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案教学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本校推行的“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所进行的一种尝试。历史学案教学可操作性强,关注学生学习的目标,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意义重大。但是,在使用中也有一些困惑和问题。
对教师而言,学案教学是对一种新的教学行为的尝试,是改革创新的表现,也是新课改核心理念的体现。很显然,一种新的教学行为的细微变化,会引起其他教学环节的连锁反应。历史学案教学实践是在新课程核心理念——改变教学行为和实现学习方式转变指导下进行的探索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为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中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历史学案教学又能引起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教师课堂管理、授课方式以及课业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变化,最终使教学行为在动态的实践中找到最佳模式,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行。
对学案教学实践中各个环节的反思如下:
1.习题设计环节。此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设计中对课标把握不够准确,或浅或深;试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梯度性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完善;试题的探究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考查的部分知识较陈旧,试题原创性不高;教学板块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很严谨;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提高,有时教师独霸课堂,忽视学生对学案设计问题的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环节。该环节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自主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时课堂学习效果好于课前、课后,自觉性强的学生优于自觉性差的学生,实验班优于普通班。课堂上有的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如做小动作、看小说等,有的学生在讨论时讲与讨论主题无关的话,久而久之其学习兴趣下降。组内成员排斥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发言不积极、不发言、表现不好的成员,导致出现组内差距拉大的趋势,进而形成组间差别。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及时调控,保证组内、组间平衡,以形成互相竞争的氛围。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要避免出现以下问题:讨论问题质量低;频繁讨论走形式;讨论无结果、不检查、不评价等。另一方面,在问题生成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了非常好的问题。如谈到“洋务运动”的内容时,有的学生提出:中国在开展洋务运动时,世界其他国家在干什么?如果没有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又会怎样?对于学生提出的好问题我们要将其纳入学案之中,以巩固和完善学案;对于他们提出的无关紧要的问题也不要批评,应因势利导,帮助他们逐渐形成提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教学板块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指导,调控学生自学的过程。
3.精讲、点拨、答疑环节。此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讲得太多、师生互动过少等。在实践中,这一环节教学以多媒体展示为主、以纸质学案为辅,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各地中考对该部分内容考点的分析,提出一些重点题和难题来讲解,结果因没有精益求精而落入了“满堂灌”的俗套,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同时,由于这一环节灵活性和随机性较大,需要根据每一班的实际情况选取重难点精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效果的差异。答疑时,总是班里的那几个学生比较积极,而其他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我认为,这一环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超出自己的知识范围,甚至会超出学科范围,当堂解决这些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
4.巩固、控制、反馈环节。此环节主要是对前几个教学板块的巩固和检测,反映教与学两方面行为的达标程度,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与借鉴,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纸质的试卷形式来进行知识巩固,采取当堂练习、当堂批改、当堂讲解(学生互改)的方式。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学案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负担,但由于教师知识面不宽或者对最新科技成果了解甚少,所以在开发问题的应用性、开放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学生在课堂上既可以就学案提问,也可以离开学案提问。对于学案中的问题,教师一般能作出回答;而对于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涉及跨学科的问题,教师往往不能立刻作出回答,但有些学生却可能会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这就促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增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容量和教学质量。学案是学习的凭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托,设计好有针对性的学案显得十分重要,不能把学案等同于习题或作业题,否则会使学生对学案产生恐惧心理。
对于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应进一步研究,以发展完善学案教学。
1.教师方面:如何处理教材和学案的关系?如何协调学案中教学模式的统一性与教师个性化之间的矛盾?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如何在学案的问题设置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其敢提、会提问题?如何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以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如何活用学案,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习的有效性?如何使用学案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而又不失趣味性、生动性?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学生方面:怎样有效地使用学案,促进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学习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课后反思小结,我们的学生做得不好,他们不太会反思小结,对自己的学习评价不到位。怎样管理好学案?我们每个科目都使用学案教学,学生手中就有很多学案,如果学生不知如何管理,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压力,而且还会造成学生的烦躁心理。管理不好,学案就失去了资料功能,每隔一段时间,要让学生将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将其作为今后考前复习的资料。如何才能让学案得到更好的保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S]
