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室:把图书馆“搬”进教室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改,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自主、探索学习,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第二课堂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图书馆,在新课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中小学图书馆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手段已经落后于新课改的需求。虽然每所学校都有图书馆,离教室也不算远,但由于功课紧张、借阅不便等因素,多数学生很少走进图书馆,借阅积极性也不高。图书馆工作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顺应课改发展的方向,认真研究新课程的特点,逐步提高服务能力。管理者要从传统的“以书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转变,尝试把图书馆“搬”进教室,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阅读亲近起来,让氤氲的书香弥漫在教室之中。我们看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正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建设,从人、财、物及制度上予以保证,要求学校图书馆馆舍、资料库、阅览室、书库等有足够的面积,不得挤占或挪作他用。
  国内一些学校已经做出了探索。北京市十一学校积极探索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新路,建成“走班制”的集普通教室、实验室、学生探究自习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馆、科技博物馆为一体的学科功能性教室,实现了“教学资源离师生最近”。这不是简单的设备搬家,在其背后,教育资源的提供方式和教育服务方式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一改变有利于创设学科氛围、提升学科素养,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师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南京十三中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籍,在每个教室里添设“书架图书馆”,让学生与书籍为友,与经典比邻而居,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郑州47中把图书馆“搬”进教室,创造性地将图书馆丰富的阅读材料、自由的阅读方式渗透进课堂,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读者”。
  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要明确中小学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地位,将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好,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并根据新课改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新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图书馆(室)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尝试把图书馆“搬”进教室。
  把图书馆“搬”进教室
  1.“教室图书馆”提高图书利用率
  “教室图书馆”以用为目的,强调图书的利用。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例,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都强调了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性。如《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校图书馆应增加科普读物、专业书籍和报刊杂志的种类和数量,扩大音像资料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收藏量,并通过调整和延长服务时间、改变服务方式、方便学生借阅等措施提高使用效率,切实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充分发挥藏书的作用,提高图书利用率,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室图书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请任课教师进行指导,及时并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新书,促进学生阅读精神的内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与书为友;发挥榜样作用,让学生来影响学生,把喜爱的书推荐给同学,并交流体会。
  (2)开设阅读指导课,注重科学的阅读方法。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课、慕课等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备受关注,教育“微”时代来临。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高考语文科目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两题,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将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高考语文科目还将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增加考查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语文教师和图书馆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特点,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作品,提高学生的选读能力,降低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育家柳斌指出:“对于一个人来讲,是阅读改变人生,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讲,是阅读改变社会,阅读改变一个民族。”阅读非常重要,是不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替代的,而阅读指导课更是必不可少。语文教师、图书馆员要积极利用“教室图书馆”,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多动脑筋,抓住学生的特点,利用“教室图书馆”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写作、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举办读书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以书会友,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2011年,北京市举办了首届“书香燕京——中小学阅读指导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活动主题鲜明,组织有力,在北京市中小学掀起了阅读经典的热潮。活动为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图书在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培养师生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基础。要用书香润泽孩子的心灵,不断推动中小学校的图书馆(室)建设和读书活动,真正让孩子沐浴书香、享受阅读,在快乐读书中茁壮成长。
  北京市本学年为初中生开设了名师讲评作文的“云课堂”,向全市485所一般初中校的7.7万名新初三学生提供写作在线辅导服务,其中59所重点扶持学校的万余初三学生将拥有在线作文导师,名师将为孩子们在线批阅作文。2014年9月1日开始,北京市还试点通过电子信箱、微博、微信订阅号等平台为部分初中生提供“名师在线答疑”。学生还可以在线参加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诊断,查找薄弱知识点,定制个性化学习辅导信息。
  2. 主动作为,加大“教室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力度
