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对化学计算题感到十分棘手.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总结出化学计算题型中的一些规律,得出八种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守恒法
1.物质的量守恒
在化学变化中,相应元素的物质的量或原子个数是不变的.
例1 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全部产物溶解在50 mL 1.8 mol/L的盐酸中,以20 mL,0.9 mol/L 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盐酸,然后向此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把全部氨蒸发出来,用足量盐酸吸收.经测定氨的质量为0.102 g.试计算镁条的质量.
解析:本题中有关物质的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
Mg空气MgO
Mg3N2盐酸过程MgO
Mg3N2盐酸过程MgCl2
NH4Cl
HClNaOHMgCl2
NH4Cl
NaClNaOHNH2
图1
设镁条的质量为x g,根据氯气元素守恒列式如下:
n(CHCl)=2n(Mg)+n(NH4Cl)+n(NaCl)
5×10-3 L×1.8 mol/L=2×x24+20×10-3 L×0.9 mol/L+0.102 g17 g/mol,x=0.792 g.
2.得失电子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书目相等,利用这些相等关系进行计算,能简化计算过程.
例2 将Mg、Cu组成的26.4 g混合物与足量稀HNO3恰好完全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收集NO气体体积8.96 L(标准状况下),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当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形成沉淀质量( )
(A) 43.2 g (B) 46.8 g (C) 53.6 g (D) 63.8 g
解析: HNO3转移电子数:8.96 L22.4 L/mol×3=1.2 mol.由得失电子守恒知n(Mg Cu)=1.2 mol2=0.6 mol.最终沉淀Mg(OH)2、Cu(OH)2混合物质量为:m=ma1mg+mOH-=26.4 g+0.6 mol×2×17 g/mol=46.8 g.
二、归一化法
化学计算中常出现题给数据不足或没有具体数据的问题,这类习题采用日常规解法难以奏效.为了解题方便,常把被研究物质作为单位1进行解题.
例3 由CaCO3和MgCO3组成的混合物高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残留物的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一半,则残留物中钙、镁两元素的物质的量此为( )
(A) 3∶ 1 (B) 1∶ 3 (C) 2∶ 3 (D) 3∶ 2
解析:CaCO3=CaO+CO2↑,MgCO3=MgO+CO2↑.该残留物中钙、镁两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1∶ x,则:56+40x=41×1+44×x(残留物与放出气体质量相等),解得x=3.
三、极值法
常用于确定问题的取值区间.
例4 Mg、Al、Fe三种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生成H22.8 L(标准状况下),则金属混合物中三种金属物质的量之和不可能是( )
(A) 0.12 mol (B) 0.15 mol
(C) 0.09 mol (D) 0.1 mol
四、差量法
差量法可以是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
例5 在一个固定溶剂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molX气体;2molY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4Y(g) 3Q(g)+nR(g)达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与起始时相同,混合气体压强此原来增大10%,X减少 ,求n的值为多少?
解析: 4X( g )+4Y ( g ) 3Q ( g )+nR ( g ) Δn (+)
4 n-5
3×13
( 3+2 ) ×10%
解得 n = 7
五、终态处理法
不考虑反应的具体细节与全过程,只从反应的最终结果去解决问题.
例6 1.92 g铜片投入一定量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0.672 L.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求通入氧气体积为多少升?
解析:CuHNO3NO2NOO2H2OHNO3,可以看成氧气氧化了铜
V(O2)=1.92 g64 g/mol×12×22.4 L/mol=0.336 L
六、中路突破法
中路突破法式用来快速处理两种物质不知按什么量相混合,而以等物质的量相混合作参照标准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7 18.7g NaOH和NaHCO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 ℃,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 g,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为( )
(A) n(NaOH) (C) n(NaOH>n(NaHCO3)(D) 任意比混合
解析:18.4 g-16.6 g=1.8 g.它全是水,还是水和二氧化碳混合物?我们假设:n(NaOH)=n(NaHCO3), NaOH+NaHCO3=Na2CO3,那么混合物的质量为 1.818×[84+404]=12.4 g<18.4 g,说明必有NaOH剩余,选(C).
七、量质分析法
量质分析法是处理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具体物质的性质出发,结合条件和物质的量,分析可能发生的反应,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例8 充分煅烧50 g硫铁矿粉末,将生成的二氧化碳跟24g氧气混合,并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先用冰水冷却,得到40 g无色晶体,再将剩余气体通入足量的氢硫酸溶液中,生成44 g淡黄色沉淀,求SO2的转化率.
解析:由FeS2→SO2→SO3,同时发生的反应还有①2H2S+O2=2S+ZH2O. ②SO2+2H2S=3S+2H2O.也即5O2在两个方面有消耗,一是转化为SO3,二是氧化硫化氢.充入的氧气也有两个途径消耗:③SO2O2SO3. ④H2SO2S+H2O.由反应③消耗的氧气量为40 g80 g/mol×16 g/mol=8 g.转化的SO2为32 g.反应④消耗的氧气为24 g-8 g=16 g.16 g的氧气氧化生成的单质硫的质量为:(16 g32 g/mol×4÷2)×32 g/mol=32 g由44 g-32 g=12 g,由②求SO2为:(16 g32 g/mol×4÷2)×32 g/mol=32 g.由44 g-32 g=12 g.由②求为:12 g32 g/mol×13×64 g/mol=8 g.SO2的转化率32 g32 g+8 g×100%=80%.
分析化学过程,指示化学计算的内涵,理顺其中的质与量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正确解决化学计算题的基础.
总之,化学计算考查能力要求高,要求思维能力强.相信只要我们理清了思路不难解决这类问题.
