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新课程改革起步晚,但推行速度较为迅速,随着新课程在全省高中学校全面推开,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各学科的热点话题。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体现?怎样与传统教学的成熟经验及理论有机结合,并在新课程的实验探索中有所开拓创新,这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向历史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如何结合各地区本土教学经验,探索适合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广泛、深入研究的命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课程课堂有效性
进入21世纪,中国高中课程改革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04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率先进行新课程改革。2005年,江苏参加新课程改革,2006年,福建、辽宁、浙江、安徽、天津等省市实行新课程改革,2007年,北京、陕西、湖南、河南、黑龙江、吉林等省加入到新课程改革。至此,到2008年,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约占全国高中总量的50%。2009年秋季,新课程在云南60多所高中学校全面推行,高中历史老师将面临课程改革以来最大的挑战。云南基础教育一直落后于全国,实施新课程改革对云南高中教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1 云南新课程实施全面拉开课程改革序幕
2009年秋季学年,云南实行高中新课程,在全国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云南教育厅、省教科院、各省市区教育教研主管机构、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考察、调研,在2008年至2009年之际为新课程在云南的实施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深入研究、政策宣传、促进教师观念转变、具体部署等程序,步步推进各学校相关教学人员为2009年秋季新课程启动做好基本的准备工作。2009年暑期,云南大多数高中教师已经在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个人方面的准备,参加全国新课程教师网络研修以及本省、市新课程研讨及观摩课。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性问题。结合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我将和同行们交流一下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2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关注的问题
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绝大多数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课堂教学传授的学科知识,促进课堂、教师及学生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满堂灌现象较突出,这与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关系,如内容多,课时压缩,但根本上是由于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对教材研究不够深入,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不熟练、不成熟,一些年纪稍大的教师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习惯了满堂灌的教学,学生没有参与教学的机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面对新课程带来的变化,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要通过新旧教材课程内容标准以及教学目标的比较,充分认识新课程的新变化
新课程历史教学目标一改旧课标仅注重单一的知识、智力、能力培养目标,更加体现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将历史教材作为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载体作用。研究新课程标准及课程目标,是高中历史教师把握教材,组织课堂教学的前提。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还在穿新鞋走老路,那是极大的误人子弟。所以在新旧教材更替之际,每个高中历史老师都有责任主动积极研究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为下一步深入教材分析研究,组织课堂教学奠定重要的基础。
2.2 要认真钻研新课程,做好三备:即备教材、备课堂、备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三备又赋予了新的内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编写体例对于旧教材而言,可以用“颠覆”两字概括。颠覆了传统历史编写按时间、章节顺序编写的体例。颠覆就是改革的基础,只有消除强大的传统力量才能为改革开拓新的道路。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走不出应试教育的紧箍咒,教学内容细密,记忆量过大,课堂教学主要的形式就是“满堂灌”。新课程编写体例的改变,就是要扭转教材内容太多太细,以粗线条概括把握历史主干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2.1 备教材
备教材就是要认真细致研究新课程的内容变化,内在联系,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面把握教材,做到处理运用教材得心应手。人民版历史教材编写体例是按照模块将历史分为中外史,并按古、近、现代顺序依托专题来进行介绍。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材要领总结起来:就是线索加主干。新课程背景下要做好几个结合:将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将问题设计与学生实际结合;将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与问题设计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结合。
2.2.2 备课堂
课堂是教学组织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后,通过课堂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来检验教学设计的效率性的重要途径。课堂就是新课程的试验场,再好的方案都要在这里检验才能得到基本的评价。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主观臆断进行涉及,要做到:以学定教,并通过一次次的课堂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环节中不恰当的地方,才能逐渐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3 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居主导地位。研究学生、分析学生、备好学生始终是老师教学研究的主要环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上,即我们常说的“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备学生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教学设计要考虑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运用好多媒体来体现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师是需要学科功底的。我个人认为,重点要体现几个有利于的原则: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或学习积极性且不能过头;二有利于辅助教学中重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且不要太复杂;三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及主干知识且不要太繁琐。
4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注重教学检查以及教学反馈
阶段性进行客观的教学效果的反馈及了解,有利于教师通过自我检查、反思找出教学中还不满意的地方,坚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这样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教好新课程,热爱新课程,不断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朱汉国,马士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 唐琴. 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教材整合[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订.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4]《云南省教育厅文件》云教研[2009]8号、9号、10号、25号文件,云南:2009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课程课堂有效性
