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下面就历史教学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互动探索的教学意境
我们要通过努力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互动探索的教学意境等途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内在的联系性的。讲清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例如,我在《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导入的过程中,我先设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第1课学到的原始居民仅靠在野外采集、渔猎为生,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北京人或山顶洞人生活时期的原始人,你认为仅靠采集、渔猎为生带来哪些不便之处?那么,又怎样才改善原始人类的这种生存状态呢?”学生马上展开了议论:有的认为首先解决居住问题、有的认为先解决穿着问题……有的则认为解决吃的问题最重要;经过大家一番讨论得到共识:解决人类吃的问题,—也就是要有固定的食物,人类才能长期生存下去。然而教师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有了农耕,就可以过上定居生活。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
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是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新的方向或多个方向探索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更顺利地向新的方向发散,向更多的方向发散,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我在进行综合复习时,对祖国宝岛“台湾”的问题讨论上,也就是“为什么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列举了以下五个要点:(1)公元230年,三国时孙权派1万多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对台湾的联系与沟通;(2)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从金门出发收复被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3)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4)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我在教学中把台湾问题通过一步一步诱导,使学生更加明确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又如我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之“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的讲述时引导学生:如果你是“拿破仑”,你怎样来正确评价“自己”的对外战争历史影响?这样,学生都从“自己”的角度、被侵略国家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到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的历史影响:(1)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2)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3)导致拿破仑帝国覆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让学生扮演自己的角色,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质疑提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勤奋多问,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可不可以那样。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学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章时,我先设问: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或转移经过如何?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等等。这样提出一些悬念,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例如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课教学时,先把问题交给学生: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国出现了哪些主要的错误,其中最为严重的错误是什么?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什么?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又是什么?通过以上质疑提問题让学生在掌握历史事件的同时,逐步养成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我们历史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对书本、教师的盲从。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我组织学生到邻近镇参观了抗日根据地指挥部旧址(朗底励英学校抗日根据地纪念錧)。这样不仅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在课内获得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领域。又如我在近几年升中考试前夕,组织学生开展了历史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做与历史有关的手抄报,学生自找资料,自己选题,自己编辑,把他们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总之,我们作为历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刘爱萍.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08(S1)
[3]罗东.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8)
[4]张一平.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韦运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0(35)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下面就历史教学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互动探索的教学意境
我们要通过努力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互动探索的教学意境等途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内在的联系性的。讲清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例如,我在《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导入的过程中,我先设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第1课学到的原始居民仅靠在野外采集、渔猎为生,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北京人或山顶洞人生活时期的原始人,你认为仅靠采集、渔猎为生带来哪些不便之处?那么,又怎样才改善原始人类的这种生存状态呢?”学生马上展开了议论:有的认为首先解决居住问题、有的认为先解决穿着问题……有的则认为解决吃的问题最重要;经过大家一番讨论得到共识:解决人类吃的问题,—也就是要有固定的食物,人类才能长期生存下去。然而教师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有了农耕,就可以过上定居生活。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
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是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新的方向或多个方向探索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更顺利地向新的方向发散,向更多的方向发散,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我在进行综合复习时,对祖国宝岛“台湾”的问题讨论上,也就是“为什么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列举了以下五个要点:(1)公元230年,三国时孙权派1万多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对台湾的联系与沟通;(2)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从金门出发收复被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3)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4)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我在教学中把台湾问题通过一步一步诱导,使学生更加明确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又如我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之“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的讲述时引导学生:如果你是“拿破仑”,你怎样来正确评价“自己”的对外战争历史影响?这样,学生都从“自己”的角度、被侵略国家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到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的历史影响:(1)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2)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3)导致拿破仑帝国覆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让学生扮演自己的角色,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质疑提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勤奋多问,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可不可以那样。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学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章时,我先设问: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或转移经过如何?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等等。这样提出一些悬念,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例如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课教学时,先把问题交给学生: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国出现了哪些主要的错误,其中最为严重的错误是什么?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什么?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又是什么?通过以上质疑提問题让学生在掌握历史事件的同时,逐步养成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我们历史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对书本、教师的盲从。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我组织学生到邻近镇参观了抗日根据地指挥部旧址(朗底励英学校抗日根据地纪念錧)。这样不仅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在课内获得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领域。又如我在近几年升中考试前夕,组织学生开展了历史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做与历史有关的手抄报,学生自找资料,自己选题,自己编辑,把他们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总之,我们作为历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刘爱萍.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08(S1)
[3]罗东.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8)
[4]张一平.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韦运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