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简便计算属于“数的运算”中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简算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数学运算能反映学生多种智力品质,如运算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其中运算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对各类运算定律、法则、性质能合理选择、运用自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它是运算智力的基础,更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合理掌握和灵活运用简算技能呢?以下我谈谈自己多年教学中积累的一点经验。
一、口算是简算的重要基础
教材将部分口算教学安排在笔算教学的前面,或与笔算教学穿插安排,因为口算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笔算算理、牢固掌握笔算方法;而且口算能力强的学生在简算时更容易发现算式的特征,找到简算的方法。比如简便计算356 172 144 228和68×32 32×18 14×32,学生如果口算能力比较强,能迅速口算出356 144=500,172 228=400;68 18 14=100就能很快发现算式的特点,找到简便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加强口算教学,为简算教学奠定基础,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培养简便意识,建筑简便基础
“简算意识是指面对一个运算问题,能从多个起点产生多种联想来开拓运算途径,并灵活、合理地选择运算途径,获得运算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平时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做“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的习题中,会绞尽脑汁去想如何才能简便运算,然而换到了“解决问题”,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如:“学校举行植树活动,四年级两个班各有45人,其中一个班平均每人植树14棵,另一个班平均每人植树16棵,问一共植树多少棵?”学生列式:45×14 45×16=630 720=1350;然而单独作为计算题,几乎全部学生都知道45×14 45×16=(14 16)×45=30×45=1350;这说明学生不是不会利用数的特征进行简便,而是缺少简便计算的意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简便计算意识的培养,时刻提醒他们对每一算式都要多留点心,不管题目有没有要求简便运算,都要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想想能不能简便运算,尽可能达到计算的最优化。
三、优化教学,提高“简便”认识
1.自主探究,加深理解
《新课程标准》对简便计算的要求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在教学一种新的简便计算方法时,首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初步感知、了解计算方法和过程,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算式、计算过程、计算方法,从中发现规律。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法则,然后运用法则再计算。这样,学生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发展归纳、演绎推理能力,加深理解。
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的过程中,我并不急着告诉学生什么是乘法交换律,而是让学生根据加法交换律的特点,对乘法交换律进行猜想,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并让学生自主举例子证明,接着总结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并附上具体的数字例子。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这样表达:男×女=女×男,2×3=3×2; 让学生充分研究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另外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表达,将枯燥的概念法则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紧扣算理,加深理解
所谓算理就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不理解算理的计算,学生是不能形成牢固的计算技能。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看到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123-101=123-100 1或把“101×25=(101-1)×25”其中原因来源于学生没有理解“多加要减,少加要加;多减要加,少减要减”这个算理,而只知道死记硬背,受“凑整十、整百、整千”意识的影响,计算过程往往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又如:学生之所以经常会把乘法分配和乘法结合律混为一谈,这跟教师只注重表面的机械教学,学生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的算理分不开的,学生一看到括号,就想到乘法分配律。
3.传授技巧,辅助掌握
简便运算形式多样,要想让学生在短期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并灵活运用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算理之外,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运算技巧也相当重要。我把它归纳为:一个原则。
这里所说的一个原则,指的是“口算原则”。简便运算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化繁为简”,最终实现“口算”。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中,我让学生时刻记住这个原则:“假如在简便运算过程中,你还需要进行笔算的话,那么很大可能你的方法是错的”。例如:在进行125×56的计算时,有的学生喜欢把125拆成100 25的和,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去计算,这时我就会提醒学生,你能口算出25×56的积吗?学生知道不能,进行寻求另外一种方式,拆56。通过不断强化这个原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尝试不同的计算方式,选择最优方案,最终实现简便运算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简便习题”训练,增强简便直觉和识别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简便运算是对四则运算的一种颠覆,它突破了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根据运算定律、性质重组运算顺序。简便运算考验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生一时半会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简便运算的各种方法,因此加强练习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加强计算练习并不是意味着盲目的搞题海战术,练习也要讲究方法,训练要有针对性。
小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涉,形成错误或模糊记忆,尤其是现今的小学生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负担比较重,记忆品质更是难以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简便运算的直接记忆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所有能进行“简便运算”的习题放在一块,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练习中加深对“简便运算”的认识,巩固记忆,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简便直觉”,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后盾。
