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波登:一名有态度的厨师谢幕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20303622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教会我们很多关于食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有能力让观众们聚集在一起,让我们对于未知少一些畏惧。
  ——奥巴马
  2018年6月8日,安东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一家酒店自杀身亡了。这位传奇名厨的人生,就这样止步在61岁。
  安东尼·波登与粉丝间建立的亲密感,是超越了任何民意调查的。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文学作品,都为波登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和读者。但令他大为恼火的是,尽管他已经远离餐厅后厨工作多年,但只要提到“明星厨师”,人们似乎总是第一个想起他,尤其是美食界之外的人。波登说,自己充其量只是一位“厨师”。

写畅销书的名厨


  波登并不像部分高高在上的演员、歌星,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即时新闻捆绑,而获得虚有其表的名气。他感觉像你的哥哥,超棒的叔叔,酷到没边的老爸;或者是一个真诚伶俐的朋友,晚上和你一起去喝啤酒,然后又跑来你家看电影,最后赖着不回家。
  作为一名作家,波登总是对其他的作家和作品谦虚谨慎,保持肯定的态度,对采访要求和他人的批评也一律接受。对于像盖伊·菲丽那样的人,你可能需要翻过一堵真假难辨的公关之墙才能真正了解他。但波登不同,他对每一个人赤诚相待。
  波登会严肃地回答每一个提问,每次赴约都提前20分钟,从不迟到。不管是哪家报纸、杂志、网站来采访,他都会一一回答。他从不说提前打好草稿的心灵鸡汤,而是用夸张的智慧、重大的声明、名人的真心、公然的点名,这样强而有力的“评论导弹”来回应提问。
  另一种说法是,安东尼·波登的职业生涯就建立在坦诚之上。
  波登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格拉迪斯·波登是美国人,曾经在《泰晤士报》担任作家和编辑。波登在成为随笔家前,曾是名小说家。
  早期写小说时,波登就已经展露出对“在犯罪行为中如何生活”这个题材的迷恋。在一系列悬疑小说中,比如《如鲠在喉》《逝去的竹子》等都体现了这一点。“这些家伙每天早上起来,刷牙、洗澡、刮胡子,然后再开始投入犯罪事业。”波登在随笔文集《半熟不生》的一篇短文《犯罪人生》里写道:“这些家伙不断地主宰着我的幻想。”
  对于犯罪,不能只是知晓罪行,更应揭示其中的阴谋,了解其中的奥秘,看清事态即将走向何方。这就是驱动他写《看过这个再吃》一文的引擎。
  1999年,波登因在《纽约客》上发表《看過这个再吃》一战成名。他向人们揭示了世界上那些高档餐厅叫人心惊的真相,直面美食界的黑暗面。诸如厨师对早午餐的反感,餐厅为了处理多余的食材推出每日特餐,礼拜一的鱼都不能吃等。很快,这篇文章就被编入了他2000年出版的成名回忆录——《厨房机密档案》,而这本书则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旅行的意义


  波登是一个无情的读者,阅读不仅为了寻找知识和消遣,也在寻找制作电视节目的工具。与其说是一名电视明星,波登更像一个电视节目创造者。
  作为狂热的电影爱好者,波登将每一集《未知之旅》都打造成了一个故事片,参与了每一个镜头、每一段插曲的呈现。
  随着事业发展,波登的坦诚也越来越明显。尽管不可避免地跟回忆录《厨房机密档案》里的秘闻联系在一起,但波登也在美食频道的《名厨吃四方》、旅游频道的《波登不设限》和CNN的《安东尼·波登:未知之旅》(此节目赢过5届艾美奖,一次广播电视界的普利策新闻奖——皮博迪奖)等节目中,讲述自己旅行的意义,涉及的不单是美食,而是更多元的文化。
  在著名的纪录片《未知之旅》里有这样一段情节:越南河内一家装修简陋的面条店里,波登坐在一个低矮的塑料凳子上,和前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起吃河粉。《纽约客》作家帕特里克·瑞登·吉弗在杂志中写道:那次会面对波登和奥巴马都很重要,他们俩都是在越南战争的阴影下长大的。
  在这长达一小时的纪录片中,那场战争带来的长期阴影、人性代价,贯穿始终。在最后,波登选择用残酷的方式结束这一集纪录片,他引述了驻越南美军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一段臭名昭著的话,提醒人们:美国的种族主义文化是多么泯灭人性。
  波登离世后,奥巴马发了一则推特:“低低的塑料凳子,便宜可口的面条,加冰的河内啤酒,这些都是我关于安东尼的回忆。他教会我们很多关于食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有能力让观众们聚集在一起,让我们对于未知少一些畏惧。我们会想念他。”
  波登有效地塑造了“坏男孩主厨”的角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意识到这个角色对餐饮业的不良影响。在继2010年《厨房机密档案》之后问世的《半熟不生》中,他尝试用一种更明智的方式重述自己的故事,毒品、性、自大的装腔作势,不再是为了构建事业蓝图,而旨在警醒世人。
  为了摘掉“主厨”的标签,波登在2016年出版了一本家庭食谱。这本书的灵感,来源于平时为女儿准备餐食的过程。尽管拉尔夫·斯特德曼所画的封面插图一片混乱,《食指大动》这个书名也取得很不高明,但这是一部温柔的父爱回忆录,也是一首以食物为载体的颂歌。