安徽省宣城市第二中学 (242000)
一、守恒法
1.物质的量守恒
在化学变化中,相应元素的物质的量或原子个数是不变的.
例1 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全部产物溶解在50 mL 1.8 mol/L的盐酸中,以20 mL,0.9 mol/L 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盐酸,然后向此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把全部氨蒸发出来,用足量盐酸吸收.经测定氨的质量为0.102 g.试计算镁条的质量.
解析:本题中有关物质的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
Mg空气MgO
Mg3N2盐酸过程MgO
Mg3N2盐酸过程MgCl2
NH4Cl
HClNaOHMgCl2
NH4Cl
NaClNaOHNH2
图1
设镁条的质量为x g,根据氯气元素守恒列式如下:
n(CHCl)=2n(Mg)+n(NH4Cl)+n(NaCl)
5×10-3 L×1.8 mol/L=2×x24+20×10-3 L×0.9 mol/L+0.102 g17 g/mol,x=0.792 g.
2.得失电子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书目相等,利用这些相等关系进行计算,能简化计算过程.
例2 将Mg、Cu组成的26.4 g混合物与足量稀HNO3恰好完全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收集NO气体体积8.96 L(标准状况下),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当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形成沉淀质量( )
(A) 43.2 g (B) 46.8 g (C) 53.6 g (D) 63.8 g
解析: HNO3转移电子数:8.96 L22.4 L/mol×3=1.2 mol.由得失电子守恒知n(Mg Cu)=1.2 mol2=0.6 mol.最终沉淀Mg(OH)2、Cu(OH)2混合物质量为:m=ma1mg+mOH-=26.4 g+0.6 mol×2×17 g/mol=46.8 g.
二、归一化法
化学计算中常出现题给数据不足或没有具体数据的问题,这类习题采用日常规解法难以奏效.为了解题方便,常把被研究物质作为单位1进行解题.
例3 由CaCO3和MgCO3组成的混合物高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残留物的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一半,则残留物中钙、镁两元素的物质的量此为( )
(A) 3∶ 1 (B) 1∶ 3 (C) 2∶ 3 (D) 3∶ 2
解析:CaCO3=CaO+CO2↑,MgCO3=MgO+CO2↑.该残留物中钙、镁两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1∶ x,则:56+40x=41×1+44×x(残留物与放出气体质量相等),解得x=3.
三、极值法
常用于确定问题的取值区间.
例4 Mg、Al、Fe三种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生成H22.8 L(标准状况下),则金属混合物中三种金属物质的量之和不可能是( )
(A) 0.12 mol (B) 0.15 mol
(C) 0.09 mol (D) 0.1 mol
四、差量法
差量法可以是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
例5 在一个固定溶剂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molX气体;2molY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g)+4Y(g) 3Q(g)+nR(g)达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与起始时相同,混合气体压强此原来增大10%,X减少 ,求n的值为多少?
解析: 4X( g )+4Y ( g ) 3Q ( g )+nR ( g ) Δn (+)
4 n-5
3×13
( 3+2 ) ×10%
解得 n = 7
五、终态处理法
不考虑反应的具体细节与全过程,只从反应的最终结果去解决问题.
例6 1.92 g铜片投入一定量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0.672 L.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求通入氧气体积为多少升?
解析:CuHNO3NO2NOO2H2OHNO3,可以看成氧气氧化了铜
V(O2)=1.92 g64 g/mol×12×22.4 L/mol=0.336 L
六、中路突破法
中路突破法式用来快速处理两种物质不知按什么量相混合,而以等物质的量相混合作参照标准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7 18.7g NaOH和NaHCO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 ℃,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 g,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为( )
(A) n(NaOH)
解析:18.4 g-16.6 g=1.8 g.它全是水,还是水和二氧化碳混合物?我们假设:n(NaOH)=n(NaHCO3), NaOH+NaHCO3=Na2CO3,那么混合物的质量为 1.818×[84+404]=12.4 g<18.4 g,说明必有NaOH剩余,选(C).
七、量质分析法
量质分析法是处理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具体物质的性质出发,结合条件和物质的量,分析可能发生的反应,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例8 充分煅烧50 g硫铁矿粉末,将生成的二氧化碳跟24g氧气混合,并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先用冰水冷却,得到40 g无色晶体,再将剩余气体通入足量的氢硫酸溶液中,生成44 g淡黄色沉淀,求SO2的转化率.
解析:由FeS2→SO2→SO3,同时发生的反应还有①2H2S+O2=2S+ZH2O. ②SO2+2H2S=3S+2H2O.也即5O2在两个方面有消耗,一是转化为SO3,二是氧化硫化氢.充入的氧气也有两个途径消耗:③SO2O2SO3. ④H2SO2S+H2O.由反应③消耗的氧气量为40 g80 g/mol×16 g/mol=8 g.转化的SO2为32 g.反应④消耗的氧气为24 g-8 g=16 g.16 g的氧气氧化生成的单质硫的质量为:(16 g32 g/mol×4÷2)×32 g/mol=32 g由44 g-32 g=12 g,由②求SO2为:(16 g32 g/mol×4÷2)×32 g/mol=32 g.由44 g-32 g=12 g.由②求为:12 g32 g/mol×13×64 g/mol=8 g.SO2的转化率32 g32 g+8 g×100%=80%.
分析化学过程,指示化学计算的内涵,理顺其中的质与量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正确解决化学计算题的基础.
总之,化学计算考查能力要求高,要求思维能力强.相信只要我们理清了思路不难解决这类问题.
安徽省宣城市第二中学 (2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