数学运算能反映学生多种智力品质,如运算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其中运算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对各类运算定律、法则、性质能合理选择、运用自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它是运算智力的基础,更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合理掌握和灵活运用简算技能呢?以下我谈谈自己多年教学中积累的一点经验。
一、口算是简算的重要基础
教材将部分口算教学安排在笔算教学的前面,或与笔算教学穿插安排,因为口算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笔算算理、牢固掌握笔算方法;而且口算能力强的学生在简算时更容易发现算式的特征,找到简算的方法。比如简便计算356 172 144 228和68×32 32×18 14×32,学生如果口算能力比较强,能迅速口算出356 144=500,172 228=400;68 18 14=100就能很快发现算式的特点,找到简便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加强口算教学,为简算教学奠定基础,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培养简便意识,建筑简便基础
“简算意识是指面对一个运算问题,能从多个起点产生多种联想来开拓运算途径,并灵活、合理地选择运算途径,获得运算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平时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做“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的习题中,会绞尽脑汁去想如何才能简便运算,然而换到了“解决问题”,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如:“学校举行植树活动,四年级两个班各有45人,其中一个班平均每人植树14棵,另一个班平均每人植树16棵,问一共植树多少棵?”学生列式:45×14 45×16=630 720=1350;然而单独作为计算题,几乎全部学生都知道45×14 45×16=(14 16)×45=30×45=1350;这说明学生不是不会利用数的特征进行简便,而是缺少简便计算的意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简便计算意识的培养,时刻提醒他们对每一算式都要多留点心,不管题目有没有要求简便运算,都要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想想能不能简便运算,尽可能达到计算的最优化。
三、优化教学,提高“简便”认识
1.自主探究,加深理解
《新课程标准》对简便计算的要求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在教学一种新的简便计算方法时,首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初步感知、了解计算方法和过程,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算式、计算过程、计算方法,从中发现规律。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法则,然后运用法则再计算。这样,学生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发展归纳、演绎推理能力,加深理解。
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的过程中,我并不急着告诉学生什么是乘法交换律,而是让学生根据加法交换律的特点,对乘法交换律进行猜想,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并让学生自主举例子证明,接着总结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并附上具体的数字例子。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这样表达:男×女=女×男,2×3=3×2; 让学生充分研究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另外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表达,将枯燥的概念法则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紧扣算理,加深理解
所谓算理就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不理解算理的计算,学生是不能形成牢固的计算技能。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看到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123-101=123-100 1或把“101×25=(101-1)×25”其中原因来源于学生没有理解“多加要减,少加要加;多减要加,少减要减”这个算理,而只知道死记硬背,受“凑整十、整百、整千”意识的影响,计算过程往往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又如:学生之所以经常会把乘法分配和乘法结合律混为一谈,这跟教师只注重表面的机械教学,学生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的算理分不开的,学生一看到括号,就想到乘法分配律。
3.传授技巧,辅助掌握
简便运算形式多样,要想让学生在短期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并灵活运用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算理之外,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运算技巧也相当重要。我把它归纳为:一个原则。
这里所说的一个原则,指的是“口算原则”。简便运算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化繁为简”,最终实现“口算”。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中,我让学生时刻记住这个原则:“假如在简便运算过程中,你还需要进行笔算的话,那么很大可能你的方法是错的”。例如:在进行125×56的计算时,有的学生喜欢把125拆成100 25的和,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去计算,这时我就会提醒学生,你能口算出25×56的积吗?学生知道不能,进行寻求另外一种方式,拆56。通过不断强化这个原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尝试不同的计算方式,选择最优方案,最终实现简便运算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简便习题”训练,增强简便直觉和识别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简便运算是对四则运算的一种颠覆,它突破了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根据运算定律、性质重组运算顺序。简便运算考验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生一时半会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简便运算的各种方法,因此加强练习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加强计算练习并不是意味着盲目的搞题海战术,练习也要讲究方法,训练要有针对性。
小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涉,形成错误或模糊记忆,尤其是现今的小学生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负担比较重,记忆品质更是难以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简便运算的直接记忆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所有能进行“简便运算”的习题放在一块,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练习中加深对“简便运算”的认识,巩固记忆,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简便直觉”,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