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
1.关注每一个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中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选一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让他们解决,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与同伴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同伴的肯定与认同对他们也产生了积极的鼓励作用。
2.地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1)学习学生身边的地理。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学生所熟知的事物(或现象)切入,不仅能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具体,而且去除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神秘感和畏惧。例如,在讲到天气系统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当地学生所熟知的梅雨、伏旱着手。(2)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地理。地理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自然灾害”时,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災减灾的知识。当地理知识不再是课本上难懂、抽象的知识,而是生活中一个一个鲜活的例子,学生也就在不自觉中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发挥地理学科特点的优势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生动描述和一些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忧国心”,激励学生树立胸怀祖国、艰苦创业、立志报国的奉献精神,使个性得到优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中国旅游风景名胜介绍,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情感,并激发起对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和对祖国热爱。
2.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野外考察,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鉴赏意识和审美能力。地理教学中广泛涉及各种自然景观,自然景观美体现得比较全面。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时令瞬变,体现了自然地理演变的节律美。深入社会进行观察和调查,培养人文美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带领学生进入工厂,走进乡村,深入社区,观察和调查工业、农业、教育、医疗、风俗……体会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美和精神文明美。随着地理课程的更新,无论是区域地理教学,还是系统地理教学,都贯穿着人地协调美的美育主线。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蕴涵着地理教学中最高水平的美育,可以充分体现人地关系的对称美、和谐美、协调美。
三、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1)解放思想,开放课堂,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方法有多样性、兼容性、灵活性,活动的、讨论的、探究的、发现的、专题的、范例的教学模式只要是生动活泼,对学地理有利的都可以在地理课程中综合运用。(2)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把课堂的地位让给学生,享有教育的参与权。(3)处理好讲授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在新教材的推广中,我们积极的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2.利用先进的设施,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精心选择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能够说明有关知识的图片,增强直观性。使学生在自我观察,分析总结中得到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快乐学习,走出地理学习的误区,摆脱死记硬背的被动,呆板的学习方法。(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要点,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重点更加突出,效率更加显著。(3)利用网络技术,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增加师生交流的信息通道。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对话或邮箱传递进行有效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四、提倡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探究
1.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探究性问题。(1)教师要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出地理问题,并对地理问题进行评价,看它是否适合探究。(2)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问题。(3)问题具有启发性。(4)充分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其本身已提供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在灵活运用现成教学材料的基础上,更需要挖掘有关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内容加工转化为探究性提问。例如:澳大利亚大陆四周环海,为什么气候却炎热干燥?这种提问符合探究性提问的设计要求,采用这样提问的探究活动将既有趣又有益。
3.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探究性讨论主要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
1.关注每一个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中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选一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让他们解决,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与同伴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同伴的肯定与认同对他们也产生了积极的鼓励作用。
2.地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1)学习学生身边的地理。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学生所熟知的事物(或现象)切入,不仅能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具体,而且去除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神秘感和畏惧。例如,在讲到天气系统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当地学生所熟知的梅雨、伏旱着手。(2)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地理。地理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自然灾害”时,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災减灾的知识。当地理知识不再是课本上难懂、抽象的知识,而是生活中一个一个鲜活的例子,学生也就在不自觉中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发挥地理学科特点的优势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生动描述和一些景观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忧国心”,激励学生树立胸怀祖国、艰苦创业、立志报国的奉献精神,使个性得到优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中国旅游风景名胜介绍,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情感,并激发起对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和对祖国热爱。
2.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野外考察,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鉴赏意识和审美能力。地理教学中广泛涉及各种自然景观,自然景观美体现得比较全面。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时令瞬变,体现了自然地理演变的节律美。深入社会进行观察和调查,培养人文美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带领学生进入工厂,走进乡村,深入社区,观察和调查工业、农业、教育、医疗、风俗……体会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美和精神文明美。随着地理课程的更新,无论是区域地理教学,还是系统地理教学,都贯穿着人地协调美的美育主线。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蕴涵着地理教学中最高水平的美育,可以充分体现人地关系的对称美、和谐美、协调美。
三、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1)解放思想,开放课堂,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方法有多样性、兼容性、灵活性,活动的、讨论的、探究的、发现的、专题的、范例的教学模式只要是生动活泼,对学地理有利的都可以在地理课程中综合运用。(2)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把课堂的地位让给学生,享有教育的参与权。(3)处理好讲授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在新教材的推广中,我们积极的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2.利用先进的设施,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精心选择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能够说明有关知识的图片,增强直观性。使学生在自我观察,分析总结中得到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快乐学习,走出地理学习的误区,摆脱死记硬背的被动,呆板的学习方法。(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要点,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重点更加突出,效率更加显著。(3)利用网络技术,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增加师生交流的信息通道。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对话或邮箱传递进行有效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四、提倡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探究
1.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探究性问题。(1)教师要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出地理问题,并对地理问题进行评价,看它是否适合探究。(2)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问题。(3)问题具有启发性。(4)充分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其本身已提供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在灵活运用现成教学材料的基础上,更需要挖掘有关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内容加工转化为探究性提问。例如:澳大利亚大陆四周环海,为什么气候却炎热干燥?这种提问符合探究性提问的设计要求,采用这样提问的探究活动将既有趣又有益。
3.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探究性讨论主要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