  (1)及时更新图书,购买新书好书。制订切合实际的藏书剔旧计划。对内容陈旧、过时的图书要及时剔除。针对藏书数量不足与师生需求量大的矛盾,在充分调研和掌握师生需求特点及图书实际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要争取经费尽量增加新书采购量。健全师生需求收集与反馈机制,及时分析师生文献需求与利用特点,掌握具体的需求信息,增强所购图书的针对性、实用性,提高师生的阅读满意度。   (2)优化图书结构。注重从书籍的全面性、新颖性、实用性及趣味性出发,以少复本、多品种为原则,多渠道搜集、采购图书,形成图书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各学科的全面性,以科学合理的资源体系配合新课改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从今年10月底开始,《小兵张嘎》、《岳飞出世》等274册连环画将陆续免费配送到北京市1093所小学。童谣、小人书、影视作品进驻中小学课堂,在中小学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3)积极探索图书采购模式。在购买图书的方式上,要有更多的选择,不断探索适合不同学校的采购模式。学校可以成立选书小组,及时了解新书动态、社会信息、课改精神、学科主题等,编制推荐书目,并每年修订一次。选书小组可由一线教师、图书馆员、教研装备等多方人员组成。学校要引导图书出版机构提供质量好、品位高的书籍。
  3. 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利用,多渠道为学生提供阅读服务
  在未来的大数据时代,虚拟空间的再造,数字化资源不断进入虚拟空间,数字图书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位读者进入图书馆,数字资源就会显示近期他看了什么书,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有可能提示读者将要阅读的同类书籍在哪个位置以及询问其是否愿意与近期阅读同一类型书籍的读者结识为朋友。在网络环境下,管理自动化、服务高效化、资源网络化同样是图书馆地位与作用的重要评价标准。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数字化资源,普及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引领师生认识、使用数字图书馆。加快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步伐,重视网上交流和数字资源的利用,弥补纸质图书藏书量的不足。
  4. 建立健全“教室图书馆”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图书直接放到教室里,怎么管理?南京十三中采取自荐和推荐的方式选举出班级图书管理员。每位学生都有义务管理图书,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诚信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建立和完善图书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教室图书馆”工作良性运转及健康持续发展。比如,市区县图书管理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图书馆评价体系和配套标准,将图书馆的评估纳入学校工作考核中。
  5. 建设有特色的“教室图书馆”文化
  为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环境的布置要以“和谐、健康、向上”为主旋律,例如,书架可从传统的框架式改为多样式,使环境更富有活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学生为本,把“教室图书馆”建成“开放式”借阅,让图书馆真正走进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发挥出强大的功效。
  6. 加强资源共享,合作交流
  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体制机制。比如,实现学校集中采购、集中分类、集中编目、数据共享。强化团队合作和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教室图书馆”文化。通过区域合作、馆际合作、网络化的资源共享,节约经费,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信息化也是一个紧迫的问题,是高效开发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必然趋势,也是从传统的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关键。我们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尝试合作建设馆藏、联合编制目录、实现馆际互借等。
  7. 重视图书馆员队伍建设
  发展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建设现代化的中小学图书馆,加强“教室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图书管理员在整个图书馆的组成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水平直接决定着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影响着图书馆工作的效益,对这支队伍的建设必须摆在重要的位置,对他们的继续教育要常抓不懈。现在,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本身都有自己的一门专业知识,对学校教学工作比较了解,这是优势,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提高他们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藏书建设、图书分类、编目、读者工作、图书管理软件的使用等。鼓励馆员参与教科研活动,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图书馆员要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服务,以开发建设校本课程等多种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对学生读者的服务工作。此外,要组织馆员多参加图书馆界专家的专题讲座,有计划地组织馆员外出参观、学习和进行业务交流,组织论文撰写,提升理论水平,增强业务素质,更好地为“教室图书馆”服务,为全校师生服务。
  “教室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1. “教室图书馆”要贴近学校、师生
  馆员要加强对需求、供给和要素配置的研究,紧跟教育教学的改革进程,密切关注体制改革、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提升图书馆工作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服务要从建、配,向管、用转变
  建设“教室图书馆”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校和人的发展规律,能够提供满足个体和群体发展需求的高品质服务;坚持以用为导向,从重“建设、配置”向重“管理、使用”转变,让每位学生都能读到自己想读的书。
  3. 加强跨行业的交流和借鉴
  加强跨行业的交流和借鉴意识,很多新技术、新理念,如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可以给“教室图书馆”参考借鉴。
  4. 要切实转变发展模式
  加强对课程改革、一线教学、教师队伍培养等最新动态的实时跟进;开展对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的探索,更新图书馆工作理念、厘清工作思路,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让校园弥漫书香,让教室弥漫书香,服务首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局,促进首都基础教育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
  参考文献
  南京十三中:把图书馆“搬”到教室[N].中国教育报,2012-3-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研究了Jacobi-Fourier级数的Fejer和 σn^αmβ(f, x)对连续函数f逼近的点态估计,改进了李中凯有关的结果.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能够整合各学科的知识要点,通过各种主题式研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软件的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机给人们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便利,并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主题式学习活动可以让枯燥的技术知识的学习变成彼此协作学习的任务来完成,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首当其冲的是时间和效率问题。根据小学生的认知
针对某机组真空严密性试验一直不合格,真空严密性试验结果为每分钟真空度下降480Pa,严重影响机组的经济性,通过对该机组凝汽器真空低的原因分析,利用氦质谱真空检漏仪对机组真空
对某软土地基处理区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了强夯施工工艺参数,用该参数处理类似工程的地基,不但能满足工程加固的要求,且能降低工程造价.
定义了一个(f,ω)相容对(B,H),并利用(f,ω)相容对(B,H)探讨了ω-Smash余积Hopf代数Bω(△△)H的性质.
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厌氧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表明,N、P去除率较高.该处理方法克服了人工湿地容易堵塞等缺点,具有运行效
苏天爵的史学思想中有浓厚的理学倾向。第一,受理学影响的通变思想。基于"政有因革,事贵变通"的历史观,苏天爵提出"欲救其弊,理宜更张"的政治诉求与"制其烦简之宜,达乎通变之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