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与留下的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恐龙灭绝了,但留下的化石仍显示出它们曾经的强大;孔子远去了,但儒家的思想仍影响着今天的人们;钱学森、居里夫人等科学家逝去了,但他们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非典”、汶川地震等灾难过去多年了,但它们引发的伤痛、思考依然留在我们心中……
  一切终会过去,但也总有一些能够留下。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和抄袭。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考生在审题时,首先应关注材料中第二段的总结性语句———一切终会过去,但也总有一些能够留下。此句意在引导考生思考:过去的是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其次应注意材料第一段中所提示的写作角度:过去了的是什么?是恐龙等消失了的自然物种,是远去了的孔子等思想家,是逝去了的钱学森、居里夫人等科学家,是“天灾人祸”。留下的又是什么?是“化石”“思想”“精神”“伤痛”“思考”。
  另外,材料中的省略号提示考生,可以从更多角度去思考什么过去了、什么留下了。比如:老舍逝去了,留下了京味文化;历史过去了,留下了史官精神;战争过去了,留下了深刻教训……
  最后,考生还应体会材料的表意倾向。很明显,题目让考生思考为什么“过去了的能留下”,意在引导考生思考“过去了的能留下”的原因,即分析论证“留下”的丰厚价值、重大意义、深远影响。此应为文章的写作重点。考生在行文中,“过去”可以替换成近义词的表达,如“消逝”“去世”“远去”“结束”等。同时还应注意“留下的”应是一个名词,不能是“记住”“传承”“创新”“选择”等动词,否则行文容易通篇围绕“如何对待留下的”论述,使论证偏离题意。
  总之,写好此题目的关键点在于明确文章的立意角度。如果立意角度不明确,面面俱到,一段写哲人留下的宝贵思想,一段写科学家留下的创新精神,再一段写灾难留下的刻骨伤痛,泛泛而谈,笔力不集中,则虽合题但称不上好文章。
  材料作文题,首先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才是写作能力。故,大量阅读、理性思考是重中之重。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适用素材
  蔡元培改造北大,教育救国。
  运用示例
  蔡元培执掌北大十年间,从整顿学生学风、延聘有识之士做教授开始,再到营造广纳学士、宽容争论的学术环境,令原本有着浓厚官僚气息的中国最高学府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成了当时新人才、新思想的荟萃之地,更是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深深植入北大的精神里。近百年来,在蔡先生所倡导的思想的影响下,北大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中心和思想中心。五四时代已远去,先生也早已作古,但先生遗风永在。直至今天,北大仍汇集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者,丰富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在这里交融碰撞,这一切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进取的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有的精神魅力。蔡先生开创的中国现代教育传统,永远留在了北大,并将继续引领北大走向未来。
  ———人大附中高三白锦儒
  教师指导
  上面的示例选材典型、不俗、有厚度,展现了作者的阅读积淀。对蔡元培先生的事迹和贡献,阐述得具体扎实,并提炼聚焦到他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和精神上。之后紧扣“过去”和“留下”这一题意,阐释论证先生所处的时代虽然过去了,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在北大的办学理念中得以延续和继承,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适用素材
  齐国太史简和晋国董狐“秉笔直书”的美德,文天祥爱国情怀等。
  运用示例
