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被各个行业广泛应用,成为推动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掌握良好的计算机技能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最常用的计算机技术之一,高校据此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中该项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实践课、实验课,这三种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上都存在一定问题。高等院校要想提升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水平,就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教育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计算机网络作为大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计算机类课程对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增强毕业后的竞争力与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在众多高校中普遍开设,但实践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这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的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应当仔细研究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改革。
一、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基础理论薄弱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就是计算机网络,学习这门课程的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完全没有接触过,学生们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而在实践中教职人员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形成深刻的认识,学生普遍反映教学内容较难,难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职人员应当以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和实际水平为基础,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进行科学开展,实现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循序渐渐、逐步提升,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实践课程少
因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高等院校都将其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同时将理论教学作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相应的实践课程较少。而OSI模型和TCP/IP协议的相关内容是理论教学的核心,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扎实掌握,并对相应的知识转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一些简单的实验就是实践课的全部内容,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根本就没有被学生掌握。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
综合性强是计算机网络的课程特点,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这一门课程,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规律、方法、原理、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当前陈旧的学生听、教师讲的教学方法仍然被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沿用,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重视和培养,师生的互动在教学中被忽略,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脱节
现阶段TCP/IP协议被计算机网络广泛应用,但很多高校并没有更新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传统的OSI/RM协议。这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应用所学的知识,换言之学生所学的内容没有用武之地。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速度快,因此教职人员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将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五)考核不合理
通常来说,学生的期末成绩、试验、作业、考勤构成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总成绩,其中的百分之七十是期末考试。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通过期中考试得到考察,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改革教学方法、内容等。期中考试虽然被一些院校所设置,但其形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规范,多将课堂作业、课外作业作为期中考试的考查方式,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实验课方面,总成绩的百分之十为实验成绩,占比过低。高校应当提升总成绩中试验成绩的比重,在实验中纳入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的内容。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课、实验课、基础理论课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众多子模块构成每个课程模块,各个步骤构成每个子模块,据此应当逐步推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
第一,基础理论课。网络安全设置、网络安全管理、TCP/IP网络协议及其应用、局域网构建、网络体系结构与模型五个子模块构成了理论课模块。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础理论课的内容就是这五个子模块,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每一部分的课时及课堂的基础理论课进行合理安排,以提升学生兴趣为目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使得理论知识能够被学生熟练掌握,为实践课和实验课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计算机网络课堂的基础理论是在不断更新和深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发展性好、相对稳定、最为核心的理论内容作为基础理論课的教学内容[1]。
第二,实验课。作为理论课发展中应用而生的课程,实验课以理论基础课为前提,学生在开展实验课之前必须完成相应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实验课上的实验示范即可由学生进行又可由教师进行,实验示范完成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原理、步骤进行分析,让学生形成对实验的全面认识,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中的实践,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第三,实践课。网路工程实习和设计时实践课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够通过全面系统的网络工程设计实现对网络工程撰写方案、需求分析、技术方案、设计流程的有效掌握。校外实习是实习的主要方式,维护、管理、开发设计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是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在实习岗位中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有机融合实践课、实验课、基础理论课,教学活动层层递进,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学生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建设等素质的有效培养。
(二)教学内容改革
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概念开展,引入讲述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连接层、物理层等七层结构的OSI模型是现阶段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的主要内容模式。然而,当前应用最多的是TCP/IP协议,为了实现学以致用教师应当压缩OSI模型的内容,重点讲解TCP/IP协议的内容,让课堂教学内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职人员应当对市场发展形式进行积极主动分析,并对专家的资源进行借鉴,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让教学内容符合市场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释放,将更多的未来发展研究方向提供给学生,进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2]。 要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应当对教学内容记性拓展和丰富,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化繁为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机结合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使得课堂教学难度有效降低,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案例中,利用这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对现代教学工具进行科学的利用,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安排,使得学生学习到更加实用、更加有针对性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教学还应当不断进行学习,对自身的知识进行不断更新,促进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式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方式改革。大学教职人员应当对自身的素质进行不断提升,对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进行学习,将新的教学方式大胆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为基础有机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突破传统形式。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师生交流渠道和方式进行拓展。例如,大学教职人员可通过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网络远程课堂讨论的方式和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锻炼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市场调查活动,形成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市场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进而对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第一,案例教学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是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之一。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组织学生对案例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认识或者全方位研究案例中的特定事实和某一现实问题。应用课程、理论课程都可应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性要求高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特点,又由于学习内容多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很难被激发出来,这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设置的无形的障碍,所以应当将案例教学适当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容易被那些有趣的教学案例激发,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案例中,促进学生更加透彻、形象、具体、深刻的认识理论知识。
