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展资金不足的状况,但用于债务风险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大部分引入信贷资本的高校面临偿付巨额本息的严峻债务风险,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事业发展。文章通过对我国高校债务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和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等学校举债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109-02
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大部分高等学校无论从规模、师资队伍还是从硬件设施方面都较以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投入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各高等学校发展的需求,“银行信贷资金”在各高校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5000亿元。银行信贷资金的注入,使各高校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壮大,改善了办学条件,解决了高校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各高校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分依赖,给自身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相当的财务风险,一旦银行缩小或停止贷款,高校马上会面临后续发展资金不足及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会严重影响各高校的正常运转。本文拟就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
1.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高校债务风险是指高校向银行或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后产生的严重影响自身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可能性。“银行信贷资金”对高校来讲,就像一把“双刃剑”,筹划及使用得当,高校会充分享受其“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举债不当,高校同时会承受相当大的财务危机。在我国,高校大量举债有其深远的原因。
1.1高校扩张发展要求膨胀,资金需求剧增。
1999年6月,国务院制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定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积极贯彻落实“扩招”政策,我国同龄人口的入学率急剧增加。为保证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各高校必然要对原相对落后的办学条件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善,这必然导致建设资金的剧增。
1.2政府投入不足,高校发展资金缺乏。
在高校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与教育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在上世纪末不仅未达到预定目标,在本世纪还出现了“不增反降”的趋势:2003年3.28%,2004年2.78%,2005年降至2.16%。财政拨款是我国高校赖以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他渠道资金来源数量非常有限,上述情况的出现导致各高校发展资金严重缺乏。
1.3高校筹资政策放宽,允许高校借贷。
国家《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政策的放开,正好迎合了各高校“等米下锅”的现状,大规模的银校合作得以开展,“银行信贷资金”大量的涌入高校。
1.4高校自身资源不清晰,贷款规模过大,偿债能力不足。
当前,许多高校领导对学校的资源心中无数,不考虑资产的保值、增值,盲目贪大,不顾实际情况,一哄而上,导致短期内立项过多,重复建设项目频现,资金需求过大,相应贷款规模过大。由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足,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不完善,导致后期的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不畅,甚至出现不能偿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事业发展。
2.高校债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2.1政府应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强高校抵御债务风险的能力。
在当前阶段,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是各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对于促进高校事业发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各高校的财政拨款力度,直接增强高校抵御债务风险的能力。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帮助高校偿还全部贷款本息或偿还部分贷款本金或利息的方式,缓解各高校现实状况下的财务压力,化解其债务风险。
2.2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完善高校项目论证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应从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出发,对各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等项目建立完备的事前论证机制,保证所有的建设项目均为有效项目,杜绝无效项目、重复建设项目的出现,避免个别高校发展过程中目标过高、规模过大、不切实际、超越当地经济发展实际、资金严重浪费的过激行为,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2.3各高校应积极开源节流,树立自主还贷的意识。
各高校的领导层及财务人员应树立明确的自主还贷责任和意识,认识到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给自身发展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按合同履行按期还本付息的责任。对已发生的贷款,除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外,更应该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校园。注重项目论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建“最合适的项目”,而不是“最好”的项目,避免资源闲置浪费,用好每一分钱,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2.4各高校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债务风险。
各高校应以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开发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确定适当的贷款资金使用情况预警系数,另处配合以相应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随时掌控项目建设进程中
的贷款风险指数,一旦出现风险警报,马上对建设项目进行调整,优化资金结构,消除将会出现的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廖晓莉、何清生、岳红梅.高等院校债务风险管理研究,财务与金融,2009.3
[2]朱荣、张向达.高校财务危机的根源分析和预警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09.3
[3]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5年12月21日
[4]邬大光.高校贷款的理性思考和解决方略,教育研究,2007.4
[5]王崇保.高校财务风险现状分析及防范措施,教育研究,2007.4
关键词:高等学校举债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109-02
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大部分高等学校无论从规模、师资队伍还是从硬件设施方面都较以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投入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各高等学校发展的需求,“银行信贷资金”在各高校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5000亿元。银行信贷资金的注入,使各高校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壮大,改善了办学条件,解决了高校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各高校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分依赖,给自身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相当的财务风险,一旦银行缩小或停止贷款,高校马上会面临后续发展资金不足及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会严重影响各高校的正常运转。本文拟就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
1.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高校债务风险是指高校向银行或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后产生的严重影响自身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可能性。“银行信贷资金”对高校来讲,就像一把“双刃剑”,筹划及使用得当,高校会充分享受其“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举债不当,高校同时会承受相当大的财务危机。在我国,高校大量举债有其深远的原因。
1.1高校扩张发展要求膨胀,资金需求剧增。
1999年6月,国务院制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定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积极贯彻落实“扩招”政策,我国同龄人口的入学率急剧增加。为保证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各高校必然要对原相对落后的办学条件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善,这必然导致建设资金的剧增。
1.2政府投入不足,高校发展资金缺乏。
在高校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与教育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在上世纪末不仅未达到预定目标,在本世纪还出现了“不增反降”的趋势:2003年3.28%,2004年2.78%,2005年降至2.16%。财政拨款是我国高校赖以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他渠道资金来源数量非常有限,上述情况的出现导致各高校发展资金严重缺乏。
1.3高校筹资政策放宽,允许高校借贷。
国家《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政策的放开,正好迎合了各高校“等米下锅”的现状,大规模的银校合作得以开展,“银行信贷资金”大量的涌入高校。
1.4高校自身资源不清晰,贷款规模过大,偿债能力不足。
当前,许多高校领导对学校的资源心中无数,不考虑资产的保值、增值,盲目贪大,不顾实际情况,一哄而上,导致短期内立项过多,重复建设项目频现,资金需求过大,相应贷款规模过大。由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足,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不完善,导致后期的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不畅,甚至出现不能偿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事业发展。
2.高校债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2.1政府应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强高校抵御债务风险的能力。
在当前阶段,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是各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对于促进高校事业发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各高校的财政拨款力度,直接增强高校抵御债务风险的能力。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帮助高校偿还全部贷款本息或偿还部分贷款本金或利息的方式,缓解各高校现实状况下的财务压力,化解其债务风险。
2.2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完善高校项目论证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应从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出发,对各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等项目建立完备的事前论证机制,保证所有的建设项目均为有效项目,杜绝无效项目、重复建设项目的出现,避免个别高校发展过程中目标过高、规模过大、不切实际、超越当地经济发展实际、资金严重浪费的过激行为,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2.3各高校应积极开源节流,树立自主还贷的意识。
各高校的领导层及财务人员应树立明确的自主还贷责任和意识,认识到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给自身发展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按合同履行按期还本付息的责任。对已发生的贷款,除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外,更应该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校园。注重项目论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建“最合适的项目”,而不是“最好”的项目,避免资源闲置浪费,用好每一分钱,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2.4各高校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债务风险。
各高校应以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开发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确定适当的贷款资金使用情况预警系数,另处配合以相应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随时掌控项目建设进程中
的贷款风险指数,一旦出现风险警报,马上对建设项目进行调整,优化资金结构,消除将会出现的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廖晓莉、何清生、岳红梅.高等院校债务风险管理研究,财务与金融,2009.3
[2]朱荣、张向达.高校财务危机的根源分析和预警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09.3
[3]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5年12月21日
[4]邬大光.高校贷款的理性思考和解决方略,教育研究,2007.4
[5]王崇保.高校财务风险现状分析及防范措施,教育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