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更新教学观念,把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心理品质和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健康第一 拓展体育课程 可持续发展
健康是一个三维结构,它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突显“健康第一”主题,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成为身体强壮、心理健康和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作为追求唯一的目标。当前,由于我国独生子女上大学人数增多和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的负面影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差、运动技能低、心理素质脆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等先天不足。这一现状与“健康第一”格格不入,为彻底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必须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几年来,我们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体育教学改革尝试,逐步形成了具有华大特色独具一格的体育教学新格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们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着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体育课程的改革,摒弃了原有单一、封闭式、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特征的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旧课程。
众所周知,过去学校旧的体育课程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进行设置,强调人为竞技项目服务,体育成绩以掌握运动技能多少、竞技水平高低评定,违背学校体育教育规律,扼杀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挫伤其积极性、主动性。而改革后的新体育课程所强调的是体育项目为人的健康服务,即人们以某一项目为锻炼手段,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品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之目的。为此,我们设置了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社会需求且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新课程。目前,我们开设的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武术、健身、健美、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康体、保健等体育课程已初步形成了多样化、系列化和现代化的特征。
为了使所设的课程真正为实现体育的教育目标服务,我们一改过去体育课程以竞技运动设项要求人为项目服务,脱离学生实际,一味追求运动技能、技术的片面做法,突出“健康”主题,强调竞技项目为人服务,把运动项目作为锻炼手段,不仅让学生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人的健康发展来发挥体育课程的独特作用。为此,我们根据各课程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了解其所学项目的体育文化内涵,使这些课程在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品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在教学中,我们还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基本实现了学生的两个“自主”,即:自主选择教学内容(项目),自主选择教师。这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意志,有利于让选择同一课程内容的学生其意向和行为被系于一个共同的情趣与追求上,从而产生了群体的归属感和对体育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乃至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较好地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加强学习,注重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社交涵养。
与此同时,为适应体育课程设置及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在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面我们也作了相应的改革,实现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如运动成绩评价、学习态度评价、锻炼行为评价、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评价等)及评价方法的综合化(如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或自评、用科学仪器测定、以提高幅度的大小评价等多种方法综合起来对学生的体育成绩加以评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部的教学质量上了新档次,教学水平也上了新台阶。
二、拓展体育课程,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拓展体育课程在此有两层含义:一是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二是拓展体育课程的空间。
为了有效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我们将体育课的时间概念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由低年级延续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体育活动课内外结合,运动技能逐级提高的体育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课观,并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自我保护。这样,学生将拥有体育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这就使得体育教育的时间由学生时代延续到终身,他们可以在生命历程的各个阶段都进行与自己的年龄、个性、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体育锻炼,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将产生良好的、旷日持久的影响。目前,我部教师正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讨,他们申报的课题“普通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结构的实验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卫中心批准立项。
拓展体育课程的空间,是指将体育课程内容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和大自然。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挖掘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磨练意志,还可以缓解因高校扩招而场地设施不足等矛盾。我部目前正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并被列为国家教育部第二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基础。
拓展体育课程的时空,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我部在这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是对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式格局的突破,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对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也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树体育品牌,促素质教育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的体育观念改变了,体育的时空拓展了,体育的功能也增强了。人们发现,体育不仅有助于身体素质的发展,还有着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的功能,而这些方面,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体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体育始终围绕着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为了使体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得到全方位的发挥,在抓课程建设的同时,我们还注意树体育品牌。
我们借助男篮的品牌效应,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向学生宣传篮球,讲述篮球文化,传授篮球技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打篮球的积极性。他们把打球时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组织了篮球俱乐部,在“精锐部队”的影响和带动下,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投身于篮球运动。以球健身,以球会友,以球增智成了校园里的一种时尚。校园内浓厚的篮球氛围构筑了一道亮丽的精神文明的风景线。这是体育品牌带来的良好效应。