例如,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案例选择本校的校园网,对校园网的日常维护、站点配置、主要设备、拓扑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在案例中引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清晰而具体,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同时提出对学校校园网的升级改造、维护管理的意见,将理论知识有效的转化为实践知识。对校园网分析完成后,在选择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网络作为案例,要求学生独立对该网络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知识转化的能力[3]。
第二,任务驱动教学法。高等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法就是驱动教学法,学生兴趣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得到激发,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也能通过这种方法得到有效培养。教职人员在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时应当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有机融合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作为驱动教学的内容。教职人员应当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给每组布置一个任务和相应的目标,通过小组内容讨论对人员分工和任务计划进行制定,不同分工的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任务目标。所有小组进行完毕后,教职人员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判,对任务重的不足之处进行讲解,避免在以后的实践中再出现类似情况,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第三,合作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要求学生先独立对问题进行思考后再进行合作,使得每个学生在进行交流和探究时具有自己初步的想法,最后对问题进行共同解决。在应用合作教学法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提供了机会让那些平时不爱动脑的同学获得进步,非常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实现自身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并且也通过交流活动养成了取长补短、欣赏别人、接受别人的品质。
合作教学的具体步驟如下:首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设置,并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主动且充分的恶思考。其次,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教学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引导,并对学生讨论的争议和结论进行了解和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最后,教职人员对讨论活动进行总结。
第四,多媒体教学法。中小学当中已经普遍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在大学阶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教职人员也应当对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开发和设计,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机结合文本、音频、视频,用生动的图文和视听表达抽象的计算机网络知识。
(四)考核方式改革
首先,采用面向过程考核方式进行基础理论课考核。应当测试和考核基础理论课所有章节,对知识点进行细化,组织相应考试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考察。通过考核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学习紧张感,并坚持认真学习,不再想过去那样考试前临时突击,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能够被学生牢固掌握。其次,采用项目考核方式进行实验课考核。应当开展动手操作、项目答辩、项目报告等内容的实验课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够通过答辩环节达到有效验证,同时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反映出来,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使得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得到激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最后,教职人员还应当对相关的竞赛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像计算机网络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知识抢答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得到丰富,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更加深入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此外,在考核方式上,教职人员应当设置多元化的考核主体,有机结合用人单位、专家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促进学生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的提升,将学生作为开展各项活动的重心,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水平,高等院校应当对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仔细的分析,综合考虑社会发展情况、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改革,使的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薇,吕世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职教改革与思考[J].企业导报,2013,(09):163-164.
[2]毛艳芳,张江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14,(07):25.
[3]吴征远.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9):216-218.
作者简介:
陈玮 女 硕士 青岛广播电视大学 讲师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计算机网络作为大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计算机类课程对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增强毕业后的竞争力与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在众多高校中普遍开设,但实践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这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的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应当仔细研究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改革。
一、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基础理论薄弱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就是计算机网络,学习这门课程的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完全没有接触过,学生们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而在实践中教职人员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形成深刻的认识,学生普遍反映教学内容较难,难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职人员应当以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和实际水平为基础,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进行科学开展,实现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循序渐渐、逐步提升,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实践课程少
因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高等院校都将其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同时将理论教学作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相应的实践课程较少。而OSI模型和TCP/IP协议的相关内容是理论教学的核心,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扎实掌握,并对相应的知识转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一些简单的实验就是实践课的全部内容,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根本就没有被学生掌握。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
综合性强是计算机网络的课程特点,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这一门课程,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规律、方法、原理、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当前陈旧的学生听、教师讲的教学方法仍然被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沿用,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重视和培养,师生的互动在教学中被忽略,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脱节
现阶段TCP/IP协议被计算机网络广泛应用,但很多高校并没有更新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传统的OSI/RM协议。这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应用所学的知识,换言之学生所学的内容没有用武之地。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速度快,因此教职人员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将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五)考核不合理
通常来说,学生的期末成绩、试验、作业、考勤构成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总成绩,其中的百分之七十是期末考试。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通过期中考试得到考察,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改革教学方法、内容等。期中考试虽然被一些院校所设置,但其形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规范,多将课堂作业、课外作业作为期中考试的考查方式,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实验课方面,总成绩的百分之十为实验成绩,占比过低。高校应当提升总成绩中试验成绩的比重,在实验中纳入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的内容。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课、实验课、基础理论课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众多子模块构成每个课程模块,各个步骤构成每个子模块,据此应当逐步推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
第一,基础理论课。网络安全设置、网络安全管理、TCP/IP网络协议及其应用、局域网构建、网络体系结构与模型五个子模块构成了理论课模块。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础理论课的内容就是这五个子模块,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每一部分的课时及课堂的基础理论课进行合理安排,以提升学生兴趣为目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使得理论知识能够被学生熟练掌握,为实践课和实验课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计算机网络课堂的基础理论是在不断更新和深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发展性好、相对稳定、最为核心的理论内容作为基础理論课的教学内容[1]。
