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农历正月十五那一天,台湾小朋友观花灯、猜灯谜,竟然能猜出一些灯谜的谜底出自证严法师的“静思语”。这一天,大家在开心、欢乐之中学习静思语,使这个中国传统的佳节更增添了特别温暖、特别浓厚的人文气息。
这一天,慈济人、慈济志工仍旧不忘环保,仍旧东奔西跑地收集、整理被废弃的旧物,有一对老年夫妇特别积极特别认真。一致得到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那位老爷子,过去抽烟太多,喝酒没够,不但损害了身体,老两口还因此经常吵架。现在,老两口高兴地、形影不离地一起和慈济人做环保。老爷子戒除了诸多不良习惯,烟不吸了,酒不喝了,身体越来越好了。就这一天,慈济人深入到社区,为热心环保的居民搓汤圆、煮汤圆,和居民一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合家欢乐的团圆节。也是在这一天,慈济人不无遗憾地告诉大家,台湾的环保痛苦指数仍在上升,已上升到70.60%。人们对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状况忧心忡忡。慈济人正带动更多的人做环保,拯救正在哭泣的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这一天,慈济医院的包括院长在内的全体员工一直微笑着和病床上的病人一起过节,他们的微笑与真诚和他们精湛的医术一样,使那些原本不幸的人很快就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很快就收获了健康和幸福。在这里,人们看到一个忙碌而愉快的年轻人,他是慈济青少年志工奖的获得者。过去,他曾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可他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在慈济人的帮助影响下,他更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把自己更多的爱奉献给社会上不幸的人们。
这一天,世界上所有有慈济人的地方,在那些地方的老人院、孤儿院里,在那里的老人、孩子身边都会有慈济人的身影。慈济人把汤圆、柑橘等有象征意味、纪念意味的食品送到老人和孩子眼前,在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的孩子面前,慈济人正微笑着把这些好吃的食物送到老人、孩子的嘴里。他们的微笑和真诚正温暖着老人、孩子的心。那一间间小屋里正洋溢着浓浓的家庭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人们正体味着人间最美好的温馨、和谐和幸福。
这一天,我又听到了证严法师那含义异常深刻的名言。证严法师说,月亮其实不是只有今天才这样圆的,月亮实际上天天都是圆的。月亮不圆的时候,是被遮挡的缘故。我们为什么不天天都像今天这样在圆满、和谐的气氛中生活呢?和气、合心、合力,这是我们天天都要做的。让我们用我们的大爱之心,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合力画一个大大的圆。
就在我深入体会证严法师这些至理名言时,忽然惊异地发现,就在元宵佳节这一天,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通过当地的新闻媒体,通过真实、生动的画面和真挚、实在的语言向广大观众、听众介绍甘肃中部严重干旱、缺水的情况,并号召大家继续为那里的同胞摆脱干旱的威胁奉献大爱之心。
我又一次看到,那一片片起伏的山峦,一条条纵横的沟壑,放眼望去,尽是走上去也会“冒烟”的干燥黄土,只有星星落落的绿色点缀其间。处于干旱带上的甘肃,其省志上有这样的记载:“隋朝以来,甘肃先后发生重大旱灾640次,平均每两年一次。近半个世纪,发生旱灾40余次。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拨出大量专款兴修水利,截止1995年底解决了600万人的饮水问题,但仍有27%的人处在干旱无水饮用的威胁之中。”1955年,甘肃大旱,河断流、井无水、庄稼枯死、树苗被晒干。有300多万人,200多万头牲畜几乎没有水喝。中部陇东地区40多万人为了生活用水,半夜起身到几十公里外的山沟里拉水。在拉水回来的路上,竟能看到这样的奇观:饥渴难耐的野狐狸和各种飞鸟一路跟着水车,吸食水车滴落的水珠,怎么轰都轰不走。当水车停下,人们用大桶小桶分水时,有的飞鸟竟不顾死活地冲向水桶。
那里的人们,外出拉水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每天,天不亮村里的壮劳力就已经走上了几十里狭窄而又异常坎坷的山路,穿过山沟,踏上山梁,常常要在太阳下山时才能把混杂着许多泥土的水拖回来。
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通过电视画面告诉大家: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百姓向上天讨一口水喝竟如此艰难!