不废话的行动派


  在活力四射、神气十足的外表下,波登的生活是暗淡的。波登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也提及过早年那段,与愤怒、吸毒等自残行为斗争的经历。
  父母的婚姻在波登年幼时就结束了,这给他造成了永久性的创伤。2005年,也就是他成名后不久,高中女友南希·普克斯基与他结束了20年的婚姻。之后,他与第二任妻子奥提维亚结婚,并生下一个女儿。但随着两人婚姻破裂的消息被小报爆出,那些为了满足公众好奇心的八卦,对波登的精神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
  2016年,《未知之旅》播出布宜诺斯艾利斯篇,波登正在进行心理治疗,他躺在一张皮质沙发上说:“有时,我发现自己在机场点了一个汉堡包,但它不太好吃。其实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一个汉堡包而已,但突然间我会一直看着这个汉堡包,然后在接下来的数天里陷入抑郁。”
  其他时候,尤其是当他不是话题主导者时,波登会不动声色地避开个人问题。2017年,评论家玛利亚·布斯蒂洛斯在一篇分析波登文学作品的报告里提到,在涉及个人隐私的地方,波登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
  一年半前,《未知之旅》罗马篇刚刚播出,记者在闲聊中向波登提到艾莎·阿基多的名字,说他明显迷恋上了这个曾一起做节目的意大利演员。当一提到艾莎,波登黝黑的手,飞一般地关掉了录音机的麦克风,说道:“什么?我迷恋艾莎?”记者指出他发在推特上的那些节目资讯里所透露出来的迷恋气息。他拿出手机仔细阅读了自己近期的推文,无奈地说:“我们是打算对这件事保密的。”
  记者问他是否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他的回答委婉含蓄——相较于表明立场和给出结论,他更愿意讲个故事来让你思考。他谈到了自己对女性和同性恋群体处境的同情,谈到了在瓦萨学院上学的青葱岁月,谈到了对妇女生育权利始终如一的支持。
  “我不知道我这样算不算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我肯定是一个纽约客,不是吗?”
  罗南·法罗在《纽约客》曾发文,披露哈维·韦恩斯坦对多名女性进行的性骚扰行为。艾莎·阿基多是这篇报道中的核心人物,她详细披露了韦恩斯坦的捕猎行动,以及这对她的创作生涯和个人生活造成的影响。几十年来,波登的公众身份一直建立在一种专注的、专横的个人主义之上,他似乎很能和阿基多建立一种创造性的政治伙伴关系。经过节目中的一番探讨,阿基多担任了《未知之旅》香港篇的导演。
  相应地,波登作为一个男人中的男人,一个从不废话的行动派,他的优秀资历也充分支撑起了后来的性骚扰抗议运动(#MeToo movement)。他坚定不移地支持着阿基多,毫不留情地指责那个涉嫌性侵女性的名人,这些都为他带来了新一波名望。人们把他视为一个维权斗士,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一个永不妥协的精神领袖。
  就在几个月前纽约的一次聚会上,他告诉之前问他与阿基多关系的记者:“还记得你问我是不是女权主义者,而我不敢说‘是’吗?”他用那种低沉而友善的声音说:“现在记下来,我他妈的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冯彩霞对此文也有贡献)
其他文献
以总统等公众人物来命名公共建筑以示纪念是西方社会比较常见的做法,比如纽约以肯尼迪命名的肯尼迪机场或是休斯顿以老布什命名的布什机场。最近,上任不到一年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也获此殊荣——只不过被命名的这处建筑并不在美国,而在以色列控制下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邮报》报道称,该市将把一处新建的火车站命名为“唐纳德·约翰·特朗普-哭墙站”,以感谢特朗普在2017年12月对以色列释出的几十年来美国对以
周日的早晨,兹沃伦的街道上空荡荡。在斯洛伐克的这座中型城市里,民众此时大多都在做礼拜,另一些没参加的大概还没从宿醉中挣脱出来。侯赛因·穆费迪也感到很头疼,他是真的偏头痛,跟酒精没有什么关系。穆费迪是一名穆斯林,也是前关塔那摩监狱囚犯。  两年前,穆费迪还和其他数十名囚犯一起被关在美军设在古巴关塔那摩湾的军事监狱里。这些人都没有接受审判,但一直被关押。虽然穆费迪在2008年就被确认无罪释放,可他还是
