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玛哈的月圆之夜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zhang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
  不由想起二十年前,在泰姬陵度过的那个难忘之夜。翻拣着当时的照片和日记,南亚次大陆的阳光和清风,阿格拉的城堡与朱木拿的流水,沙·贾汗与妻子感天动地的爱情,又仿佛来到了身边……
  去印度学习前,心中就有一个大大的游历计划:去瓦拉纳西看恒河夜祭,去菩提伽耶佛祖悟道的树下打坐,去桑地尼克坦朝圣诗人泰戈尔故居,去不朽的艺术宝库阿旃陀、爱罗拉,去阿姆利则的金庙,去果阿的海滩,去喜马拉雅山地的西姆拉……当然,还有世人皆知的伟大奇迹——泰姬陵。
  有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如果把泰姬陵放在一些历史建筑旁边,就好比是“把美丽的诗篇放在深刻的剧本旁边”,犹如彼得拉克在但丁旁边,济慈在莎士比亚旁边,萨福在索福克勒斯旁边。
  这是一首怎样的“美丽”诗篇?
  这座花费了2.2万人22年劳作的陵墓,是亚洲、也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建筑杰作之一。据说当年为建造它,花费了4000万卢比——300多年前,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数字!它的建造者,不仅来自印度本土,还有许多来自波斯、土耳其、阿拉伯乃至欧洲和中国的设计师、艺术家、工匠,他们在一位因为失去爱妻而极度悲痛的帝王的带领下,倾尽人类的才具和想象力,终于完成了它——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泰姬陵。
  这是一位君主,为他的王妃建造的奢华陵墓。
  这也是一位丈夫,为他的妻子竖立的永久纪念碑。
  这更是一个男人,为他所爱的女性写下的动人诗篇。
  1526年,来自中亚的突厥化蒙古人巴布尔入侵印度,其孙就是后来史不绝书的莫卧儿帝国的伟大皇帝阿克巴,他把中古时代的印度带入全盛时期,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成为当时最美丽的城市,这出爱情悲剧的男主角——沙·贾汗,就是这位莫卧儿大帝的孙子。
  像許多古代的宫闱政治一样,沙·贾汗也是靠阴谋、流血登上王位,他清除了所有的兄弟、堂兄弟,打败了全部的对手而成为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皇帝。如愿登基后,他也未停下南征北伐的脚步,平叛纳贡,开疆拓土,战事连连。也许,他是想向世人证明:他——沙·贾汗——“世界之王”,是莫卧儿帝国当之无愧的君主,是阿克巴大帝可以为之骄傲的子孙。
  可是,时光流逝,后人们记取的却是他与他的王妃的爱情。
  莫泰吉·玛哈(Mumtaj Mahal),原名阿姬曼·芭奴,一位有着波斯血统的美女。传说中,15岁的她与库拉姆王子在街市相遇,仅一眼,便锁定终生情缘。浪漫邂逅的背面,是否拖曳着计谋的暗影?人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阿姬曼的姑姑、有着“世界之光”封号的努尔·贾汗,正是当朝皇帝贾汉吉尔——沙·贾汗之父——的宠妃,在历史记载中,这位“蛇蝎美人”以长于宫斗而闻名,侄女的婚姻,或许只是她擅长的政治联姻戏剧中的一出?
  阿姬曼19岁与库拉姆王子成婚,在夫君加冕后,被册封为“莫泰吉·玛哈”,意为“王宫之冠”。此后的19年间,她随夫征战、襄赞军务,同时为这个王朝生下了14个孩子。她的温婉从容,贤惠忠贞,为她签发了进入“不朽”的通行证:她不仅是丈夫的帮手,是丈夫的规谏者,是王朝的掌玺人,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位统治着巨大帝国的帝王忠诚的妻子,是他们14个孩子最可敬的母亲。

  也许,过度的生产耗尽了莫泰吉的生命力,在她的第14个孩子出生时,她已经精疲力竭了;也许,过分炽热的爱情透支了他们可能享有的人间乐事,始终燃烧在爱的烈火中,不能不付出代价;也许,帝国征战的重压本就不是女人应该承担的,总之,在那个悲伤的1631年,39岁的莫泰吉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随军的营帐中,莫泰吉抬起她那颗美丽的头颅,把吉祥的花束献给丈夫,把照料的职责交给长女,又说出她最后的愿望:建造一座美丽的陵墓,作为他们忠贞爱情的见证。
  不难想象,沙·贾汗是怎样震惊、怎样疯狂、怎样痛苦!他用尽一切来挽救泰姬的生命却无济于事,只留下自己在无边的孤独中咀嚼着悲伤。这打击是如此之大,沙·贾汗开始崩溃。他脱下王服,不再过问国事,素衣跣足,不久便须发皆白。整整两年,他戒绝一切娱乐活动;每周五,必白衣赤足,徒步前往泰姬的墓地,为她诵读祷词。他现在最关心的,是为他的爱人修建一座永恒不朽的纪念碑。
  他日夜催促着设计师们,说出他的想法,又不停地改动;他在采石场上咆哮着,驱赶着工匠去完成他异想天开的计划;他派出最能干的将军和大臣,到邻国去采购回陵墓所需的一切珍宝;为了完成这件人间杰作,他不惜以举国之力来承担它巨大的费用!
