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主要课程。从课程教学的核心来看,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较强的实践性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特征,这种实践性又具有综合性,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以趣味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倡导学生学习的愉悦性和紧紧依靠实践进行探究和学习,大力促进学生信息技術方面运用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其重要的目标。但是,在教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进程中,还存在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教师教学手段缺乏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依照教学的需要,分析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确立学生中心,培养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使学生动手学习的能力和计算机辅助学习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内容,使得教学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1.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让学生有做事的欲望。在每节课之前,教师要花大量的精力反复研究教学内容,然后总结设计教学的最佳方案。教师可以任务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计算机上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遨游因特网》一课时,教师发现第二天是周末,很多学生家庭都计划出去玩,所以在设计学生练习这个环节时,教师就放弃了书本上的练习,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去搜索周末要去旅游或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因为要搜索的信息是学生迫切需要的,所以他们都很专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2.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让学生有时间去做。新的教学理念提倡给学生更多在课堂上进行练习的时间,即教师要在“引导”一词上下功夫,在激发学生兴趣中花费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并适时以主流观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时,教师拿来一台台式计算机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进行拆卸,逐一演示和解释主机的组成和功能,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有整体上的了解。接着,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游戏和其他形式了解电脑的各个组成部分,让学生敢于拼出底盘中的部件。这样,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就会稳固地建立起来。
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动手能力
一些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是用来玩游戏和在线聊天的,不用把它当作一门课程,这种认识严重违反了教育规律且不在少数。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调整图形》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西游记》中猴子出场的音乐,让学生猜测今天上课的主角是谁。学生齐声说:“孙悟空。”教师提问:“孙悟空最伟大的能力是什么?”学生回答:“当然是七十二变。”教师接着说:“那么我们也来学习一下孙悟空在绘画过程中的变化,好吗?”学生高兴地大喊:“好!”同时也期待着上课的内容。学生对故事充满了兴趣,学习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先提出“如何把孙悟空站的位置向相反的方向转变”的任务,让学生讨论操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课堂气氛也推向了高潮。
2.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使学生有信心操作。教师设置任务后,要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自我学习和教师讲解的内容第一次完成任务,但在这期间,有教师的指导。于是学生又一次在不断地探究和知识的巩固中再次完成了任务,并与教师给出的材料作对比,从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产生了“我也想尝试”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教学《插入表格》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的表格制作和装饰,然后以自己的名字保存表格。半小时后,少数学生完成了表格制作并保存下来。当这些学生在电脑上看到他们的成就时,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三、强调合作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来研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促进学生在集体的帮助下进行实践,共同成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编辑演示文稿》中的“PPT”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将他们分成多个小组,并为每一组分配相应的任务,制作相应的PPT。如,A组制作“我们的教室”,B组制作“我们的同学”,C组制作“认真讲课的教师”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助推学生做出相应的PPT。教师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如,有的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应的信息,有的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拍摄生活中教室、学生和教师的材料,有的学生可以使用PPT软件对其他学生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制作成PPT。借助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间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具有突出的教学应用价值。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习内容提出新的问题,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
四、注重创新思维,讲究动手实践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思维相对活跃,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较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经过思考才能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制作课程表》一课时,教师不要对课程表的风格作出规定,而是让学生积极思考,制定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课程表,然后根据自己的课程表风格和内容设计布局和材料,表达自己的创新思维。只要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愿意努力思考,就能发现他们可以考虑更多的问题,并取得创造性的思维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应从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课程目标入手,积极应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己任,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杰出的信息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纱场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一、确立学生中心,培养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使学生动手学习的能力和计算机辅助学习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内容,使得教学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1.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让学生有做事的欲望。在每节课之前,教师要花大量的精力反复研究教学内容,然后总结设计教学的最佳方案。教师可以任务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计算机上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遨游因特网》一课时,教师发现第二天是周末,很多学生家庭都计划出去玩,所以在设计学生练习这个环节时,教师就放弃了书本上的练习,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去搜索周末要去旅游或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因为要搜索的信息是学生迫切需要的,所以他们都很专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2.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让学生有时间去做。新的教学理念提倡给学生更多在课堂上进行练习的时间,即教师要在“引导”一词上下功夫,在激发学生兴趣中花费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并适时以主流观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时,教师拿来一台台式计算机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进行拆卸,逐一演示和解释主机的组成和功能,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有整体上的了解。接着,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游戏和其他形式了解电脑的各个组成部分,让学生敢于拼出底盘中的部件。这样,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就会稳固地建立起来。
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动手能力
一些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是用来玩游戏和在线聊天的,不用把它当作一门课程,这种认识严重违反了教育规律且不在少数。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调整图形》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西游记》中猴子出场的音乐,让学生猜测今天上课的主角是谁。学生齐声说:“孙悟空。”教师提问:“孙悟空最伟大的能力是什么?”学生回答:“当然是七十二变。”教师接着说:“那么我们也来学习一下孙悟空在绘画过程中的变化,好吗?”学生高兴地大喊:“好!”同时也期待着上课的内容。学生对故事充满了兴趣,学习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先提出“如何把孙悟空站的位置向相反的方向转变”的任务,让学生讨论操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课堂气氛也推向了高潮。
2.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使学生有信心操作。教师设置任务后,要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自我学习和教师讲解的内容第一次完成任务,但在这期间,有教师的指导。于是学生又一次在不断地探究和知识的巩固中再次完成了任务,并与教师给出的材料作对比,从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产生了“我也想尝试”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教学《插入表格》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的表格制作和装饰,然后以自己的名字保存表格。半小时后,少数学生完成了表格制作并保存下来。当这些学生在电脑上看到他们的成就时,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三、强调合作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来研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促进学生在集体的帮助下进行实践,共同成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编辑演示文稿》中的“PPT”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将他们分成多个小组,并为每一组分配相应的任务,制作相应的PPT。如,A组制作“我们的教室”,B组制作“我们的同学”,C组制作“认真讲课的教师”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助推学生做出相应的PPT。教师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如,有的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应的信息,有的学生可以使用手机拍摄生活中教室、学生和教师的材料,有的学生可以使用PPT软件对其他学生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制作成PPT。借助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间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具有突出的教学应用价值。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习内容提出新的问题,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
四、注重创新思维,讲究动手实践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思维相对活跃,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较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经过思考才能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制作课程表》一课时,教师不要对课程表的风格作出规定,而是让学生积极思考,制定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课程表,然后根据自己的课程表风格和内容设计布局和材料,表达自己的创新思维。只要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愿意努力思考,就能发现他们可以考虑更多的问题,并取得创造性的思维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应从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课程目标入手,积极应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己任,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杰出的信息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纱场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