第二,实验课。作为理论课发展中应用而生的课程,实验课以理论基础课为前提,学生在开展实验课之前必须完成相应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实验课上的实验示范即可由学生进行又可由教师进行,实验示范完成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原理、步骤进行分析,让学生形成对实验的全面认识,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中的实践,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第三,实践课。网路工程实习和设计时实践课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够通过全面系统的网络工程设计实现对网络工程撰写方案、需求分析、技术方案、设计流程的有效掌握。校外实习是实习的主要方式,维护、管理、开发设计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是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在实习岗位中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有机融合实践课、实验课、基础理论课,教学活动层层递进,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学生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建设等素质的有效培养。
(二)教学内容改革
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概念开展,引入讲述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连接层、物理层等七层结构的OSI模型是现阶段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的主要内容模式。然而,当前应用最多的是TCP/IP协议,为了实现学以致用教师应当压缩OSI模型的内容,重点讲解TCP/IP协议的内容,让课堂教学内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职人员应当对市场发展形式进行积极主动分析,并对专家的资源进行借鉴,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让教学内容符合市场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释放,将更多的未来发展研究方向提供给学生,进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2]。 要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应当对教学内容记性拓展和丰富,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化繁为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机结合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使得课堂教学难度有效降低,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案例中,利用这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对现代教学工具进行科学的利用,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安排,使得学生学习到更加实用、更加有针对性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教学还应当不断进行学习,对自身的知识进行不断更新,促进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式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方式改革。大学教职人员应当对自身的素质进行不断提升,对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进行学习,将新的教学方式大胆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为基础有机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突破传统形式。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师生交流渠道和方式进行拓展。例如,大学教职人员可通过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网络远程课堂讨论的方式和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锻炼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市场调查活动,形成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市场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进而对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第一,案例教学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是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之一。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教学案例进行选择,组织学生对案例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认识或者全方位研究案例中的特定事实和某一现实问题。应用课程、理论课程都可应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性要求高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特点,又由于学习内容多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很难被激发出来,这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设置的无形的障碍,所以应当将案例教学适当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容易被那些有趣的教学案例激发,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案例中,促进学生更加透彻、形象、具体、深刻的认识理论知识。
例如,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案例选择本校的校园网,对校园网的日常维护、站点配置、主要设备、拓扑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在案例中引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清晰而具体,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同时提出对学校校园网的升级改造、维护管理的意见,将理论知识有效的转化为实践知识。对校园网分析完成后,在选择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网络作为案例,要求学生独立对该网络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知识转化的能力[3]。
第二,任务驱动教学法。高等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法就是驱动教学法,学生兴趣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得到激发,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也能通过这种方法得到有效培养。教职人员在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时应当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有机融合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作为驱动教学的内容。教职人员应当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给每组布置一个任务和相应的目标,通过小组内容讨论对人员分工和任务计划进行制定,不同分工的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任务目标。所有小组进行完毕后,教职人员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判,对任务重的不足之处进行讲解,避免在以后的实践中再出现类似情况,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第三,合作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要求学生先独立对问题进行思考后再进行合作,使得每个学生在进行交流和探究时具有自己初步的想法,最后对问题进行共同解决。在应用合作教学法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提供了机会让那些平时不爱动脑的同学获得进步,非常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实现自身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并且也通过交流活动养成了取长补短、欣赏别人、接受别人的品质。
合作教学的具体步驟如下:首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设置,并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主动且充分的恶思考。其次,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教学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引导,并对学生讨论的争议和结论进行了解和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最后,教职人员对讨论活动进行总结。
第四,多媒体教学法。中小学当中已经普遍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在大学阶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教职人员也应当对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开发和设计,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机结合文本、音频、视频,用生动的图文和视听表达抽象的计算机网络知识。
(四)考核方式改革
首先,采用面向过程考核方式进行基础理论课考核。应当测试和考核基础理论课所有章节,对知识点进行细化,组织相应考试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考察。通过考核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学习紧张感,并坚持认真学习,不再想过去那样考试前临时突击,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能够被学生牢固掌握。其次,采用项目考核方式进行实验课考核。应当开展动手操作、项目答辩、项目报告等内容的实验课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够通过答辩环节达到有效验证,同时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反映出来,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使得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得到激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最后,教职人员还应当对相关的竞赛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像计算机网络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知识抢答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得到丰富,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更加深入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此外,在考核方式上,教职人员应当设置多元化的考核主体,有机结合用人单位、专家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促进学生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的提升,将学生作为开展各项活动的重心,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水平,高等院校应当对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仔细的分析,综合考虑社会发展情况、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改革,使的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薇,吕世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职教改革与思考[J].企业导报,2013,(09):163-164.
[2]毛艳芳,张江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14,(07):25.
[3]吴征远.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9):216-218.
作者简介:
陈玮 女 硕士 青岛广播电视大学 讲师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