进入21世纪,中国高中课程改革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04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率先进行新课程改革。2005年,江苏参加新课程改革,2006年,福建、辽宁、浙江、安徽、天津等省市实行新课程改革,2007年,北京、陕西、湖南、河南、黑龙江、吉林等省加入到新课程改革。至此,到2008年,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约占全国高中总量的50%。2009年秋季,新课程在云南60多所高中学校全面推行,高中历史老师将面临课程改革以来最大的挑战。云南基础教育一直落后于全国,实施新课程改革对云南高中教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1 云南新课程实施全面拉开课程改革序幕
2009年秋季学年,云南实行高中新课程,在全国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云南教育厅、省教科院、各省市区教育教研主管机构、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考察、调研,在2008年至2009年之际为新课程在云南的实施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深入研究、政策宣传、促进教师观念转变、具体部署等程序,步步推进各学校相关教学人员为2009年秋季新课程启动做好基本的准备工作。2009年暑期,云南大多数高中教师已经在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个人方面的准备,参加全国新课程教师网络研修以及本省、市新课程研讨及观摩课。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性问题。结合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我将和同行们交流一下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2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关注的问题
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绝大多数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课堂教学传授的学科知识,促进课堂、教师及学生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满堂灌现象较突出,这与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关系,如内容多,课时压缩,但根本上是由于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对教材研究不够深入,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不熟练、不成熟,一些年纪稍大的教师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习惯了满堂灌的教学,学生没有参与教学的机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面对新课程带来的变化,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要通过新旧教材课程内容标准以及教学目标的比较,充分认识新课程的新变化
新课程历史教学目标一改旧课标仅注重单一的知识、智力、能力培养目标,更加体现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将历史教材作为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载体作用。研究新课程标准及课程目标,是高中历史教师把握教材,组织课堂教学的前提。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还在穿新鞋走老路,那是极大的误人子弟。所以在新旧教材更替之际,每个高中历史老师都有责任主动积极研究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为下一步深入教材分析研究,组织课堂教学奠定重要的基础。
2.2 要认真钻研新课程,做好三备:即备教材、备课堂、备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三备又赋予了新的内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编写体例对于旧教材而言,可以用“颠覆”两字概括。颠覆了传统历史编写按时间、章节顺序编写的体例。颠覆就是改革的基础,只有消除强大的传统力量才能为改革开拓新的道路。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走不出应试教育的紧箍咒,教学内容细密,记忆量过大,课堂教学主要的形式就是“满堂灌”。新课程编写体例的改变,就是要扭转教材内容太多太细,以粗线条概括把握历史主干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2.1 备教材
备教材就是要认真细致研究新课程的内容变化,内在联系,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面把握教材,做到处理运用教材得心应手。人民版历史教材编写体例是按照模块将历史分为中外史,并按古、近、现代顺序依托专题来进行介绍。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材要领总结起来:就是线索加主干。新课程背景下要做好几个结合:将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将问题设计与学生实际结合;将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与问题设计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结合。
2.2.2 备课堂
课堂是教学组织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后,通过课堂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来检验教学设计的效率性的重要途径。课堂就是新课程的试验场,再好的方案都要在这里检验才能得到基本的评价。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主观臆断进行涉及,要做到:以学定教,并通过一次次的课堂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环节中不恰当的地方,才能逐渐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3 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居主导地位。研究学生、分析学生、备好学生始终是老师教学研究的主要环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上,即我们常说的“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备学生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教学设计要考虑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运用好多媒体来体现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师是需要学科功底的。我个人认为,重点要体现几个有利于的原则: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或学习积极性且不能过头;二有利于辅助教学中重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且不要太复杂;三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及主干知识且不要太繁琐。
4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注重教学检查以及教学反馈
阶段性进行客观的教学效果的反馈及了解,有利于教师通过自我检查、反思找出教学中还不满意的地方,坚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这样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教好新课程,热爱新课程,不断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朱汉国,马士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 唐琴. 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教材整合[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订.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4]《云南省教育厅文件》云教研[2009]8号、9号、10号、25号文件,云南: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