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不为自己辩解,怎么办?
江苏南通市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女儿上二年级,平时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时,总是不知道为自己辩解。都是其他同学帮着她向老师说明情况。我很苦恼,因为女儿为此经常被老师误解。
答: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干着急是没有用的,还是得先跟女儿沟通一下,了解女儿为什么选择这种行为反应:是觉得这点冲突对她来说无所谓,还是想回避问题?
如果是前者,可以借机让孩子明白,这种无所谓的处理方式可能会给她的交往带来困扰,比如,引起老师的误解,让老师对她有负面的看法,再比如,让别人觉得她不够自尊自重,更加频繁地找她寻衅滋事,不利于她在学校的自我保护等等。
如果是后者,家长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沟通技巧发展不够,还是不敢为自己辩护?如果是沟通技巧的原因,家长可以教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何在尊重别人感受的基础上,就事论事澄清事实;如何借助老师和朋友的力量解决冲突等等。当孩子的沟通技巧有所改观后,应及时鼓励孩子,增强她面对冲突的信心。如果是胆量的原因,要注意避免直接责怪孩子为什么不这样那样,因为这样的责怪对胆小的孩子来说是没有用的,只能增强她的无能感,让她更加退缩,反之,如何增强她内在的力量更为关键,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无论面对多么不友好的交往环境,都会多一份淡定和从容。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一些自己动手的机会,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积累更多的自信,成长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从而更勇敢地面对人际冲突。
英语启蒙,如何助力?
安徽合肥市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孩子两岁多,最近发现她对英语很敏感,很想借机做好英语启蒙教育,但我和她爸爸的英语都不好,不知道该如何做?
答:很多“语言小天才”的成长之路表明,对孩子进行英语启蒙,未必需要英语很好的家长:一方面,这个时期的启蒙主要是对语言敏感和兴趣的培养、巩固,至于孩子具体学会了多少字母和单词,却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当前市面上有很多适合低幼儿的启蒙教材,包括绘本、音频和视频,都可以买来使用。
1、可以多给孩子放相关音频,以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但不必刻意进行,孩子玩耍的时候,只要小家伙不反对,放来当背景音即可。孩子的吸收能力很强,在不知不觉中,语感就慢慢形成了。
2、理论而言,视频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更有助益,因为这类多媒体学习素材生动形象,通常还有律动的元素,更容易唤醒孩子的兴趣。而且比较适合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爱动爱跳的特点。孩子3岁后,每天不超过半小时的播放,是可以考虑的,但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特别是一岁半之前的孩子来说,不宜优先考虑,因为他们的视力还在发育过程中,显示器的屏闪对他们的视力发育不利。此外,孩子在看影视碟片时,基本是一种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发展思维的主动性和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
3、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正规的英语早教机构,但前提是孩子喜欢,不排斥父母这种安排,且能从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
4、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要本末倒置,以学好母语为根本;二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效果要有宽容的心态,不提前预设什么发展进度,那种以考级为目的的教育无异于对学习乐趣的慢性剥夺;三是尽管可以借助音频和碟片,最可取的还是自然的语言环境,如果有条件让孩子多接触外国小朋友。
孩子对新环境很敏感,怎么办?
江西南昌市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孩子3岁。今年9月份刚入园,可是3个月过去了,他还是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觉得他不是胆小,而是对环境、对人特别敏感,适应能力比较弱。我该怎么帮助他?
答:由于孩子的先天神经类型差异,入园后的适应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孩子,可能短短半个多月就适应了,有的孩子,则要等到半年后。对于那些适应比较缓慢的孩子,家长要多一份淡定,允许孩子本着自己的发展节奏来,不催促孩子,不把自己的焦虑情绪感染孩子,否则,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期待和压力后,可能更慌乱,更不容易平静地与周围的环境相处。
我女儿桐桐就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入园3个多月后,小家伙还是不适应。记得圣诞节那天,看到来园观摩的家长们,她紧张得大哭大闹,但我没有因为面子下不来就逼她安静,或者制止她哭闹,而是耐心地等待她在哭闹中完成情绪的康复过程。果然,一节课过后,小家伙就慢慢恢复了常态,正常地跟着班级的节奏上课了。举这个例子,我想表达的是,有的孩子是很容易被吓着的,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理解、安慰与支持,而不是责问和恨铁不成钢,就像我们成人一样,当某个环境让我们感到局促的时候,别人仅仅对我们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什么可怕的呢?”之类的话是没用的,相反,这类说法只能增强我们的无能感,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孩子对集体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弱,还可能是因为平时缺乏对同伴交往和集体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因此,家长不妨多带孩子进行同伴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教孩子一些同伴交往方法和集体生活规范。必要的时候,可以请老师加以配合,多给孩子一些关照,降低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环境的“过敏反应”。
孩子非故意犯错,如何教育?