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人们,经过千百年的摸索,找到了修水窖存雨水,供人畜全年饮用的土法子。但那时百姓的水窖都是用红黏土打成,费工又不牢固,蓄水效益和卫生条件都很差。后来长期致力于干旱农业研究的科技人员,在深入考察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实验,摸索出一整套集水工程系统方案。经过实验,取得了很好效果。不仅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而且还进一步扩展到农业灌溉,为百姓脱贫带来了希望。但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那里尚未脱贫的困难百姓还很多,他们根本拿不出修这样水窖的钱。中华慈善总会自创建以来,崔乃复、阎明复、范宝俊三任会长,和当地慈善会合作,向社会募集善款,不间断帮助甘肃尚未解决水荒的困难百姓修建集雨面和水泥水窖。这时候,从1992年就开始向大陆困难同胞提供慈善援助的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也开始与中华慈善总会、当地慈善会合作,深入考察、提供善款,为那里的困难百姓修建水窖。几年来,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已经在甘肃严重缺水的地区,为困难百姓修建了4千多口水窖。已经说不清到底有多少慈济人、慈济志工到过那片干旱、贫瘠的土地。他们不仅给那里的百姓修质量最好的水窖,还常常为百姓带去生活用品,为当地的孩子修建学校。他们为那里的困难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反而感恩那里的百姓为自己提供了实现自己愿望的机会,帮助自己提高了思想境界。那里的百姓都说,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慈济人为他们做的好事,说不完慈济人播撒人间大爱的高风亮节。
就在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的这一天,大山皱褶中的甘肃百姓也没有忘记台湾的慈济人。
甘肃东乡县一位已近古稀之年的老人高兴地看着自家院子里两眼“慈济水窖”,看着院子里过去不曾有的树木和自家那欢实的羊群,看着一家人干干净净的衣着,充满了对慈济人的无限感激。就在全家人团聚的时候,老人仿佛感觉那些比亲人还亲的慈济人也和他们在一起了。老人向全家人提议一起为像神仙、活佛一样的慈济人祝福。老人的老伴、儿女、孙子、孙女也早就有和老人有着同样的愿望。
老人不会忘记,过去近40年里,为全家人喝上水,他在崎岖的山路上不知走了多少路,遭了多少罪,耗费了多长本来可以种田的时间。他还曾担任过村里的领导职务,也带领村民与天斗、与地斗了许多年,却始终摆脱水荒。可慈济人给他、给全村人修的水窖,却使他扔掉了驮水的木桶,过上了充满希望的生活。他怎能不感激慈济人,怎能不在全家团圆的日子里想着他们。
这里的村民每家每户都有着这位老人同样的想法,都怀着对慈济人无限深厚的感激之情。他们不会忘记,这几年里,慈济人在这个县先后修建了4000多眼“慈济窖”,使每户至少可以腾出一个劳力种田或外出打工,每年每户至少可多收入3000元,全乡可多收入1300多万元。对于贫困县来说,这为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使一部分群众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人们不会忘记,“慈济窖”的建成,使他们每户每年可减少为人畜饮水600元的投入,4000多眼水窖就为受益户节约了250多万元的饮水支出。人们不会忘记,以前这里的村民每户养羊平均不到3只,更谈不上什么养殖业,自台湾“慈济窖”工程实施以来,每户平均养羊已达到7只,还引进了山东小尾寒羊的优良品种。现在,实施“慈济窖”的7个乡养羊数已近3万只。这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慈济窖”的功劳。
可慈济人这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是那里尚没有解决吃水困难的万余户同胞百姓。
真好啊!这些慈济人,这元宵节里的慈济大爱。
这一天,慈济人、慈济志工仍旧不忘环保,仍旧东奔西跑地收集、整理被废弃的旧物,有一对老年夫妇特别积极特别认真。一致得到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那位老爷子,过去抽烟太多,喝酒没够,不但损害了身体,老两口还因此经常吵架。现在,老两口高兴地、形影不离地一起和慈济人做环保。老爷子戒除了诸多不良习惯,烟不吸了,酒不喝了,身体越来越好了。就这一天,慈济人深入到社区,为热心环保的居民搓汤圆、煮汤圆,和居民一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合家欢乐的团圆节。也是在这一天,慈济人不无遗憾地告诉大家,台湾的环保痛苦指数仍在上升,已上升到70.60%。人们对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状况忧心忡忡。慈济人正带动更多的人做环保,拯救正在哭泣的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这一天,慈济医院的包括院长在内的全体员工一直微笑着和病床上的病人一起过节,他们的微笑与真诚和他们精湛的医术一样,使那些原本不幸的人很快就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很快就收获了健康和幸福。在这里,人们看到一个忙碌而愉快的年轻人,他是慈济青少年志工奖的获得者。过去,他曾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可他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在慈济人的帮助影响下,他更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把自己更多的爱奉献给社会上不幸的人们。
这一天,世界上所有有慈济人的地方,在那些地方的老人院、孤儿院里,在那里的老人、孩子身边都会有慈济人的身影。慈济人把汤圆、柑橘等有象征意味、纪念意味的食品送到老人和孩子眼前,在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的孩子面前,慈济人正微笑着把这些好吃的食物送到老人、孩子的嘴里。他们的微笑和真诚正温暖着老人、孩子的心。那一间间小屋里正洋溢着浓浓的家庭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人们正体味着人间最美好的温馨、和谐和幸福。
这一天,我又听到了证严法师那含义异常深刻的名言。证严法师说,月亮其实不是只有今天才这样圆的,月亮实际上天天都是圆的。月亮不圆的时候,是被遮挡的缘故。我们为什么不天天都像今天这样在圆满、和谐的气氛中生活呢?和气、合心、合力,这是我们天天都要做的。让我们用我们的大爱之心,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合力画一个大大的圆。
就在我深入体会证严法师这些至理名言时,忽然惊异地发现,就在元宵佳节这一天,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通过当地的新闻媒体,通过真实、生动的画面和真挚、实在的语言向广大观众、听众介绍甘肃中部严重干旱、缺水的情况,并号召大家继续为那里的同胞摆脱干旱的威胁奉献大爱之心。
我又一次看到,那一片片起伏的山峦,一条条纵横的沟壑,放眼望去,尽是走上去也会“冒烟”的干燥黄土,只有星星落落的绿色点缀其间。处于干旱带上的甘肃,其省志上有这样的记载:“隋朝以来,甘肃先后发生重大旱灾640次,平均每两年一次。近半个世纪,发生旱灾40余次。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拨出大量专款兴修水利,截止1995年底解决了600万人的饮水问题,但仍有27%的人处在干旱无水饮用的威胁之中。”1955年,甘肃大旱,河断流、井无水、庄稼枯死、树苗被晒干。有300多万人,200多万头牲畜几乎没有水喝。中部陇东地区40多万人为了生活用水,半夜起身到几十公里外的山沟里拉水。在拉水回来的路上,竟能看到这样的奇观:饥渴难耐的野狐狸和各种飞鸟一路跟着水车,吸食水车滴落的水珠,怎么轰都轰不走。当水车停下,人们用大桶小桶分水时,有的飞鸟竟不顾死活地冲向水桶。
那里的人们,外出拉水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每天,天不亮村里的壮劳力就已经走上了几十里狭窄而又异常坎坷的山路,穿过山沟,踏上山梁,常常要在太阳下山时才能把混杂着许多泥土的水拖回来。
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通过电视画面告诉大家: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百姓向上天讨一口水喝竟如此艰难!
