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哥请吃饭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fe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9月10日,高大哥第一天到厂里来上班。他第一眼看见我,听说我来自广东,嘴角就露出一丝不悦。女人天生的敏感让我意识到,他来自外省。我知道,这是地域的分歧造成的隔阂。在深圳,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工,大多会有这样的心理,觉得自己来自异乡,在这座城市里就是一个外地人。果真,年近四旬的他来自重庆,驼背的身躯似乎在诉说着他一路走过的沧桑。个子不高的他却姓“高”,初次相处,我就被他一口浓厚的乡音“呛”着了。来自南方的我,打小说惯了客家话,听惯了白话,只能在他发音时,认真地看他的唇,努力揣测他的述说。当“大哥”这一声亲切的称呼从我嘴里脱口而出时,瞬间,南北两地的我俩拉近了距离。
  一年后,因为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在我辞职到期的前一天,高大哥对我说:下班后在厂门口等,我请你吃顿饭,就当是为你饯行。
  下班后,我寻思着这吃饭,不是下馆子就是到西餐厅去打牙祭,中国人的传统就是这样,有什么话就在酒里,在饭桌上一表情感。本着不失体面的想法,我飞奔着赶回宿舍,找出那套压在箱底,只有隆重出场时才穿的文雅淑女装。当我到达厂门口时,高大哥已经在那里等候了。我兴奋地问:去哪吃?他一脸的实诚,说:就在这附近吃。工厂附近的确也有几家有品味的小餐馆,我以前吃过,味道也不差,我的脚边往外跨出边想着。
  回来,往这走。是高大哥的声音。我诧异地看着他,怎么是往回走呢?我只得折回,跟着他的步伐走,走着走着,我更加纳闷不解,这不是通往我们厂饭堂的路吗?就在我越想越不解的时候,已经走到了饭堂的门口。
  你去找位置,我来打饭菜。高大哥平静地说,似乎丝毫没有要特别解释一下的意思。看到他大踏步地往前走,排起队去打饭菜,我也只能找位置坐下。
  十分钟后,高大哥端来两份荤菜,两份蔬菜,两份紫菜蛋花汤,这菜和我们平常吃的菜表面看起来一样,细看才发觉分量多了不少,特别是荤菜的分量。
  我和厨房的郑大哥说要请你吃饭,他就特意加大了荤菜的分量,还是你的面子大。高大哥一如既往地发出爽朗的笑声,一边说,一边用筷子夹起蔬菜吃。从事包装组长一职的他,虽说组长好歹也是个小官,但在这只有50人的小厂里,却不见得分工会很明确,有时候少不了也要和包装工人们一起做些担担抬抬的重活。
  你每天上班那么累,除了体力的消耗,还有脑力的伤神,多吃点肉吧。我心疼地说。
  今天,我说好了请你吃饭的,上班的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要下馆子吃,好像这样才更符合中国人请吃饭的情境。可是一想到……高大哥说到这里,发出一声叹息,似乎难以启齿。高大哥,我们是朋友,我会理解你的。我的安慰让他开腔继续说:一想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还没发工资,家里就已经在盼着我寄钱回去了。别小看了这2000元的工资,在我的家乡,能养活一家5口人——一个在家里里外外操持的勤劳妻子,一双上学的儿女,两个老人,各种琐碎的开支,全寄托在我的身上。外面吃一顿饭,再怎么省,少说也得花个百来块,这百来块,对城市里的人来说,不多,也就半天的花销,可对乡下人来说,可以是十天甚至半个月的伙食费了。高大哥感慨地说完,我才知道没去餐馆吃饭背后的原由,竟然是他的家里有着我难以想象的困境。
  我心酸了,为自己的过失,相处一年了,高大哥的家境怎样,我竟然没有问过,想起他平日的装束不是黑就是灰,鞋子一年365天还是那一双旧的“山寨”皮鞋,我还天真地想着奢侈地去外面吃一顿,却不曾想到这吃一顿的背后,在安慰自己的同時,却可能会让他陷入窘境。我的脸羞得红了。
  高大哥,你吃点肉吧。我一边说,一边夹起好几块肉,往他的碗里添。
  你吃吧,在我们乡下,招待客人,最有面子又最好吃的菜,我们认为是荤菜,既然是我请你吃饭,当然要把最好的都留给你。高大哥一边说一边也夹起几块肉,往我的碗里添。
  我一个人根本吃不下那么多。我哽咽着,欣慰着,因为他的真诚,我也说道:城里的女人都不爱吃肉,只想吃蔬菜,因为她们都爱美,一心想着少吃点肉,别让身上长太多肉。
  在我的坚持下,高大哥终于吃起了肉,看到喷香的肉往他嘴里送,我心里释然了。
  你会怪我吗?请你吃饭请到饭堂里来吃,一分钱也没掏。高大哥满怀歉意地说。
  谁规定了请人吃饭一定要掏钱了?我今天吃到了一顿很有意义的、令我难忘的饭,让我知道以后的生活: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顿饭,要学会节省;要让家人过得更好,就要学会节俭;要让未来的子孙过得很好,要学会节制。我感慨而发。
  别说了,一句话,在汤里,举杯!几乎是异口同声,我和高大哥一同说出同一句话,端起装有汤的杯子,两杯相碰,四目相对,心照不宣,相视而笑,为我们这相识一年来的友情而饯行。
其他文献
