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国素质教育已经由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全面实施推进阶段。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又是人民的重托。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转变陈旧观念
学校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为推动教育思想的转变,要使教师真正从思想上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1.1 要认识素质教育的必然性。素质教育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形势下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实行“两个根本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需要l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2 要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能否培养出一代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是“应试教育”无法实现的,惟有素质教育才能担此重任。
1.3 其次,教师要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要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依赖于科技进步,又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学校一方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为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而做好育人工作,这就需要把二者统一在素质教育之中。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1 教师的素质不仅反映教师个人学识水平、知识结构、创造才能和教育质量上,而且也时刻反映在个人的敬业爱岗、爱生爱校、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和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上。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职业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教育科研素质等。
2.2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使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使之既重视基础知识教育也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既重视学生的成绩又重视人格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3 素质教育还要求每一位教师具有独立的人格,进取的精神、民主的意识、信息的观念、顽强的意志,要有创新竞争的卓越目标,有意接受新事物,发表和接受各种意见,自信而并不盲从。尊重他人,尊重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身体强健、知识渊博、勇于创造的活生生的人才。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全面发展
要走素质教育之路,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就必须树立“面向21世纪,培养未来人”的大人才观,全面和谐与主动发展的质量观,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观和全方位育人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主动和谐和地发展,以实现群体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寿长。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统一要求下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抓“两头”促“中间”,对“学困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对象给予心理和智能上的辅导,使他们逐步达到教学要求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发展他们的各种潜能。
世界银行在《促进发展的知识》报告中,形象地把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的形势称为“要么搭上车,要么更落伍”。如何才能“搭上车”呢?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将国民经济发展转移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就是为了要适应这个转变。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推进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努力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否把握好这个核心,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中小学必修科课程门类过多,与地方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选修科过窄,教学内容过难,且缺乏综合性和实用性,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值得欣喜的是近两年国家正在进行教材改革,力求使课程设置综合化、人文化。教材内容更利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主。当然课程与教材的修改还要与教育教学评估制度的改革挂钩。不要出现教材的内容难度较低,需要掌握的程度一般,但对学生的考核考查却上升了一定的难度。
五、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自主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泛进、滥讲,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持主宰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状况,就要解放学生的双眼、双手、大脑、嘴巴和身心,让他们去观察、操作、思考、表达和自我实现。只要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己看懂的内容,教师不要再讲述只要是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合作、探究、掌握的内容和方法,教师不要再讲解,教师应该要多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各抒已见,表现自我,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堂讨论,能确保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的交流。
例如,小学第十册《语文》的《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有关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内容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老师就不要反复陈述,而对于这次战争东吴为什么采用火攻?为什么文中多次强调东南风?双方胜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就应该交给学生讨论,研究。老师在必要的时机给予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开拓思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知识的内涵。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非朝夕之功。社会各界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总结,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利国利民利千秋的伟大举措。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转变陈旧观念
学校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为推动教育思想的转变,要使教师真正从思想上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1.1 要认识素质教育的必然性。素质教育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形势下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实行“两个根本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需要l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2 要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能否培养出一代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是“应试教育”无法实现的,惟有素质教育才能担此重任。
1.3 其次,教师要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要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依赖于科技进步,又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学校一方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为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而做好育人工作,这就需要把二者统一在素质教育之中。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1 教师的素质不仅反映教师个人学识水平、知识结构、创造才能和教育质量上,而且也时刻反映在个人的敬业爱岗、爱生爱校、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和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上。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职业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教育科研素质等。
2.2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使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使之既重视基础知识教育也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既重视学生的成绩又重视人格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3 素质教育还要求每一位教师具有独立的人格,进取的精神、民主的意识、信息的观念、顽强的意志,要有创新竞争的卓越目标,有意接受新事物,发表和接受各种意见,自信而并不盲从。尊重他人,尊重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身体强健、知识渊博、勇于创造的活生生的人才。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全面发展
要走素质教育之路,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就必须树立“面向21世纪,培养未来人”的大人才观,全面和谐与主动发展的质量观,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观和全方位育人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主动和谐和地发展,以实现群体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寿长。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统一要求下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抓“两头”促“中间”,对“学困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对象给予心理和智能上的辅导,使他们逐步达到教学要求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发展他们的各种潜能。
世界银行在《促进发展的知识》报告中,形象地把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的形势称为“要么搭上车,要么更落伍”。如何才能“搭上车”呢?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将国民经济发展转移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就是为了要适应这个转变。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推进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努力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否把握好这个核心,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中小学必修科课程门类过多,与地方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选修科过窄,教学内容过难,且缺乏综合性和实用性,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值得欣喜的是近两年国家正在进行教材改革,力求使课程设置综合化、人文化。教材内容更利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主。当然课程与教材的修改还要与教育教学评估制度的改革挂钩。不要出现教材的内容难度较低,需要掌握的程度一般,但对学生的考核考查却上升了一定的难度。
五、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自主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泛进、滥讲,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持主宰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状况,就要解放学生的双眼、双手、大脑、嘴巴和身心,让他们去观察、操作、思考、表达和自我实现。只要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己看懂的内容,教师不要再讲述只要是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合作、探究、掌握的内容和方法,教师不要再讲解,教师应该要多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各抒已见,表现自我,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堂讨论,能确保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的交流。
例如,小学第十册《语文》的《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有关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内容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老师就不要反复陈述,而对于这次战争东吴为什么采用火攻?为什么文中多次强调东南风?双方胜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就应该交给学生讨论,研究。老师在必要的时机给予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开拓思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知识的内涵。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非朝夕之功。社会各界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总结,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利国利民利千秋的伟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