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有效地自主性学习已成为现代外语教育的主要目标。本文通过对元认知策略和自主性学习理论的概述,明确元认知策略和自主性学习的关系,从而提出元认知策略促进外语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外语自主性学习;大学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239-01
一、元认知策略理论
元认知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1976年在“认知发展”中提出的。他指出,元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在七、八十年代,O’ Malley和Chamot对元认知策略也有了明确的定义,即学习者利用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手段而采取的管理步骤。显然,这种策略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识和意识,即包括有意识地运用和调整在不同情景中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且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过程,它是学习者承担自己学习责任的高级管理方法或工具。
二、自主性学习理论
自主性学习理论是由Henri Holec首先提出的。Holec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就是,能够对有关学习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问题进行决策”。Huttunen认为:“在学习时能独立的或在小组活动中计划、监控、并评估自己的学习者才是完全自主的学习者。”通过以上语言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可得出,自主性学习者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他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采纳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制定出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整以及自我评估的培养。
三、元认知策略对培养外语自主性学习的启示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不再是语言知识单纯的接受者,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具备外语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是现代外语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英语学习的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高校外语教师都很清楚,大学外语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将书本上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更新陈旧的学习模式,找到并获取全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材料有意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也要从一个语言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一位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引导者的角色,这对高校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增强自主性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现代教育培养学习者的理念。“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中,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和信心,挖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有了动机,有了方法,学生才会有自主;有了自主,学生就会自觉学习,而自觉学习就会提高效果。”(杨淑梅,2003)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前,应先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自主意识。有了语言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才能怀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外语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式教学
随着网络资源不断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已经是全世界都享有的一种优越的教学方式了。网络上各种有益的语言学习资源层出不穷,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较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学习的平台上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我外语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室内的教育软件控制学生电脑来分享好的学习材料。学习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方便快捷的向教师提问题、交作业,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实现师生间真正的互动。
四、结语
如何让学习者掌握一门第二语言是现代教育家,语言学家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如何让学习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也是他们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在现代教育中,应首先改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同时把元认知策略深入运用在大学外语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外语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一旦外语学习者掌握元认知策略的运用,那么他们一定是成功的外语自主性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
[5]魏玉燕.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J].外语界,2002(3):8-14.
[6]Flavell,J.H,Cognitive Development.2nd.PrenticeHall,1985.
[7]O’Malley,J.M and A.U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外语自主性学习;大学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239-01
一、元认知策略理论
元认知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1976年在“认知发展”中提出的。他指出,元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在七、八十年代,O’ Malley和Chamot对元认知策略也有了明确的定义,即学习者利用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手段而采取的管理步骤。显然,这种策略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识和意识,即包括有意识地运用和调整在不同情景中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且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过程,它是学习者承担自己学习责任的高级管理方法或工具。
二、自主性学习理论
自主性学习理论是由Henri Holec首先提出的。Holec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就是,能够对有关学习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问题进行决策”。Huttunen认为:“在学习时能独立的或在小组活动中计划、监控、并评估自己的学习者才是完全自主的学习者。”通过以上语言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可得出,自主性学习者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他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采纳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制定出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整以及自我评估的培养。
三、元认知策略对培养外语自主性学习的启示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不再是语言知识单纯的接受者,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具备外语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是现代外语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英语学习的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高校外语教师都很清楚,大学外语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将书本上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更新陈旧的学习模式,找到并获取全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材料有意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也要从一个语言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一位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引导者的角色,这对高校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增强自主性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现代教育培养学习者的理念。“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中,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和信心,挖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有了动机,有了方法,学生才会有自主;有了自主,学生就会自觉学习,而自觉学习就会提高效果。”(杨淑梅,2003)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前,应先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自主意识。有了语言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才能怀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外语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式教学
随着网络资源不断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已经是全世界都享有的一种优越的教学方式了。网络上各种有益的语言学习资源层出不穷,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较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学习的平台上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我外语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室内的教育软件控制学生电脑来分享好的学习材料。学习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方便快捷的向教师提问题、交作业,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实现师生间真正的互动。
四、结语
如何让学习者掌握一门第二语言是现代教育家,语言学家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如何让学习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也是他们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在现代教育中,应首先改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同时把元认知策略深入运用在大学外语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外语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一旦外语学习者掌握元认知策略的运用,那么他们一定是成功的外语自主性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
[5]魏玉燕.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J].外语界,2002(3):8-14.
[6]Flavell,J.H,Cognitive Development.2nd.PrenticeHall,1985.
[7]O’Malley,J.M and A.U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