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朗读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其它语文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按教学大纲要求主要指掌握字、词、句、章等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过去教师偏重于讲解而忽视朗读训练,学生字词理解不透,句意领会不深,收获不大。
加强朗读训练并不排斥老师讲解,关键是要处理好读与讲的关系。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朗读训练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关系非常密切。
一、认识朗读与识字、解词的关系
字词是书面语言的基本单位。识字、解词是朗读的基础。只有认识字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只有理解了词义,才能准确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朗读课文总是从识字、学词开始的。同时朗读又为识字提供了动力,促进识字、巩固识字,反馈识字效果,提高识字质量。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要接触字形。会读了,字自然就认识了。大纲要求解词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朗读为解词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助于更加准确地理解词义。过去不少教师都用较长的时间集中教学字词,教学方法单调。解释词语大多数是说(背)抽象的定义,学生理解不透,掌握不牢,极易忘记。
现在,教学中加强了朗读训练,也就增加了反馈环节,学生可以更多地感受到课文中规范、优美的词语,积累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助于提高识字、学词的效果,学会字词的运用,提高字词教学的质量。
二、掌握朗读与学句、理解段篇的关系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单位,每篇文章都是由许多不同意思的句子组成。学句、理解课文离不开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可以加深对句意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则说明学生已比较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样朗读要以理解句段意思及文章内容为基础,理解了才能真正读出感情。
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活动中,朗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教学中经常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归纳节意、段意、理解课文内容,赏析优美句段,通过熟读背诵记住一些语言优美的范文(或片断)。阅读教学是离不开朗读的,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
三、了解朗读与听、说、写的关系
读与听是相辅相成的,有读就有听。多读多听,加上多动手,各种感觉器官共同作用,记忆的效果就好,掌握的知识就牢。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的词汇可以在朗读中获得,说写的技巧也可以在朗读中领会。加强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范文中的优美词句,把握范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有助于提高说话和写作的能力。自从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把在朗读中学到的好词佳句运用作文中。写出的文章不仅词汇丰富而且井井有条,生动感人。这都说明朗读对听、说、写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朗读,加强朗读训练,还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它比枯燥无味的讲解和困难重重的讨论容易实施且效果好。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熟悉朗读与默读的关系
默读是阅读的另一种主要形式。默读时,学生不用把视觉感知的每个字都读出来 ,可以直接从文字符号转化为意义单位,因此,默读的速度比朗读快。默读时,靠视觉和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 分析、概括,以达到理解,便于学生反复揣摩、体会,这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等非智力因素的 训练和发展。一般来说,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比重较大,随着年级的升高,默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就课堂教学 的训练程序而言,先朗读,再默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给学生提供了机会、学习作者是如 何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先默读,再朗读,既能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切、具体的感受,又能检查学 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
五、理解朗读与讲解的关系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和讲解都是经常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也是讲解,而且是更加深入、具体、生动的讲解。有人曾这样概括朗读与讲解的关系:“讲解是分析,朗读 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面;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 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六、注意朗读听说训练的原则
1.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目的、要求不同。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 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 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能传达出每部 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全篇课文之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 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训练的要求和指导要有所不同。基础较差的学生朗读时可能出现读错字音、 读破词语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一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教师应帮助他们掌握生字生觍,朗读的要求 应着眼于正确、流利。有些学生虽能比较流利地朗读,但却读不出感情来。这些学甏或者是因为对课文思想内 容理解不深,不甚了解课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者是因为虽已体会到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只是不知道究 竟该怎样读。对于前一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课 文描绘的形象、意境,使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 临其境、感同身受,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对于后一种情况,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停顿、重音、语速等朗 读技巧的指导。
当然,我们还要学会精心设计朗读训练。朗读训练的安排要合理,目的要明确。什么时候进行感知性的朗读,什么时候 进行理解性的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现性的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作细 致而科学的安排。此外,还要把握住朗读训练的恰当时机。一般在学习课文重点句或重点段落时进行朗读训练 。
