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从而对两组患者护理过后有无出现并发心力衰竭并发例数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力衰竭并发例数为2例,28例患者无并发现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心力衰竭并发例数为8例,22例患者并发现象。讨论: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在治疗中有助于提高治疗质量,在护理中可以减少患者病症复发例数,在临床护理中具备推广价值。
关键词:患者心力衰竭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331【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0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护理的护理效果,而在心肌梗死疾病中对护理要求极为注重,因此本文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患者,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从而对两组患者护理过后有无出现并发心力衰竭复发例数进行对比。详细报告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0-87岁,平均年龄35.6岁;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5.4-89岁,平均年龄38岁;护理结束后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患者有无并发心力衰竭并发现象。全部患者经医院诊断均属于心肌梗死患者,其年龄、性别、体制均无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1]。
1.2制定循证护理措施。首先要护理管理人员指导全部护理人员进行循证工作思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培训工作,并通过会议讨论方式在会议中说明自身在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从而获得的经验,讨论分析患者病情并制定循证护理方案。
1.3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护理内容包含有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基本护理、饮食护理等方法进行循证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1.3.1循症护理方法。
1.3.1.1心理护理。在实施护理工作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尤为重要,而常规的护理方式正是忽律这一特点,导致患者治疗质量被降低,对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前应首先向其说明心理衰竭治疗情况,让患者事先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还应介绍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的状况,让患者降低焦躁、不安情绪。循证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具备积极、乐观心态,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消除疑虑。
1.3.1.2观察病情。时刻关注患者病情,精神状态等,要时刻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存在流汗、苍白、反应迟缓等现象。了解患病位置、强度、体质等,并给予氧气呼吸,同时还应实施心电图感应、心电图,了解患者心脏图变化。时刻关注患者呼吸系统是否顺畅、身体温度、脉搏跳动情况等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同时应合理把握输液速度,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调整,输液速度在25滴属于去安全速度。
1.3.1.3基本护理。给予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期要确保病人口腔内部干净整洁,同时还应保证皮肤清爽、干燥,避免因外部细菌入侵而受到感染等,患者由于长期卧躺在病床上,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防止压疮等其他病症的出现[2]。
1.3.1.4饮食护理。通过分析患者治疗情况,合理安排患者日常饮食,应给予食用低盐、高蛋白质、低糖食品,每天一日三餐,食用量应合理控制不宜过大,同时也不宜太少,避免因食用量过多导致肠胃负担过多,此外,患者应定时排泄肠胃食物,促进肠道消化,预防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增大,病情不断加重。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2.0软件对照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使用(%)表示,使用X2进行检验,(P<0.05)数据资料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存在并发症例数2例占6.67%,无病发28例,占93.33%,对照组存在并发例数8例,占26.67%,无病发例数22例,占73.33%。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并发症例数对比(%)
并发症组别例数有无研究组302(6.67)28(93.33)对照组308(26.67)22(73.33)X2值4.302P值<0.053讨论
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进行循证护理,早期在美国已经获得广泛运用,但在我国护理中还未获得广泛使用,并且使用时间较短,属于初级阶段。循证护理是以患者作为整个护理中心,从而体现此类护理的人性化与科学化,而并不是像传统护理中只给予常规护理工作。分析情况以及帮助其解决问题作为主要护理途径,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基本护理、饮食护理等全部都是以患者为中心,帮助其解决在治疗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技术,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并且在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给予循证护理有助于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息,同时还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激情[3]。
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心力衰竭并发例数为2例,28例患者无并发现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心力衰竭并发例数为8例,22例患者无并发现象。本次研究说明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给予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减少疾病复发现象。参考文献
[1]刘立新.循证护理和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1(06):230-240
[2]洪普.循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1):348-388
[3]曹宏霞,王霞,杨秀兰,郑淑梅,杨丽丽,郁静.循证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术中常见问题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5):389-428
关键词:患者心力衰竭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331【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0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护理的护理效果,而在心肌梗死疾病中对护理要求极为注重,因此本文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患者,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从而对两组患者护理过后有无出现并发心力衰竭复发例数进行对比。详细报告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0-87岁,平均年龄35.6岁;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5.4-89岁,平均年龄38岁;护理结束后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患者有无并发心力衰竭并发现象。全部患者经医院诊断均属于心肌梗死患者,其年龄、性别、体制均无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1]。
1.2制定循证护理措施。首先要护理管理人员指导全部护理人员进行循证工作思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培训工作,并通过会议讨论方式在会议中说明自身在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从而获得的经验,讨论分析患者病情并制定循证护理方案。
1.3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护理内容包含有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基本护理、饮食护理等方法进行循证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1.3.1循症护理方法。
1.3.1.1心理护理。在实施护理工作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尤为重要,而常规的护理方式正是忽律这一特点,导致患者治疗质量被降低,对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前应首先向其说明心理衰竭治疗情况,让患者事先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还应介绍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的状况,让患者降低焦躁、不安情绪。循证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具备积极、乐观心态,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消除疑虑。
1.3.1.2观察病情。时刻关注患者病情,精神状态等,要时刻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存在流汗、苍白、反应迟缓等现象。了解患病位置、强度、体质等,并给予氧气呼吸,同时还应实施心电图感应、心电图,了解患者心脏图变化。时刻关注患者呼吸系统是否顺畅、身体温度、脉搏跳动情况等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同时应合理把握输液速度,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调整,输液速度在25滴属于去安全速度。
1.3.1.3基本护理。给予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期要确保病人口腔内部干净整洁,同时还应保证皮肤清爽、干燥,避免因外部细菌入侵而受到感染等,患者由于长期卧躺在病床上,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防止压疮等其他病症的出现[2]。
1.3.1.4饮食护理。通过分析患者治疗情况,合理安排患者日常饮食,应给予食用低盐、高蛋白质、低糖食品,每天一日三餐,食用量应合理控制不宜过大,同时也不宜太少,避免因食用量过多导致肠胃负担过多,此外,患者应定时排泄肠胃食物,促进肠道消化,预防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增大,病情不断加重。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2.0软件对照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使用(%)表示,使用X2进行检验,(P<0.05)数据资料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存在并发症例数2例占6.67%,无病发28例,占93.33%,对照组存在并发例数8例,占26.67%,无病发例数22例,占73.33%。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并发症例数对比(%)
并发症组别例数有无研究组302(6.67)28(93.33)对照组308(26.67)22(73.33)X2值4.302P值<0.053讨论
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进行循证护理,早期在美国已经获得广泛运用,但在我国护理中还未获得广泛使用,并且使用时间较短,属于初级阶段。循证护理是以患者作为整个护理中心,从而体现此类护理的人性化与科学化,而并不是像传统护理中只给予常规护理工作。分析情况以及帮助其解决问题作为主要护理途径,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基本护理、饮食护理等全部都是以患者为中心,帮助其解决在治疗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技术,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并且在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给予循证护理有助于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息,同时还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激情[3]。
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心力衰竭并发例数为2例,28例患者无并发现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心力衰竭并发例数为8例,22例患者无并发现象。本次研究说明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给予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减少疾病复发现象。参考文献
[1]刘立新.循证护理和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1(06):230-240
[2]洪普.循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1):348-388
[3]曹宏霞,王霞,杨秀兰,郑淑梅,杨丽丽,郁静.循证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术中常见问题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5):38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