  这是一座纯白色大理石建筑,主体穹顶高80英尺,圆径58英尺,整个建筑高243英尺,基座周围耸立着四座伊斯兰式尖塔。陵墓的门窗和墙体上,雕饰着浓郁波斯-阿拉伯风格的花卉图案,工丽、对称而又灵动。那一株株鲜艳的花草,不是普通石材拼缀,而是用昂贵的宝石镶嵌。在光的神奇聚照下,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本平面的花卉,瞬间变成了立体的图案,隐藏在红的花、绿的叶中的红宝石、绿宝石的精美切面,在穿透它们的光线下闪烁、耀亮,显现出丰富的层次,一切,就这样活了起来,灵动了起来。而那些巨大的镂空门窗,也为幽暗的陵寝内室送进缕缕阳光,吹入丝丝清风,当然还有啾啾鸟鸣……据说,在这个巨大的陵墓中,你只要轻轻地发声,就会获得五声回响。这难道不是沙·贾汗的有意设计?让他时时可以听到心爱的妻子名字的呼唤,让他为她发出的祈祷,久久萦绕在高大的穹顶下,不绝如缕……
  就在日子一天天过去的时候,一个巨大的阴谋也在营造中。身心俱疲的沙·贾汗,似乎已无意于王国政治,消沉于人生的无常;政变的传说或有所闻,却无动于衷;终于在1658年,被儿子奥朗则布推翻。仿佛是冥冥中的报应,这位新帝像他的父亲一样,也杀死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只留下一个姐姐照看老父。无法想象当年追逐权力的沙·贾汗作出怎样的反应,也许他真的已无所谓王权,像泰戈尔诗句所说,“因为失败是他暗中追逐的新娘”。忤逆儿子的残酷还在于,他将父亲幽禁在与泰姬陵一河之隔的红堡,让逊帝从囚所远眺自己妻子的陵墓,却永远无法抵达!几千个日日夜夜,白天和夜晚,清晨和黄昏,沙·贾汗眺望着,呻吟着,咆哮着,沉默着,直至死亡。那一刻,我想他一定是幸福的,因为死亡是仁慈的,他获得了彻底的解脱,如倦鸟归巢,终于回到了泰姬身旁。
  今天,又是一个月圆之夜。
  记得泰姬陵最美的景色是在夜间。当吸足了一天强烈日光的大理石得到清凉如水的月辉拥抱时,会放射出一层蓝幽幽的荧光,这时的泰姬陵看上去,就像是一颗硕大的熠熠生辉的宝石!