  中华五千年历史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齐太史简或不存,晋董狐或已没,唯留“秉笔直书”四个字名传千古。后人固知南宋必亡,而近千载之后犹为文天祥面南而死垂泪。秦长城如今几近废墟,但人民的勤劳刻进了我们的基因。如钱穆所说,历史与文化就是民族精神的表现,没有历史,也不可能有民族之成立与存在。自古那些“埋头苦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在如同帝王将相家谱的历史中也丝毫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辉。无数仁人志士在他们的引领下时穷节现、名垂丹青。我们的民族在他们的引领下撑过了一次次的天灾人祸,百折不挠,再图复兴。
  ———人大附中高三李思澜
  教师指导
  上面示例的论证中心为“历史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文段材料運用如探囊取物、精准自如,先以齐太史简、晋董狐留下“秉笔直书”史官传统,文天祥留下爱国情怀,秦百姓留下勤劳精神作为事实论据,再引用钱穆先生《中国历史精神》及鲁迅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警句进行说理,证明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面对天灾人祸“百折不挠,再图复兴”,皆是缘于五千年历史与文化之精神,从而一气呵成,完成论证。
  适用素材
  古今中外的文人和他们留下的作品。
  运用示例
  诗词可以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共情能力。在创作诗词之时,诗人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南朝刘勰),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注入诗词之中,而所谓人生体验无非是眼前所见和心中所想。眼前为物,心中为我,而诗词恰是连接物我的纽带。而千年以后,物我两空之时,当人们再次读到这些诗词,便会把此时、此身、此地的情与景和彼时、彼身、彼地的情与景,通过时空转换融合在同一个意境中,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产生灵魂深处的共鸣、共情,像钟嵘《诗品》中说的那样“惊心动魄”。沉吟泽畔的屈原远去了,但“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所感喟的韶华易逝之感盘桓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头;织梦临川的汤显祖远去了,但“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所描摹的细腻春意总能让人在不觉间漾起微笑;拉萨街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远去了,但一句“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碰你的指尖”唤起了无数人深藏心底的深情与缱绻。西方诗歌也是如此:普希金远去了,但那一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让无数人在厄运中仍能保持高贵的静穆,坚信光明必来;惠特曼逝去了,但那首为悼念林肯而作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罗斯福逝去之时,人们仍用其中的诗句来悼念罗斯福。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或许在不同的时代有不一样的具体内涵,但人们心中的情感却是跨越时空永不衰退的。所以每当我们读起这些诗的时候,总觉得冥冥之中有一个人懂自己,而这个人也许不在身边而在千年之外的空间。   ———人大附中高三章佳驰
  教师指导
  上面示例的论证中心为“诗词可以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共情能力”。作者落笔先以理服人,引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作为理论依据,论证诗词可连接物我、跨越时空,涵养灵魂深处;接着以屈原、汤显祖、仓央嘉措、普希金、惠特曼作为事例加以印证,辅以人们用诗作悼念罗斯福的史实,得出结论:人们心中的情感共鸣因诗作而永不衰退。整个文段纵贯古今,横跨中西,雄辩有力,可谓素材运用的典范。
  跨越生命之河
  人大附中高三江桐
  生命行走在一条单行道上。世间一切生命自鸿蒙而生,一路走过,消逝是注定的结局。但这并不代表生命本身是荒谬而毫无意义的。一切终将过去,但过去不是结束。人们用留存下来的精神和思想消解着这种“过去”,进而以另一种形式来体现生命的价值。

