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人文熏陶与语言训练于阅读探究活动之中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人、伟人的思想品质及人格魅力永远熠熠生辉,光照后人。教学名人风采类课文,应根据课文内容及表达形式上的特点,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融人文熏陶与语言训练于阅读探究活动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下面我以苏教版第11册中的相关课文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与思考。
  一、揣摩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崇高追求
  “言为心声”,引用人物语言往往能够有力地反映人物的精神境界,增强说服力与感染力。《钱学森》一文就恰到好处地引用了人物语言,点石成金地揭示了钱学森不忘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怀。人物语言是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品味,领略钱学森的爱国思想,感悟其赤胆忠心。具体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展开:自主阅读课文→标画钱学森的话语→结合上下文思考钱学森话语产生的背景→交流讨论。这一过程可以贯彻“学讲计划”的思想,将自主先学、教师导学与学后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品读钱学森的话语,要注重联系语境,领悟其崇高的思想追求,并在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悟,以声传情,促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
  例如,教学第2自然段,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钱学森所说的“我是中国人……”这句话。一要引导学生领悟说话的背景,即面对美国优厚待遇诱惑的情况下所说的话;二要启发学生想象钱学森说话时的语气,为此可以抓住文本中的揭示语“他说”做文章,引导学生将“他说”创造性地改写“他坚定地说”“他慷慨激昂地说”等;再进行导读,教师读改写后的揭示语,学生读钱学森的话。通过这种朗读形式,促进学生对钱学森精神境界的认识和理解。再如,教学第3自然段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钱学森和留学生说的话,一要理解说话背景,即面对留学生劝阻时所说的话;二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读出钱学森对祖国的一往情深及返回祖国的义无反顾,从而触摸到钱学森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总之,教学此文,要紧紧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揣摩、品读、交流,领略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感悟钱学森的崇高追求。
  二、瞄准典型事例,领略人物精神品质
  写人离不开叙事,叙事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叙事文章中的典型事例,好比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珍珠闪现着人物的精神风貌。教学此类课文,要引导学生瞄准典型事例进行细读品味,领略人物的思想品质。《詹天佑》一文就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了一位面对帝国主义国家要挟、嘲笑和攻击而自立自强的伟大的爱国者形象。在初读课文环节,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弄清詹天佑主要事迹的基础上,概括出课文所写的典型事例,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研读“勘测线路”这一事例,要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不怕”“也不怕”“毅然”“马上开始”等词语来领略詹天佑藐视一切的自信和义无反顾的决心;同时,还要抓住描写詹天佑的所说、所做、所想的句子来反复品读,走进其内心世界,体会其战胜困难、鼓舞士气的动力所在。研读“开凿隧道”这一事例,先要引导学生感知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及其创新运用的根据,并借助画示意图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领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同时,也要抓住“带头”“同吃同住”“不离开”“一起商量”等词语来领略詹天佑身先士卒、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研读“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事例,要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这“人”字形线路究竟一个怎样的线路?火车是怎样在上面运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画简笔画来帮助理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到黑板上画图演示,师生共同评议,形成正确认识。事实证明,运用简笔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方法,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之巧妙,从而进一步领略詹天佑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超人智慧。通过对上述三个典型事例的品读,学生对课文开头所说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为培养学生想象与表达能力,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可以运用课件呈现詹天佑的铜像,启发学生跟詹天佑“对话”,借此抒发自己对詹天佑的敬仰之情。
  三、理清情感变化,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他从创作与阅读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情”的认识。《鞋匠的儿子》就是一篇充溢着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情”包括作者对林肯的敬佩、赞美之情,也包括林肯对议员们的宽容、仁爱之情。教学此文,就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一步一步地走近林肯,走进其内心世界,感受其伟大的人格魅力。为突破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务必抓住课后第3题引导学生迈开阅读探究之旅,“林肯演讲前后,通参议员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問题,弄清这一问题的过程,就是触摸林肯的内心世界,领略其人格魅力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鞋匠的儿子》,教师要以核心问题为抓手,推动阅读与探究活动。参议员的态度变化作为一根隐线贯穿全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探寻这个线索,并用文中的关键词加以概括。学生通过阅读梳理出了这一情感变化: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发展了感知、感悟、概括、归纳的能力。找出情感线索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弄清变化的根本原因,而要完成此任务,就必须锁定林肯的语言进行朗读、感悟、思考、交流。林肯的演讲深入浅出,态度不卑不亢,语言富有情感,对于林肯的语言教师不宜多讲,而要指导学生用心朗读、品味,穿行于林肯的话语之中,以读悟情,以读传情,把握句子内涵,咀嚼出其中丰富的情感,从而深刻地领略林肯的自信、宽厚、仁爱、谦虚、诚恳、正义。读后再让学生畅所欲言地交流,品读、感悟林肯的语言,教师切忌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盘托给学生,这样会剥夺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弱化教学效果。
