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师范教育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理论'缺失的现象,教师教育理论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在实践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专业化的推进和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我们深刻反思走过的历程,分析理论缺失的原因,从得失成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探索教师教育规律,进一步确立教师教育的战略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增强理论自觉;坚持在研究教师教育中培养教师,在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中振兴教师教育。
【机 构】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师范教育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理论'缺失的现象,教师教育理论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在实践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专业化的推进和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我们深刻反思走过的历程,分析理论缺失的原因,从得失成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探索教师教育规律,进一步确立教师教育的战略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增强理论自觉;坚持在研究教师教育中培养教师,在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中振兴教师教育。
其他文献
社会的任何发展进步,都是通过人的努力实现的,也都是通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体现的。2019年春天,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我们一定要直面问题和挑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这为做好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直面问题,正确决策。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同时对“简审批优服务”和公正监管等工作进行了部署。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创新监管、优化营商环境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实践,探讨分析“放管服”改革的思想渊源和发展历程,梳理总结“放管服”改革的具体举措和进展成效,特别是结合行政管理学研究范畴,分析了“放管服”改革对政
<正>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PPP)是一种涉及基础设施的制度安排形式,其本质是充分发挥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各自的禀赋优势、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的互补性合作,以破解'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双重迷局,推动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PPP模式被中央和地方大力推广应用的同时,不断涌现出'融资困境''逆民营化''政府回购'等诸多乱象,亟需理论界应用新视角、新方法对PPP实
迄今,五四运动整整一百年了。百年实践证明,五四运动开辟了中华民族进步的新纪元,五四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伟大五四精神,使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发扬光大,结出新的丰硕果实。
2019年3月14日至15日,“非营利部门经济规模测量方法与统计体系”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旨在交流非营利部门经济测算的国际经验,探讨国际标准对中国的兼容性,促进中国非营利部门经济统计的制度安排会议由北京万众社会创新研究院主办,亚洲基金会协办。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等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5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非营利部门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繁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厘清非营利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有赖于系统规范的实证测量。
机关运行保障管理涉及经费预算、行政资产、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会议活动、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和信息化保障等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控制机关运行成本、提升政府施政效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基础教育尤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汉语有许多传统的说法,早已年深日久,约定俗成。例如,关于年龄,从小到大,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都各有所称,像“冠”、“立”、“不惑”、“知天命”、“随心所欲,不逾矩”与“花甲”、“古稀”等;还有88岁叫“米寿”、99岁叫“白寿”,因为“米”由“八十八”构成、“白”是“百”字少一横;百岁通称“期颐”.
在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解读视域中,作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论之重要一环的'具体',并非只是经济学层面上的数量化具体,也不只是文化批判层面上的抽象化或异化的具体,而是包含着内在矛盾运动的现实历史'具体'。它被一般利润率不断下降的规律所支配,并呈现出颠倒的、着了魔的特性。准确地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深化对《资本论》科学方法论的解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古文论研究是百年来在世而淑世的现代事业,思想重构和传统体认是其相反相成以求重获整体性自觉的一体两面。这里试图概括百年来古文论研究中较为主流的三种'做法',主要通过对诸种学问样式、历史意识及其文化效果的考察,辨析其优长劣短,期望形成古文论研究的自我认识或理论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