导着气四处横冲直撞,导致气机紊乱,产生病变,甚至会有生命危险。相反,如果“意静而不乱”,自然会气机充盈,气会循着自己的轨道运行,机体就会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正所谓大道自然。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不到7%的土地上维护了占世界20%的人口的健康和繁衍。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任然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宝贵资源。
作者简介:何毅,男,1964年出生,籍贯:甘肃省会宁县,酒泉市人民医院肛肠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胃肠道、肛门病外科。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4岁,高中英语教师。进行性渐进性嗳气两年余。患者于两年前无诱因出现嗳气,并进行性加重,除睡眠中以外,经常是嗳气不断,10米之内都能听到不断的呼噜、呼噜之声,其声比牛反刍嗳气大多了。患者无反酸感觉和宿食味;在多人环境中有碍于面子,患者非常痛苦。发病期间,患者精神状态良好,饮食如常。
发病期间,在多家大医院就诊,多次胃镜检查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均无明显异常。各家医院给予各类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抗酸药物和胃动力药、胃粘膜保护剂、助消化药物治疗无效;异丙嗪、氯丙嗪治疗无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和中药汤药治疗均无效。患者对治疗失去了信心,放弃了治疗。但是嗳气的症状还是进行性加重,嗳气频率和嗳气气量均不断增加,痛苦非常。
2012年5月26日,我到患者家中做客,闲谈中发现:患者注意力分散时嗳气较少;既往有练习气功的历史;近15年来在当地基督教会从事讲师工作,每日要做约15分钟功课(向耶稣祷告),时时念想“神在我心中”。我分析病情后嘱咐患者:“以后做功课时意念的守意部位放在下丹田,观察有无疗效。”次日起床后还是嗳气不停,上午7时做功课15分钟,按照我的嘱咐守意下丹田。功课后到上午11时一直没有发生嗳气。患者高兴地告诉我“效果很好啊,一上午没有嗳气。”于是我嘱咐患者以后做功课时长期意守下丹田。从此以后到现在两年多了,患者再没有发生过嗳气症。
2.讨论
发病机理分析:患者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多年来,每日都要向耶稣祷告,时时念想“神在我心中”,意守的部位是膻中穴。由于患者有气功基础(练习过气功),无意中长期意念引导气机,由于守意部位过高,引起元气上行,客于胃中,致胃气过多,胃气过多则上逆,故嗳气不断,嗳气低沉,无酸腐气味。故有注意力分散时嗳气较少。由于患者长期的不正确地意念引导,气机不断地上逆,嗳气不断,病理机制就在于此,病因不除,故药石无效。
在传统气功学中,丹田在人体中有三处。两眉之间的印堂穴稱为“上丹田”;在两乳之间的膻中穴称为“中丹田”;在脐下三寸的关元穴称为“下丹田”。练气功时所为的气沉丹田,是指人体的下丹田而言。
气沉丹田的作用:人体的下丹田,不但是元气和肾精的藏匿之所,下丹田所藏之元气为人体诸气之源,肾脏所处下丹田,肾又被称为先天之本。因此,称下丹田为“生气之源”,下丹田也称之为气海,海纳百川而不溢,气沉丹田就不会有气机上逆。
在中医学上,“意者,气也”。因为意为气之帅,意能生气。如果意混乱,那么混乱的意会领导着气四处横冲直撞,导致气机紊乱,产生病变,甚至会有生命危险。相反,如果“意静而不乱”,自然会气机充盈,气会循着自己的轨道运行,机体就会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正所谓大道自然。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不到7%的土地上维护了占世界20%的人口的健康和繁衍。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任然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宝贵资源。
作者简介:何毅,男,1964年出生,籍贯:甘肃省会宁县,酒泉市人民医院肛肠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胃肠道、肛门病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