特朗普上任以来,“通俄门”事件一直阴魂不散。虽然特别检察官仍旧没能找到特朗普“通俄”的事实性证据,但民主党仍抓着“通俄门”一事来打击共和党与特朗普政府。因此班农向沃尔夫谈及“通俄门”,让特朗普大为恼火。“特朗普团队没有能力搞任何阴谋”  班农谈到, 2016年6月,特朗普长子小特朗普、女婿库什纳和竞选团队时任主管保罗·马纳福特,在没有律师的情况下,在纽约特朗普大厦与俄罗斯女律师维塞里尼茨卡娅会面。
关于印度人吃什么这个话题,最常见的传说和固有印象是什么?  最广为人知的传说当然是:大部分印度人是素食主义者。  事实并非如此。过去的“非正式”估测表明,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印度人吃素食。三次大规模的政府调查结果显示,有23%-37%的印度人是素食者。  美国人类学家巴尔摩利·纳特拉简和印度经济学家苏拉杰·雅各布的最新研究显示,有大量证据表明,在“文化和政治压力”作用下,即使上述数据也有夸大的成分。
2014年,一位年过古稀的日本老人起诉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要求赔偿140万日元的精神损失。理由是:NHK的节目中越来越多的日语都看不懂了,身心饱受折磨。  日本人都看不懂日语?这就需要从日语的源头说起了。提到日语的起源,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日语由中国古汉语演变而来”。然而,这种观点笼统而不严谨。一方面,日本的文字跟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日文;另一方面,在汉字传入
马恩岛上的绵羊  “小仙女们,大家好呀!”我们乘坐10:30的巴士前往圣玛丽港小镇,经过仙女桥时,广播里传来轻柔的问候声。  这座石头建成的桥看起来普普通通,但上面挂满了彩色的信封和彩带,还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根据当地人的迷信说法,仙女桥上是住着仙女的,经过的时候不跟她们打招呼的话,就会有厄运降临。乡间的小路窄窄的,两旁被雨水浸透的大树,给人一种魔法世界的感觉。  马恩岛给人一种很英国的感觉
很多人一定有同我一样的童年记忆:马蜂这家伙个头虽然不大毒性却强,经常将人蛰得鼻青脸肿。所以,每逢发现马蜂窝,我总会抱着报仇雪恨的心态,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每次捅马蜂窝只能捅一下就跑。如今特朗普政府对叙利亚政府的动武方式,就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描述为这种捅马蜂窝的游戏。  2018年4月14日,美国联合英国法国向叙利亚政府军的三个目标发射了战斧导弹,声称摧毁了政府军的三个化学武器研发、加工和储存基地
“能拖就拖,不能拖就赖”,是希腊面对债务时的一贯策略。  不要惊讶希腊可以赖账赖得心安理得,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个国家债务违约的事例就出现在希腊:公元前4世纪,阿提卡海洋联盟的10个城邦未能偿还提洛神庙的借款。  知道什么叫“欠钱的就是大爷”吗?看看希腊你就懂了。  国家还不起债了怎么办?除了政府外交耍嘴皮子外,关键时刻还可以发动全民公投,让全国人民决定还不还债。同呼吸共患难,绝不能只让政府丢脸。 
世界各地对“西式”教育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对这些机构的服务对象的重塑。  由于政府预算削减,美国丹佛地区某校的图书管理员珍妮弗·阿列维接连失去两份工作。2011年她找到了自己教育事业的新方向: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一所国际学校任职。  现在的国际学校起源可以追溯到1924年,但此类学校数量的成倍增长却是发生在近20年内。最初,国际学校是为了确保外籍人士和外交官在背井离乡工作时也能让子女接受“西方”教育,而
在美英法联手对叙利亚多个目标发动導弹袭击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说了一番话,最后结尾是“任务完成”。就是这个结尾让很多美国人联想到了2003年5月,美军入侵伊拉克大约6个星期后,时任总统布什登上“林肯”号航空母舰发表讲话,布什身后悬挂着一个巨幅标语:任务完成。  如果美军当年的任务仅仅是推翻萨达姆政权,那么,任务的确早已完成。但如果任务还包括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伊拉克改造成美式中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