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物理学科而言,演示实验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它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现介绍物理规律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从形式上看,演示实验虽然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示范实验,但它却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为学生的积极思考、针对训练创造条件。教师在演示实验的示范过程中可以从观察现象、操作过程、问题思考等几个方面来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但不同的物理课型,对演示实验的要求也不同的。有的既要学生观察现象,又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有的要求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对所进行的实验有所思考、有所交流,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有的要求学生获得较准确的实验信息,掌握了解和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等等。总之,演示实验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在不同的课型中,对环节的预设和处理有针对的安排。下面,就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作用,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在引入环节的特点与作用
从初中物理教学的角度讲,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思维活动来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所以,利用演示实验有效地引入物理概念是完成授课任务的关键。特别是对初中生而言,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其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 在八年级《弹力》一课的引入环节的处理上,有的教师设计的演示实验是用手拉橡皮筋、拉弹簧、捏气球、捏橡皮泥等。通过让学生总结各种形变的不同点与相同点,指明“弹性形变与非弹性形变”的区别,然后再给出概念。我们知道,学生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五个方面。如果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认知过程,直接给出概念,就会令学生从感觉直接跳到了记忆,忽略了学生知觉的刺激。这样一来,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接受度。而上述的过程体现了学生认知从感觉到知觉,再到记忆的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在授课环节的特点与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理念,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要考虑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样就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演示實验在概念课教学的过程中,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感知,推动着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向往,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演示实验有以下几个作用:
1.为概念的学习提供认知条件
我们知道,越是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就越容易使学生激发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将平时有关的素材及时整理,融到自己的教学中,使自己变成驾驭教材的主人,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例如,东北师大附中的王显峰老师在讲解《磁场》一课时,用类比的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接受“看不见摸不到的、无法直接观察”的磁场存在的事实,为下面研究磁场特点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开始前,王老师介绍,如果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能够对某些对象施加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对象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事物。他在实验时用吹风机向自制风力演示仪中吹风,观察布条的飘动情况,形象直观地介绍空气流动的情况,同时在泡沫板上放入一些小磁针,使其与布条的飘动方向相似,揭示出磁体对小磁针的作用,证实磁场的存在。
2.形成问题冲突,巩固概念的认知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心理结构向教育目标的有效转化。适恰的演示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例如,在学习《摩擦力》一课时,教师用自制的演示教具滑块。使其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观察滑块下纸带的卷动与滑块运动方向的关系;再演示模拟人在行走时脚的动作,以此揭示出“摩擦力的方向有时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有时与运动方向相同”;“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相对的方向”。这样,学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错误认识会转变为正确认识,表面的认识就会转化为本质的认识。进而演示自行车在行进时两个车轮的转动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的关系,以此让学生感受学有所用的快乐。
3.掌握学习方法,强化概念的理解
在初中阶段所涉及到的演示实验一般比较简单,但可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方式做相应的改变。如我们的演示实验可以是先授课后实验的验证式实验,也可以是边授课边实验的同步式实验,还可以是先探究后讲授的探索式实验。
三、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在知识巩固环节的作用
我们知道,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一个问题,比得出问题结论更重要。在知识巩固环节加入演示实验,并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都将有利于强化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同时,通过演示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起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性,在建构物理概念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动手动脑,特别是学生要经过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诠释具体的反复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清晰而准确的物理概念,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不同的物理课型,对演示实验的要求也不同的。有的既要学生观察现象,又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有的要求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对所进行的实验有所思考、有所交流,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有的要求学生获得较准确的实验信息,掌握了解和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等等。总之,演示实验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在不同的课型中,对环节的预设和处理有针对的安排。下面,就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作用,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在引入环节的特点与作用
从初中物理教学的角度讲,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思维活动来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所以,利用演示实验有效地引入物理概念是完成授课任务的关键。特别是对初中生而言,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其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 在八年级《弹力》一课的引入环节的处理上,有的教师设计的演示实验是用手拉橡皮筋、拉弹簧、捏气球、捏橡皮泥等。通过让学生总结各种形变的不同点与相同点,指明“弹性形变与非弹性形变”的区别,然后再给出概念。我们知道,学生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五个方面。如果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认知过程,直接给出概念,就会令学生从感觉直接跳到了记忆,忽略了学生知觉的刺激。这样一来,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接受度。而上述的过程体现了学生认知从感觉到知觉,再到记忆的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在授课环节的特点与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理念,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要考虑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样就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演示實验在概念课教学的过程中,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感知,推动着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向往,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演示实验有以下几个作用:
1.为概念的学习提供认知条件
我们知道,越是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就越容易使学生激发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将平时有关的素材及时整理,融到自己的教学中,使自己变成驾驭教材的主人,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例如,东北师大附中的王显峰老师在讲解《磁场》一课时,用类比的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接受“看不见摸不到的、无法直接观察”的磁场存在的事实,为下面研究磁场特点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开始前,王老师介绍,如果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能够对某些对象施加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对象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事物。他在实验时用吹风机向自制风力演示仪中吹风,观察布条的飘动情况,形象直观地介绍空气流动的情况,同时在泡沫板上放入一些小磁针,使其与布条的飘动方向相似,揭示出磁体对小磁针的作用,证实磁场的存在。
2.形成问题冲突,巩固概念的认知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心理结构向教育目标的有效转化。适恰的演示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例如,在学习《摩擦力》一课时,教师用自制的演示教具滑块。使其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观察滑块下纸带的卷动与滑块运动方向的关系;再演示模拟人在行走时脚的动作,以此揭示出“摩擦力的方向有时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有时与运动方向相同”;“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相对的方向”。这样,学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错误认识会转变为正确认识,表面的认识就会转化为本质的认识。进而演示自行车在行进时两个车轮的转动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的关系,以此让学生感受学有所用的快乐。
3.掌握学习方法,强化概念的理解
在初中阶段所涉及到的演示实验一般比较简单,但可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方式做相应的改变。如我们的演示实验可以是先授课后实验的验证式实验,也可以是边授课边实验的同步式实验,还可以是先探究后讲授的探索式实验。
三、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在知识巩固环节的作用
我们知道,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一个问题,比得出问题结论更重要。在知识巩固环节加入演示实验,并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都将有利于强化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同时,通过演示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起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性,在建构物理概念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动手动脑,特别是学生要经过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诠释具体的反复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清晰而准确的物理概念,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