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质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用燃烧火柴的方法来进行钾元素的焰色反应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4个不含钾元素的燃烧实验,发现不含钾元素的物质燃烧后透过蓝色钴玻璃也能观察到紫色的火焰,从而得出“不能用燃烧火柴的方法来进行钾元素的焰色反应”的结论。
  关键词:火柴;蓝色钴玻璃;焰色反应;质疑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92-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7.033
  新课程倡导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化学活动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鉴于此,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上一些有疑问的实验现象作为学生感兴趣的载体,课后将十分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课后的探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问题提出
  现行的三套高中化学教材(苏教版、鲁科版、人教版),都设有钾的焰色反应这一实验。其中,苏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2014年6月第6版)第21页活动与探究叙述为“[实验4]取一根铂丝(或细铁丝),放在酒精灯(或煤气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用铂丝蘸取少量KCl溶液,置于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颜色。再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蘸取少量K2SO4溶液,重复以上实验”。课前笔者按书本做准备实验时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看到了紫色,但现象不是非常明显,为了增强课堂的演示效果,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雷周平同志和刘成英同志先后在文章《妙用火柴巧做钾离子的焰色反应》、《钾元素焰色反应的实验改进》中提到,可以用燃烧火柴的方法进行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因为火柴头中含KClO3,火柴梗中含有K2CO3。笔者按照他们的实验过程重做了实验,发现当在蓝色钴玻璃后面划燃火柴后,立即见到了紫色的火焰,当燃烧已除掉火柴头的火柴梗时,透过蓝色钴玻璃也见到了紫色的火焰。当笔者把这一简单易行的创新实验和书本实验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对比时,很多同学提出了质疑:相较于KCl溶液和K2SO4溶液,火柴体系成分更复杂,是否有其他物质的燃烧透过蓝色钴玻璃也能看到紫色火焰呢?针对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笔者并没有一言堂,而是要求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课后的探究证实自己的猜想:火柴燃烧产生的紫色火焰是否一定是钾元素引起。
  二、实验过程
  1.实验1
  用材质和火柴梗近乎相同的小木条(查资料得知,木材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主要含C、H、O元素)点燃,透过蓝色钴玻璃,见到了紫色火焰。
  2.实验2
  用不含钾元素的棉花、食品保鲜膜、聚氯乙烯、乳胶管进行实验,也见到了明显的紫色火焰。
  3.实验3
  点燃已打磨的镁带,透过蓝色钴玻璃,可以看到火焰上部明显呈紫色,下部略微呈绿色。
  4.实验4
  在蒸发皿中加入少许无水乙醇或甲醇,点燃,然后撒入粉状氯化钡固体,肉眼可以看到黄绿色火焰,然后透过蓝色钴玻璃,也看到了紫色火焰。
  可见,透过蓝色钴玻璃能看到紫色的火焰不一定说明物质中含钾元素,因此,不能用点燃火柴的方法进行钾元素的焰色反应。
  三、实验启示
  本次实验结果对笔者的触动很大,教学真是个教与学相长的过程。从雷周平和刘成英两同志于1998年提出可以用燃烧火柴的方法进行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到现在已经接近15年,在这期间很少有人对此公开质疑过,即使有人怀疑最多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笔者开始也仅仅做了火柴的燃烧实验,当发现确实出现了紫色火焰后,就乐于其中而放弃了继续实验。要不是同学提出质疑,笔者也不会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燃烧不含钾元素的物质来做对比实验。正如大诗人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一些化学实验结论,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要亲自动手实验,而且要深入下去多做一些对比性的实验,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参考文献
  [1] 雷周平. 妙用火柴巧做钾离子的焰色反应[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7):37
  [2] 刘成英. 钾元素焰色反应的实验改进[J].化学教学,1998,(12):11
其他文献
学生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生问促学"指利用学生提问促进学习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建构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唤醒、
本实验用菲律宾蛤仔壳粉为原料,制备融雪剂。制备醋酸钙融雪剂的最佳条件是:加水量10mL、反应时间30min、醋酸浓度10mol/L、醋酸体积8mL。对融冰性能、金属腐蚀性、植物花草牛长
文章建立了一种检测石油污染物中多环芳烃的方法。该法采用商品化的硅胶和氧化铝混合填料固相萃取柱对样品中的烷烃和多环芳烃进行分组,实验结果表明,烷烃及多环芳烃的加标回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Pt(111)/Ti/SiO2/Si(001)基片上制备了BiFe0.95Mn0.05O3(BFMO)薄膜,并构架了Pt/SrRuO3/BFMO/Pt型电容器。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在650℃快速退火可以得到良好结晶
以Al(NO3)3·9H2O为铝源、尿素为沉淀剂,无模板水热法制备了单分散、尺寸均一的核桃状分级结构γ-AlOOH。用XRD、SEM、TEM和氮气吸脱附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T-AlOOH纳米
介绍了大气颗粒物采样滤膜的制备、样品前处理、颗粒物当中可溶性酸性成分的实验分析条件、提取效率,讨论分析过程中有影响的因素.总结了大气颗粒物样品中可溶性酸性成分前处
针对高等院校有机化学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文章通过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理解,结合有机化学的教学特点,探索了启发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提
根据晶体自发成核几何淘汰规律,结合ZnGeP2晶体的结晶习性,研究设计出生长完整ZnGeP2单晶体的双层镀碳石英安瓿,其关键技术参数为:安瓿长径比6~7,籽晶袋长度≥25mm,安瓿主体与
以水为提取剂,提取槲蕨中的水溶性多糖.分别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对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槲蕨中水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工科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科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我国实践教学水平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