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简要分析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培养和训练,着重分析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模式和办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5-0017-1.5
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决定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教育部[2001]6号文件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其中将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时效性、实践性、思想性(德育性)很强的学科,尤其适宜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一、问题—课题—研究性学习模式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不能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能不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能不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都是区分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是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设计了从问题出发的“问题─课题─研究性学习”模式课,该模式实施的流程是:通读教材→提出问题→设立课题→研究学习→成果展示→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二、问题─课题─研究性学习模式具体实施
(一)通读教材
这是实施模式课的首要环节,可依据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教材内容可以采用默读或朗诵的形式,文字材料可采用讲故事或表演的形式,图片材料可以采取投影或影片的形式等等。
(二)提出问题
在通读教材时,学生会对一些概念搞不清楚,对有些观点的意思弄不懂,甚至会对教材中有些内容产生疑问,这时就应让学生通过翻阅资料,询问老师或同学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只有在提出问题后反复质疑,学生才能理解教材的深远内涵,才能筛选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下一步确定研究课题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应注意对于问题中所隐含的“问题”,不要作简单的答复,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提问。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起学生主动的研究。
(三)设立课题
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影响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水平、价值、境界。从角度来说,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甚至同一内容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但每一个问题的研究价值却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学生选取的视角,取决于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侧重于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设立学习课题。
高一年级学生,可根据经济常识的有关内容,结合当代国内外(侧重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等进行选择。例如:可运用价值规律,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等原理,研究“入世后轿车市场”,“假日消费研究”等问题。
高二学生可根据哲学常识的有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选择研究课题。例如,可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等原理研究“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彩民心态分析”和“沙尘暴与荒漠化的研究”等问题。
高三学生可根据政治常识的有关内容,结合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选择研究课题。例如,可运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等原理,研究“WTO与中国”,“在风雨中发展的中美关系”,“伊拉克的明天”等问题。
(四)研究学习
这一环节是该模式的实质性阶段,它要求学生以个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自选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习方案,即制定出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然后去有效地搜集相关信息,教师要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一些工具书或提示查找资料的范围。老师要和学生商量确定,最终的学习成果是以政治小论文,考察报告或是调查报告等文本形式出现,以便学生对研究的目标、内容、方式、进程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接着,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过程,或观察、调查,或阅读、查询,或归纳、整理,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以获得感性认识。
(五)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是学生实现自身的研究价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之共享的过程。它具有强化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励学生再研究的作用。在展示中,反对的,赞成的同学都应拿出自己的根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至此,学生的资源开发共享,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展示的方式有小组会晤,班级交流和结题报告会等,目的是提供一次思想大碰撞,资源大交换的机会,从而得到共同提高。
(六)总结评价
这是对本次研究成果的肯定,把学生个体的成果提高为理性认识,把学生零星的所得整理成具有逻辑性的成果。教师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以肯定、鼓励为主,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七)课后延伸
这有两个作用:一是课内没能完成任务的同学继续研究学习。二是提高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再研究,使学习更为深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D].2001,4,11.
[2]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6,(1).
【作者简介】由庆军:农安实验中学政治组,教师。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5-0017-1.5
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决定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教育部[2001]6号文件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其中将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时效性、实践性、思想性(德育性)很强的学科,尤其适宜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一、问题—课题—研究性学习模式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不能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能不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能不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都是区分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是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设计了从问题出发的“问题─课题─研究性学习”模式课,该模式实施的流程是:通读教材→提出问题→设立课题→研究学习→成果展示→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二、问题─课题─研究性学习模式具体实施
(一)通读教材
这是实施模式课的首要环节,可依据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教材内容可以采用默读或朗诵的形式,文字材料可采用讲故事或表演的形式,图片材料可以采取投影或影片的形式等等。
(二)提出问题
在通读教材时,学生会对一些概念搞不清楚,对有些观点的意思弄不懂,甚至会对教材中有些内容产生疑问,这时就应让学生通过翻阅资料,询问老师或同学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只有在提出问题后反复质疑,学生才能理解教材的深远内涵,才能筛选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下一步确定研究课题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应注意对于问题中所隐含的“问题”,不要作简单的答复,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提问。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起学生主动的研究。
(三)设立课题
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影响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水平、价值、境界。从角度来说,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甚至同一内容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但每一个问题的研究价值却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学生选取的视角,取决于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侧重于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设立学习课题。
高一年级学生,可根据经济常识的有关内容,结合当代国内外(侧重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等进行选择。例如:可运用价值规律,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等原理,研究“入世后轿车市场”,“假日消费研究”等问题。
高二学生可根据哲学常识的有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选择研究课题。例如,可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等原理研究“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彩民心态分析”和“沙尘暴与荒漠化的研究”等问题。
高三学生可根据政治常识的有关内容,结合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选择研究课题。例如,可运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等原理,研究“WTO与中国”,“在风雨中发展的中美关系”,“伊拉克的明天”等问题。
(四)研究学习
这一环节是该模式的实质性阶段,它要求学生以个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自选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习方案,即制定出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然后去有效地搜集相关信息,教师要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一些工具书或提示查找资料的范围。老师要和学生商量确定,最终的学习成果是以政治小论文,考察报告或是调查报告等文本形式出现,以便学生对研究的目标、内容、方式、进程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接着,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过程,或观察、调查,或阅读、查询,或归纳、整理,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以获得感性认识。
(五)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是学生实现自身的研究价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之共享的过程。它具有强化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励学生再研究的作用。在展示中,反对的,赞成的同学都应拿出自己的根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至此,学生的资源开发共享,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展示的方式有小组会晤,班级交流和结题报告会等,目的是提供一次思想大碰撞,资源大交换的机会,从而得到共同提高。
(六)总结评价
这是对本次研究成果的肯定,把学生个体的成果提高为理性认识,把学生零星的所得整理成具有逻辑性的成果。教师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以肯定、鼓励为主,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七)课后延伸
这有两个作用:一是课内没能完成任务的同学继续研究学习。二是提高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再研究,使学习更为深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D].2001,4,11.
[2]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6,(1).
【作者简介】由庆军:农安实验中学政治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