  这就是泰姬与沙·贾汗永恒爱情凝聚的结晶吧。
  然而,20年的光阴,也足以让人理性地拉开情感的距离:一位帝王,为了心爱的女人,举一国之力去写下世间最奢美的诗篇。在惊艳的抒情后面,却是空虚了的国库,凋敝了的民生,是几万名劳工的血泪与尸骨,是为这“宝石”的举世无双而被剜去眼睛、砍断手臂的工匠与艺术家!美,有时是残酷的,从苦难中绽放,就像宏伟的长城之于孟姜女的眼泪,优雅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之于摇动旋桨的奴隶,壮观的埃及金字塔之于采石场的累累白骨。
  人们欣赏阳光下的美,却常常忘记了它身后的阴影。
  照片中,月光下的朱木拿河从泰姬陵旁静静地流过。
其他文献
當前,现实题材热,在中国文坛已成遍及各体裁创作领域的主流风尚。单看表面,这似乎只是近年来高唱入云的理论引导和广接地气的政策扶持所催生的一个特殊结果。实际上,对于现实题材创作的提倡和推崇,既呼应着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连接着植根深远的民族精神气质和文学生活传统。  先秦时期提出的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以及诗可以兴观群怨之说,经历代文人的持续传述和不断阐发,凝练、提升到表征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审美价值观
期刊
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所谓“千古事”,既是要用笔墨纸砚开创人生事业,以期在百年之后文名长留,为人所记;更是要完满自己一腔为文的情怀,以文传世。然而无论是一篇名作的洛阳金纸贵,还是文脉流传的赢得身后名,相比之下,我更着意创作过程本身的喜乐与欢欣。没有那么神圣,却是那么真切;没有那么伟大,却又那么诱人。  热爱写作是我少年的心事。  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读故事。从古希腊的神坛到上古中国的山海
期刊
今年秋,你那细细的枝条终于挑起了我的窗纱——为了这一天,我已经等了九年。  九年前的夏天,我读小学三年级。随父母搬进新居,我拥有了自己的卧室。那时的你甚是矮小,个头还不到二楼的屋檐,和我一样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妈妈说,总有一天,你会长得又高又大,漫过二楼的窗户而把盎然绿意涂满我的窗棂。我半信半疑,每天回家都要站在树下目测你的身高。看看你有没有变胖,有没有长壮。最要紧的,还是看你的树枝有没有听老师的
期刊
大宝,或曰阿宝,是我在黄河幼儿园时的玩伴,亦是我人生可记忆域内的第一个朋友。关于他的记忆,像经年不用的毛笔尖上粘带的陈墨,一旦受了水的浸润,便即刻能在宣纸上晕出一片连亘的温暖。  小时候,我性格不算内向,可同我交好的多是女生。还记得我喜欢看她们穿白裙子,在阳光下旋舞,而我自己却是站不到阳光底下的。男生们常“瞧不起”我的做派,他们聚众摔纸片、扔沙包和躲猫猫的游戏,总不带我的。  那时候惟有大宝肯对我
期刊
老兔寒蟾1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2。  黄尘清水三山下3,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4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1.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  2.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雜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
期刊
他走了快半个月了,她依然每晚痴望着窗子。  一只胖鸟好不识趣地停在窗台上,小小的头一下又一下咂着生硬的大理石。那大理石窗台,在夏日的烘烤下格外炽热,好似能蒸干她将流未流的眼泪,使她那张瘦削的脸上总挂着不甘断流的泪痕。  “叽——叽——”鸟儿叫了两声。  “什么?”  “叽——”  她说:“你是说我为什么又站在这儿吗?”  “叽——”  “好吧。没什么。我在想一个人。”她说着,双颊微微泛了红,轻轻眨
期刊
这两天上五楼考试,恰逢下雨,我得以一睹只属于高三的雨景。  曾听人说五层可怖如炼狱。昏暗的教室塞满一具具热血的僵尸,逼仄的走廊上漫着一张张黑脸;书本和卷子遮天蔽日;墙上用泪水和汗珠黏上的红榜和标语以及无处躲避的哭声和叫喊,“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倘若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地方,我还真想一见。可这样的描述却是天底下最拙劣的浪漫,听着便知不实,又如何引人遐想?  五楼是我见过最光明的一层,即使是
期刊
现在我们都说普通话、写规范字,遇到麻烦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求助于字典。先秦时期,文字杂乱,且不追究那远古的符号起源,单看东土六国和西土文字就是千差万别,这样的差别在大一统的帝国里妥妥的是不安分的因素,书同文也就显得势在必行了。书同文一行,六国文字皆废,秦大篆也随之改进为小篆,通行全国。书同文必有依据,可是并未见太多史书资料记载具体事宜,原因其实也不难想见,考试大纲、教改规定之类的政策性书籍,谁又会
期刊
一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中流传最广的基本经典。公元402年由鸠摩罗什翻译成汉文,后来还出现过六七个译本,但大家读得最多的,还是鸠摩罗什的那一种。前不久我用大字行书全部恭录的,也是这个译本。我居然整整书写了一百四十幅宣纸,连在一起悬挂,长达六十多米,将来刻成石碑,会是一个不小的景观。现在国内几个佛教圣地镌刻了我手书的《心经》石碑,而《金刚经》的篇幅又比《心经》长了十七倍
期刊
在美国的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车:它体型庞大,车身呈醒目的黄色,前后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灯。当它减速、准备停车时,黄色闪光灯就开始不停闪烁,提醒来往车辆、行人注意,仿佛中国古代官员出行时,差役们举着“肃静”牌、“回避”牌提前出现,要求行人闪开。当它停稳后,安装在车体左侧、带有“STOP”(停)标志的两个红色停车牌就会打开,告知过往车辆必须停车等待。直到它启动并先行离开原地之后,其他车辆才能重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