  此外,教学此文还要抓住文本空白启发学生想象。比如,文中所描写到的“大笑起来”“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等情景,那么,此时此刻参议员会在心里想些什么?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展开想象并当众进行富有个性的表达。这是将口语训练融入阅读课堂的重要之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理解、表达能力与交流、分享的习惯。
  综上所述,“名人风采”类课文所写的事例生动感人,写法各有千秋。教师应根据内容与形式上的特点,精心设计具有统领性与辐射性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徜徉于文本的字里行间,进行有效的感知、感悟、概括、交流,从而实现思维的历练与思想的分享,融人文熏陶与语言训练于一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21300)
其他文献
从2017年开始,全国小学语文学科推行使用统编教材。全国小语会会长陈先云先生在多次统编教材培训中都提到,老师们要在实施统编教材的过程中加强六个意识,即“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科研意识。”在实际教学中,一线老师如何让这“六个意识”更好地“落地”,结合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下面,笔者以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为例,重点着眼“目标意识”与“主体意识”,阐述如何进行这一课的教
期刊
学习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个过程,尤其是语文阅读学习中,教师只有引导孩子静下来读书,才能确保孩子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在本文之中笔者以《黄果树瀑布》教学为例探讨静下心来教孩子学会阅读。《黄果树瀑布》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从所见、所闻、所感多个视角出发,对黄果树瀑布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一篇少有的写景散文佳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孩子静下心来阅读十分重要。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融图、文、声、像于一体,使教学活动成为智能化的双向教学过程,它能促进感知,调动情感,发展思维,拓宽知识面,产生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知识表达及传递的效果
期刊
长期坚持教学现场的观察,笔者发现课堂存在假装学习与虚假学习的现象。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把“学会学习”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笔者阅读团队教师的工作报告与阶段反思,通过大量课堂观察课例,发现部分学生出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游离课堂,或发呆,或玩学具、啃指甲,当教师纠正他,他却假装写字、假装读书、不懂装懂;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缺乏思考,敷衍对待;到了考试,成绩暴露出一大堆问题。“
期刊
教学目标:  1.读文比较阅读,感受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作品的创作风格。  2.预测比较阅读,发现新美南吉作品特点。  3.模仿创编阅读,练习编写童话,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应用不同的阅读形式与方法尝试群文阅读,培养搜集与整理文本信息的能力。  2.在对比阅读中感受同一作家的不同创作风格。  设计思路:  1.在阅读群文中走进“新美南吉的童话”,感受同一作家的不同風格,以
期刊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助力语文关键性能力的生长,其中在关乎学生语文综合性素养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中,朗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尤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就是要将课文朗读正确流利。为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体现朗读指导的层次性,借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意识。笔者即以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中《四个太阳》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统整归类,借助组合拼音读通语句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模式恰似三朵奇葩竞相开放,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思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三大”学习方法,并初见成效。  一、快乐的自主学习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逐步形成独特的见解,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进行选择性
期刊
众所周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根本”的这一信条式教育命题,既是新课程理念中的关键词和核心语,又是新时期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着力点和主抓手,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措施。那么,如何秉承这一核心理念并积极开展高质效的课程活动呢?一言以蔽之,就在于认真做到并努力做好“让学引思”这篇主题文章。  所谓“让学引思”,就是教师应始终坚持“生本学主”指导思想,善于把“让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题材是名人类文本,对于这类文本的教学,传统的教法往往是带领学生反复地去论证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人物的情感,实则不然。“言”与“意”,应是名人类课文教学的两翼。在教学中,应遵循写人叙事类文体的特征,以事为经线,用情作纬线,带领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体验中习语用文,达到“言”与“意”的同构共生。  《钱学森》一课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典型的名人类文章,展现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基础性的工具课程,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主要途径是大量的阅读。”然而就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来讲,小学语文教学并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同时还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贯彻“以学生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