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兴趣”说浅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提出诗有别材、诗有别趣,以之为兴趣说先导。严羽提倡盛唐兴趣,高标性情,乃针对江西诗派及理学诗派而发。严羽提倡以兴趣为诗以矫正时弊,具有强烈的时代针对性及积极的革新意义。
  关键词:别材;别趣;兴趣;感兴;江西诗派
  作者简介:包彩云,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4级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02
  “兴趣”是严羽诗学中具有本体论高度的核心概念。本文拟从严羽以禅喻诗的大语境出发,对别材、别趣的内涵作相关探讨,以进一步探索兴趣说的含义及兴趣说对诗歌语言特性的内在规定,并明确兴趣说提出的时代针对性。
  一、别材、别趣的含义
  (一)别材
  (1)別材之別:别材之别乃取自禅宗“教外别传”之喻。禅宗不依赖言教经典,不同于其他疏经造论的宗派。故禅宗自称“宗门”,将己判摄为“教外别传”。此“别传”之“别”显然具有特别、区别、根本的意味,别材也即诗歌特别的、根本的材料。诗歌的材料来源具有特殊性:诗材来源于内心,是诗人深切体验到的感性的材料,别于外在的学问;又如禅宗以内心领悟佛法而得佛法大义,暗示别材是切中诗歌要害的第一义,乃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
  (2)别材非别才:《沧浪诗话》各本本作“别材”,但在后世学者的转相引述中却常作“别才”。如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人谓诗有别才,非关学力者,只就天分一边言之。”将“别材”作“别才”,理解为作诗需要特别的才情、才性。“材”与“才”虽常通假,但本义实不可混淆。若说诗需别才,于理诚然可通,但纵观前后文,又显然不符严羽本意。一则严羽所批判之宋代诸公多少年天才,非无才者;二则诗人才情高低与诗歌别趣有无缺少必然关联;三则若强调才能,又后文论述全与才能无涉,未免前后脱节。别材之材实指诗歌材料,与才情无关。
  (二)别趣
  别趣之别同于别材之别,此处重点借助对趣在古代文论中的意义梳理来理解严羽所谓别趣之“趣”。
  趣作为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其内涵在历时视野中呈现出不断提升、拓展、深化的发展态势。趣的本义是快速疾走,《说文解字》:“趣,疾也。从走,取声。”“趣”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中多通于“趋”,表示动作的趋向或者用作副词的立刻之义,后又由“趋向”引申为包含美感的“旨趣”、“意味”、“韵致”等义。但六朝之前多以趣论人,趣在魏晋才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多指作品的风致、意味。钟嵘《诗品》多以趣论诗,如论谢瞻等人诗“殊得风流媚趣。”趣在唐代的诗歌评论及诗歌创作中出现得更加频繁,多指作者的兴致。如王维《晓行巴峡》:“赖谙山水趣,稍解离别情。”
  到了宋代,趣作为核心审美范畴,其内涵不断丰富。宋人往往不再单独谈趣,而是将趣与其他形容词组合在一起,伸发出一系列趣的层级。魏庆之《诗人玉屑》专列有“诗趣”一目,又细分为天趣、奇趣、野人趣、登高临远之趣四类……在宋代诗话中,流行着各类以趣为中心词的合成词,如奇趣、机趣、野趣、禅趣、理趣、谐趣、兴趣…… 严羽所言别趣之趣自然也属于趣这个大的层级下的范畴分支。
  二、兴趣的含义
  别材、别趣的提出是为了引出后文的核心概念:兴趣。前文已论及趣之含义流变,这里主要探讨兴趣之核心:兴的内涵。
  (一)兴:“兴”很早就进入了文论范畴,其在文论中的涵义大致有二:一是感兴之兴,指诗人受外界事物的感触而引起的情思;二是比兴之兴,指托事于物而形成的委婉、含蓄的表现方法。
  严羽谓“盛唐诸人,惟在兴趣。”唐人之兴属感兴一类,是诗人在外物触发下所产生的带有审美特点的情绪体验。唐人多以“兴”入诗,如李白诗“试发清秋兴,因为吴会吟”(《送麹十少府》);杜甫诗有“遣兴莫过诗”(《可惜》)等。李杜二公之诗虽兴致有别,但都是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故严羽将李杜并举,不分优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称引之诗 “唐人好诗……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也多以感动激发情思之诗为上。
  (二)兴趣:兴趣是别材别趣的必然归宿,也是别材别趣最好的样本。兴趣乃感兴的趣味。所谓感兴的趣味,是说诗歌因感兴而发所产生的具有美感意味的趣味及旨归。在兴趣的生成机制中,情性的感动是兴趣产生之根源,感兴构成了兴趣不同于其它趣味的特殊性。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论:“他所谓的兴趣应该并不是泛指一般所谓好玩有趣的趣味之意,而当是指由于内心之兴发感动所产生的一种情趣。所以他才首先提出‘诗者,吟咏情性’之说。便因为他所谓的兴趣,原是以诗人内心情趣之感动为主的。”
  严羽最早以兴趣论诗且以兴趣来总结唐诗的审美特征。与时人所谓天趣、机趣、奇趣、野趣、禅趣等游走于诗歌风格的部分把握不同,严羽所说的兴趣是从源头上寻找诗歌的整体特性。兴趣说在严羽的诗学系统中具有艺术本源论的重要地位。
  三、“兴趣”之诗的语言特性
