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使幼儿数学教育变为教师愿意教、幼儿愿意学的一门学科呢?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操作尝试教学法,创设宽松、和谐的操作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尝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 课前,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操作的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分类活动,教师安排了能够供幼儿分类操作的环境. 主题活动“秋天的果子”中,我将幼儿涂好色的水果拿到角色区玩“水果超市”的游戏,要求幼儿给水果按一定的特征摆放在“水果超市”里 ,进行分类操作活动. 先让幼儿看一看、比一比,让幼儿意识到材料的多种特征以后,再让他们进行多角度的分类,鼓励幼儿依据不同的特征变换分类方法,看看谁的方法多,让幼儿从小意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可以变化的”.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为幼儿学好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我把幼儿当成合作伙伴,在平等的关系中,幼儿在心理上感受到放松,加上环境上的宽松和谐,幼儿能够充分地“做”和“玩”,显得跃跃欲试,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起到
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优化游戏结构,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幼儿的动作发展在幼儿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研究得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让幼儿多动手,可以增进他们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不经幼儿思考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幼儿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可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 因此,教师应提倡启发式的教学,鼓励幼儿通过操作进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各种问题情景,让幼儿进行思考,并通过操作、实验、运用感官进行探索、尝试,获得直接的体验并自己得出答案.例如:娃娃游中国“几个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玩,看看哪个小朋友到北京最近?哪个小朋友到北京最远?”于是幼儿尝试运用了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有的用回形针,有的用相同长的纸条,有的用绳子,有的用吸管……我让幼儿学习用画图形和数量进行记录,进一步引导测量同样地方的幼儿将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原因. 能力强的幼儿总结出:“手指有长短,大个儿的小朋友手指长,小个儿的小朋友的手指短”,“我的吸管比他的绳子短”等,从而引导幼儿了解测量单位是怎么来的.
三、注重游戏操作,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纲要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 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因此将操作活动游戏化,就能够较好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在学习6的组成时,我一改以往先由老师讲解、示范演示教具,再由幼儿模仿做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采用玩“撒圆片”的游戏,我将红、绿两种颜色的圆片分别贴在一起制成双色圆片,游戏时,每人得到6个双色圆片,幼儿把6个双色圆片往桌子上轻轻一撒,看一看,6个圆片中有几个红色圆片,几个绿色圆片,从而自然得到6可以分成几和几,再将其结果一一记载下来. 如此经过反复几次的游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最后,再由老师系统地总结幼儿所记录的答案. 这样把幼儿所获知的感性经验真正上升为理性知识,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强化数的概念.
四,适时诱导,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
幼儿的操作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 在幼儿操作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艺术在于抓住适时、适当的时机,激发幼儿尝试的欲望和操作的热情,指明操作的方向,时刻鼓励,直至尝试的成功. 例如:“飞行棋”是一种发展幼儿手的技巧、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游戏,在活动中总用单一的玩法难免会失去兴趣. 利用棋子中间有不同的图形和颜色可让幼儿进行排序,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四种颜色进行排序,如:一个红棋子、一个蓝棋子、一个黄棋子、一个绿棋子……指导能力较强的幼儿选择图案跟颜色一起有规律地进行排序,如:一个红棋子、一个图案,一个蓝棋子、一个图案等,按各种不同变化的规律进行排序,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式的方法学习,是引导学生愉快、主动地学数学的最佳方法. 幼儿通过游戏自行动手操作,大大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到了最佳的方法,并有一定的创新行为,乐意与同伴合作. 我们要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创设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 课前,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操作的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分类活动,教师安排了能够供幼儿分类操作的环境. 主题活动“秋天的果子”中,我将幼儿涂好色的水果拿到角色区玩“水果超市”的游戏,要求幼儿给水果按一定的特征摆放在“水果超市”里 ,进行分类操作活动. 先让幼儿看一看、比一比,让幼儿意识到材料的多种特征以后,再让他们进行多角度的分类,鼓励幼儿依据不同的特征变换分类方法,看看谁的方法多,让幼儿从小意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可以变化的”.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为幼儿学好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我把幼儿当成合作伙伴,在平等的关系中,幼儿在心理上感受到放松,加上环境上的宽松和谐,幼儿能够充分地“做”和“玩”,显得跃跃欲试,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起到
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优化游戏结构,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幼儿的动作发展在幼儿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研究得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让幼儿多动手,可以增进他们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不经幼儿思考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幼儿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可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 因此,教师应提倡启发式的教学,鼓励幼儿通过操作进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各种问题情景,让幼儿进行思考,并通过操作、实验、运用感官进行探索、尝试,获得直接的体验并自己得出答案.例如:娃娃游中国“几个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玩,看看哪个小朋友到北京最近?哪个小朋友到北京最远?”于是幼儿尝试运用了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有的用回形针,有的用相同长的纸条,有的用绳子,有的用吸管……我让幼儿学习用画图形和数量进行记录,进一步引导测量同样地方的幼儿将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原因. 能力强的幼儿总结出:“手指有长短,大个儿的小朋友手指长,小个儿的小朋友的手指短”,“我的吸管比他的绳子短”等,从而引导幼儿了解测量单位是怎么来的.
三、注重游戏操作,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纲要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 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因此将操作活动游戏化,就能够较好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在学习6的组成时,我一改以往先由老师讲解、示范演示教具,再由幼儿模仿做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采用玩“撒圆片”的游戏,我将红、绿两种颜色的圆片分别贴在一起制成双色圆片,游戏时,每人得到6个双色圆片,幼儿把6个双色圆片往桌子上轻轻一撒,看一看,6个圆片中有几个红色圆片,几个绿色圆片,从而自然得到6可以分成几和几,再将其结果一一记载下来. 如此经过反复几次的游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最后,再由老师系统地总结幼儿所记录的答案. 这样把幼儿所获知的感性经验真正上升为理性知识,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强化数的概念.
四,适时诱导,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
幼儿的操作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 在幼儿操作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艺术在于抓住适时、适当的时机,激发幼儿尝试的欲望和操作的热情,指明操作的方向,时刻鼓励,直至尝试的成功. 例如:“飞行棋”是一种发展幼儿手的技巧、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游戏,在活动中总用单一的玩法难免会失去兴趣. 利用棋子中间有不同的图形和颜色可让幼儿进行排序,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四种颜色进行排序,如:一个红棋子、一个蓝棋子、一个黄棋子、一个绿棋子……指导能力较强的幼儿选择图案跟颜色一起有规律地进行排序,如:一个红棋子、一个图案,一个蓝棋子、一个图案等,按各种不同变化的规律进行排序,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式的方法学习,是引导学生愉快、主动地学数学的最佳方法. 幼儿通过游戏自行动手操作,大大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到了最佳的方法,并有一定的创新行为,乐意与同伴合作. 我们要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