  黄群一生为国防事业呕心沥血,台风“温比亚”带走了正在加固实验平台工作的他的生命,但带不走他舍身为国、恪尽职守的精神;阿尔贝特·施韦泽早已离世,但他的“敬畏生命”的思想永远镌刻在了我们心里……时间是个刻薄的刽子手,“过去”是它留下的永恒难题,而这道题永远没有破解的方法,因此没有人不恐惧消逝,没有人不敬畏死亡。但人们似乎找到了一种与这道难题和解的方式,那就是“留下”。或留下一种积极的精神,或留下一种深刻的思想。“留下”虽不能挽留“过去”,但它可以让“过去”的刀锋变得不再锋利。真正精华的精神或思想不会生出皱纹,反而会因为时间的洗涤变得更完美、更有力量,从而带着时间的恩赐完成生命的延续,从“过去”中孕育“新生”。黄群不惧死亡,他活在所有爱国敬业之人的生命里;阿尔贝特·施韦泽心存敬畏,他活在所有敬爱生命之人的内心里。思想可以延续相通,也必将在不断的延续和新生中百炼成钢。“留下”的精华思想延续着自己的生命,獲得了难以预料但值得期待的未来,也使得人们在对“过去”的恐惧和敬畏中增添了一丝智慧的潇洒,在自己的内心里消解了“过去”。在这“过去”之外,“留下”的东西还在创造更浪漫、更有意义的风景。
  既然“留下”了思想,思想必然存于他人心中,影响着一个又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其实生命的价值不仅仅可以通过生存状况和能力来体现,还可以用这些留下的思想来体现。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思想不畏时间的侵蚀,它带来的影响是一种深度的体现。人生短暂,但影响可以深远,过去的终将过去,但留下的可以绵延万代。人们吸收着无数先哲留下的精华思想,在各种思想的浸润中成长,在构建自己生命价值的同时也在衡量着留下这种影响之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在“过去”与“留下”之间延续着、传递着、更新着,随着时间走向未来、走进更多人心里,让人们的生命在“留下”的浸润下变得更有韧度和厚度。
  “留下”抵抗着“过去”,在我们无法看见的无尽的远方,让我们实现生命价值的延续,跨越名为生命的河。一路走过,我们不惧对抗永恒的消逝,不吝吸收精华的思想,我们的生命终将趋于饱满,日益丰盈。
  名师点评
  所谓秀文,其相似点无外乎颜美与魂美。本文起笔于“生命”定位,超脱了具象,显出不凡气象。之后紧扣两个核心词,畅谈为什么贤达勇毅者身后那些积极有益的“留下”,能用来“不畏和对抗”“柔软和消解”。人生中的“过去”,使得“我们”“跨越生命之河”,并最终使生命“趋于饱满,日益丰盈”。本文哲学的气韵始终在高位运行,中间辅以黄群、阿尔贝特·施韦泽的事例,又是结合现实的接地气之举,实是一篇颜美兼魂美的“文质彬彬”之作。(贾耀红)
  先生已去,思想犹存
  人大附中高三游毅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在中华文化中,“先生”是一个独特的词语。追本溯源,“先生”本指先生于己之人,而“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因而有道之人便接替年长者而为“先生”。先生于斯,便具传道者之义。然圣人亦人,况于先生乎?一切生灵终将归于尘土,但他们的“道”却不会随着先生的生命一同逝去,留给后人的,是先生于长风磨洗中愈加璀璨夺目的思想,明星煌煌,山高水长。
  先生所留,其言谆谆。先生的话语,恐怕只有有幸成为其徒的学子们能够切身听闻。然而思凝于言,言载于文,文传于世。先生之所留,故在其格言之中矣。想当年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嘱,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道,其作为中华民国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结晶,至今仍被北大与清华的学子们奉为精神之指引。
  但倘若先生所留仅为几句哲言,其感召力则远远不够。依凭高位,垄断话语,空谈圣人大义者终将随其权力高塔的崩摧而一并消逝。先生凭借其文化上的高位,固然能令其格言流传后世,然能使其思想长久滋养后人,在于他们对自己思想的践行。陶行知先生以其名告诫自己“知行合一”,他不仅留下了理论知识,更是将指引后人的思想用于他躬行的实践。切身了解平民,亲办平民教育,他的事迹已经成为历史,但他留给人们的“行是知之始”的道理却在他的亲力亲为中得到印证,更指引着后人习之践之。先生之道,便自然留于后世为人铭记。格言犹如呼唤,呼唤若在思想的空谷便会响亮非常,但在密林中则会喑哑无声,此时只有躬亲实践,在密林中奔走呼号方可让思想为众人所知。
  仰之弥高的苍茫云山是先生个人的修为,而发掘其乃高山流水的是继往开来的莘莘学子无尽的眷恋与践行。倘先生过去之后再无后人继往开来,则又何谈先生留下了什么呢?先生之思想,正以后人学子的效法与践行而留在人们心中。试看昔者复旦之父马相伯倡“学术独立,思想自由”,而今复旦学子仍心念念而身力行,齐唱校歌以捍卫弘扬先生思想。再看北大学子遵蔡元培“思想自由”而自主求进,清华学子铭记梅贻琦“行胜于言”而实干自强。在先生们已逝近百年之际,思想之所以留下,格言之所以成为文化,修为之所以成为风气,正在于每一个后人将先生之思想化为自己的行为。   呜呼高哉,先生之道!先生留给后人之思想犹如长河,川流不息。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不为其他,唯动也。欲令先生遗泽长留世间,还须我辈躬亲践行。
