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而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既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多次发现我们有许多一线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现象,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以下笔者针对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最终目的是达到课堂效益最大化。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教学手段得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即便是一些技术含量很高的体操器械课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反之,当教学手段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时,他们很有可能会表现出对体育课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尽管体育教师讲解得如何正确、生动、形象,即便是游戏等一些学生爱玩的活动,他们可能也只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最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甚至是无效。
比如在单杠教学中,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总会遇到以下几种困惑:(1)由于学生的人数较多,场地器材较为有限,从而使教学手段单一、乏味,学生对单杠的学习兴趣削弱,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2)单杠教学在技术层面上的要求很高,同时对学生心理承受方面也是一种挑战,正因为活动存在危险因素,加上器材的不足,严重阻碍了许多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为此笔者经过反复推敲并进行实践,通过竹杆替代单杠进行杠上教学,具体做法:四位同学站在处理好的竹竿两侧,将竹竿扛于肩部即可。教学中一方面是练习单杠技术,另一方面是练习腿部力量,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通过自制简易“单杠”器材,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学生的人数较多,场地器材极为有限的现状。有趣而又新颖的“单杠”不但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了相信同伴的意识,培养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与此同时还能给学生们增添许多参与的乐趣与激情,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有利于消除恐惧心理
恐惧是人认为受到威胁时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有较大难度或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对一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而恐惧心理的存在会造成技术动作变形,难以掌握所学内容,阻碍了学生潜力发挥,还会“传染”给他人,使其他学生练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如果教师教学手段新颖、独特,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练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期望度,同时教学手段应由简入繁,逐渐过渡到整个动作的完成,这样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打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逐渐克服恐惧心理,并且还能最大程度地消除恐惧心理。
在上山羊分腿腾跃课中,因为绝大部分学生对体操器件缺乏本体概念,眼前的“山羊”无形之中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恐惧感,练习时予以逃避,或者缺乏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体会呈现以下两种现象:(1)有的同学随着跳板的距离越来越远,助跑的速度不是越跑越快,而是越跑越慢。(2)有的同学,尤其是女生,踏跳时不是单起双落,并且踏跳无力,推手时基本上很难做出直臂顶肩的动作。然而在一次调研听课中,一位教师也选择山羊分腿腾跃课作为内容进行教学(第一次课),但他对其技术要求进行二度加工处理,把分腿腾跃素材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具体做法如下:准备活动中先带领学生们一起做了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表面上看视乎是通过游戏的实施达到热身及活跃气氛的效果,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完成游戏的同时已经初步建立了分腿腾跃教材中的“跨、并、跳”的动作概念,并基本掌握了单起双落的动作技术。在随后的基本部分中,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上器件,而是选择了跳“人羊”,从原地分腿跳过渡到上步分腿跳,整个过程学生练得很起劲,兴趣非常的高,丝毫看不出任何的恐惧心理,而且又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动作。最后的环节是利用器材进行了跳上成蹲撑的练习。一节体操课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当铃声响起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异口同声说道:“老师,就下课了,我们还要跳过山羊啊!”此情此景深深地触动着笔者的内心,与此同时全场掌声迭起。
3、有利于加速技能形成
笔者在上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内容时,一直用尝试体验、纠正错误、练习强化等技术教学的程序进行教学,但学生练习时时常会出现一些一时解决不了的毛病,如击球点不稳、手臂并不拢等现象,通过观察、分析,本人认为这都是初学者易犯的错误。为了破解这一疑难技术,笔者与同组其他老师一同交流,通过反思并设计如下方案:在学生的两手臂的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各贴上一张红色的小半圆标记。学生垫球时只需要做到:(1)将两个半圆合成一个整圆。(2)球落在红色的整圆上。这样便自然而然有效地解决了初学者对击球位置不固定、两手臂击球时夹不紧等问越。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学手段,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过程。因此,针对学习某个技术动作所要完成的任务,采用的教学手段要尽量适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技术动作学习初期,教学中应根据动作特点和主要技术结构,合理地选用参照物或者标志物等进行诱导性练习,以较好地预防早期学习中易产生的错误动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技术动作的正确表象和概念,快速粗略地掌握技术动作。
