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1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这门课程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智力得到开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既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地观察。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的选做实验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内容有九个。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可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四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区别”或“分别”认识几种不同的物质解题答案。然后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可以达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
  
  三、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1. 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
  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譬如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取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水的沸点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不能用水,这是因氯气与水能发生下列反应: C12+H2O→HCl+HClO。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加生成物中的Cl浓度,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以减小氯气的溶解度。又根据氯气的性质,要想干燥氯气,只能选用液体或颗粒状的酸性干燥剂,通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2. 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
  我们在分析某些实验操作时,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总是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让学生便于记忆。如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摩尔浓度溶液时,在分析演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称(对固态溶质要称,液态溶质要量)、溶(溶解)、洗(洗涤溶解时容器的内壁)、稀(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
  
  四、训练科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85个演示实验中,先有结论,后演示验证的有15个。验证实验中,学生往往成了“看热闹的观众”。为了让学生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对其中多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如“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实验”设计即为一例。由于实验改革不仅使学生对“二氧化碳不能的性质实验”的印象深刻,而且激发了一部分学生的灵感和求知欲。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带着求知的渴望查阅课本,进行自学,不仅对学过的反应进行了复习巩固,还增强了学生对未学反应好奇心。所以,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创新,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求知与创新的意识。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依赖于创新思维,它具有敏锐性、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和形象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的本身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也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表明,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时,尤其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利用“假化肥坑农害农的报道”、“不法商贩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等事件,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揭穿。要求科研小组的成员设计实验方案,寻找样品、了解样品来源。实验方案经过科研小组集体论证后,学生对所取样品进行检测。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等都得到了锻炼。化学教师要密切注视和广泛收集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探讨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激发探究欲望
  
  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微型化,是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如果能在课前布置下去,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多数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课后去完成,而课后完成往往是去验证实验结果,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如:家用“冰袋”的制作、“检验发酵粉加水或加热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白纸显字”、“酸雨的检验”、“吹气生火”、“指纹检验”等,如果将它们改为课前实验,在学生不知道其原理的情况下去讨论、探究,不仅能为课堂提供更好的实验素材,而且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增强其学习能力。
  总之,教师能否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我们国家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城乡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有差别,许多仪器设施还不具备,这就要求我们依据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实验投入,自购、自制一部分教具,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较好的学习环境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多的能力,为二十一世纪的祖国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转变观念,探讨试错法教学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大胆地去试错,给学生以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在不断试错中发现并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有益的帮助,并在同学中推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试错法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试错法”最早是由哲学家波普尔提出来的。他指出:理论就是一种猜测,是在猜测与反驳中前进的。学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