对教师而言,学案教学是对一种新的教学行为的尝试,是改革创新的表现,也是新课改核心理念的体现。很显然,一种新的教学行为的细微变化,会引起其他教学环节的连锁反应。历史学案教学实践是在新课程核心理念——改变教学行为和实现学习方式转变指导下进行的探索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为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中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历史学案教学又能引起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教师课堂管理、授课方式以及课业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变化,最终使教学行为在动态的实践中找到最佳模式,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行。
对学案教学实践中各个环节的反思如下:
1.习题设计环节。此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设计中对课标把握不够准确,或浅或深;试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梯度性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完善;试题的探究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考查的部分知识较陈旧,试题原创性不高;教学板块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很严谨;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提高,有时教师独霸课堂,忽视学生对学案设计问题的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环节。该环节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自主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时课堂学习效果好于课前、课后,自觉性强的学生优于自觉性差的学生,实验班优于普通班。课堂上有的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如做小动作、看小说等,有的学生在讨论时讲与讨论主题无关的话,久而久之其学习兴趣下降。组内成员排斥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发言不积极、不发言、表现不好的成员,导致出现组内差距拉大的趋势,进而形成组间差别。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及时调控,保证组内、组间平衡,以形成互相竞争的氛围。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要避免出现以下问题:讨论问题质量低;频繁讨论走形式;讨论无结果、不检查、不评价等。另一方面,在问题生成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了非常好的问题。如谈到“洋务运动”的内容时,有的学生提出:中国在开展洋务运动时,世界其他国家在干什么?如果没有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又会怎样?对于学生提出的好问题我们要将其纳入学案之中,以巩固和完善学案;对于他们提出的无关紧要的问题也不要批评,应因势利导,帮助他们逐渐形成提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教学板块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指导,调控学生自学的过程。
3.精讲、点拨、答疑环节。此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讲得太多、师生互动过少等。在实践中,这一环节教学以多媒体展示为主、以纸质学案为辅,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各地中考对该部分内容考点的分析,提出一些重点题和难题来讲解,结果因没有精益求精而落入了“满堂灌”的俗套,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同时,由于这一环节灵活性和随机性较大,需要根据每一班的实际情况选取重难点精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效果的差异。答疑时,总是班里的那几个学生比较积极,而其他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我认为,这一环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超出自己的知识范围,甚至会超出学科范围,当堂解决这些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
4.巩固、控制、反馈环节。此环节主要是对前几个教学板块的巩固和检测,反映教与学两方面行为的达标程度,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与借鉴,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纸质的试卷形式来进行知识巩固,采取当堂练习、当堂批改、当堂讲解(学生互改)的方式。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学案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负担,但由于教师知识面不宽或者对最新科技成果了解甚少,所以在开发问题的应用性、开放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学生在课堂上既可以就学案提问,也可以离开学案提问。对于学案中的问题,教师一般能作出回答;而对于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涉及跨学科的问题,教师往往不能立刻作出回答,但有些学生却可能会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这就促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增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容量和教学质量。学案是学习的凭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托,设计好有针对性的学案显得十分重要,不能把学案等同于习题或作业题,否则会使学生对学案产生恐惧心理。
对于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应进一步研究,以发展完善学案教学。
1.教师方面:如何处理教材和学案的关系?如何协调学案中教学模式的统一性与教师个性化之间的矛盾?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如何在学案的问题设置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其敢提、会提问题?如何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以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如何活用学案,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习的有效性?如何使用学案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而又不失趣味性、生动性?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学生方面:怎样有效地使用学案,促进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与学习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课后反思小结,我们的学生做得不好,他们不太会反思小结,对自己的学习评价不到位。怎样管理好学案?我们每个科目都使用学案教学,学生手中就有很多学案,如果学生不知如何管理,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压力,而且还会造成学生的烦躁心理。管理不好,学案就失去了资料功能,每隔一段时间,要让学生将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将其作为今后考前复习的资料。如何才能让学案得到更好的保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