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建筑设计 产生 发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后现代主义主要是指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主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简介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
1、现代主义建筑的没落 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而产生的种适应于工业化的大规模营造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简单的外形,绝大部分没有任何传统的形式,大部分没有细节装饰,因此具有高度理性的、功能主义的特点。现代主义建筑以其简洁的外形,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方盒子和其反传统、反装饰,采用新工业材料并实行“预制件”与“装配化”而发展绵延,成为统一的“国际式”。但是,20世纪七十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己走过了它的“不惑之年”。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使得城市的面貌变化万千,被工业化、的刻板的、冷漠的、千篇一律的现代主义建筑取而代之。
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内容是“功能的”、“理性的”、“反传统的”、“反装饰的”,服务对象是穷困的劳苦大众,正因为它是反传统的,所以它割断了历史性与时间性,也正因为讲其功能而使技术发展成为一种片面的形式,以致于“冷漠”、“无情”忽略了环境与人情。 1976年,美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他的着作《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用第句话“于1972年7月15日15点32分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死亡。”来说明现代主义建筑已经死去,今后的时代将是后现代主义的时代。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在现代主义建筑鼎盛之际,对它的批评和指责也开始增多。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它们在理论上批评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指责它割断历史,重视技术,忽视人的感情需要,忽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脉的配合。由于现代主义所奉行的原则与时代的不适应性,致使冷酷无情、千篇一律的设计惨遭遗弃。现代主义设计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建筑形式上,新的流派努力突破“国际式”风格的局限。进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如果说1923年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经典著作,那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书。
四、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
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
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结语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后现代文化在设计领域的实现,其强调传统要素,注重个性,关注人的感情,价值取向,注重地方色彩,民族风格,弘扬多元再现的文化,这些都是与后現代的哲学文化,审美价值观是一致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现代主义的枯燥、单调、乏味的功能主义的原则进行了修正,他们许多的设计作品使得眼前一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在前已经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背景,找到了其生存的土壤。这对于理解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及其未来的演化提供了线索,对于我们设计观念的培育有某种启示。我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评价是,后现代主义不会完全取代现代主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现代主义将会和后现代主义并驾齐驱,当前,在学者圈有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已经死亡,但从后现代主义的出发点来看,后现代主义主张摆脱科技对人的奴役,反对人类异化,以人为本,宣扬文化的多元再现,强调个性和民族特征,容纳差异性,折衷性,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同时具有突破现代主义清规戒律的开放的思想体系。这将足以揭示出后现代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对传统的继承,对历史的尊重,在链接传统和未来的文化的链条上远远胜过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设计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在人文精神的光芒下,灿烂夺目,并启示后来者。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建筑设计 产生 发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后现代主义主要是指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主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简介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
1、现代主义建筑的没落 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而产生的种适应于工业化的大规模营造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简单的外形,绝大部分没有任何传统的形式,大部分没有细节装饰,因此具有高度理性的、功能主义的特点。现代主义建筑以其简洁的外形,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方盒子和其反传统、反装饰,采用新工业材料并实行“预制件”与“装配化”而发展绵延,成为统一的“国际式”。但是,20世纪七十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己走过了它的“不惑之年”。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使得城市的面貌变化万千,被工业化、的刻板的、冷漠的、千篇一律的现代主义建筑取而代之。
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内容是“功能的”、“理性的”、“反传统的”、“反装饰的”,服务对象是穷困的劳苦大众,正因为它是反传统的,所以它割断了历史性与时间性,也正因为讲其功能而使技术发展成为一种片面的形式,以致于“冷漠”、“无情”忽略了环境与人情。 1976年,美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他的着作《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用第句话“于1972年7月15日15点32分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死亡。”来说明现代主义建筑已经死去,今后的时代将是后现代主义的时代。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在现代主义建筑鼎盛之际,对它的批评和指责也开始增多。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它们在理论上批评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指责它割断历史,重视技术,忽视人的感情需要,忽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脉的配合。由于现代主义所奉行的原则与时代的不适应性,致使冷酷无情、千篇一律的设计惨遭遗弃。现代主义设计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建筑形式上,新的流派努力突破“国际式”风格的局限。进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如果说1923年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经典著作,那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书。
四、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
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
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结语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后现代文化在设计领域的实现,其强调传统要素,注重个性,关注人的感情,价值取向,注重地方色彩,民族风格,弘扬多元再现的文化,这些都是与后現代的哲学文化,审美价值观是一致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现代主义的枯燥、单调、乏味的功能主义的原则进行了修正,他们许多的设计作品使得眼前一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在前已经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背景,找到了其生存的土壤。这对于理解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及其未来的演化提供了线索,对于我们设计观念的培育有某种启示。我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评价是,后现代主义不会完全取代现代主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现代主义将会和后现代主义并驾齐驱,当前,在学者圈有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已经死亡,但从后现代主义的出发点来看,后现代主义主张摆脱科技对人的奴役,反对人类异化,以人为本,宣扬文化的多元再现,强调个性和民族特征,容纳差异性,折衷性,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同时具有突破现代主义清规戒律的开放的思想体系。这将足以揭示出后现代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对传统的继承,对历史的尊重,在链接传统和未来的文化的链条上远远胜过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设计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在人文精神的光芒下,灿烂夺目,并启示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