总之,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增加朗读的份量,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朗读的质量,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素质。
加强朗读训练并不排斥老师讲解,关键是要处理好读与讲的关系。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朗读训练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关系非常密切。
一、认识朗读与识字、解词的关系
字词是书面语言的基本单位。识字、解词是朗读的基础。只有认识字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只有理解了词义,才能准确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朗读课文总是从识字、学词开始的。同时朗读又为识字提供了动力,促进识字、巩固识字,反馈识字效果,提高识字质量。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要接触字形。会读了,字自然就认识了。大纲要求解词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朗读为解词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助于更加准确地理解词义。过去不少教师都用较长的时间集中教学字词,教学方法单调。解释词语大多数是说(背)抽象的定义,学生理解不透,掌握不牢,极易忘记。
现在,教学中加强了朗读训练,也就增加了反馈环节,学生可以更多地感受到课文中规范、优美的词语,积累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助于提高识字、学词的效果,学会字词的运用,提高字词教学的质量。
二、掌握朗读与学句、理解段篇的关系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单位,每篇文章都是由许多不同意思的句子组成。学句、理解课文离不开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可以加深对句意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则说明学生已比较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样朗读要以理解句段意思及文章内容为基础,理解了才能真正读出感情。
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活动中,朗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教学中经常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归纳节意、段意、理解课文内容,赏析优美句段,通过熟读背诵记住一些语言优美的范文(或片断)。阅读教学是离不开朗读的,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
三、了解朗读与听、说、写的关系
读与听是相辅相成的,有读就有听。多读多听,加上多动手,各种感觉器官共同作用,记忆的效果就好,掌握的知识就牢。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的词汇可以在朗读中获得,说写的技巧也可以在朗读中领会。加强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范文中的优美词句,把握范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有助于提高说话和写作的能力。自从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把在朗读中学到的好词佳句运用作文中。写出的文章不仅词汇丰富而且井井有条,生动感人。这都说明朗读对听、说、写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朗读,加强朗读训练,还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它比枯燥无味的讲解和困难重重的讨论容易实施且效果好。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熟悉朗读与默读的关系
默读是阅读的另一种主要形式。默读时,学生不用把视觉感知的每个字都读出来 ,可以直接从文字符号转化为意义单位,因此,默读的速度比朗读快。默读时,靠视觉和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 分析、概括,以达到理解,便于学生反复揣摩、体会,这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等非智力因素的 训练和发展。一般来说,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比重较大,随着年级的升高,默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就课堂教学 的训练程序而言,先朗读,再默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给学生提供了机会、学习作者是如 何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先默读,再朗读,既能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切、具体的感受,又能检查学 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
五、理解朗读与讲解的关系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和讲解都是经常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也是讲解,而且是更加深入、具体、生动的讲解。有人曾这样概括朗读与讲解的关系:“讲解是分析,朗读 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面;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 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六、注意朗读听说训练的原则
1.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目的、要求不同。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 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 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能传达出每部 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全篇课文之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 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训练的要求和指导要有所不同。基础较差的学生朗读时可能出现读错字音、 读破词语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一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教师应帮助他们掌握生字生觍,朗读的要求 应着眼于正确、流利。有些学生虽能比较流利地朗读,但却读不出感情来。这些学甏或者是因为对课文思想内 容理解不深,不甚了解课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者是因为虽已体会到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只是不知道究 竟该怎样读。对于前一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课 文描绘的形象、意境,使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 临其境、感同身受,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对于后一种情况,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停顿、重音、语速等朗 读技巧的指导。
当然,我们还要学会精心设计朗读训练。朗读训练的安排要合理,目的要明确。什么时候进行感知性的朗读,什么时候 进行理解性的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现性的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作细 致而科学的安排。此外,还要把握住朗读训练的恰当时机。一般在学习课文重点句或重点段落时进行朗读训练 。
总之,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增加朗读的份量,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朗读的质量,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