  名师点评
  本文的一大亮点在于立意不凡:文章围绕先生群体,深思其人已逝,其思想于后世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立意与众不同,新颖高远。其次,本文文脉贯通,逻辑严谨:落笔先论先生之美思,“凝于言”“载于文”,再论先生之深思,践于行,泽于后,层层递进,深入人心。作者选材精准,表达流畅,文气丰沛。(贾耀红)
  永生的秘诀
  人大附中高三马景伦
  虽然明知不可,但历史上所有人都想追求永生。上到宫殿里的帝王,孜孜追求着长生不老的秘诀;下到市井里的百姓,为了一些长寿的彩头谨言慎行。其实,追求永生,何必这般徒劳;须知肉体终将化为虚无,但若能有遗于时间,有给于天下,则固为万世所仰,人们也会将你永远留在心中。
  “秦王扫六合,虎势何雄哉!”这是人们对一统天下的秦始皇的真诚称赞。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到了暮年之时,也曾寻丹问药,也曾想在地宫中尸身不腐。今天的我们明白,吃丹药反而会折损寿命,是荒唐且愚不可及的。我们也明白他和他的大秦王朝,早已随着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消散于云烟。但他一统天下的神话还影响着无数后人,他“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治理方针至今仍是治理国家的必晓之理。从这点看来,尽管秦始皇的生命已是遥远的过去,但他的思想、事迹、制定的制度却永久地留下了,留在了史册上,留在了后人心中。
  秦始皇留下了彪炳千古的治国理念与思想,历史上的其他人也留下了五彩缤纷的精神瑰园:李太白、杜子美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篇和或浪漫或现实的艺术精神,在世间留下了文化的色彩;那些自1840年来不断抗争至新中国成立的伟大革命者们抛洒热血,一路向前,在世间留下了民族崛起的色彩;马丁·路德·金播撒跨越種族的平等观念和自由的伟大梦想,在世间留下了人权进步的色彩;居里夫人对放射科学的贡献与对性别疆界的打破,在世间留下了科学理性的色彩。无一例外,他们在人类这块画布上涂抹上了自己的颜色,所以即使他们的肉体灰飞烟灭,也不能阻止他们在世间的永生。“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影响在,他们就在,且会随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长存于世。

  今时今日,互联网时代悄无声息却又迅猛异常地到来了。“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前一天的火热话题,第二天就会被人们遗忘;前一个月在互联网上大出风头的超级红人,下一个月就可能突然触怒大众而销声匿迹。想要在当今世界留下点儿什么,越来越难。在这样的时代如何寻求永生呢?此时的我们,必须要精诚处事,全力拼搏,不断精进,做弄潮儿而不做逐流者,为国家、社会、民族、世界做一分贡献,才可能让寰宇为之一新、天地为之一变,进而名留世间,成为永恒。
  所以朋友们,如若不想化为陈迹,便只能有物留给未来。与其追求终有竟时的苟且,不如寻找灿烂的一瞬。如此,才有希望永垂于世间。
  名师点评
  本文从题目到立意紧扣材料中的“过去”和“留下”展开,非常切题。文章内容从历史到当下,气度开合,举证充分,有追求永生而不得的秦王最终其实以另一种形式得到了永生,也有以精神和诗篇传世的李太白、杜子美。典型举例和列举相结合,详略得当,阐释论证到位。最后联系当下,有很强的时代感。结尾呼吁人们为民族、为社会奉献一分力量而留名于世。文章引用恰当,语言富有力量和激情,文气畅达,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王艳)
其他文献
我的国画老师是我外公的朋友。他从我五岁开始教我,一直教到我十五岁。  老师姓胡。初见他时我还太小,模糊的记忆里,他戴个眼镜,笑意盈盈,年轻斯文。他给我上最后几次课时,取下了眼镜,时不时揉揉眼睛,脸几乎贴在宣纸上作画。我看见他头顶光秃秃的,周围的头发也稀疏泛白。我这才猛地发觉:胡老师已不再年轻!或许本来便不甚年轻,四十出头是壮年,而今……又过了十年。  嗬,十年哪!  十年里,胡老师从如何握毛笔开始
吃了“荧光”爆米花会中毒吗    在看电影之前买一桶爆米花,一边看电影,一边往嘴里塞爆米花,早就成了很多人观影时的一个习惯,殊不知这个人们习以为常的动作却埋藏着健康安全隐患。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近日陆续爆出新闻: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不法商家采用质量达不到食品安全标准的纸质进行生产,而为了使爆米花桶看上去更加洁白,他们往纸质中掺加违禁成分——荧光增白剂,这会增加消费者致癌的几率。而之前肯德基全家桶亦曾