宁夏银川市一家长来信咨询:女儿雯雯越来越喜欢帮我们做事了。按说,这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好事情,我应该高兴才对,可问题是,小家伙由于能力还比较有限,经常是帮倒忙,越帮越乱。有时候看到她搞得一团糟,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答:1、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再烦乱,也不宜直接斥责孩子。毕竟孩子的初衷是想帮妈妈的忙,这个动机如果被否定的话,孩子就很容易获得一种意识:家里的事情,妈妈不欢迎我帮忙,我还是袖手旁观为好。如果这种意识经常被强化,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2、如果发生了不小心把碗打碎、把水弄洒之类的棘手情况,家长在平和地接受现状的同时,可以首先安慰孩子,说些“妈妈小时候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之类的话,以免孩子产生挫败感而失去做事的积极性,然后可以借机告诉孩子,很多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好的,还得善于学习才行,做事的技能、自我保护的意识等都需要学习。如果时间比较从容,妈妈还可以亲自给孩子示范相关的家务技能,孩子总是很善于学习的,在孩子实践这些新奇技能的同时,家长也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技能越发展,帮倒忙的概率越小,正所谓“防患于未然”。
3、当妈妈的还可以反守为攻,主动分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剥豆豆、洗小袜子之类。让孩子在可以真正发挥作用的范围内体验自己的力量,既有助于稳住小家伙,又可以切实起到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的教育作用。
4、如果孩子不听妈妈的安排,非要“东一耙子西一扫帚”地插手,而妈妈又实在忙得不可开交,不妨采取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用玩具、碟片、绘本或其他孩子喜欢玩的东西,把她的注意力吸引到别的地方,以便自己专心做事。
(作者系教育学博士)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zhulu83@126.com
江苏南通市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女儿上二年级,平时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时,总是不知道为自己辩解。都是其他同学帮着她向老师说明情况。我很苦恼,因为女儿为此经常被老师误解。
答: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干着急是没有用的,还是得先跟女儿沟通一下,了解女儿为什么选择这种行为反应:是觉得这点冲突对她来说无所谓,还是想回避问题?
如果是前者,可以借机让孩子明白,这种无所谓的处理方式可能会给她的交往带来困扰,比如,引起老师的误解,让老师对她有负面的看法,再比如,让别人觉得她不够自尊自重,更加频繁地找她寻衅滋事,不利于她在学校的自我保护等等。
如果是后者,家长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沟通技巧发展不够,还是不敢为自己辩护?如果是沟通技巧的原因,家长可以教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何在尊重别人感受的基础上,就事论事澄清事实;如何借助老师和朋友的力量解决冲突等等。当孩子的沟通技巧有所改观后,应及时鼓励孩子,增强她面对冲突的信心。如果是胆量的原因,要注意避免直接责怪孩子为什么不这样那样,因为这样的责怪对胆小的孩子来说是没有用的,只能增强她的无能感,让她更加退缩,反之,如何增强她内在的力量更为关键,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无论面对多么不友好的交往环境,都会多一份淡定和从容。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一些自己动手的机会,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积累更多的自信,成长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从而更勇敢地面对人际冲突。
英语启蒙,如何助力?
安徽合肥市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孩子两岁多,最近发现她对英语很敏感,很想借机做好英语启蒙教育,但我和她爸爸的英语都不好,不知道该如何做?