  严羽又尤其强调兴趣之诗所应具有的语言特性,对诗歌语言文字作了理想化的设定。“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严羽明确设定了一种诗歌理想形态: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即不入思理,不拘语言,这无疑是“兴趣”之语言特性的最佳注脚。严羽紧接着又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对诗歌语言文字特性没有办法作细致具体的分析,故严羽采用了一系列隐喻来反复说明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与情性之间的微妙关系。“羚羊挂角”出自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义存禅师示众语谓:“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你向什么处扪摸?” 羚羊挂角的原始涵义即喻消除语言痕迹。周裕锴师所谓“羚羊挂角就是使人意识不到语言文字存在的语言文字。”也即不落言筌之意。严羽又说不落言筌之语“透彻玲珑,不可凑泊。”严羽借助佛典里的象喻构建了一个诗学隐喻系统,从这个隐喻系统中大概可以把握到两点:   (一)语言与情感的整体性:正如空与音、相与色、水与月、镜与象完全结合,语言文字与诗歌情感也呈现出水乳交融,物我冥契的状态,故而气象浑融。读者可以直观不隔地体会到其中的兴趣,却无法从中单独剥离出语言文字,找不到语言文字与情感分明的界限,即严羽评论汉魏古诗语:“气象混沌,难以句摘”、“词理意兴,无迹可求。”兴趣所至,语言一气浑成,率性自然。
  (二)语言与情感的澄澈性:正如音、色、月、象都是没有被媒介遮蔽的显豁的存在,诗歌情感也浮现于语言文字之上,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情感显得玲珑剔透。 羚羊挂角以及镜像水月皆是“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形象表达,喻指诗歌语言文字不粘皮骨的澄澈之性。排除掉使字用事、句法布置等干扰,方可透彻不隔地看见性情。即皎然《诗式》所谓“但见性情,不睹文字”,司空图《诗品.含蓄》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者能透过有限的语言,去领略无穷的意趣,故曰“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不即不离的语言观既受到庄子言意观的影响,同时也与禅宗主张破除文字执相关。禅宗东土六祖都认为佛理非言教经典能够传达,但正如周裕锴师所论,“其实,禅宗所谓‘不立文字’,很大程度上是指不立经教,排斥概念化的、说经式的佛经中的文字,而并非完全否定语言文字本身。”禅宗从中唐到北宋经历了一次语言学转向,语言文字以机锋、俗语、偈颂等方式存在,与庄严的佛教经典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禅宗于文字,以胶盆粘着为大忌;法执理障,则药语尽成病语。”严羽对诗歌语言文字的认识恰与禅宗的语言文字观念契合。诗歌语言与禅宗语言具有同质性,“舍筏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 语言文字是渡岸之筏,诗之兴趣才是诗家欲至之彼岸。
  四、兴趣说的针对性
  兴趣说的提出具有强烈的时代针对性。严羽评价近代诸公,“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到何在。”毫不隐晦对近代诸公诗风的不满。其不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反对专务才学、雕琢文字。“以才学为诗”指诗歌创作中喜用典故以显示才学。如“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理论都重视从文化典籍中寻求现成的语言材料,易流于“资书以为诗”。“以文字为诗”指琢字炼句,如梅尧臣“意新语工”、黄庭坚“句中有眼”等主张。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是宋诗的两大显要特征。 黄庭坚主张“如此作诗句,要须详略用事精切,更无虚字也。如老杜诗,字字有出处”,其论造语下字之法谨慎严密。其因难见巧、争奇斗险的精神体现在下字、用事、句法、对偶、声韵等各个方面,江西后学更将此风发挥至极。 严羽针对“山谷用功深刻”及近代诸公“多务使事”,“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等弊病,在《诗辩》部分反复强调诗歌语言的澄澈之性,在《诗法》中更明确提出“押韵不必有出处,用字不必有来历。”以透彻无碍的语言观念贯穿始终,反对时人专务才学、雕琢文字的习气。
  (二)反对大发议论,空谈性理。《沧浪诗话.诗评》:“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严羽敏锐地意识到了唐宋诗气象的不同,指出宋诗“尚理”与唐诗“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的区别,二者高低自辨。江西诗派好发议论,理学诗派又以性理入诗,二者共同将诗歌题材向日常生活扩展,将原本属于散文功能的说理介入诗中,诗歌成为文人们日常谈论、论事说理的重要载体。漫谈义理,“读之反复终篇,不知着到何在”,与“透彻玲珑”的情感旨归相去甚远。 严羽正欲破除江西诗派之事障与理学诗派之理障,故高标情性,强调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重视对诗歌审美特征的把握。
