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回放:
《暖》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语文补充阅读》小学卷中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美国作家朱易丝·安瑞森用第一人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叫安娜的9岁小女孩的故事。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暖”字入手,感受安娜的爱心和细心,感受安娜带给翠丝的那种细致得让人心生感动的温暖。学生在细读文章后,互相交流阅读感受,然后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师:同学们,安娜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那样关心着自己的同桌翠丝,为了让翠丝的手不生冻疮,她买了一副与妈妈买的一模一样的手套。从这件事,你还感受到了安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安娜还是个非常细心的孩子,她的心思很细腻。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一切都在按照我的预设进行着,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安娜是个心思非常细腻的孩子。接下来如果学生能够学会从文章当中寻找答案,找出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会,那么这节课将会上得非常顺畅。这时我指名喊了一个男生来回答,他平时上课发言比较积极。)
生:我觉得安娜的妈妈很细心。
(当时,我的脑袋“轰”的一下,后面还有很多听课的老师呢。很明显,这个孩子在开小差,他根本就没有听清楚我刚才说的话和提的问题。如果我立即说,请你听清楚老师的问题,我说的是你从哪儿可以看出安娜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孩子,她的心思很细腻?我想此刻如果打断他的发言,无可厚非,后面的老师也会觉得没什么,这很正常。但我还没来得及打断他,他就紧接着说起来。)
生:你看——“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一副手套,两副手套一模一样。”这是一个多么细心的妈妈啊,她发现了安娜有两双一模一样的手套。
(此时的我,对他微笑地点了点头。)
师:是的,安娜的妈妈很细心,她发现了安娜有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细心的妈妈,她才能教育出安娜这样一个非常细心的孩子,安娜的心思是那么细腻。
生:“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们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从这儿我看出安娜平时心就很细,对于同桌翠丝很了解。
生:“如果装作糊涂而多带了一副手套,翠丝就能够欣然戴我的手套了。”从这儿我感受到了安娜的心思多么细腻啊,她为了照顾到翠丝的自尊心,照顾到她的敏感,宁愿自己这样来装糊涂。
……
反思:
在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串语我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而这一个“安娜的妈妈是个细心的妈妈”完全不在我的预设之内,这应该是属于一次“突发事件”。教师要有敏捷的思维,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善于因势利导,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对于这一次的“突发事件”,我及时巧妙地用上了这样一段串语:“是的,安娜的妈妈很细心,她发现了安娜有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细心的妈妈,她才能教育出安娜这样一个非常细心的孩子,安娜的心思是那么细腻。”这是一种教学机智的表现。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动态的课堂教学,哪能够没有教学机智呢?
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
机智考验了教师诸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该运用智慧将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因素,我们需要动用真诚发挥教学机智的优势,在最少的时间内恰当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只有用真诚的态度,开启智慧,灵活运用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意境,掀起课堂教学一个个高潮,才能达到教师所希望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县实验小学)
《暖》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语文补充阅读》小学卷中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美国作家朱易丝·安瑞森用第一人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叫安娜的9岁小女孩的故事。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暖”字入手,感受安娜的爱心和细心,感受安娜带给翠丝的那种细致得让人心生感动的温暖。学生在细读文章后,互相交流阅读感受,然后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师:同学们,安娜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那样关心着自己的同桌翠丝,为了让翠丝的手不生冻疮,她买了一副与妈妈买的一模一样的手套。从这件事,你还感受到了安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安娜还是个非常细心的孩子,她的心思很细腻。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一切都在按照我的预设进行着,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安娜是个心思非常细腻的孩子。接下来如果学生能够学会从文章当中寻找答案,找出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会,那么这节课将会上得非常顺畅。这时我指名喊了一个男生来回答,他平时上课发言比较积极。)
生:我觉得安娜的妈妈很细心。
(当时,我的脑袋“轰”的一下,后面还有很多听课的老师呢。很明显,这个孩子在开小差,他根本就没有听清楚我刚才说的话和提的问题。如果我立即说,请你听清楚老师的问题,我说的是你从哪儿可以看出安娜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孩子,她的心思很细腻?我想此刻如果打断他的发言,无可厚非,后面的老师也会觉得没什么,这很正常。但我还没来得及打断他,他就紧接着说起来。)
生:你看——“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一副手套,两副手套一模一样。”这是一个多么细心的妈妈啊,她发现了安娜有两双一模一样的手套。
(此时的我,对他微笑地点了点头。)
师:是的,安娜的妈妈很细心,她发现了安娜有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细心的妈妈,她才能教育出安娜这样一个非常细心的孩子,安娜的心思是那么细腻。
生:“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们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从这儿我看出安娜平时心就很细,对于同桌翠丝很了解。
生:“如果装作糊涂而多带了一副手套,翠丝就能够欣然戴我的手套了。”从这儿我感受到了安娜的心思多么细腻啊,她为了照顾到翠丝的自尊心,照顾到她的敏感,宁愿自己这样来装糊涂。
……
反思:
在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串语我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而这一个“安娜的妈妈是个细心的妈妈”完全不在我的预设之内,这应该是属于一次“突发事件”。教师要有敏捷的思维,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善于因势利导,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对于这一次的“突发事件”,我及时巧妙地用上了这样一段串语:“是的,安娜的妈妈很细心,她发现了安娜有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细心的妈妈,她才能教育出安娜这样一个非常细心的孩子,安娜的心思是那么细腻。”这是一种教学机智的表现。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动态的课堂教学,哪能够没有教学机智呢?
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
机智考验了教师诸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该运用智慧将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因素,我们需要动用真诚发挥教学机智的优势,在最少的时间内恰当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只有用真诚的态度,开启智慧,灵活运用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意境,掀起课堂教学一个个高潮,才能达到教师所希望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