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人们,经过千百年的摸索,找到了修水窖存雨水,供人畜全年饮用的土法子。但那时百姓的水窖都是用红黏土打成,费工又不牢固,蓄水效益和卫生条件都很差。后来长期致力于干旱农业研究的科技人员,在深入考察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实验,摸索出一整套集水工程系统方案。经过实验,取得了很好效果。不仅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而且还进一步扩展到农业灌溉,为百姓脱贫带来了希望。但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那里尚未脱贫的困难百姓还很多,他们根本拿不出修这样水窖的钱。中华慈善总会自创建以来,崔乃复、阎明复、范宝俊三任会长,和当地慈善会合作,向社会募集善款,不间断帮助甘肃尚未解决水荒的困难百姓修建集雨面和水泥水窖。这时候,从1992年就开始向大陆困难同胞提供慈善援助的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也开始与中华慈善总会、当地慈善会合作,深入考察、提供善款,为那里的困难百姓修建水窖。几年来,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已经在甘肃严重缺水的地区,为困难百姓修建了4千多口水窖。已经说不清到底有多少慈济人、慈济志工到过那片干旱、贫瘠的土地。他们不仅给那里的百姓修质量最好的水窖,还常常为百姓带去生活用品,为当地的孩子修建学校。他们为那里的困难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反而感恩那里的百姓为自己提供了实现自己愿望的机会,帮助自己提高了思想境界。那里的百姓都说,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慈济人为他们做的好事,说不完慈济人播撒人间大爱的高风亮节。
就在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的这一天,大山皱褶中的甘肃百姓也没有忘记台湾的慈济人。
甘肃东乡县一位已近古稀之年的老人高兴地看着自家院子里两眼“慈济水窖”,看着院子里过去不曾有的树木和自家那欢实的羊群,看着一家人干干净净的衣着,充满了对慈济人的无限感激。就在全家人团聚的时候,老人仿佛感觉那些比亲人还亲的慈济人也和他们在一起了。老人向全家人提议一起为像神仙、活佛一样的慈济人祝福。老人的老伴、儿女、孙子、孙女也早就有和老人有着同样的愿望。
老人不会忘记,过去近40年里,为全家人喝上水,他在崎岖的山路上不知走了多少路,遭了多少罪,耗费了多长本来可以种田的时间。他还曾担任过村里的领导职务,也带领村民与天斗、与地斗了许多年,却始终摆脱水荒。可慈济人给他、给全村人修的水窖,却使他扔掉了驮水的木桶,过上了充满希望的生活。他怎能不感激慈济人,怎能不在全家团圆的日子里想着他们。
这里的村民每家每户都有着这位老人同样的想法,都怀着对慈济人无限深厚的感激之情。他们不会忘记,这几年里,慈济人在这个县先后修建了4000多眼“慈济窖”,使每户至少可以腾出一个劳力种田或外出打工,每年每户至少可多收入3000元,全乡可多收入1300多万元。对于贫困县来说,这为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使一部分群众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人们不会忘记,“慈济窖”的建成,使他们每户每年可减少为人畜饮水600元的投入,4000多眼水窖就为受益户节约了250多万元的饮水支出。人们不会忘记,以前这里的村民每户养羊平均不到3只,更谈不上什么养殖业,自台湾“慈济窖”工程实施以来,每户平均养羊已达到7只,还引进了山东小尾寒羊的优良品种。现在,实施“慈济窖”的7个乡养羊数已近3万只。这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慈济窖”的功劳。
可慈济人这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是那里尚没有解决吃水困难的万余户同胞百姓。
真好啊!这些慈济人,这元宵节里的慈济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