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傳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教学中,“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形式是比较普遍的,教师作为主宰者,学生学习被动,经常采用死记硬别的方式学习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或许对于文科学习来说,还会在短时间里略见成效,但是对于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数学科目来说,就会让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吃力,质量越来越差。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逐渐被重视起来,注重学生主体,注重学生学习体验过程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本文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例,谈谈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已不再单纯停留于基础知识的单一传授,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更加强调师生双边的情感互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勇于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数学的学科特点,同时借助多重有效手段,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以获取自身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
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而创设的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氛围或场景,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以生活为契机,以教学的具体内容为依据来创设活动情境,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使学生在深层体验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与数学思维。
以“多位数乘一位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待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之后,我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模拟情境。首先,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商店的图片,以及其中所售卖的各种商品,其中有铅笔、笔记本、电视、手机、水壶等。之后,我让学生两人为一组,其中一名学生扮演顾客,另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待“顾客”挑选好商品后,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商品卡片到“柜台”让“售货员”进行价格核算,最后再由“顾客”计算“售货员”核算得价格是否正确。如此,通过创设这一与现实生活极为贴近的活动情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而且还深化了学生对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开展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思维活跃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相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势必是难学的,所以一直以来,数学都是学生心中的“老大难”,对于数学的学习存在畏惧的心理。这一点思想上的改变,不是单纯的依靠教师的几句讲解就能改变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试着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比较于灌输,更多的是去引导,引导学生松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亲身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进而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向学生提问道:“同学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学生说可以分别量一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看看内角和相加是不是180°,有的学生说可以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看看能否拼成一个平角……待学生充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合作探究。在这期间,我会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以便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扫清障碍。如此一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布置事件活动,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究其本质,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一定的数学的知识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而绝非以应试作为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内容之外,还应积极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以便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
为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完“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回家后关注晚7:30的天气预报,记录一周内本地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尝试预测下周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此外,学生也可对自己本学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并制成折线统计图,进而分析自己近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情况,考虑今后应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计划。如此,通过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既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课本知识,又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的应用价值,从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现状,就必须要尽早跳出“教教材”的误区,并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和寻求将体验式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以使数学课堂重焕生机与活力,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刘永先.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7(08):27-28.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已不再单纯停留于基础知识的单一传授,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更加强调师生双边的情感互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勇于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数学的学科特点,同时借助多重有效手段,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以获取自身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
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而创设的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氛围或场景,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以生活为契机,以教学的具体内容为依据来创设活动情境,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使学生在深层体验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与数学思维。
以“多位数乘一位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待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之后,我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模拟情境。首先,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商店的图片,以及其中所售卖的各种商品,其中有铅笔、笔记本、电视、手机、水壶等。之后,我让学生两人为一组,其中一名学生扮演顾客,另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待“顾客”挑选好商品后,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商品卡片到“柜台”让“售货员”进行价格核算,最后再由“顾客”计算“售货员”核算得价格是否正确。如此,通过创设这一与现实生活极为贴近的活动情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而且还深化了学生对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开展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思维活跃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相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势必是难学的,所以一直以来,数学都是学生心中的“老大难”,对于数学的学习存在畏惧的心理。这一点思想上的改变,不是单纯的依靠教师的几句讲解就能改变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试着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比较于灌输,更多的是去引导,引导学生松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亲身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进而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向学生提问道:“同学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学生说可以分别量一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看看内角和相加是不是180°,有的学生说可以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看看能否拼成一个平角……待学生充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合作探究。在这期间,我会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以便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扫清障碍。如此一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布置事件活动,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究其本质,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一定的数学的知识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而绝非以应试作为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内容之外,还应积极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以便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
为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完“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回家后关注晚7:30的天气预报,记录一周内本地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尝试预测下周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此外,学生也可对自己本学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并制成折线统计图,进而分析自己近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情况,考虑今后应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计划。如此,通过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既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课本知识,又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的应用价值,从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现状,就必须要尽早跳出“教教材”的误区,并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和寻求将体验式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以使数学课堂重焕生机与活力,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刘永先.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7(0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