总之,我们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都需要遵循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即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的生理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每个教材都有相应的教学手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也有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手段,能否正确地选择体育教学手段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为此,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等因素的变化,巧妙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符合情理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从课的内涵出发,深层次地挖掘,探索出更多、更精的体育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手段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教学手段得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即便是一些技术含量很高的体操器械课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反之,当教学手段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时,他们很有可能会表现出对体育课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尽管体育教师讲解得如何正确、生动、形象,即便是游戏等一些学生爱玩的活动,他们可能也只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最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甚至是无效。
比如在单杠教学中,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总会遇到以下几种困惑:(1)由于学生的人数较多,场地器材较为有限,从而使教学手段单一、乏味,学生对单杠的学习兴趣削弱,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2)单杠教学在技术层面上的要求很高,同时对学生心理承受方面也是一种挑战,正因为活动存在危险因素,加上器材的不足,严重阻碍了许多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为此笔者经过反复推敲并进行实践,通过竹杆替代单杠进行杠上教学,具体做法:四位同学站在处理好的竹竿两侧,将竹竿扛于肩部即可。教学中一方面是练习单杠技术,另一方面是练习腿部力量,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通过自制简易“单杠”器材,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学生的人数较多,场地器材极为有限的现状。有趣而又新颖的“单杠”不但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了相信同伴的意识,培养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与此同时还能给学生们增添许多参与的乐趣与激情,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有利于消除恐惧心理
恐惧是人认为受到威胁时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有较大难度或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对一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而恐惧心理的存在会造成技术动作变形,难以掌握所学内容,阻碍了学生潜力发挥,还会“传染”给他人,使其他学生练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如果教师教学手段新颖、独特,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练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期望度,同时教学手段应由简入繁,逐渐过渡到整个动作的完成,这样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打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逐渐克服恐惧心理,并且还能最大程度地消除恐惧心理。
在上山羊分腿腾跃课中,因为绝大部分学生对体操器件缺乏本体概念,眼前的“山羊”无形之中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恐惧感,练习时予以逃避,或者缺乏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体会呈现以下两种现象:(1)有的同学随着跳板的距离越来越远,助跑的速度不是越跑越快,而是越跑越慢。(2)有的同学,尤其是女生,踏跳时不是单起双落,并且踏跳无力,推手时基本上很难做出直臂顶肩的动作。然而在一次调研听课中,一位教师也选择山羊分腿腾跃课作为内容进行教学(第一次课),但他对其技术要求进行二度加工处理,把分腿腾跃素材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具体做法如下:准备活动中先带领学生们一起做了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表面上看视乎是通过游戏的实施达到热身及活跃气氛的效果,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完成游戏的同时已经初步建立了分腿腾跃教材中的“跨、并、跳”的动作概念,并基本掌握了单起双落的动作技术。在随后的基本部分中,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上器件,而是选择了跳“人羊”,从原地分腿跳过渡到上步分腿跳,整个过程学生练得很起劲,兴趣非常的高,丝毫看不出任何的恐惧心理,而且又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动作。最后的环节是利用器材进行了跳上成蹲撑的练习。一节体操课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当铃声响起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异口同声说道:“老师,就下课了,我们还要跳过山羊啊!”此情此景深深地触动着笔者的内心,与此同时全场掌声迭起。
3、有利于加速技能形成
笔者在上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内容时,一直用尝试体验、纠正错误、练习强化等技术教学的程序进行教学,但学生练习时时常会出现一些一时解决不了的毛病,如击球点不稳、手臂并不拢等现象,通过观察、分析,本人认为这都是初学者易犯的错误。为了破解这一疑难技术,笔者与同组其他老师一同交流,通过反思并设计如下方案:在学生的两手臂的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各贴上一张红色的小半圆标记。学生垫球时只需要做到:(1)将两个半圆合成一个整圆。(2)球落在红色的整圆上。这样便自然而然有效地解决了初学者对击球位置不固定、两手臂击球时夹不紧等问越。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学手段,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过程。因此,针对学习某个技术动作所要完成的任务,采用的教学手段要尽量适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技术动作学习初期,教学中应根据动作特点和主要技术结构,合理地选用参照物或者标志物等进行诱导性练习,以较好地预防早期学习中易产生的错误动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技术动作的正确表象和概念,快速粗略地掌握技术动作。
总之,我们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都需要遵循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即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的生理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每个教材都有相应的教学手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也有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手段,能否正确地选择体育教学手段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为此,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等因素的变化,巧妙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符合情理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从课的内涵出发,深层次地挖掘,探索出更多、更精的体育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手段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