我喜欢一个人到处乱逛,而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旅游。这对于一个想看到一点新鲜东西的游人,往往会有更精彩的发生方式。  去观音山,就是一次意外。是在从虎门回东莞的车上,突然听人说起,南天还有这样一个圣地,我便在中途下车,又搭上另一趟车,去观音山。那是一个让人神清气爽的深秋天气,有一种气味,与潮汐有着某种默契。我知道这里离大海不远了,甚至就在大海的身边。天空和空气开始呈现出大海般引人入胜的淡蓝色。但我没想
期刊
总是在有月的夜晚,绕过暮色,徜徉于江边,期盼能有一分月光是属于自己的。天庭里,悠悠然地伸出了轻柔的掌心,欲把天地人间紧紧地握于那片方寸之地。  微微的露珠轻盈盈地点缀于苍茫的大地之上,一切都是这样的静谧,静得让人的心里发慌。远处,传来了划动水声的诱惑。心里满是轻微的震颤,月儿并不急着要露出头来,也许它并不要过早地窥见人间尚浊的世界。月色朦胧,淡淡的光线溶汇于一片若远若近的涟漪。腾升于水面上的那缕鱼
期刊
老家人称在街上买豆腐叫“端豆腐”,自己拿個盆儿钵儿什么的,买了端回去。随着塑料袋铺天盖地地袭来,这个“端豆腐”的称呼也逐渐消失了。  很小的时候,见过一些抽旱烟的老人,用洗衣粉塑料袋来装焦干的烟叶。物质并不丰盈的年代,洗衣粉袋子是个好东西,防潮又耐用。它们被当作宝贝一样,每次使用都轻拿轻放(只为用得更久一些),被珍惜得有一丝虔诚的味道了。在今天看来,这个烟袋可真够物美价廉。  奶奶在世的时候,喜欢
期刊
匆匆飘过第一站    也许,从我的名字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过漂泊不定的日子,因为我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是“云”。云总是在天上飘飞,没有固定居所。15岁那年,我就随堂叔去了成都做临时工。那时候还没听人说起“打工”这个词汇。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城,经济发达,属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古代《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就定都在成都。堂叔把我带去的地方是成都市造纸四厂。我由于年龄小,堂叔就托朋友把我分到一家纸箱厂,我的
期刊
在海南省东南沿海,有一个陵水县,县境内有一座山叫吊罗山。吊罗山和五指山紧密相连,山里大树参天,遮天蔽日,藤缠雾绕,是典型的热带原始雨林。  吊罗山山脚下有一座简陋的茅草屋,里面住着一家三口。男主人叫艾山子,是这里的护林员。他每天背着一杆枪穿行在密林之中,为生活在这片神秘土地里的珍稀树木和动物充当保护神。女主人叫翠儿,主要操持家务,相夫教子。  这天,艾山子巡完山已近黄昏,便步履匆匆地向家里赶,眼看
期刊
一    我叫赵大强,是个清洁工。我这人没啥别的优点,就一条,稳重。  然而,我的朋友李光头并不认同。他说,就你那鸟样,放个屁都怕把脚后跟砸烂了,还稳重?那叫窝囊!  当然,李光头对我做出这样的评价,自有他的道理。李光头膀大腰粗,力气跟牛有得一比,脾气却连牛都不敢比。牛都不敢跟他比,我当然更不敢跟他比。我有老婆孩子,可李光头还是王老五一个,除了吃饭睡觉,他啥都不用担心。  李光头有些看扁我,但这并
期刊
厂里忙,招临时工,结果招来一个“非主流犀利女”。  “非主流”一头蓬乱、枯槁、焦黄的卷发,遮掩着一张很小的脸,眼睛更小,像偶然看到的小灰鼠的眼睛,在昏暗的墙角一闪而逝。小灰鼠出洞的目的很简单:找食吃。这跟“非主流”相似,她来的时候,提着一只脏兮兮的袋子,里面就几件廉价的衣服,和她身上穿的差不多,怪里怪气的。这是大门保安检查后说的。大热天,一件阔大长袖的薄线衫,暮气沉沉地罩在她瘦小的身上,长过臀部,
期刊
青草是我的堂姐,有关她的记忆是在小时候就有的,那时候她并不出色,直到现在也是。她一直梳着一个农村女孩常见的马尾辫,有些发黄的脸庞上,一双大大的眼睛略陷进眼眶,睫毛倒是挺长的,于是在她看人的时候,常多了一些茫然。  堂姐青草出嫁的时候,我正在另外一座城市求学。暑假回家,听到妈妈在唠叨:青草出嫁了,哎呀,那个时候可热闹了。男家来了三辆小车,青草家里置了十几床被子,光鲜鲜的被面和花纹,陪着青草出嫁了。 
期刊
以前写《聊斋志异》著称于世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落第,一生穷愁潦倒。相传,他早年流落苏北宝应县时,身无分文,只好挂牌悬壶济世。  有一次,他为县太爷治好了小病,县太爷十分感激,送了块“药到病除,圣手时医”的匾额给他。谁知县太爷一时大意,把“时”字错写成了“诗”字。匾额一挂起,就触怒了当地一班儒生:瞧他这副寒酸相,竟能医诗病,他有多大学问?遂蜂拥而至,向他发难。当时蒲松龄如稍有
期刊
常言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在故乡那穷乡僻壤,我的钱财使我一下子在这个狭小的天地名扬千里。村民们视我为财神爷,一下子就把目光齐刷刷瞄向我。左邻右舍谁家遇上红白喜事的,亲朋好友有了困难急需钱的,都纷纷开口向我借,而且一开口就是成千上万。  我自幼就欣赏军人的豪情正义,也羡慕身穿戎装的飒爽英姿。初中毕业那年,我毅然报名入伍。三年义务兵期满,我没有复原,而是留在部队做了一名志愿兵,这意味着此后的我将正式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