目前,我们正致力于新的体育教育改革尝试,与时俱进,为完善“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体系,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 健康第一 拓展体育课程 可持续发展
健康是一个三维结构,它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突显“健康第一”主题,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成为身体强壮、心理健康和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作为追求唯一的目标。当前,由于我国独生子女上大学人数增多和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的负面影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差、运动技能低、心理素质脆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等先天不足。这一现状与“健康第一”格格不入,为彻底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必须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几年来,我们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体育教学改革尝试,逐步形成了具有华大特色独具一格的体育教学新格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们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着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体育课程的改革,摒弃了原有单一、封闭式、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特征的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旧课程。
众所周知,过去学校旧的体育课程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进行设置,强调人为竞技项目服务,体育成绩以掌握运动技能多少、竞技水平高低评定,违背学校体育教育规律,扼杀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挫伤其积极性、主动性。而改革后的新体育课程所强调的是体育项目为人的健康服务,即人们以某一项目为锻炼手段,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品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之目的。为此,我们设置了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社会需求且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新课程。目前,我们开设的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武术、健身、健美、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康体、保健等体育课程已初步形成了多样化、系列化和现代化的特征。
为了使所设的课程真正为实现体育的教育目标服务,我们一改过去体育课程以竞技运动设项要求人为项目服务,脱离学生实际,一味追求运动技能、技术的片面做法,突出“健康”主题,强调竞技项目为人服务,把运动项目作为锻炼手段,不仅让学生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人的健康发展来发挥体育课程的独特作用。为此,我们根据各课程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了解其所学项目的体育文化内涵,使这些课程在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品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在教学中,我们还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基本实现了学生的两个“自主”,即:自主选择教学内容(项目),自主选择教师。这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意志,有利于让选择同一课程内容的学生其意向和行为被系于一个共同的情趣与追求上,从而产生了群体的归属感和对体育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乃至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较好地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加强学习,注重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社交涵养。
与此同时,为适应体育课程设置及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在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面我们也作了相应的改革,实现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如运动成绩评价、学习态度评价、锻炼行为评价、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评价等)及评价方法的综合化(如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或自评、用科学仪器测定、以提高幅度的大小评价等多种方法综合起来对学生的体育成绩加以评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部的教学质量上了新档次,教学水平也上了新台阶。
二、拓展体育课程,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拓展体育课程在此有两层含义:一是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二是拓展体育课程的空间。
为了有效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我们将体育课的时间概念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由低年级延续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体育活动课内外结合,运动技能逐级提高的体育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课观,并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自我保护。这样,学生将拥有体育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这就使得体育教育的时间由学生时代延续到终身,他们可以在生命历程的各个阶段都进行与自己的年龄、个性、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体育锻炼,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将产生良好的、旷日持久的影响。目前,我部教师正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讨,他们申报的课题“普通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结构的实验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卫中心批准立项。
拓展体育课程的空间,是指将体育课程内容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和大自然。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挖掘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磨练意志,还可以缓解因高校扩招而场地设施不足等矛盾。我部目前正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并被列为国家教育部第二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基础。
拓展体育课程的时空,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我部在这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是对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式格局的突破,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对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也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树体育品牌,促素质教育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的体育观念改变了,体育的时空拓展了,体育的功能也增强了。人们发现,体育不仅有助于身体素质的发展,还有着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的功能,而这些方面,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体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体育始终围绕着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为了使体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得到全方位的发挥,在抓课程建设的同时,我们还注意树体育品牌。
我们借助男篮的品牌效应,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向学生宣传篮球,讲述篮球文化,传授篮球技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打篮球的积极性。他们把打球时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组织了篮球俱乐部,在“精锐部队”的影响和带动下,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投身于篮球运动。以球健身,以球会友,以球增智成了校园里的一种时尚。校园内浓厚的篮球氛围构筑了一道亮丽的精神文明的风景线。这是体育品牌带来的良好效应。
目前,我们正致力于新的体育教育改革尝试,与时俱进,为完善“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体系,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