答:很多“语言小天才”的成长之路表明,对孩子进行英语启蒙,未必需要英语很好的家长:一方面,这个时期的启蒙主要是对语言敏感和兴趣的培养、巩固,至于孩子具体学会了多少字母和单词,却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当前市面上有很多适合低幼儿的启蒙教材,包括绘本、音频和视频,都可以买来使用。
1、可以多给孩子放相关音频,以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但不必刻意进行,孩子玩耍的时候,只要小家伙不反对,放来当背景音即可。孩子的吸收能力很强,在不知不觉中,语感就慢慢形成了。
2、理论而言,视频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更有助益,因为这类多媒体学习素材生动形象,通常还有律动的元素,更容易唤醒孩子的兴趣。而且比较适合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爱动爱跳的特点。孩子3岁后,每天不超过半小时的播放,是可以考虑的,但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特别是一岁半之前的孩子来说,不宜优先考虑,因为他们的视力还在发育过程中,显示器的屏闪对他们的视力发育不利。此外,孩子在看影视碟片时,基本是一种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发展思维的主动性和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
3、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正规的英语早教机构,但前提是孩子喜欢,不排斥父母这种安排,且能从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
4、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要本末倒置,以学好母语为根本;二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效果要有宽容的心态,不提前预设什么发展进度,那种以考级为目的的教育无异于对学习乐趣的慢性剥夺;三是尽管可以借助音频和碟片,最可取的还是自然的语言环境,如果有条件让孩子多接触外国小朋友。
孩子对新环境很敏感,怎么办?
江西南昌市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孩子3岁。今年9月份刚入园,可是3个月过去了,他还是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觉得他不是胆小,而是对环境、对人特别敏感,适应能力比较弱。我该怎么帮助他?
答:由于孩子的先天神经类型差异,入园后的适应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孩子,可能短短半个多月就适应了,有的孩子,则要等到半年后。对于那些适应比较缓慢的孩子,家长要多一份淡定,允许孩子本着自己的发展节奏来,不催促孩子,不把自己的焦虑情绪感染孩子,否则,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期待和压力后,可能更慌乱,更不容易平静地与周围的环境相处。
我女儿桐桐就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入园3个多月后,小家伙还是不适应。记得圣诞节那天,看到来园观摩的家长们,她紧张得大哭大闹,但我没有因为面子下不来就逼她安静,或者制止她哭闹,而是耐心地等待她在哭闹中完成情绪的康复过程。果然,一节课过后,小家伙就慢慢恢复了常态,正常地跟着班级的节奏上课了。举这个例子,我想表达的是,有的孩子是很容易被吓着的,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理解、安慰与支持,而不是责问和恨铁不成钢,就像我们成人一样,当某个环境让我们感到局促的时候,别人仅仅对我们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什么可怕的呢?”之类的话是没用的,相反,这类说法只能增强我们的无能感,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孩子对集体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弱,还可能是因为平时缺乏对同伴交往和集体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因此,家长不妨多带孩子进行同伴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教孩子一些同伴交往方法和集体生活规范。必要的时候,可以请老师加以配合,多给孩子一些关照,降低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环境的“过敏反应”。
孩子非故意犯错,如何教育?
宁夏银川市一家长来信咨询:女儿雯雯越来越喜欢帮我们做事了。按说,这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好事情,我应该高兴才对,可问题是,小家伙由于能力还比较有限,经常是帮倒忙,越帮越乱。有时候看到她搞得一团糟,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答:1、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再烦乱,也不宜直接斥责孩子。毕竟孩子的初衷是想帮妈妈的忙,这个动机如果被否定的话,孩子就很容易获得一种意识:家里的事情,妈妈不欢迎我帮忙,我还是袖手旁观为好。如果这种意识经常被强化,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2、如果发生了不小心把碗打碎、把水弄洒之类的棘手情况,家长在平和地接受现状的同时,可以首先安慰孩子,说些“妈妈小时候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之类的话,以免孩子产生挫败感而失去做事的积极性,然后可以借机告诉孩子,很多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好的,还得善于学习才行,做事的技能、自我保护的意识等都需要学习。如果时间比较从容,妈妈还可以亲自给孩子示范相关的家务技能,孩子总是很善于学习的,在孩子实践这些新奇技能的同时,家长也可以腾出手来做其他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技能越发展,帮倒忙的概率越小,正所谓“防患于未然”。
3、当妈妈的还可以反守为攻,主动分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剥豆豆、洗小袜子之类。让孩子在可以真正发挥作用的范围内体验自己的力量,既有助于稳住小家伙,又可以切实起到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的教育作用。
4、如果孩子不听妈妈的安排,非要“东一耙子西一扫帚”地插手,而妈妈又实在忙得不可开交,不妨采取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用玩具、碟片、绘本或其他孩子喜欢玩的东西,把她的注意力吸引到别的地方,以便自己专心做事。
(作者系教育学博士)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