  总结:
  兴趣说强调诗歌应书写别材,生发别趣。在诗歌创作中要感兴而发,不涉理路;诗歌语言则须与情感浑然一体,不落言筌。严羽标举盛唐兴趣是针对江西诗派、理学诗派弊端而发,旨在恢复古诗吟咏性情的传统。虽不免师心自用之嫌,然确有反拨时弊之功。
  参考文献:
  [1](梁)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唐)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宋)严羽撰.郭绍虞注.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C].北京:中华书局,1981 .
  [5]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3.
  [6]缪钺.诗词散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张建.沧浪诗话研究[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公司,1992.
  [8]陈名财.“别材别趣”说辨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1(1).
  [9]周裕锴.文字禅与宋代诗学[D].四川联合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7(3).
  [10]周裕锴.沧浪诗话的隐喻系统和诗学旨趣新论[J].文学遗产,2010(2).
其他文献
当前Internet网信息检索与管理中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种类繁多的数据模式统一集成为一个和谐的无冲突、然而又是对用户透明的信息库。模式集成过程中一个至为关键的步骤是语
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团市委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共同实施的《2000年北京市未成年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日前全部完成。该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摘 要:用“美”这个字来形容一个男人,似乎不太恰当的。但是对于嵇康,你却很难找出一个比“美”更合适的形容词。在他身上,“美”脱离了俗世的单薄和轻浮,而生华为了一种全面的、深厚的、具体的、高尚的,真正的“美”的境界。  关键词:嵇康;人格;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02  一、形韵之美  魏晋时代是一个帅哥辈出的时
Video Rewrite是视频音频数据之间对应合成的一种新的亮频技术, 是图像处理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在网络视频议、模拟讨论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实时性
该文分析了核医学图像采集所要实现的各种功能模块,提出了用个人计算机的实时软件来取代大部分采集硬件功能的方案,是一个新型核医学计算机图像采集系统。
该文介绍了几种目前广泛使用的图像采集卡的软硬件特点,并着重介绍了NSRL 200MeV直线加速器能谱靶光斑图像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的方法,以及在直线加速器运行控制中的应用。
摘 要:战国策士辞令影响深远,尤其对后世文学起到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在散文、诗歌题材中“痕迹”可寻,然而通过历史反观,最终战国策士辞令的消亡也是必然。针对这一特殊的消亡文体,将作客观的历史审视,并梳理其在消亡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策士辞令;影响;消亡  作者简介:梅伟(1986-),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文传系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  
提出一种可以用于齿轮等形状复杂零件的二维曲面轮廓测量的图像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CCD摄像机作为传感单元.提出一种基于多项式插值的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以提高系统的测量精
摘 要:本文通过对《平凡的世界》这部文学巨著文学魅力、布局魅力、情感魅力由表及里的分析,结合当代年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婚姻观、消费观等观念进行有益探讨,最后通过对田福军仕途成功和路遥创作成功的原因进行深刻剖析,指出只有扎根沃土,辛勤耕耘才是成功的基石。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魅力;评析  作者简介:徐玉梅(1972.1-),女,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