只希望这《西游记》世界不要严重挫伤了方舟子之类打假者的热情和良知,毕竟,在这个社会,孙悟空多了,阴霾会少些。    不用查相书,不用问卜者,一看便知,方舟子多少有些猴相。  这长相很贴切,在一连串的打假中,他扮演的正是孙悟空角色:一眼洞穿造假扮神者,用千钧之笔痛加揭露,使那些魑魅魍魉现形。方舟子本人的经历可以与孙悟空作个对比:负笈海外,留学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练就识破虚假的锐利目光;当年孙悟空立志
如果我说它既是不能忍受的,又与它相处得不错……你会理解我的意思吗?  ———萨特  每次读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我总觉得自己正接受着疼痛而又甜蜜的洗礼。甜蜜是因为自己生而为人,有作为“人”的独一份快乐;疼痛是因为自己生而为人,却忘记了作为“人”的快乐,这本书正唤醒了我的这种感知。  其中,《被占领的人》给我的印象最深刻。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时常想一个问题:一个人的一生究竟怎样活才算有意义?我观察
星空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人类无数的想象、哲思与情感。屈原仰望星空,著有《天问》,发出了对天地万象之理的追问;杜甫一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借星空的浩渺写出了自己的漂泊与孤独;康德曾言,“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为了近距离感受星空的美丽,感受我国航天人“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人大附中高二早培班师生一行约90人奔赴
10月11日上午10点,北京石景山万达大厦楼顶。  张永奎利索地把一根绳子的一头系在22层大楼楼顶横着的一根铁杠上,用手使劲儿拽了拽,然后习惯性地往楼下望了一眼,看看是否有行人路过之后,他把绳子的另一头抛到了楼外。待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他把保险栓挂在绳子上,然后整个人背朝外、顺着早已系好的另一根绳子滑溜下去,稳稳当当地滑进底下挂着水桶的1米见方的木板上,再次拽拽绳子之后,他慢慢松开木板上的绳结,
什么是守望?是茫茫田野里立在风中的稻草人——收獲时节湮没在繁华与喧闹里,繁华落尽后静立在荒芜中。他不言,却充满爱意地观察着岁月枯荣、此消彼长,日夜守着无人知晓的岗位,尽着自己的职责,心怀期冀等待着新一轮繁荣。  这,便是守望者,他默默地忧虑、关心、坚守岗位。人们习惯于冲在生活事务的前线,忙于播种和收获,渐渐忘记了背后曾有那么深沉的守望目光,忽略了守望者的存在和贡献,也失去了去守望的责任感和意愿。其
在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检察院等了30分钟后,文胜才匆匆从会议室走出来。他一脸歉意地笑笑说:“让您久等了,正和市院的人就一个案子召开专题会呢,本来我也是在休假期间,这不一有事就又被揪回来了。”  文胜属于有“射箭民族”之美誉的锡伯族人。虽不知文胜能否也善骑善射,但可以看出,刚过不惑之年的他,肤色和体形都依然保持着锡伯族人的一些特点,显得粗犷而不失精悍。  他的脸膛黝黑,眼珠也黑。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则被烟
“娘啊!”、“娘啊!”……52岁的徐桂琴像木偶一样躺在床上,发出了一声又一声的惨叫。  58岁的何龙成站在床边,大脑被这种撕心裂肺的叫声冲搅得一片混乱。每次发病,老伴这种痛苦的惨叫都让何龙成心惊肉跳,甚至是无法忍受。  何龙成习惯性地拉开抽屉,拿出了一个小纸包,准备用“土法子”缓解老伴的痛苦。陡然间,他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彻底“结束”老伴痛苦,老伴再也不会受到肉体疼痛的纠缠,自己和家人的再也无需备
热点新闻  独特的景泰蓝工艺画,精细的皮具制作,有趣的摄影体验、剪纸活动、丝网印制……2020年国庆假期,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子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氛围。该校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实验中心严虎主任说:“这次系列活动是学校对通识美育课程模式进行的一次创新。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是让学生在这个特殊的假期多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多接受传统艺术的熏陶,并体会不一样的乐趣。”多维解读  1.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