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要注意的三个字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a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语文课堂吹进了缕缕春风。学为中心,关注文体,落实语用,成为新理念的代名词。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也是教师们现在正在努力追求的。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语文课堂回到原点,广大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任何一项改革是曲折的,特别是新旧理念交替之时,确实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到底语文课堂如何践行语用的理念,真正上出语文味。现在,课堂上确实万象众生,很多教师被乱花迷了眼,不知道语文课怎样做才算践行了语用,才算上出了语文味。其实,语文课不用想得十分复杂,只要从言、意、法三方面精细过程的指导,语文课堂就非常充盈,学生在提升语文水平的同时能够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价值观也得到历练。听了这么多的课,我觉得语文课一定要注意三个字:言、意、法。
  字词教学的过程要体现一个“实”字:字词教学应该是每个年段的教学内容,各个年段有所侧重。但是,现在很多老师觉得字词教学就是低年级的事情,到了高年级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字词教学环节浮光掠影,一点都不实在。对每一个年段的字词教学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就拿识字写字教学来说,目标也非常明晰,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实实在在进行阅读教学,是文明应该践行的朴实的理念。过程体现的言、意、法兼得。把握内容的过程要体现一个“精”字:对于内容的把握,课程标准也在多处做了赘述。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评价建议当中,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以上内容,都指向一个要求,那就是每一个年级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主要内容理解的能力。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后,直接问学生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当最后一位学生说出了比较标准的答案后,教学就马上转到下一环节。殊不知,这样操作,背后是教答案,是在教课文,“法”的成分完全缺失。所以,各类课文,在指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这个环节上,我们还需要把功夫做深做透。把握课文内容,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积累把握内容的方法:方法的习得需要引领,更需要总结。只有这样,学生对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才比较明朗。而通过对方法的提炼与总结,学生才能有所积累,并能够带着这一种方法去学习略读课文。体现把握内容的层次:积极利用课后的作业系统,进一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展开教学过程,领会到作者谋篇布局的一条线索,也就是抓住作者心情变化来串联内容,让学生明白讲事情写清楚,需要有一条线将内容串起来。如果我们这样对于每一篇精读课文,一步步指导好学生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每课有一得,我想,在学习略读课文时,他们就能轻而易举调取储备的方法完全能够自行读懂内容。概括内容的过程,也是实现了言、意、法兼得的效果。
  文本研读的过程要体现一个“用”字。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的阅读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它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文本情景的想象力、学习优美句段的能力,处理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其重点是“运用”。在这方面,课堂教学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想象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应用的重视,比如对文章的空白处、结尾处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地方被轻描淡写地带过;注意优美句段的“读”,不注意“悟”和仿写,学生理解、处理问题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形式上的讲解,可能是一种新的灌输,所有,只有让学生自己找出来,才说明学生读得有深度,有目的。当学生的阅读,在句子的形式上发现了秘密之后,我们可以安排小练笔可以有几个点,例如仿写对话,补白心理。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两个点整合起来,运用这样的对话形式,写人物的心理,并要用上很适切的提示语。这样安排的小练笔,既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又实践了语言的形式。语文课关注了文体,落实了语用。
  总之,精细过程指导,实现言、意、法兼得,需要我们认真、用独特的视角去研读教材,需要我们牢记语文是实用型学科,关注内容,关注语言,关注方法,就是在扎扎实实教语文。繁华落尽,洗尽铅华,学为中心,关注文体,落实语用,习得方法,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澄澈性体现,是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体现,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归宿。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新课中标准下,朗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的热点,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容小觑。还课堂朗朗读书声,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文化的滋养。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学生在感知言语声
期刊
谁都希望孩子们张口是文章,闭口皆文采。希望孩子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表达出心灵世界的多姿多彩。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来讲,启发引导学生准确的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就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总结了几点小建议和大家共同分享:  善于观察  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充分的利用这
期刊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中学教材中的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生理卫生于一身,知识可谓包罗万象。但是,各科单元知识自成体系,独具特点,科学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又相辅相成,为了体现科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科学高效课堂的高效性,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科学课高效课堂的做法。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虽然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现在受到普遍重視,但是现实课堂教学
期刊
四年级  一、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  1、每天回家拖一次地板。第一天布置这样的家务,没想到全班学生一回到家各个动手学习打扫家庭卫生,学习拖地板。也许是好奇,也许是兴奋,每个学生回家把家中的地面拖得一尘不染,一张张家长给我发来的孩子搞卫生的微信图片,让我看了茅塞顿开,于是,我决定循序渐进地将这一工作开展下去;2、每天回家拖两次地板。有了第一次的尝试,我又提出每天拖地两次的要求,并要求有家长的监督和评价
期刊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传统实验  1.水流冲不走乒乓球:取一个玻璃漏斗,将漏斗的颈部通过胶皮管与水龙头相连。漏斗的喇叭口向下放置,将一个乒乓球置于喇叭口处,先用手按住乒乓球,然后打开水龙头,让水流向乒乓球并从喇叭口处流出,可以看到,水流并没有冲走乒乓球,乒乓球被牢牢“吸”在漏斗颈部。水流从颈部流向喇叭口时,由于横截面积增大,流速减小,流体压强增大,致使乒乓球下方的流体压强大于上方,因此乒乓球好像
期刊
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简洁性和统一性的特点,既没有高等数学学习的繁复,也没有过多逻辑思维的要求,小学生处在较早接触到数学学习的时期,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数学之美,更要让学生在数学的审美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知美、欣赏美。  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
期刊
我们当教师的,不能回避“学困生”这个词。在我们所教学生中,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思想素质”或者“学习成绩”与一般同学相比有着一定差距的学生。他们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忽略、冷落、歧视、抛弃,而是我们的关心、亲近、呵护、帮助。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要深究成“困”的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长期的。只有找到病源,从源头挖起,病才可能根除。我
期刊
小学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根据广大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再按照课程的具体内容,采用直观、形象的授课方式,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从使推动藏语言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指导老师,学生学习藏语文兴趣同样很重要,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期刊
针对做好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这是当前每个教育工作者首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多年来教学实践表明,对于后进生转化,教师不仅在学习上要帮助他们,而且还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无微不至的关注与关心。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后进生的素质及转化体会。  一,近其内心世界,解其困惑涵意,重视培养其学生兴趣。  语文课的教学特点是“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而后进生往往由于懒
期刊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能力提升与教学培训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融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课堂教学成了政治教师要勇于面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